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林业》2012,(5):83-F0002
南华县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全县超过10万人参加野生菌产业活动,超过70%的农户从野生菌产业中获得现金收入,2011年野生菌仅交易额就达2.84亿元。该县先后获得"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等荣誉。今年3月和8月,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林业厅2次组织了对该县的野生  相似文献   

2.
大力彰显南华“野生菌王国”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华县境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享有"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和"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多年来,南华县依托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狠抓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野生菌王国"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2006年全县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明晰了山林产权,落  相似文献   

3.
"五个一批"工程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其中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一年多来,林业部门挖掘林业扶贫潜力,探索林业精准脱贫路径,统筹扶贫与生态保护"共赢"。其中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具体措施。建始县按照国家、省、州林业局的要求,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有劳动能力的且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了林业力量。  相似文献   

4.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美誉,自然环境多样,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古树名木众多.云南的古树名木展现了当地群芳荟萃的自然资源、钟灵毓秀的人文资源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资源.保护古树名木,使其世代相传,对弘扬民族精神,普及林业科学知识,增强人们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牙刚  薛峰 《广西林业》2006,(1):30-30
近年来,天峨县把林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以林促工,以工促林,林工一体”的发展思路,培育林业资源,壮大林工企业,开发生态旅游,使林业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互促互进。林海涛声尽显风流素有“森林王国、绿色宝库”之称的天峨是国家林业重点县,木材年生产量达15万立方米以上。在那个“向山要地,向地要粮”的特殊年代,天峨这片土地和全国各地一样难逃历史劫难,森林覆盖率由1950年的 55.8%下降到1978年的35%。从80年代末开始,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该  相似文献   

6.
竹子是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的重要资源。竹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百姓富、生态美"。江西永修县竹资源丰富,发展竹产业,引导农民依靠竹资源增收致富,对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永修竹资源和竹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其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快发展竹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伏牛山生态区位独特,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和"动植物王国"。通过对伏牛山区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阐述了伏牛山区生态资源的独特优势和现状,以期为伏牛山生态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智慧林业”时代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3,(6):33-36
通过分析当前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智慧林业"时代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目标和可行性,提出了做好"智慧林业"时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同时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位于滇西南的临沧市,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宝库"、"天然花园"之美誉。近年来,临沧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森林城市的创建,让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如今的临沧市,街道宽阔、绿树成荫,街头绿地、公园星罗棋布,最适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亮丽的名片和最具竞争力的指标,成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创森"展现临沧生态品牌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市内森林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互联网+林业”的技术—产业—运作三维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中立足我国"互联网+林业"发展滞后的现实,探讨未来发展的多维理论架构,提出其各维度的提升与融合路径。首先从技术特征视角对"互联网+林业"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比较数字林业、林业信息化及"互联网+林业"3个阶段的本质;对"互联网+林业"阶段的不同提升层次进行划分,构建出"互联网+林业"的技术—产业—运作三维金字塔体系,探讨各维度的滞后根源及提升路径。接着将技术维与产业维融合,分析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林业三次产业的提升路径,并提出"互联网+林业三次产业"的整合视角;在此基础上,将技术与产业2个维度与运作维联系起来,研究三者的集成化提升与融合途径。研究表明,互联网与林业绝不是一"+"就灵的,"互联网+林业"发展不能只靠技术改造,必须对"互联网+林业"三维金字塔体系中各维度提升路径、技术维与产业维2个维度的融合路径以及技术维、产业维与运作维3个维度的集成提升路径进行综合分析,使互联网技术的每个层次和互联网管理运作的每个环节都与林业三次产业密切结合,才能挖掘"互联网+林业"发展的真正源动力。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面对互联网庞大的信息资源,如何全面、快速、准确地查找国内外林业信息是林业工作和从事林业科学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行业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就互联网上获取林业信息的几种途径和方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湖南林业》2007,(10):4-5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大林业、大举措、大发展"的思路,以盘活"四荒"资源为切入点,努力培植杨树资源,加快发展杨树产业,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林业的成功之路。3年间,全市共投资近19亿元,发展杨树20万公顷,相当于前10年造林总和的3倍。2006年全市实现杨树加工产值16亿元。  相似文献   

14.
以贵定县为普查对象,采用现场勘查的方式进行了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大普查。其目的是摸清贵定县生态产业资源家底,推动大扶贫、大生态进程。普查结果显示:贵定县适宜发展林下种植资源2927.66 hm2;已发展林下养殖50.02 hm2,适宜发展林下养殖3466.83 hm2;已发展特色经济林9509.56 hm2,适宜发展珍贵名木3776.23 hm2,已发展旅游单体地块3块,适宜森林康养发展单体图斑1块。  相似文献   

15.
《云南林业》2012,(1):19-19
临沧市始终把林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工程来谋划,实现了"林业资源大市、林业产业强市、林业景观美市"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对晋中市林业脱贫攻坚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晋中市林业脱贫攻坚中主要存在林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对林业脱贫攻坚政策领会不深、干果经济林商品率较低、林业"大资源、小产业"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宣传林业扶贫发展政策、加大贫困地区帮扶力度,推动社会扶贫、提高林果产业商品率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晋中市林业产业扶贫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产业在扶贫中的作用,文章对晋中市林业产业扶贫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晋中市林业产业扶贫成效显著,但是林业本质脱贫的基础还不坚实、林业产业化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绿色产业开发滞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湖北省大悟县委召开林业工作会议,部署了该县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确立了建设"全省生态资源大县、林业产业强县"奋斗目标,制定了指导林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悟县委、大悟县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林业扶贫工作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我国林业扶贫在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状况、改善贫困地区民生、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生态建设、产业建设、科技推广角度提出了我国林业扶贫的总体思路,指出全国林业扶贫范围重点应在六盘山、秦巴山、武陵山、西藏、四省藏区及新疆南疆三地州等14个片区713个县(市、区),并对各片区的林业扶贫从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现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提高资源就地转化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20.
草原资源功能的转变使其管理方式和使用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并导致保护与生产的矛盾升级。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产业是缓解这一问题的良好方式,其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助力脱贫致富,有利于巩固草原地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选取具有北方草原典型特色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研究对象,采取典型范例分析研究—关键问题对焦查找—有效措施针对解决的方法,针对现状旅游扶贫中存在的体制缺乏、收益不足、方式单一、覆盖面窄、季节受限等多方面问题,提出健全扶贫机制、整合联动发展、扶持特色产业、拓宽宣传方式、发展特色节事等5项特色措施,有效助力夏河县草原旅游扶贫的发展。同时,希望以点及面,为推动全国草原旅游扶贫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