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命大家庭中的一员,因而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鸟一往情深。白居易写护鸟诗。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鸟情有独钟,为了能使人们对爱护鸟类形成共识,他专门写了千古流传的护鸟名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其语言多么生动。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多么真情地盼望人们爱护鸟,今天重读这首诗,仍感亲切、动人。杜牧为鸟鸣不平。唐朝另一著名诗人杜牧,因事出访,来到当杜牧为鸟鸣不平。唐朝另一著名诗人杜牧,因事出访,来到当时潇湘金河一带,他见那里的回纥人,随意拉弓射鸟,心里不是…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鸟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活大家庭中的一员,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鸟一往情深。白居易写护鸟诗。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鸟情有独钟,为了能使人们爱护鸟类形成共识,他专门写下千古流传的护鸟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相似文献   

3.
自古名人皆爱鸟鸟类是生态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中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鸟类与农业、林业生产的重要关系自古即为人们所深知。历代名人有识之士都非常爱护鸟类。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齐国人公治长,不仅懂得鸟语,而且很爱鸟。每当看到受伤的鸟时,他都要...  相似文献   

4.
由于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活大家庭中的一员,因而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鸟一往情深。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为了能使人们爱护鸟类形成共识,他专门写了千古流传的护鸟名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唐朝另一著名诗人杜牧,因事出访,来到当时潇湘金河一带,他见那里的回纥人,随意拉弓射鸟,心里不是滋味,正在此时,一只惊弓的大雁,经他头顶而过,他震惊了,随感提笔,写下了“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来岸莓苔”的诗句,愤愤为大雁鸣不平。希骥大雁能托足于山青水秀的南国潇…  相似文献   

5.
文人与鸟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活大家庭中的一员,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对鸟一往情深。白居易写护鸟诗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鸟情有独钟。为了能使爱护鸟类成为人们的共识,他专门写下千古流传的护鸟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杜牧为鸟鸣不平唐朝另一著名诗人杜牧因事出访,来到当时潇湘金河一带,见那里的回纥人随意拉弓射鸟,心里不是滋味。当一只惊弓的大雁从头顶飞过,他随感提笔,写下了“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来岸莓苔”的诗句,愤愤为大雁鸣不平。杜甫写赏鸟诗句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  相似文献   

6.
鸟是人类的朋友。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倾之以诗,赞之以文,表达了爱鸟之情、护鸟之心。 李白一生特别喜欢鸟,尤其是白鸟,他爱之若子。在他的诗中,提及的白鸟就有10种之多,但他最喜欢的要数白鹇。天宝12年,李白游黄山,得知山民胡晖家养有一对白鹇,便愿出一双白璧来换取。胡公仰慕李白,割爱相赠,"唯求一诗"。李白欣然应允,提笔写了《赠黄山胡公求白鸥》一诗答谢:"请以双白壁,买君双白鹇。白鹇如白锦,白雪耻容颜……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诗中极力赞美白鹇的高洁纯美和超脱不凡,抒发了自己对白鹇"平生酷爱,竟莫能致,忽得胡公相赠,喜出望外"的兴奋心情。  相似文献   

7.
园林的艺术美是由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和谐统一而创造出来的。鸟类是园林自然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关调嗽,在河之洲”。鸟类悠扬宛转的叫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鸟类美丽的倩影又是园林之景入诗人画的渲染手段。“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瓷上青天”。“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里草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等等,这些以鸟状物抒情的佳句,信手拈来,从中可感悟到优美、和谐、宁静、淡泊和苍凉。对于以点景明义为造园手法的中国园林来说,鸟类是不可缺少的景物要素。鸟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护鸟诗云:“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于在巢中望母归”。 杜甫一生写了不少咏鸟诗,诗中涉及的鸟儿多达数十种。杜甫最喜欢观赏的首推鸬鸶。他对鸬鸶甚至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感:“门外鸬鸶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余脉的洞宫山脉中部,这里林地广袤、古木参天,分布着大量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其中以黄腹角雉最为著名。"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吐绶鸟"——黄腹角雉的形象描绘。在唐代,古人就已在"越山"(现在的浙江省)发现这种美丽而又神奇的鸟了。  相似文献   

10.
皇冠鸟属鹤类,因被乌干达人民称之为鹤中之王而成为闻名于世的仙鹤,亦成了乌干达的国鸟。皇冠鸟全身的羽毛,从颈到尾,呈深浅不同的灰色,光华熠熠。而其最为动人之处还是它的头部。在它那无羽的双颊上嵌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双鬓雪白,颔下有一团火红的圆形垂肉。头顶上,前部覆盖着一块乌黑的绒球,柔软光洁,后部戴着一顶坚硬的鬃毛组成的锦冠,金光闪耀,酷似皇冠,皇冠鸟之美名由此而得。皇冠鸟喜欢在池塘、沼泽地、湖河畔栖息,以昆虫、青蛙和草籽为食,每年5月到7月产卵,卵为双数,一般2或4枚,最多可达6枚。孵化在僻静的水草…  相似文献   

