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烯利、赤霉素、双氧水处理对苦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苦瓜种子的发芽.经过150 mg/L乙烯利液浸种16 h的苦瓜种子,不论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还是活力指数都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2.
苦瓜种子处理试验表明: 1)人工嗑种处理能极显著地提高苦瓜种子的发芽力,发芽快而整齐,先用GA3100mg/L浸种后再嗑种,促进发芽的作用更强。因此,用GA3100mg/L浸泡后嗑种或用清水浸泡后嗑种,均能解决生产上苦瓜种子发芽缓慢而不整齐、育苗困难的问题。苦瓜种  相似文献   

3.
嗑种与药剂处理对苦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促进苦瓜种子发芽试验中,采用嗑种和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云大-120、盐酸处理苦瓜种子,观察对于苦瓜种子发芽的作用。结果表明150mg/LGA3的嗑种表现最为突出。不仅发芽率达到100%,而且芽势较高。说明赤霉素在促进苦瓜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嗑种解除了苦瓜种皮对萌动种子的束缚作用,促进了苦瓜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云大-120,赤霉素浸种处理对香椿种子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00mg/L云大-120浸种处理对香椿种子发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了香椿种子的发芽率,极显著提高了香椿种子的发芽势.25~60 mg/L GA3浸种处理对促进香椿种子发芽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温度、光照、浸种时间及发芽床对3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豆种子萌发温度以15~25℃为最佳;阴暗条件比光照条件下萌发速度更快;浸种6~10 d可极显著地提高发芽数;发芽床以纸上和纸间为最佳.大豆种子萌发温度以20℃为最佳;阴暗条件比光照条件下萌发速度更快;浸种6 d可显著地提高发芽数;发芽床以黄壤土为最佳.豇豆种子萌发温度以15℃为最佳;浸种2~3 d可显著地提高发芽数,阴暗条件比光照条件下萌发速度更快,发芽床以黄壤土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苦瓜对六种叶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叶菜为受体,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苦瓜茎叶水浸提液对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苦瓜茎叶水浸提液对6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效应,且化感作用方式和强度在受体间及指标间存在明显差异;苦瓜茎叶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奶白菜芥蓝苋菜大白菜空心菜芹菜。  相似文献   

7.
利用3种试验方法探讨了紫薇种子发芽特性,一是直接在温室苗床内播种,二是进行发芽温度试验,三是利用赤霉素(GA),ABT生根粉和自来水(对照)分别对紫薇种子进行12h浸种,再将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分别置于室温和15℃、20℃、25℃恒温箱内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紫薇种子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发芽率随温度上升而提高,25℃是紫薇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赤霉素对提高种子发芽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石刁柏种子发芽特性.结果表明:石刁柏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有无光照对石刁柏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没有生理休眠期,浸种24 h时发芽率、发芽势最高,用不同浓度的GA3浸种16~24 h时,200mg/L的GA3提高发芽率效果最好、100~200 mg/L的GA3提高发芽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浸种方式对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为材料,采用清水浸种(CK)、硬化处理(T1)、赤霉素浸种(T2)、纳米处理水浸种(T3)4种方式对辣椒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种子的发芽势,CK、T1、T3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发芽率及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T2和T3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一种高效的苦瓜催芽技术,笔者以苦瓜品种‘福祺靓翠2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浸种时间及干燥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苦瓜种子催芽过程中,浸种之后的干燥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发芽势。当浸种时间分别为18、20、20 h,干燥处理时间分别为40、40、30 min时,苦瓜种子的72 h发芽势分别可以达到93.3%、91.9%及91.7%。综上所述,苦瓜高效催芽技术中最适的浸种时间为18~20 h,最适的干燥处理时间为30~40 min。  相似文献   

