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结构合理、树种选择适当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的更新,可采用切根萌条繁殖,即秋季沿冬季要砍伐树的根周围向下挖30厘米深,于翌春土壤解冻前将地面以下30厘米处根切断,5—6月即可萌生幼苗。这种苗木与实生苗具有相同的年龄发育阶段。试验表明,在0—50厘米断根深度范围内,幼树生长速度与断根深度呈正相关。这种造林方法比植苗造林,林木生长速度快40%多、造林成本低40%多。  相似文献   

2.
大叶相思为速生树种,采用种子和扦插育苗均可。种子要温水浸泡后催芽,以容器育苗为好,60天即可上山造林;插穗用100ppm 吲哚丁酸浸泡24小时后扦插,生根率82%。造林地要疏松,挖穴栽植,成活率达95%左右。造林后注意抚育和防治白粉病。  相似文献   

3.
1989年在浙江省3个大型杉木种子园中喷施MG粉剂,当年球果产量比对照提高7.8—74.2%,净出籽率提高12.8—35.4%,每公顷净增种子12—42公斤。在雌球花开放初期在MG粉剂中加入优株的花粉喷施效果最佳,增产率可稳定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4.
胡杨采种育苗困难,扦插极难生根。为促进插条生根,采用电热温床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幼树平茬萌条作插穗较好。插条先用清水浸3天,再在100ppm ABT生根粉中浸12小时后,在温度27—29℃的电热温床上扦插,生根率可达80—90%,效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1981—1988年,在辽宁省锦州、朝阳、阜新、营口、大连等石质山地,就播区的选择和确定、地面处理、树种的筛选、防止鸟鼠对种子的危害和改进飞行作业方法等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基本上摸清了石质山地飞播造林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石质山地飞播造林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6.
杉木初级种子园混系种子造林效果如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梧州地区用杉木初级种子园自由受粉的混系种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遗传品质稳定,受环境影响不大。与外省同期建立的种子园种子相比,其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均低,但与本地优良种源相比,大多数混系种子和苗木增产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需要微量元素,锌的作用尤为显著。苏联许多地区缺锌,种子在播种前经锌溶液浸泡处理,可使农业增产,实例很多。近年来,苏联把这一技术也用于处理林木种子。用0.025%硫酸锌溶液处理松树种子,苗比对照的高10%,根比对照的长17%。什柯尔尼科认为,这样的效果不单纯由于丰富了微量元素,更重要是加深了新陈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车梁木育苗     
一、种子处理:车梁木,果肉含有很多的油脂和蜡质,不易吸收水分,如不处理,播种后,需二、三年才能发芽,所以在播种前必须去掉油皮。去油皮的方法:先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两天,待果肉变软后,碾破外皮(防止压碎果核),加入三分之一的温水搅拌、揉搓,装入布袋内,挤出水、油(经沉淀后,每百斤种子的种皮可出油十五—二十斤),然后用草木灰把种子揉搓一二遍,再用5—10%的碱水搓洗,彻底去净油质。最后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即可播种。经过这样处理之后,播下的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若冬季播种,明春清明前后即可出土。如需春播,冬季必须进行埋藏和低温处理,否则当年不出苗。其  相似文献   

9.
选择鬼针草和侧柏这两种广泛分布的植物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目的是在掌握它们发芽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探讨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种子发芽的差异,为以后的研究和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提供参考。试验分析表明:①鬼针草和侧柏种子的含水量分别为14.15%和9.59%。②鬼针草种子净度为91.83%,千粒重为1.64 g;侧柏种子净度为82.8%,千粒重为8.46 g。③侧柏种子具有休眠特性;鬼针草种子在冬季室温条件下也能发芽,即鬼针草种子没有休眠特性。④鬼针草种子发芽的温度为9℃以上;侧柏种子需要经过冬季低温休眠才能发芽,发芽温度为24.5~27.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红松苗木水分状况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在造林前利用植物水分状况测定仪及四唑染色法对苗木根系水势和根系脱氢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苗木造林前大量失水,使根系水分下降,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因此,必须使红松苗的含水率在63%以上,才能保证造林成活。  相似文献   