1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诗人李白送好友孟浩然之广陵的千古绝唱。多少年来,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又引来了无数海内外名人、游子到这文化古城扬州一游。  相似文献   

12.
植物界有“相思豆”,动物界有“相思鸟”。前者状如小珠,玲珑鲜红,因有唐朝诗人王维《相思》绝句喧染,名扬古今。后者形态娇秀、鸣声动听,由于没有名诗赞美,声誉不及相思豆那么响亮。人有机遇,物随时转。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山区,此鸟出口,备受青睐。英国人把它当作情谊物,每当亲朋婚庆,常设法购此鸟作赠礼,预祝夫妻相亲相爱;新加坡人视为吉祥物,对老人寿礼有创新,不献寿糕,改送此鸟,藉以增添长者的生活乐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中城市、鸟后兴起,戚友购此岛相送,亦屡见不鲜。这种鸟多产于平江、浏阳山区。据说在…  相似文献   

13.
旭初之鸟     
水鸟。那是幸福的旭初之鸟。一群卓立净水绿岸或飞翔蓝空中的白色之鸟,一群出没晨光中的灵秀之鸟。  相似文献   

14.
旭初之鸟     
水鸟。那是幸福的旭初之鸟。一群卓立净水绿岸或飞翔蓝空中的白色之鸟,一群出没晨光中的灵秀之鸟。白鹭,在古典诗歌中闪现身姿,在水墨风景里亭亭玉立。少女一样清秀,音乐一般清雅。它低头看自己的倒影,进入冥想境界,宛如入定的禅者。其实,尽情地欣赏自己,或欣赏别人,或被别人欣赏,是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15.
鹫鸟是什么鸟?鹫,乃雕也,“大雕也”。鹫鸟是对大型猛禽种类的一个总称。它系鸟纲,隼形目,鹰科,与雕类、隼类和鹰类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属种各不相同。由于鹫鸟是天葬的最终执行者,从而倍受藏民的崇拜,并被誉为“神鹰”和“天神”。天山向导 两千多年前,早在我国著名的《山海经》中就留下了关于新疆天山鹫鸟的记载:“敦薨之山,其鸟多鸬鸠。”这里的“敦薨”即天山脚下的博斯腾湖,“敦薨之山”指的就是天山,“鸬鸠”指的就是以尸物为食的猛禽——鹫鸟。  相似文献   

16.
周小红 《森林与人类》2002,22(12):26-28
诗人说,鸟是天堂洒下的花籽。这固然是诗人美好浪漫的想象,但让人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鸟类带来植物的种粒,展开了洪荒土地最初的繁荣。而人们想象中的天使,也是结合了人与鸟的形象设计而出。作家这样赞叹着鸟的迁徙习性:“野鹅比我们更国际化,它们在加拿大用早餐,在俄亥俄州吃中饭,夜间到南方的河湾上去修整自己的羽毛。”这种对未知远方的好奇和勇气让我们这些在都市牢笼中偷生的现代人自惭不如。1861年,德国出土了七块始祖鸟化石,这是目前人类研究鸟类起源和飞行史的全部材料。有人认为,始祖鸟是由一种小型恐龙进化而成。这…  相似文献   

17.
周鹏 《湖南林业》2004,(6):24-24
一、动作萎靡爱睡,羽毛松驰膨胀。一般健康的鸟都是整天活泼蹦跳、飞翔。病鸟则静缩一团,站在栖木上或栖木下面睡觉。鸟儿病后体温会下降,为了维持体温,羽毛会膨胀起来,装进空气以维持体温。  相似文献   

18.
乌鸦与麻雀     
乌鸦与麻雀岳春恩长期以来,乌鸦声名狼藉,背着恶名,被人视为“不祥之鸟”。说什么:“老鸹叫,祸来到!”究其原因,完全是人们“以貌取鸟”所致,因为乌鸦长相丑陋、叫声凄历。其实,这是冤枉了乌鸦,乌鸦不仅对入无害,它还是消灭害虫、鼠类的益鸟呢。乌鸦是杂食性鸟...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有爱鸟的好传统,至今,在民间仍留传着许多美好的佳话。李白赋文抨击帝王捕猎鸟禽唐时帝王将相常以狩猎寻欢作乐,不少有识之士对此敢怒而不敢言。可是大诗人李白却写了《大猎赋》一文,抨击此种行径不当。文中指出:帝王应“四海为家,万姓之子,则天下之山林禽兽,岂与众庶异之?”只有这样,才能“麾九洲之珍禽兮,回千群以坌入;联八荒之奇兽兮,屯万族而来君。”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园林观赏诸因素“花、鸟、虫、鱼”中,鸟也有着重要的位置。它具有动感的美,给园林更添诗情画意,增添情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春曦鸟鸣图;杜甫的《七绝》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鸟刻意,描绘出一幅动人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