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中利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231份农牧户调查数据,对农牧户可持续生计和生态宜居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计资本是农牧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性资源,绿色生产是生态宜居的关键要素。2)我国北方半农半牧区农牧户可持续生计和生态宜居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且空间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3)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低,多数嘎查村处于中级协调及以下阶段,优质协调嘎查村占比较低。4)改善生计资本、促进绿色生产、建设绿色生态、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对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农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中自然资本存量较高,但由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存量较低,导致无法形成最优的生计策略;2)当农牧民有比较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时,农牧民所采取的生计策略以非农业生计活动为主,当农牧民有较多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时,其粘性较强,农牧民不愿意放弃其原有的农业生计活动;3)增加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生计多样性,政府必须加大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使其具有较高的生计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农牧民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346份农牧民生计三期面板数据,刻画了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选择呈现“内卷化”特征,退化型与维持型转型路径是农牧民生计转型的主要路径选择。2)生计资本中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增强有助于农牧民生计转型“内卷化”的破解,而金融资本的增强则强化了农牧民生计转型的“内卷化”。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增强将有助于农牧民选取进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进取型转型路径中的均衡化与非农牧化转型路径的选取;金融资本得到增强的农牧民更倾向于选择退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退化型转型路径中的牧业化与农业化转型路径。3)农牧民遭遇的生计风险冲击越剧烈越倾向于选择进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非农牧化转型路径;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制约了农牧民农牧业化生计转型路径的选择;基期生计策略非农牧化程度越高,农牧民越倾向于选择退化型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牧民生计资本是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的基础,决定了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的选择与结果。文中运用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新疆生态旅游发展典型区域内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的实证研究。通过采用计算赋值与标准化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借助社会统计软件工具,对样本牧民的生计资本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样本生计资本总值仅为0.249,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其中物质资本水平最低,人力资本水平最高;不同生计资本水平的牧民分布很不均衡,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在0.2以下水平的牧民累积百分比分别为52.7%和79.1%;牧民家庭特征中家庭人口数最多的牧户生计资本总值最低,民族及调查区域的生计资本水平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5个村寨的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与生计资本两方面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到当地气候环境与生计资本的双重影响。为了适应干热河谷的气候环境,农户大都选择以种植多季节蔬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周边打工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指数最高,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居中,社会资本指数最低。生计资本决定着农户生计类型,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多的家庭往往从事以农为主型生计,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牧交错禁牧区三期追踪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了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增量与存量对其减畜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过两轮政策的实施,农牧户减畜行为发生率与减畜率不升反降,减畜形势依然严峻。2)两轮政策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值均呈现下降态势,但第二轮政策期下降幅度相较于第一轮略有收窄。3)金融资本存量与农牧户减畜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拐点尚未来临,当前金融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均会抑制减畜行为的发生。4)社会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将显著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减畜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自然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因此,为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生计并重的草原治理目标,应该合理运用金融信贷供给、拓宽农牧户生计渠道,引导劳动力要素的非农牧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以陕北佳县为例,从自组织能力、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贡献度模型识别生计恢复力主要贡献因子,并对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的生计建设路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整体不高,其中自组织能力最强,缓冲能力次之,学习能力最弱;2)除自组织能力外,各地貌分区间农户生计恢复力以及学习能力、缓冲能力差异明显;3)各地貌分区间农户生计恢复力主要贡献因子具有趋同性,劳动力规模、健康状况、自然资本、金融支持度等11项主要指标分别从不同维度促进了生计恢复力的形成;4)农户生计应遵循"明确资源优势、强化生计支撑、降低路径依赖,促进生计重组"的建设路径,进而促进生计恢复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计策略由是生计活动组成,通过系列生计活动来实现。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生计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相互结合来实现生计策略。我国现行的生态补偿,主要对受补偿者给钱、予物,提供实物、资金、智力与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这势必影响到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随着生态补偿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生态补偿工程的广泛实施,提高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遏制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进一步退化。实施生态补偿的环境保护作用显而易见,不乏论述,但对于改善农户生计水平,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效用却鲜有论及。从农户生计入手,评估农户的生计资本,量化实施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揭示农户生计策略对于实施生态补偿的响应机制,对于系统优化生态补偿设计、科学指导生态补偿实施、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发展能力"双赢"的生态补偿本质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意义。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张掖市来讲,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其区域经济优势,提高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水平,从而整体上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研究区主要存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和以非农经营为主的生计策略,前者更倾向于选择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两种生态补偿方式,而后者则倾向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种补偿方式;并且采取以农业生产为主生计策略的农户,偏好多种生态补偿方式组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希拉穆仁草原牧区牧民的旅游生计策略选择既顺应国家草原生态保护的战略思想,又符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文中基于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牧区牧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选取13项相关指标衡量生计资本,构建牧民用于生存的资本评价体系,采用Entropy Method,即熵值法衡量指标比例,测算希拉穆仁草原牧区牧民的生计资本现状,并将牧民类型分为专营旅游式、兼营旅游式、单一牧民式,对其生计资本存量进行横向对比,采用二项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总结旅游目的地牧民旅游生计策略选取的因子。结果表明:1)牧民用于生存的资本存量从高至低为:物资资本、自然资源资本、家庭金融资本、相关社会资本、人力资本。2)三类牧民的生存资本存量计量结果存在区别,由高到低排序为:专营旅游式、兼营旅游式与单一放牧式,即参与旅游经营的牧民能获得较多的生计资本。3)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资本、家庭金融资本以及相关社会资本是牧民旅游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子,其中家庭成年劳动力、家庭年收入以及获得培训机会是牧民进行旅游生计策略选择的驱动因子,而所占草场大小和接收政府部门补助对于牧民选择旅游生计策略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且对半干旱区农民的生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中在此背景下,分析气候变化对案例区农民生计资本的影响,通过一个最优化模型求证受影响区农民生计策略的改变,同时给出了该区具有操作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基本要求。以湖北省恩施州W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脱贫农户生计资本,识别返贫风险,构建乡村旅游地返贫预警机制。研究表明:W村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脱贫户面临的主要返贫风险;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低会导致农户高返贫风险感知。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包括生计资本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外部灾害冲击和市场风险等方面。乡村旅游地返贫预警机制构建包括监测脱贫户返贫风险、实时预警、识别警源和实施阻断措施四个步骤,对于不同返贫风险类型的脱贫户,持续对其生计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加大政府社会保障兜底、延长旅游产业链、重视教育帮扶、利用"互联网+"策略、建立应急帮扶机制等,提升脱贫户生计稳定性,从而阻断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13.
14.

