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子宫内膜炎在奶牛生殖器官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也是引起奶牛不孕症重要原因之一。细菌感染、机械性损伤和饲养管理不当是子宫内膜炎发病的三大原因。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与季节、胎次、分娩时间和胎衣不下的发生有关,根据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制定出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猪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旦母猪患病,又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治,会直接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导致其配种率和分娩率严重下降,甚至不能正常发情或发情不规律,给猪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疾病,以年老而高产猪多发,一般第3胎次以上猪较易发生,产后经2~3h未排出胎衣,或者只排出一部分,也称之为猪胎衣滞留。猪胎衣不下一般不会导致猪只死亡,通常会导致母猪子宫内膜炎与不孕症发生,如果母猪子宫被感染很可能造成全身败血症,最终畜体死亡,该病也会引起母猪提前淘汰,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直接影响生产母猪的繁殖性能。通过调查广东省西部地区肇庆、云浮、阳江、茂名等4市6个规模化猪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计算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分析发病原因,总结该病防治措施的得失,为规模化养猪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指母牛产出胎犊后,在一定时问内,胎衣不能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 胎衣不下以年老而高产牛多发夏季比冬春发病多,其发病率在12%~18%。本病虽不引起死亡,但使产奶量降低,也是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招致久配不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发病原因、防治技术两个方面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分析可知,此类疾病的产生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损伤、胎衣滞留、营养不良、季节变化等因素,一旦患病可通过中药与西药等方式进行治疗,使奶牛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息胞。母牛分娩后经过12小时胎衣还未全部排出即为胎农不下,胎农不下是奶牛的常见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等,使子宫的修复时间延长,妊娠间隔延长,甚至引起全年感染和自体中毒,继发乳房炎,导敛子宫内膜炎引起不孕而迫使奶牛过早淘汰,给乳牛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养猪场的顽疾之一.近年来,湖南省邵阳县规模化猪场及中小猪场时有发生.该病对猪场造成母猪的经济损失日益加剧,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成为猪场防治疫病的重中之重。现就笔者数年来针对此病,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母猪子宫内膜炎是母猪子宫粘膜的炎症。它是困扰许多猪场,尤其是大型规模化猪场的常见母猪生殖器官疾病。该病可导致不孕,若治疗不及时将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现将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介绍如下。(一)分类及症状1、急性子宫内膜炎多在产后或流产后数天发病,病原微生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子宫引发感染。病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如果奶牛胎衣在产后12小时以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就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的牛场为30~40%,甚至某些季节高达50%以上,是奶牛产科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常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而继发子宫内膜炎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ranes,RFM)是母牛的高发性产科疾病,尤其在母奶牛中十分常见。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报道,相当一部分奶牛场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7.8%,有的甚至高达25%,而因胎衣不下未能作出妥善处理,继发子宫内膜炎,终至不孕而被淘汰的奶牛均为4~5胎次,严重阻碍了奶牛业的发展,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正确处理胎衣不下,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母猪分娩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母猪分娩率的关键因素,为调整猪场的猪群结构和准确掌握母猪的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方法,跟踪调查了2010~2011年广西某规模猪场配种的1856胎的分娩状况,分别对母猪胎次、季节、发病史、公猪年龄和母猪品种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猪胎次、季节和发病史极显著影响母猪分娩率(P<0.01);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5个因素中母猪胎次、季节和发病史3个因素对母猪分娩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品种对母猪分娩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都是负向影响,其中以发病史的影响最大.[结论]母猪分娩率主要受母猪胎次、母猪品种、季节、发病史等4个因素的影响,且都是负向影响,其中以发病史的影响最大.因此,今后在母猪的生产管理上要重点控制母猪产道感染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因不同季节激应带来的负面影响,选择优良抗应激品种,调节好母猪群的胎次结构.  相似文献   

13.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产后经过12小时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统计某良种场2007~2008年正常产犊母牛的胎衣不下率为16.3% (108/662).胎衣不下的奶牛,容易继发子宫内膜炎,其发病率达到70%以上,还容易继发其他代谢病和乳房炎等.胎衣不下还可以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准确地把握胎衣不下的诊断和防治,降低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牛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分娩后,经过8~12h仍排不出胎衣,即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牛特别是奶牛常发病。此病一般不致引起死亡,但常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不孕,导致有些母牛被提早淘汰。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12h胎衣仍未排出就叫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常并发子宫内膜炎,严重时可造成奶牛败血症。1病因1.1胎盘分离障碍①胎盘未成熟:这是发生流产的母牛胎衣不下的重要原因。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取决于排出胎儿时妊娠时间的长短。流产或早产时,内分泌激素对分娩的控制失调,影响了胎盘成熟及产后子宫的正常收缩活动,致使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16,(23)
正某养殖场部分母猪分娩后出现胎衣滞留在子宫内不能完全排出,悬垂在阴门之外。随着胎衣滞留时间的延长,胎衣开始腐败分解,从阴门内流出暗红色并带有恶臭气味的分泌物,母猪经常努责,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根据以上病猪的临床症状,诊断为产后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指母猪在正常分娩后,1小时左右胎衣就可排出,如果3小时后胎衣还未排出,则称为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17.
怀孕母牛产后血钙磷降低供给不足,会引起急性产后瘫痪;因疾病导致胎衣不下引起顽固性子宫内膜炎,病程较长恢复慢。引起上述疾病的病因主要怀孕期间特别是后期营养缺乏,饲草料供给不足管理不当,造成奶牛产后瘫痪和胎衣不下及子宫内膜炎,文章探讨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母畜在分娩之后,胎衣如果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体外即为胎衣不下。黄牛一般为产后4~12h,其病因是孕畜缺乏运动,饲料中缺钙、盐、维生素等物质;也有一部分是饲喂失调,体弱多病引起的,另外,继发性疾病也可引起胎衣不下,如子宫内膜炎等疾病。文中简要介绍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19.
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分娩后,经过12小时仍不能排出胎衣,即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奶牛产后胎衣排出的正常时间一般不超过4~6小时.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胎衣不下的母牛80%以上继发子宫内膜炎,由此导致奶牛不孕、发情延迟、增加配种次数,影响母牛的繁殖力,也可能引起母牛全身感染,在患病期间产奶量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母牛生命.  相似文献   

20.
奶牛场胎衣不下原因分析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彬  刘念瑞  田甲  毛永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81-10582,10585
[目的]为产后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提高其生产和繁殖性能,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3 ~2014年产犊记录,分析了不同产犊季节、月份及胎次对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该牛场胎衣不下总发生率为11.25%.不同胎次间胎衣不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产犊季节和产犊月份对胎衣不下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夏季产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5.78%),秋季其次(11.81%),春季最低(3.93%);7月产犊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8.75%),其次为11月和8月,而5月最低.[结论]合理调整配种和产犊季节能在一定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