11.
多叶羽扇豆种子成熟度和烫种对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多叶羽扇豆种子的吸涨率和发芽率,对不同成熟度和烫种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收绿籽1 d吸涨率、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达100%、96%和96%;烫种可以提高种子1 d吸涨率,烫种时间对种籽发芽的影响是烫种1 min,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达72%和62%,随着烫种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刘惠静 《长江蔬菜》2014,(10):24-26
通过在不同浓度盐水中浸种不同时间选种,研究了不同选种方式对苤蓝种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0.4%的盐水浸泡1.5 h的处理选出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而发芽率和发芽势仅比最高值低0.2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差异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在生产中用0.4%的盐水选种1.5 h可达到提高苤蓝种子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当年采收的荸荠种子为材料,探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低温层积、摩擦去种皮、98 %浓硫酸浸泡、热水浸泡、不同浓度GA3和6-BA浸泡、不同贮藏方式、不同发芽温度和光照条件以及不同品种等对荸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荸荠种子4 ℃低温水藏48 d后,98 %浓硫酸浸泡10 min+40 ℃水浸泡50 min对提高荸荠种子发芽率效果最好;发芽温度以25 ℃最好,30 ℃下种子不发芽;贮藏方式以湿沙藏最好,其次是水藏;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较好,黑暗条件下发芽率较低,不同品种之间以沙洋荸荠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14.
郑鹏  张玥 《北方园艺》2012,(12):51-53
以青刺果去种皮风干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发芽方法、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青刺果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刺果种子最适发芽方法是温水55℃、浸泡种子24 h;打破青刺果种子休眠所需赤霉素浓度为50~100 mg/L。  相似文献   

15.
申承环 《长江蔬菜》2011,(10):40-42
以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青霉素的不同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方法等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先用水浸2 h再用300 mg/L的青霉素溶液浸泡豌豆种子6 h有利于促进种子迅速萌发,并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以苘麻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光照、温度、pH以及浸种温度对苘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苘麻种子为需光种子,温度15~30℃、pH 4~8的条件下萌发率较高;使用30~60℃的温水对苘麻种子浸种,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浸种时间对一串铃冬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浸种时间对一串铃4号冬瓜种子萌发有明显的影响。随浸种时间的延长,冬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迅速下降,而未经浸种处理的种子则能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水平。无论是浸种还是直接置床,冬瓜种子经48小时才达到充分吸胀状态  相似文献   

18.
几种芸薹属作物的温汤浸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鲁刚  张静 《长江蔬菜》2006,(10):40-41
以秦白2号、秦白3号白菜,秦甘70甘蓝,陕油8号、陕油10号和甘杂1号油菜品种为试材,进行了温汤浸种时间和晾干试验,结果表明:白菜、甘蓝、油菜不同作物对温汤的耐受力不同,白菜比较耐温汤,而油菜不耐温汤;同一作物,不同品种耐温汤也有差异,白菜中秦白2号较秦白3号耐温汤,油菜中陕油8号和陕油10号较甘杂1号耐温汤.对白菜和甘蓝品种来说,温汤浸种的最佳时间应是5~10 min,超过10 min其发芽率明显降低.对油菜品种来说,温汤浸种的最佳时间应是5min.因此认为,对于种皮较薄的十字花科作物等不提倡温汤浸种,而取代以药剂处理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素对曼陀罗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照、温度、pH以及浸种温度对曼陀罗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曼陀罗种子为嫌光种子;种子在温度21~27℃,pH 4~8的范围内都有较高的萌发率;使用40~60℃的温水对曼陀罗种子浸种,萌发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生物活性水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霞 《长江蔬菜》2014,(20):48-52
以北农青贮30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生物活性水稀释10、25、50、100、200、400、800、4000倍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比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吸水值、贮藏物质转运率、生物量、根长、芽长、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除稀释10倍处理外,不同浓度生物活性水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苗期的长势和叶绿素的含量,其中稀释100倍的生物活性水最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稀释50倍的生物活性水在苗期对壮苗和促进株高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