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检定卧式油罐及铁路罐车测量曲线体半径的专用工具。 文内简要的叙述了测量曲线体半径的方法和半径三角仪的适用范围,测量精度。并着重的介绍了仪器的原理、结构和设计、计算的理论依据及仪器的误差分析,提出了合理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送电线路工程前期勘测设计阶段,经过测量得到的数据需要绘制成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再根据图中所显示的各种参数,进行送电线路设计工作。这样,在设计工作中,送电线路平断面图的准确性和易读性显得尤为重要;在后期的送电线路工程施工中,也能很方便的向工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工期。所以准确绘制平断面图对整个送电线路工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绘制送电线路平断面图是利用Autodesk公司  相似文献   

3.
全站仪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放样中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者多年的工程实际测量经验,利用全站仪配合卡西欧fx~4800p程序型计算器可以快捷的完成工程测量过程中直线段、圆曲线段的各种数据计算。本方法快速、准确,易于掌握,特别适用于地形地貌复杂、险峻,用经纬仪、水准仪放线难度较大地段的数据计算及放样工作。  相似文献   

4.
结合不同线形的高速公路道路情况,采用几何运算方法,得出影响防眩效果的植株间距和植株高度的相关公式。其中,直线路段的植株间距公式为:L=2b*[1+[L1/(B1+B2]^2]^1/2(b表示植株的正投影半径;L表示植株间距;B1、B2表示车辆纵向中线至中央分隔带纵向中线的距离;L1表示两辆车纵向距离);平曲线路段植株间距公式为L=2(bR)^1/2(R表示中央分隔带中心线圆弧的半径);平直线路段植株高度公式为H=h1+(h-h1)B1/B或H=h2-(h2-h1)B2/B(h1表示车辆前照灯的高度,h2表示驾驶员视线高度,H表示中央分隔带植株的高度);凹形竖曲线路段植株高度的公式为H=(h1+h2)/2。  相似文献   

5.
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首条经过数字化恢复构建数字孪生体的在役山地管道。通过基准点测量、管道中线探测、航空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地形构建、倾斜摄影、数字三维建模等技术进行数据收集、校验及对齐,对管道建设期的设计、采办、施工及部分运行期的数据进行恢复,对站场及管道的设备、建筑等构建数字三维模型,形成管道线路数据资产库和站场数据资产库,构建中缅油气管道的数字孪生体。通过多系统融合,深入发掘数据价值,实现管道可视化运行、设备拆解培训、指导维检修作业及应急抢险作业等,为实现管网智慧化运营奠定了数据基础。(图1,表1,参25)  相似文献   

6.
园林道路施工测量计算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汉雄  赵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05-3206
园林道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在丰富园林景观的同时,也给园林道路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讨论了园路施工测量方法,给出了园路中线任意点测量坐标的计算思路,阐述了程序设计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运用Visual Basic语言实现该计算过程,满足了园林道路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地陆续建立了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地面站系统(CORS).在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快速普及的背景下,常规的全站仪导线控制测量或GPS静态定位测量,已不能满足城镇地籍控制测的需求.该研究结合内蒙古某城区的地籍测量工作实践,介绍了网络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并对网络RTK技术获取的城镇地籍控制测量数据与全站仪导线测量获得的测量数据进行精度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网络PTK技术克服了单基站作业半径的限制问题,不受天气、通视、地形的影响,工作效率高,精度能达到要求,可以代替全站仪导线测量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  相似文献   

8.
履带车辆小半径差速转向时滑转的载荷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在考虑滑转的履带车辆实际转向情况的基础上,对履带车辆小半径差速转向时其载荷比和转向半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获得两者间关系。通过样机试验和数据计算获得小半径差速转向且考虑滑转时的载荷比和转向半径数值,并绘制考虑滑转时载荷比与转向半径的实际关系曲线,发现在考虑滑转条件下实际转向时消耗的功率小于理论转向时消耗功率,且小半径差速转向时内侧履带滑转率大于外侧履带滑转率,同时发现根据土壤剪切作用也可以计算出考虑滑转的载荷比,虽然该方法计算的载荷比在数值上与实测载荷比有一定误差,但因其无需进行扭矩测试,可作为载荷比的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可为采用液压机械双功率流的差速转向机构履带车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油罐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测量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检定成本高、测量结果精度较低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油罐变形检测方法。利用试验获得的油罐三维点云数据和Matlab自编程序,拟合计算圈板半径、椭圆度及罐体倾斜度,并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及罐壁局部区域3个方面对油罐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法可以直观、定量地表现罐体变形。开展了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试验测得的圈板半径、椭圆度及倾斜度标准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从而验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法用于油罐变形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油罐变形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加快速、精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恒流源电路、双频交流发生器、交流测量电路、双单片机内部通信以及与微型计算机实时串行通信,共同构成智能型肉品品质电阻抗测定系统,它用于对屠宰后胴体的电阻抗随现场的环境温度变化进行自动测量,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实时采集、A/D转换和数据存储,把存储的数据通过RS232或USB通信线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对阻抗、频率、测量时间、测量速度、测量温度进行分类处理和计算,自动拟合出测量曲线,通过分析最终确定相应的肉品品质参数。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速检测系统由滚筒式车速试验台架、磁电式传感器、检测系统等组成。检测系统由8031单片机、74LS373锁存器、2764EPROM存储器、8155扩展I/O芯片等组成,应用MCS-51汇编语言,按模块化的要求编写采样计数程序。该系统能够满足汽车车速的检测要求,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在林业六大工程项目实施和林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林地小班面积的测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传统的林地小班面积测量方法存在费时、费力,且精度偏低。借助现代测量仪器全站仪的程序测量功能,对不规则的林地小班进行面积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易操作的特点。由于该法不受地形高低影响,更适合林地小班面积测量。同时得出了面积测量精度可超过1/497。对现代林业生产管理、项目实施和科学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角规测树较为粗放的现状,该文提出了电子角规测定森林蓄积量及生长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电子角规是电子经纬仪与PDA的有机结合,电子经纬仪测角精确,配合相应的PDA应用程序,可以准确地实现角规的量测胸高断面积功能.电子角规可以实时准确地量测树木材积,从而可以计算各树形高值以计算林分蓄积量;此外,电子角规还可以准确地测量各棵树相对于样点的坡度以进行坡度改正.为了测量蓄积生长量,该文作者在样点设置固定标桩进行两期观测.为了合理地解释森林蓄积生长,该文采用潜在计数值法,它可以合理地计算出进界木在前期的潜在量,林分实际生长量等于保留木、潜在木和进界木生长量之和.  相似文献   

