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通过对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樟子松成林林分中单株树木南面枝条松沫蝉比北面枝条虫口密度大,中上部枝条比下部枝条虫口密度大;当年发生松沫蝉危害的林分林缘到林内虫口密度逐渐减少;已发生松沫蝉的危害3a以上的林分,松沫蝉的最高虫口密度向林分内转移。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和油松是彰武县防风固沙工程造林的主要树种,松沫蝉对樟子松、油松的危害日趋严重,为加强对松沫蝉的监测和防治,该文通过对彰武地区松沫蝉的发生情况、发生因素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危害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的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的分布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最适合松沫蝉种群的生长和繁殖,近林缘处虫口密度最大,约152. 33头/株,在樟子松枝条上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多集中于上部枝条;松沫蝉的发生受坡向、郁闭度、地被植物和树龄等林地条件及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阳坡比阴坡受害严重,地被植物越少受害越严重,郁闭度和树龄越小受害越严重,4—7月平均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松沫蝉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降雨量和相对湿度越大危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在辽宁章古台地区,通过野外观测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若虫的耗水量、虫口密度及不同松树树种受害情况,研究松沫蝉的耗水及其危害。结果表明:06:00—18:00松沫蝉2~4龄若虫的耗水量最大,平均为每千头耗水800~1000 g,1龄若虫次之,5龄若虫最小。松沫蝉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赤松P.densiflora上的虫口密度没有显著差异,显著大于在油松P.tabulaeformis上的虫口密度。赤松和油松承受松沫蝉危害的能力较强,没有发生枝梢枯黄的现象,樟子松承受松沫蝉危害的能力弱,且林龄越大受害越重,36年生和44年生的新生梢枯死率分别为25.2%和42.7%。樟子松受害轻时,枯黄的嫩梢在树冠上呈斑点状分布;受害重时,从顶梢逐渐向下枯黄,有的整株死亡,且林缘比林内受害重。樟子松受害严重的原因应该是松沫蝉和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的双重危害。  相似文献   

5.
霍林郭勒市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年平均气温0.1℃,年平均降水量363.2mm,属高寒地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该市建市二十年来,已营造了1万多亩的樟子松林,但干旱阳坡的樟子松长势不佳。针对如何提高干旱阳坡樟子松的成活和保存率问题,我们于2002年采用栽植裸根苗造林和移植容器苗造林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经过三年的生长过程,通过抽样定点调查,已取得理想效果。一、影响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的关键因子干旱阳坡光、热因子能满足树木生长需要,但水分成为影响树木成活的最关键因子。二、提高干旱阳坡樟子松成活率的技术措…  相似文献   

6.
沙漠地区樟子松生长的多元统计分析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引种多年的樟子松的生长 ,对沙漠地区樟子松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 ,并对所建立的多种生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模型Y=e( 7.38- 16 .6 4/t) (R2 =0 .9990 6 )能够精确地反映樟子松的高生长规律。樟子松生长规律周期性强 ,即每年 4月至 6月为高生长期 ,4月至 9月为胸径生长期 ,其生长趋势由缓慢到快速 ,然后减缓。连年生长具有较强规律性 ,1~ 5龄生长较为缓慢 ,6龄以后进入生长旺期。影响樟子松生长的气候因素主要分为三类 ,即温度、水分和日照 ,其中温度和水分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不同起源沙地樟子松林结构与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已成为三北沙区防护林主要乔木造林树种,但是,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的沙地樟子松却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状态的樟子松在该阶段却正处于旺盛生长期。为了比较沙地人工樟子松林与天然林的林分结构、生长特点及所处立地的生态因子的异同,对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最早引种沙地樟子松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天然樟子松分布区)的樟子松林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可较好地模拟人工林树木直径分布,正态分布函数可用于模拟天然林树木直径分布。基于树干解析的树木生长模型(Chapman-Richards)分析,人工林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相对生长率与平均生长率的最大值比天然林分别提早11、22年,6、18年和35、59年。人工林材积的生长加速度高峰值出现在14年,而天然林则出现在33年;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43年,天然林为102年;因此,可以推断天然林的寿命比人工林要长近60年。这一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综合作用:1)两种起源地生态因子的巨大的差异,主要包括:人工林区的纬度、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海拨高度等较天然林区高;2)人工林的林分密度较天然林大;3)人工林区的干扰强度较天然林强。图4表6参23。  相似文献   

