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8,(12)
为了评估政府采购猪瘟疫苗的免疫抗体效果,试验选择1个规模化猪场,用政府采购猪瘟疫苗按照不同剂量对猪群进行了1次和2次免疫,在免疫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其中的猪瘟抗体滴度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显示:加强免疫后2倍剂量抗体保护率比1倍剂量抗体保护率更高、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8,(3):17-1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是威胁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免疫抗体的监测对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疫病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四川省201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分别在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后,从四川省21个市(州)采集血清样品共3 160份,使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的血清有2 877份,平均合格率为91.04%,21个市(州)中免疫合格率最高为100.00%,最低为79.44%。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的血清有3 076份,平均合格率为97.34%,21个市(州)中免疫合格率最高为100.00%,最低为83.33%。结果表明四川省201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疫苗免疫均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猪群中口蹄疫、猪瘟、高致病型蓝耳病这3种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与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个规模生猪养殖场以及40个散养户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生猪耳静脉血或者是前腔静脉血后对猪群三种主要疫病(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免疫效果。结果 20个规模生猪养殖场采集200头生猪血液样本,40个散养户采集400头生猪血液样本,对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测定后对比发现规模生猪养殖场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散养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规模生猪养殖场还是养殖户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国家及地方标准规定(70%)。结论规模生猪养殖场生猪的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普遍好于散养户,二者均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规定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故强化防疫监管以及免疫疫病抗体监测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9)
目的为了解四川某猪场猪瘟、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及猪伪狂犬病感染情况。方法采集猪场不同类型和生长阶段猪群血清进行猪瘟、猪蓝耳和猪伪狂犬病抗体检测。结果猪瘟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0.21%,猪蓝耳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4.41%,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2.52%;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为22.38%。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业部监测计划的规定,猪瘟抗体监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阻断ELISA、抗体间接ELISA)和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许多规模猪场场主偏信宣传,对猪瘟抗体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结果持怀疑态度,因此笔者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个规模化猪场6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免疫效果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6.
猪瘟给当前猪场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猪瘟疫苗是重要的防制工具,疫苗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由于目前疫苗厂家较多,生产比较混乱,实验旨在探讨三种不同厂家猪瘟疫苗对兔体的热反应和对仔猪抗体滴度变化。应用市场上三个不同厂家的猪瘟活疫苗,分别进行兔体热效力检验和仔猪免疫试验,观察疫苗反应情况。通过兔体热反应和对免疫前后的猪群进行ELISA抗体监测来评价,确定三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发现,不同厂家的猪瘟疫苗对兔体的热反应差异较大;不同厂家的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差异较大,保护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4,(9)
<正>生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是控制和预防疫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免疫效果直接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但当前疫苗免疫后猪群抗体水平低下导致了猪群传染病的流行日益严重,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笔者经长期临床探索,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生猪免疫效果。1疫苗的因素1.1疫苗的质量疫苗的质量取决于生产厂家采用的的生产标准。我国现行强制免疫的疫苗均来源于政府采购,都是合格的正规疫苗。如猪瘟活疫苗(细胞源)系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7,(7):83-84
为了解柳城县猪场口蹄疫抗体和猪瘟抗体水平情况,采集2家猪血样检测口蹄疫O型抗体和猪瘟抗体水平,并且对比口蹄疫O型抗体在1:64、1:128和1:256滴度时抗体效价情况及猪瘟抗体在1:2、1:4和1:8稀释度时抗体水平情况。检测方法是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是A猪场口蹄疫O型抗体在1:64滴度时合格率是100%、1:128滴度时合格率是100%、1:256滴度时合格率是40%,A猪场猪瘟抗体在1:2稀释度时合格率是100%、1:4稀释度时合格率是60%、1:8稀释度时合格率是40%。B猪场口蹄疫O型抗体在1:64滴度时合格率是100%、1:128滴度时合格率是100%、1:256滴度时合格率是87.5%,B猪场猪瘟抗体在1:2稀释度时合格率是87.5%、1:4稀释度时合格率是87.5%、1:8稀释度时合格率是87.5%。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1)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猪瘟病毒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的综合影响,常常仍有猪瘟发生。免疫失败是引发猪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提高猪群猪瘟免疫水平,是防控猪瘟的关键手段。为此,本实验首先选取了9个猪场,采用三种免疫增强剂探讨其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间接血凝法对广西贺州市8个乡镇主要大型猪场以及部分散养猪群血样进行猪口蹄疫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发现258份血清样品中共有208份样品血清达到或超过口蹄疫抗体保护效价1∶32,占样品比例的80.6%。表明贺州市猪场猪群的抗体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有效保护价,但是免疫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1.