14.
RTD GPS量测林地面积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林地面积与森林蓄积量的估算精度,以RTD GPS(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为主要工具,通过对面积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地块进行试验研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相对中误差、标准方差、精度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低的测量精度达到97.67%,能够满足各类森林资源调查中林地面积测量的精度要求,并且随着测量面积的增大,RTD GPS的测量精度逐渐提高;采用实时差分定位的缺点是必须到现地观测,这对于大面积森林调查是不现实的,根据林地调查的实际分析,RTD GPS适用于林地面积传统调查(图上勾绘等)的实地精度检验,这种方法较传统的检验方法快速高效,而且能够保证精度.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15.
森林火灾蔓延多模型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森林火蔓延模型的研究,建立了一种使用产生式原则的多模型森林地表火蔓延预测系统. 此预测系统通过与森林火灾实时监控系统连接,将数据流动由传统公式计算中的单向流动,变为计算数据流回输入端,进行反馈修正计算,从而形成一个对数据库的修正与补充的系统,以达到减小模型预测误差的目的. 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该系统的预测结果可信,能够实现林火蔓延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货币计量中的价值论基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作者指出,森林资源的货币计量,既可以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核算其功能价值,也可以在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核算其效益价值.森林资源功能包括物质产品功能和环境服务功能,其价值构成统一为包括土地价值在内的社会平均营林成本,而不包括各种效益价值.否则会形成重复计算.森林资源效益包括物质产品效益和环境服务效益,前者的价值表现为木材等物质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后者的价值表现为森林环境功能被社会实际利用后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及社会利益.土地资源价值不应核算在效益价值内,否则也会形成重复计算.没有被社会实际利用的森林资源功能不产生森林资源效益.森林资源的功能能否转化为效益,不仅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还取决于不同森林资源功能的市场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林火发生预报模型因为全面考虑气象、地形、可燃物、人为活动等影响林火发生的因素,故可得出更为准确的火险预报结果。因此,利用滇中地区的历史天气、地形、植被分布、VIIRS热异常数据集等数据,构建该地区的火发生预报模型,并利用历史林火资料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历史火点进行模拟预报,高于火险二级的预报,该模型比常见火险气象预报模型高23.9%;针对历史未过火点进行模拟预报,低于火险三级的预报,该模型比常见火险气象预报模型高14%。可以看出,所构建的林火发生预报模型的预报精度明显高于火险气象预报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客观森林环境的真实火险。  相似文献   

18.
树木生长方程参数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林业生产进行管理决策时,正确地分析林木的生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树木生长的理论方程为基础,以北京油松人工林解析木数据等为基础资料,通过具体计算及分析比较,对模型参数估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在对树木生长方程的参数进行估计时,常需要利用非线性回归方程,通过一些近似解法进行参数识别.该文利用树木的实际测量数据,对不同的解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每种方法都存在不足.只有根据各自的适用范围,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形成综合求解方法,才能较好地对树木生长方程的参数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森林资源利用中,正确处理好保护森林资源与获得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一大难题。森林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临安市白沙村以非木质资源和生态旅游为主进行森林资源利用方式创新的实践,使乡村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这种创新的关键在于对森林资源实行了辨证利用,在经营中以原有的森林副产品作为主产品加以利用,缩短了森林经营利用周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并有效地解决了森林经营的外部性问题,从而达到了森林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表3参7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义3S技术的城市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GPS进行森林基本控制测量,遥感资料进行森林资源样地的规划和设计,全站仪进行调查样地的测绘.全站仪自动测算树木的三维坐标、胸径、任意处直径、树高,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森林的面积,材积和蓄积.利用数字成图软件CASS绘制树木分布图和森林资源分布图,通过专家系统和相关的GIS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城市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