8.
对几种针阔叶树种耐旱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郭连生  田有亮 《林业科学》1989,25(5):389-394
应用压力室技术和PV曲线法,在地处半干旱区的呼和浩特地区,对樟子松等七个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栽培的中龄树木进行了两年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树木小枝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整体渗透势(π_P)及与其相对应的小枝整体相对含水量(RWC)可以作为比较树木耐旱性强弱的生理指标。较大的π_P值(指绝对值,以下同)及较低的RWC值是耐旱性强的生理特征。在树木年生长周期中,上述指标有随季节和物候而变化的规律。嫩枝生长期的π_P值最小,对应的RWC值最大;枝条完全木质化的成熟期π_P值最大,对应的RWC值最低。用树木年生长周期中π_P值的最低值和年变幅表示被测树种耐旱性强弱,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文中综述了树木径向生长仪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重点对基于树木径向生长仪监测高寒森林生态系统树木生长和水分利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指出目前在探索高纬度北方森林树轮宽度对夏季温度敏感性下降原因的过程中仍缺乏普遍的机制解释,而这一普遍机制可能与高寒地区树轮形成的年内季节动态特征有关。另外,尽管树木径向生长仪能够反映高寒地区的树木水分利用状况,但高寒地区树木水分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不清楚。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建议未来加强几个方面的研究,即考虑高寒地区树木径向生长的季节动态特征对树木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潜在影响,加强与其他监测手段的比较研究,开展与生态系统水平观测指标的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分胁迫处理方法来研究辽西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性生理特征变化。试验结果可知,油松在40%FMC还未达到干旱状态,而樟子松已经出现干旱状况。油松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脯氨酸(Pro)均大于樟子松,说明油松在辽西地区抗旱性强于樟子松。并且过氧化氢酶(CAT)和脯氨酸(Pro)均可作为油松和樟子松的抗旱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松沫蝉(Aphrophoridae flavipes Uhler)主要危害樟子松、红松。体长9~10mm,头宽2~3mm。1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5月开始孵化,7月羽化成虫,8月进行产卵于叶鞘内越冬,若虫共5龄,喜群居,若虫吸吮嫩枝树液,形成泡沫状物体。成虫栖于小枝上,受惊后即行弹跳或作短距离的飞翔。2005年6月初,城郊环城山各有林单位的樟子松、红松林发生松沫蝉危害200余亩,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沙地樟子松人工植被时,应该充分利用沙地的有利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沙地中存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应采用容器苗造林;选择最佳造林地;确定合适的人工植被类型;重视影响生长的主要因子。在樟子松造林初期的2~4年内,影响樟子松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子,首先是风沙流动强度,其次才是水分状况;在造林2~4年以后,环境中的水分状况成为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樟子松衰弱枯死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止森林衰退的核心问题就是调节水分、改善地力、营造混交林、恢复树势。经调查分析,樟子松衰弱枯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纬度、气候、水分、养分、地力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大量樟子松纯林应定期进行土壤、树体营养诊断,以补充匮缺养分.对低纬度区庄河、瓦房店引种应慎重。对其他地区樟子松应适时加大抚育管理力度,使林分达到合理密度,调整水分、养分的亏缺.评价树木引种成败须经一个轮伐期或更长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塞罕坝地区樟子松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5):39-44
为了了解塞罕坝地区樟子松(Pinus sylvesris.var.mongolica)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对不同地位级条件下樟子松的胸径和树高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樟子松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最初的10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9~10a生左右达到最大值,约为0.90~1.20cm/a,之后逐渐下降,到20a生之后趋于稳定,年生长量约为0.4~0.5cm/a。应对10~20a生的樟子松人工林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以促进胸径的生长。2)与胸径相似,樟子松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也在12~13a生之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2~13a生左右达到最高,年生长量可达69.99cm/a,之后略有下降,然后趋于稳定,在40cm/a上下波动。3)I地位级条件下樟子松的胸径及树高生长量明显高于II地位级。4)塞罕坝地区樟子松的年生长量高于年龄相近的大部分其他地区,包括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辽西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不同混交方式进行外业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其林木生长量、根系量,林分稳定性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营造樟子松混交林会延长树木生长期,促进林木生长,推迟衰退5年左右;生物量可增产53.63%,感病指数下降了15%,林分稳定性增强;根系量和枯枝落叶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生长速度较快,是沙荒地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当前各地在治沙事业中对樟子松颇为重视,但对樟子松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较少。本文试通过测定生长在半流动沙丘上的23年生樟子松,在自然条件下相对电导率的高低,分析樟子松(赤松、油松)耐热抗寒性能,为沙地选择适宜造林树种提供依  相似文献   

17.
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主要危害樟子松、红松。体长9~10mm,头宽2~3mm。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5月开始孵化,7月羽化成虫,8月进行产卵于叶鞘内越冬,若虫共5龄,喜群居,若虫吸吮嫩枝树液,形成泡沫状物体。成虫栖于小枝上,受惊后即行弹跳或作短距离的飞翔。2005年城郊北安林场等单位的樟子松、红松林发生松沫蝉危害200余亩,由于当时不具备防治条件,9月初已见部分枝梢死亡。2006年4月已表现明显,2006年5月中旬后经调查已有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18.
沙地樟子松种子园施肥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种子园中的树木进行施肥管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对樟子松的树木生长和开花结实产生显著差异,树高以处理4(施草碳75 kg.株-1)效果最佳;胸径以处理2(施猪粪60 kg.株-1)、处理6(羊粪60 kg.株-1)、处理8(施颗粒状氯化钾1.5 kg.株-1)的生长效果极显著,分别为3.82、3.74、3.65 cm,对于坐果率,施用无机肥的单株要高于施有机肥的单株,但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气候因子对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影响,为以后的樟子松人工造林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凉城县蛮汉山林场樟子松人工林进行调查,利用蛮汉山林场樟子松6块标准地调查的解析木数据,结合凉城县气象站多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蛮汉山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气候因子顺序是:年平均风速(x6)〉年平均湿度(x5)〉年降雨量(x4〉年极低温度(x3)〉无霜期(x7)〉年平均气温(x1)〉年极高温度(x2);年平均风速(x6)和年平均湿度(x5)是影响蛮汉山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两个主导气候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得知水分是影响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关键因素;最后建立了樟子松树高连年生长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镇赉县大岗机械林场,位于镇赉县西北部,德龙岗上,土壤碳酸栗钙土(俗称白干土),该场于1964年春在场院内白干土上栽植十年生大苗樟子松20株。经过二十多年的自然生长,现在长势良好,色泽正常,看来樟子松对白干土有较强的适应性,是吉林省西部营造用材的优良树种之一。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气候条件至关重要。大岗林场栽植的樟子松以及育苗所用的种子,多产在内蒙呼伦贝尔盟,那儿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