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系粳杂70优04制种亩产200kgTechniquesfortw0一linejaponicahybrid70You04toobtainayieldof3.ot/haintheseedproduction70优04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两系粳杂新...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高产制种技术High—yieldingseedproductiontechniquesfor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u04刘平,夏维陆(安徽省庐江县种子公司231500)70优04是安徽省农科...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Breedingandculturalpracticesof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u04王德正,王守海,许克农,罗彦长,李成荃(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230031)1选育经...  相似文献   

4.
蔡典明 《杂交水稻》1997,12(4):33-33
晚稻两系粳杂70优04大面积单产超7.5t/hm2栽培技术总结Thecultivationtechniqueforyieldingover7.5t/hm2onalargescaleof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u04...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制种“九二0”施用技术研究StudiesonGA3sprayingtechniquesofseedproductionfor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u04夏维陆金烽刘平夏登仓(安徽省庐江县种子...  相似文献   

6.
1995年杂粳70优04双晚示范情况总结Summaryofthelate—croppingdemonstationof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t04atLujiangCounty,Anhuiin1995刘平,夏维陆...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1995,(5):34-34
两系杂交粳稻70优9号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u9(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两系课题组230031)70优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晚粳新组合。1994年4月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  相似文献   

8.
70优双九是安徽省华安两系杂交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一个两系粳杂新组合,6a的试验、示范、试制结果表明:该组合高产稳产性好,米质优,熟期早,适应性广,耐肥抗倒,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制种产量高。1997年安徽省推广种植面积达5万hm2,单晚平均产...  相似文献   

9.
70优04     
70优0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晚粳组合。1994年4月1日通过审定(省级),定名皖稻26。母本是7001S,父本秀水04是从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引进的常规稻。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晚粳型,全生育期130(双季)~150天(单季),株高98.6~107cm,株型紧凑,叶片挺秀。分蘖较强。作单晚亩有效穗21万,每穗133.9粒,结实率85.5%,千粒重25g;作双晚亩有效穗26.4万,每穗124.3粒,结实率75%,千粒重24.5g。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感稻飞虱。适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10.
70优9号     
70优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晚粳组合。1994年4月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皖稻24。母本7001S是1984年用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与常规品系917(沪选19/IR661//C57),经一次杂交多代选育而成的粳型光敏不育系。光敏适宜温度范围为22~23℃。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父本皖恢9号系用粳7623—9/C57杂交育成的粳型恢复系。70优9号适宜在安徽作瓜茬稻或双季晚稻种植,1993年全省试种5万亩,1994年种植面积8~10万亩。…  相似文献   

11.
泗优422     
泗优422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新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引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粳稻恢复系轮回422测配选育而成。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江苏省晚粳地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1991~199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1.12kg,比对照武育粳2号和秀水04,分别增产8.2%和9.6%、在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单季组)区试中,6个点两年平均亩产534.01kg,比对照秀水04增产12.3%。1992年在江苏省杂交晚粳生产试验结果,3个点平均亩产52…  相似文献   

12.
王辉 《中国稻米》2003,9(1):23-23
2002年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6个水稻新品种 ,现简要介绍如下 :1.皖稻62原名晚粳9515,系安徽省巢湖市炯炀种子分公司选育的晚粳品种。1998~1999年两年参加区域试验 ,平均单产439.8kg/667m2 ,比对照D9055和70优04分别增产4.68%和4.27 % ;2000年参加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390kg/667m2,比对照D9055增产7.50%。全生育期131天 ,株高90~95cm ,茎秆粗壮 ,分蘖力较强 ,株型紧凑 ,叶色深绿 ,剑叶窄挺 ,抽穗齐 ,每穗总粒数90粒左右 ,结实率8…  相似文献   

13.
棉盲蝽综合防治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床期防效:虫口降低70.04%,断头苗率降低81.88%;大田生长期棉盲蝽控制在百株4.8头,棉铃虫、红铃虫、棉蚜、红蜘蛛亦得到同步控制,并保护了天敌,每667m^2增产皮棉13.49%,减少防治费63.77元,增经济效益264.74元。  相似文献   

14.
两系粳杂超稀插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设置秧田每公顷150kg(A)、225kg(B)、300kg(C)3个播种量,对两系粳杂70优双九作双晚种植的分蘖成穗特点进行定株观察,结果表明,以净秧田播量150kg/hm^2,培育多蘖壮秧,每穴1粒种苗的栽培方式;以及提高栽培质量并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控制中后期群体,是提高成穗率和产量,降低用种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两系粳杂超稀播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秧田每公顷150kg(A)、225kg(B)、300kg(C)3个播种量,对两系粳杂70优双九作双晚种植的分蘖成穗特点进行定株观察,结果表明,以净秧田播量150kg/hm2,培育多蘖壮秧,每穴1粒种苗的栽植方式;以及提高栽插质量并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控制中后期群体,是提高成穗率和产量、降低用种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两系粳杂70优双九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70优双九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以本所选育的7001S为母本与优质父本双九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它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灌浆较快和较易脱粒等突出优点。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米,1997年8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86优8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6优8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自育三系粳型不育系863A,与自选恢复系宁恢8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病性强。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特优70系以龙特浦A为母本,明恢70年为父本育成的灿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米质优良,适应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9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秀岭A/C57     
秀岭A/C57即秀优57,系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选育。经多年试验、示范和试种表现,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优,耐旱省水,耐秋寒,灌浆较快,对氮肥效应高等特点,是目前北方稻区大面积种植的高产优质组合之一。已被农牧渔业部评为北方粳稻二档优米;在宁夏评为优质粳米且已审定推广。1主要特征特性株高100~105cm,株型紧凑,叶包较深,功能叶片挺立,根系发达,耐旱性强,分蘖较多,成穗率高,每亩易获30万穗,每穗100~13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6~27g,糙米率83%,精米率70%,灌浆较快,转色好,…  相似文献   

20.
70优双九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7001S与常规优质晚粳2277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粳新组合。于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70优双九的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早熟晚粳类型,全生育期125d(双季)~145d(单季)。作单晚,5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上旬收割,有效穗315万/hm2,每穗134粒,结实率85.5%,千粒重25g;作双晚6月18~20日播种,10月下旬即可让茬,有利于下季作物适时播种,有效穗390万/hm2,每穗125粒,结实率75%,千粒重24.5g。米质优,出糙率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