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明媚 《畜禽业》2000,(1):53-53
1999年3月成都市郊某种鸡场从西安海兰祖代鸡场购进3000套海兰父母代蛋鸡,7日龄用Ⅱ系+传支二联苗滴鼻,肾传油乳剂苗肌注,14日龄法氏囊饮水首免,21日龄二免时,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经传染性法氏囊卵黄抗体肌注,很快得到控制,死亡5只.45日龄用新城疫+肾型传支油乳苗肌注,鸡痘刺种,转入中鸡笼,当晚刮大风,未引起管理人员重视,导致鸡群感冒,暴发新城疫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用法氏囊卵黄抗体肌注,新城疫Ⅳ系苗4倍肌注,病情得到控制,死亡率21%.  相似文献   

2.
何丽贞 《畜禽业》2010,(8):65-6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险传染病。7~15周龄鸡均可被感染,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  相似文献   

3.
陈永亮 《畜禽业》2012,(4):58-5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至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大疾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20~40日龄雏鸡为最易感染并可造成严重危害。病鸡以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并出血、肾脏肿大和肌肉出血等为特征。2011年10月9日接到江苏铜山某蛋鸡场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报告,遂前往查看并予诊治,现将对该病的诊治情况和个人对其的防控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亮  赵晖  张瑛 《畜禽业》2004,(6):19-1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使鸡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约占75%左右,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12月下旬,某养殖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7,(6):90-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遍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养鸡业集中的地区,在个别鸡群中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与控制,将迅速蔓延,危及整个鸡群。海城市一肉鸡养殖户饲养的4000只14日龄肉鸡突然发病。最初少数鸡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一系  相似文献   

7.
陈利平 《畜禽业》2023,(12):89-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感染所引起,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鸡自啄肛门、腹泻、饮水增加,还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增加鸡群死亡率,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炎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对其流行特点以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8.
李锋 《畜禽业》2008,(2):74-7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在1957年首次在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甘保罗病。该病不仅造成大量鸡死亡淘汰,影响增重,而且会破坏鸡的法氏囊,从而导致鸡群免疫抑制,免疫后的鸡群免疫应答下降,抗  相似文献   

9.
洪美菊 《畜禽业》2007,(8):39-4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危害不仅是影响鸡只增重、淘汰、死亡,更重  相似文献   

10.
何欣云  钟建钢 《畜禽业》2002,(7):X035-X03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首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又称冈博罗病(Gumborodisease).目前,也是威胁我国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幼鸡,死亡率差异很大,低者为3%~5%  相似文献   

11.
一起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畜禽业》2008,(6):78-79
<正>1发病情况2007年8月,我市一养殖场饲养蛋雏鸡约3000只,在21日龄曾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至25日龄时,发现鸡群中个别鸡精神不振,双翅下垂,排灰白色水样粪便,羽毛蓬乱,不食,卧地不起,两翅下垂,垂头闭眼,饮水量增加等症状。速来我处进行诊疗。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双股RNA病毒引发的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1957年深秋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洲的甘布罗镇而得名甘布罗病(Gunborodisease)。1发病情况最近4年间,我们对肉鸡3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品种(AA、哈伯德、艾维茵)和蛋鸡5个品种(罗曼、海赛褐、哥伦比亚、金彗星、宝万斯)共剖检431例法氏囊病鸡,结果分析如下:1.1从1日龄到96日龄间,发病最早的是13日龄,占4%;最晚的是90日龄,占4%;最多的是30日龄,占9.7%…  相似文献   

13.
肖炎生 《畜禽业》2010,(6):67-6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可直接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从而继发其他疾病如新城疫病、马立克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有的高达80%以上,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夏天,在岫岩地区发生了一些肉仔鸡法氏囊活疫苗14日龄免疫后迅速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情况,发病率10%~16%不等,也有零星发病死亡现象。大多在免疫后24~72h发病,剖检呈现典型的法氏囊病变。这种病情比往年较为严重,通过临床考察,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松 《畜禽业》2013,(6):72-7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持征是,法氏囊肿大,排白色稀便,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鸡大肠杆菌病在临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相似文献   

17.
高山 《畜禽业》2015,(4):8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3~6周龄的鸡。鸡群一旦发病可导致严重的长期免疫抑制,威胁着养鸡业的发展。文章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48-4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损害法氏囊为特征。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能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使之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故该器官被损伤时明显增加了鸡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由此可见能很好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该病,就会大大减少由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最易感。在流行病学上本病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即本病的潜伏期极短(1~5d),发病突然,病程一周左右。感染后第3d开始出现死亡,4~6d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8~9d停止。发病…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Z1)
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称为鸡的"艾滋病"。报告一例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分析并治疗,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洁丽 《畜禽业》2012,(6):71-7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及幼龄鸡,是危害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使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接种防制本病,使本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因该病毒血清型中存在着许多毒力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