Background

In Kenya, rice (Oryza sativa L.) is mainly produced under irrigation by small-scale farmers. Mwea irrigation scheme (MIS) in Kirinyaga County accounts for 80–88% of rice production. Here, rice is the main source of livelihood and a source of revenue generation for the county. However, a recently established invasive freshwater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family: Ampullariidae), a species of apple snail, presents a serious threat to rice production.

Results

Household survey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highlight apple snail as a serious problem in MIS. Households that observed at least a moderate level of infestation (>20% of cultivated area)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rice yield (~14%) and net rice income (~60%). Farmers reported increased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for management of apple snail. In addition, the cost of hired labor for physical removal of egg masses and snails is resulting in substantial negative effects on net income. Farmer age, area of land owned, responsibility for decision-making, receipt of extension advice, training, and membership of a farmer organization,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variables to explain farmers awareness of the need for area-wide apple snail management.

Conclusion

Strategies to limit the spread of apple snail are urgently needed. A Multi-Institutional Technical Team (MITT)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spearhead management efforts and consolidate advice to farmers on how to manage apple snail. However, without action to mitigate spread, the consequences could be disastrous for rice produc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 Kenya, and for other rice growing regions across Africa. © 2023 The Authors.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on behalf of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揭示退耕还林项目对缓解贫困的影响,文中以甘肃南部武都区为例,通过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结合180份调查问卷,建立了适合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生计综合能力指数体系,并对参与该工程的农户进行了比较分析。经分析,退耕后,参与项目的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一般农户在人均纯收入和生计综合能力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且绝对贫困人口受益最大,而富裕农户在上述三个方面却发生了倒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