11.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优良的用材林、食品林树种,红松种子种皮厚、坚硬,有一层蜡质,不易透水透气,种皮内含有单宁,其他部位含有脱落酸等抑制物,这些影响了红松种子的快速发芽,使红松种子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要解除红松种子的长期休眠状态,在自然条件下,种子成熟后要经过冬季——夏季——冬季的埋藏,在第三年春季取出才能播种。近几年,由于红松种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种子库没有红松种子的库存,不能使用传统的越冬埋藏法处理红松种子。为了更好地培育红松苗木,从2003年开始至今,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使用当年新采的红松种子进行变温催芽处理。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红松种子,播种后3~5天就出土,7天左右全部出齐,每年的出苗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华山松南方种群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树高遗传力显著,早—晚期相关明显,早期初选以造林后3—4年时为宜。选择率按20%,6年时树高增益可达39%。由于华山松大多数种群属不稳定型,适应性差,受环境影响大,因此,要考虑对其影响较大的日照因子,做到适地适树。  相似文献   

13.
依兰香一般用种子繁殖。由于其种皮厚,表皮背面有一层蜡质,不易渗水,播后很难吸胀开裂,需较长时间胚根才能伸出,所以出芽慢,不整齐。目前国外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较少。据马尔加什报导,用70°—80℃温水浸种,冷却后即行播种,能促进种子萌发。我们引用此法进行了试验,结果不太满意。云南西双版纳依兰香种子成熟期正处冬季低温阶段,种子发芽更慢。如何搞好播种育苗工作,是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从1973——1978年以来,我们对依兰香种子处理和冬季育苗进行了反复试验,现将我们的初步认识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14.
对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砂贝母种子在浸种6 h后吸水率达到80%以上,不存在吸水障碍;种子浸提液显著抑制塔黄种子萌发,抑制物主要存在于胚乳中;常温层积处理能促进种胚后熟,经过冬季低温层积,次年4月完成胚形态后熟;胚发育完全后仍需低温层积处理才能萌发;15~20℃是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梭砂贝母种子休眠主要是由于胚发育不完全和种子中含有萌发抑制物导致,属于混合休眠类型;低温层积处理可有效打破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5.
红松种子播前一般采用越冬埋藏催芽,该方法较费工,种子易霉烂。采用秋埋覆膜催芽则较简便、省工、种子不霉烂,可降低成本。具体方法是:于处暑前后将红松种子浸泡36—48小时后,挖窖混沙(种沙比1:3)埋藏。处理后的种子出苗快、齐,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比越冬埋藏高。  相似文献   

16.
康文玲 《云南林业》2003,24(6):17-18
史密斯桉属桃金娘科桉树属树种,是一种高大乔木,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材性好,芳香油含量高,是营造速生丰产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首选树种。因史密斯桉种子价格昂贵,种粒极小,所以必须精心培育,才能提高其生产效率。1育苗技术1.1地苗培育冬季翻晒苗床土壤,炼火土,沤堆肥,将黄心土、火土、堆肥过筛,加1%的磷肥和复合肥混合均匀,喷洒适当的甲敌粉、多菌灵等杀虫剂和杀菌剂熏杀菌虫,用塑料薄膜覆盖,待播种前1~3d揭开即可播种。目前,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史密斯桉种子,每公斤带花丝的种子有20~90万粒,且差异较大,平均发芽率为88%。所以,播种时要根…  相似文献   

17.
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无柄五加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及水平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无梗五加种子最佳萌发条件:经改良的液体MS培养基浸泡60h,在—14℃的冰箱中进行层积100d,再将种子在质量分数为3.00mg/L的GA3中浸泡24h后即播种,萌发率达99.7%以上。无梗五加种子需经人工后熟、层积和打破休眠等处理后才能在当年快速萌发。  相似文献   

18.
VA菌根菌对白藤幼苗生长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lomus mosseae和G.epigaeus两种内生菌根菌可与白藤幼苗根部形成菌根共生体。接种7个月的藤苗高生长比对照增加23.36—27.63%;叶面积增加47.55—77.36%;叶片数量增加17.4%以上,幼苗根部含磷量提高6—40%。  相似文献   

19.
试验证明福建柏在海拔800米以下地段,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一般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年平均高0.58—0.76米,年平均胸径0.7—1.2厘米,产量不低于适生区。在土壤深厚、养分含量高的地方,生长好。可作混交林的伴生树种,亦可作目的树种,造林后3—5年即可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20.
肖石海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02-104,124
利用吸湿—回干种子处理技术,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对马尾松种子活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条件下的1~2个吸湿—回干循环处理,能较好地提高高活力(发芽率为83%)或中等活力(发芽率为66%)马尾松种子活力水平,特别对中等活力水平马尾松种子的处理效果尤为明显,发芽率由66%被提高到83%;种子发芽指数也有所提高,平均发芽时间缩短2~3 d,但中等活力水平种子的发芽势没有明显改善。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3个循环的干湿处理或较高温度下的吸湿—回干处理对种子产生了一定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