胡祖其  范铎 《畜禽业》2005,(4):42-43
应用血凝试验和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无锡市滨湖区4个规模猪场911例血清中的猪瘟、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结果表明,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合格率达85.6%,其中母猪免疫合格率(92.6%)高于种猪(78.2%)和肥育猪(62.4%);猪蓝耳病抗体阳性血清数为362份,占39.74%,其中种猪最高,为50.6%。其余依次为肥育猪(48.3%)和母猪(35.4%)。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9,(10):14-15
研究应用ELISA法于2016-2018年对怀化市部分地区共3 260份猪血清样品检测PRRS抗体水平,旨在初步了解该地区猪PRRS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为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和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该地区猪PRRS抗体阳性率为75.52%(2462/3260),不同地区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会同县被检猪群血清PRRS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8.20%,沅陵县和溆浦县阳性率稍高,分别为76.80%和75.00%,而洪江市、芷江县和麻阳县稍低,分别为74.41%、74.74%和73.80%;此外,种猪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PRRS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78%、84.10%和50.95%,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免疫接种和未免疫接种猪群PRRS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41%和27.63%,而散养户则分别为73.74%和15.55%。结果表明怀化市猪场需要定期对猪群进行PRRS抗体检测,部分未免疫接种疫苗的猪场需尽快给猪群免疫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3.
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疫病,被称为养猪业的"头号大敌",因其致病力、致死率高,且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很大。因此,国家对猪瘟实行强制免疫措施。为了检测免疫效果,2012年对南平市延平区的16个乡镇81个猪场(户)的1 11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抽样,检测猪瘟强制免疫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猪血清样品采自延平区16个乡镇  相似文献   

14.
经对上海市12家规模化猪场猪瘟感染状况的调查,发现临床上主要表现母猪的繁殖障碍型猪瘟和育肥肉猪群的温和型猪瘟形式,病症上趋于非典型化。经ELISA检测,来自7个区县20个规模化猪场的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中,生产公母猪猪瘟带毒率最高,达23.5%,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分别为1.68%和2.52%,育肥肉猪为7.14%;对BVD带毒状况调查,仅在育肥肉猪中检出阳性2头,占0.84%,检测结果与猪瘟临床发病情况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祝伦清 《畜禽业》2012,(3):19-20
<正>生产中,养猪户虽能积极做好免疫工作,但免疫后猪群所产生的免疫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抗体水平亟待提高。根据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总结,笔者认为猪场(大户)在免疫中必须正确使用疫苗,以确保猪体免疫后能够产生安全、可靠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猪瘟是猪本身的免疫系统受损,致免疫力低下,疫苗接种、药物保健、药物治疗等对于亚健康猪反而构成应激,使猪血液内猪瘟抗体水平低下、药物保健失败、治疗药物无效,甚至引起过敏反应或毒副作用。通过饲料中分别添加真菌多糖和黄芪多糖的对比试验来探究。试验表明,真菌多糖能达到较高保护且能保持猪瘟抗体水平整齐;复方黄芪多糖抗体水平相对提高但不明显且参差不齐。试验结果表明:真菌多糖比黄芪多糖更能提高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经对上海市12家规模化猪场猪瘟感染状况的调查。发现临床上主要表现母猪的繁殖障碍型猪瘟和育肥肉猪群的温和型猪瘟形式,病症上趋于非典型化。经ELISA检测。来自7个区县20个规模化猪场的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中。生产公母猪猪瘟带毒率最高。达23,5%,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分别为1.68%和2.52%,育肥肉猪为7.14%;对BVD带毒状况调查。仅在育肥肉猪中检出阳性2头,占0.84%,检测结果与猪瘟临床发病情况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李学琼  刘力  王健 《畜禽业》2008,(5):28-32
本文报道了用乳胶凝集试验对重庆地区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猪场血清学监测以及猪伪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的研究。随机采集重庆市6个区县的12个未经免疫PR疫苗的规模化种猪场血清423份,用PR乳胶凝集试验检测PR抗体,12个规模种猪场中,血清阳性猪场10个,占83.3%(10/12);检测血清423份,阳性血清57份,阳性率13.5%(57/423),有的种猪场血清阳性率最高达55.6%,说明猪伪狂犬病在我市部分规模种猪场中存在。选接种疫苗但血清流行病率较高的2个猪场,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用ELISA试剂盒进行效果监测。综合防制措施实施结果表明,半年后,2个猪场所有猪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特别是种猪基本上能达到100%,从源头上杜绝了PRV感染,但是仔猪和生长育肥猪在实施2年后都不能达到100%,并且也还存在野毒感染而产生的抗体,说明场内依然存在野毒,一旦疫苗接种终止,可能爆发伪狂犬病。但是在综合措施实施1年后,血清阳性率水平和野毒抗体水平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2,(10):91
<正>我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十分普遍。刘长明等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的试验(IPMA)方法,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上海、内蒙、云南、江西等地猪场的健康成年猪血清480份,以及发病猪血清424份进行了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7%和79.2%,送检样品的12个猪场均为阳性,表明猪圆环病毒2型在我国猪群中感染率非常大对发生高热症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检测发现猪圆环病毒型阳性样品中多数与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6,(1)
正被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病毒(PRRS)感染的猪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答受到明显抑制;国内猪群的PCV-2和PRRS感染率很高,对口蹄疫疫苗免疫必然产生很大影响。专家建议每个猪场应考虑母猪的免疫次数、仔猪的母源抗体、综合防治的措施等根据猪场的情况量身定制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