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我省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农业综合开发自1989年国家批准立项以来,已连续实施了10年。10年来,全省共投入开发资金31.11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5.18亿元(中央和地方各半),专项贷款7.89亿元,集体和群众自筹资金8.05亿元,另部属项目2.57亿元。开发范围从1989年的24个县、市、场延伸到现在的49个县、市、场,共改造中低产田66万hm~2,建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996个。  相似文献   

2.
<正> 旱作农业机械技术,就是通过成龙配套的机械化工程技术,以治水改土为关键环节的机械深耕、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粉碎还田、全方位机械深松、化肥机械深施、精少量播种等机械化适用技术,实施“雨养农业工程”、“沃土工程”,提高土壤对自然降水的库蓄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有效增加农作物水、肥、气、热、光的调合作用,实现旱作农业的高产稳产。 襄樊市农机化研究所,联系鄂北岗地实际,近几年  相似文献   

3.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6):1045-1046
湖北省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0年,1983年地市合并后改称襄樊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与原襄樊市蔬菜研究所合并组建为襄樊市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小麦、水稻、棉花、油料、玉米、蔬菜、园艺等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与创新研究。该院是国家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湖北省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北综合试验站。  相似文献   

4.
鄂北岗地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研发现,鄂北岗地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着土地质量退化、水土流失加重、水环境和农业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个地方的农业产业化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定位。襄城区属城郊型,从现实和长远的角度出发,我们把农业产业化的特色定位为“高”、“大”、“粗”、“长”、“快”、“外”六个字,使其产业化有个大发展。 1 “六字”定位并非主观臆断,而是有其具体的客观依据。 第一,区位优势,决定了城郊型农业产业化必须走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之路。一是襄樊市已跨入大  相似文献   

6.
<正>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之初,湖北省襄樊市就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奖励资金,用于表彰、激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而从2001年开始,襄樊市进一步把农业产业化奖励资金、扶贫资金、乡镇企业培训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水产新品种开发资金、鄂西北防护林建设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村多种经营发展资金等名目的财政涉农资金捆绑到一起,建立市级财政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和"一县一品"板块基地项目,为财政资金有效扶持农业产业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鄂北岗地玉米生产潜力及配套增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鄂北岗地玉米的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指出植株整齐度差、生长发育不平衡是鄂北岗地玉米生产存在的最大问题,介绍了玉米配套增产措施,以期为鄂北岗地玉米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和食品安全的追求,健康农业发展形态呼之欲出。健康农业是伴随生态农业的兴起及发展而产生的,以提供并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为使命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新形式。实践中,健康农业发展的核心是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湖北作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份,具有在全国率先推行健康农业开发的先天优势。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将湖北省划分为江汉平原健康农业推进区、鄂北岗地健康农业推进区和鄂东大别山健康农业推进区三大优势农业产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宜三类区域发展的健康农业运行模式,分别是江汉平原区稻渔(禽)共生健康农业推进模式、鄂北岗地区粮畜(禽)互利种养一体化模式、鄂东大别山区畜(禽)经共作种养一体化模式。最后从明确健康农业开发的基本内容、设立健康农业开发的组织机构、制定健康农业开发的管理规范、应对健康农业开发的潜在影响等方面给出了湖北省健康农业有序开发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7):F0004-F0004
<正>2009年7月3日上午,湖北省农业科技工作创新中心"四三"活动示范项目暨鄂北岗地优质烤烟综合栽培技术现场会在襄樊召开。省农科院院长冯祖强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农业属弱质农业,效益比较低,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其中财政支持是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本文结合襄樊市财政部门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淡谈财政部门如何支持农业产业化。 1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财政 1.1 财政给予农业产业化以大力支持 农业产业化在1995年全国农财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来之后,襄樊市财政部门在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支持农业产业化放在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有效手段,是财政支农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途径。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产业化经营项目更能推动农业结构战咯陛调整、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地充分运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支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模开发,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襄樊市不断强化机遇意识, 直面矛盾,创新思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1 襄樊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龙头企业争相做大。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催生了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农业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成效明显。积极性很高。去年我市新增10家省级龙头企业,经过认定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5家,“龙头”队伍不断扩大, 发展活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3.
<正> 1999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襄樊市召开了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会议,推广了我市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为支撑,三大战略扭在一起抓的经验。会后,襄樊市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积极行动,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加速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1 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各地借助小城镇区位、交通、通讯和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载体和纽带作用,把小城镇建成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中心、集散中心和新产品开发中心。一是发挥小城镇工业园区的聚集优势,集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91家,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小城镇的工业园  相似文献   

14.
小麦纹枯病发生与栽培因素关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近年来,由于小麦播期、品种、施肥和气候因素影响,小麦纹枯病在鄂北岗地发生普遍且严重。尽管每年开展防治,但效果并不理想,发病中等以上的麦田仍有10%~30%的损失,成为鄂北岗地小麦高产的重要障碍之一。为了从栽培因素中探索治理此病的较好措施,1992年对本市小麦品种、密度、播期、施肥等方面与发病关系进行了调查。 1.品种共调查30多个品种的发病情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6):I0002-I0003
近年来,襄樊市樊城区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找准财政资金引导方向,瞄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开发水平,农业开发项目不仅成为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龙头产业,而且带活了全区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自2004年以来,樊城区在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同时,每年还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修建村级水泥路、引水渠、架设输电线路、改善城郊农业基础设施。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了一批蔬菜种植大户,带动城郊农民种植大棚蔬菜,年产蔬菜9000万kg,农民每年人均增收200元。与此同时,该区以“一带四园”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建成了以王寨风景园、相思园、柿铺的楚花乐园、樊城鲟鱼园、青泥湾休闲农庄、千年银杏、百年古街、江心三岛为龙头的沿316国道“一线串珠”的休闲观光产业带,使樊城区成为襄樊市区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湖北省老河口市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科学确立蔬菜、林果两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形成蔬菜及蔬菜制种基地1万hm~2、水果0.91万hm~2;发展龙头企业167家,其中襄樊市重点龙头企业3家,年经营额达2.7亿元;农户年户均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正>襄阳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位于鄂北岗地,总面积19936.81hm2,其中耕地面积13822.34hm2,占总面积的69.3%。自去年11月被确定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以来,我区围绕"示范区布局合理化、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管理机制长效化、农业发展产业化"的六化目标,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基本农田保护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11):I0001-I0001
2006年10月28日,襄樊市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襄樊市副市长刘晓鸣、襄樊市人大副主任王金玉、襄樊市副市长刘德政、襄樊市政协副主席周元宵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9):I0004-I0004
近年来,襄樊市樊城区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找准财政资金引导方向,瞄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开发水平,农业开发项目不仅成为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龙头产业,而且带活了全区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自2004年以来,樊城区在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同时,每年还拿出200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襄樊市农村信用社立足服务“三农”,以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进一步发挥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工作力度,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支持和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2年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