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鹅掌楸属种间F1杂种与亲本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鹅掌楸属种间正、反交F1杂种及双亲的扫描电镜(SME)观察表明:马褂木和反交F1的下表皮细胞具明显乳突,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则呈现平坦状;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高于马褂木与反交F1;杂种与双亲的下表皮蜡质纹饰和气孔器形态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正、反交F1的气孔开口明显大于双亲。  相似文献   

2.
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叶培忠先生的鹅掌楸属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基础上按遗传设计与环境设计开展了扩大北美鹅掌楸遗传基础条件下的正反交以及前人从未做过的回交和F1 间杂交 ,并进行了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正反交F1 、BC1 和F2 4种交配系统杂种的 1a生幼苗普遍存在显著正向生长杂种优势 ;幼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家系内具有很大变异性 ;回交家系表现特别优良 ,因而家系选择、单株选择以及BC1 和F2 利用潜力很大。 (2 )初步提出“光合优势假说”(Photosyntheticsuperiorityhypothesis)作为杂种马褂木和其它杂种树木杂种优势机理的理论解释。 (3)简单估算了一些重要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3.
用RAPD标记进行鹅掌楸杂种识别和亲本选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李周岐  王章荣 《林业科学》2002,38(5):169-174
杂种马褂木是以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现存两个种中国马褂木 (L .chinense(Hemsl.)Sarg .)和北美鹅掌楸 (L .tulipiferaL .)为亲本所创造的种间杂种 ,由叶培忠教授于 1 963年首次育成。 30多年的栽培试验表明 ,该杂种不仅在生长和  相似文献   

4.
鹅掌楸属杂交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湖北省京山县虎爪山林场鹅掌楸种源试验林中选择优良种源中的优良单株北美鹅掌楸5株、鹅掌楸10株及亚美马褂木1株作为杂交亲本,进行鹅掌楸的种内种源间杂交、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的正交和反交、北美鹅掌楸与亚美马褂木的回交等4种交配模式,共计75个杂交组合。获得球果1 162个,种子171 992粒,出苗4 131株,当年保存64个杂交组合,2 796株。综合4种交配模式,亲本及亲本交互作用对于杂交所获球果形态特征、1 a生苗木生长量等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母本对种子田间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而父本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褂木和北美鹅掌楸,是木兰科鹅掌楸属现存的两个种,因其叶形分别近似清朝服装马褂和鹅的脚掌而得名。由这两个种杂交而得到的杂交种,统称为"杂种马褂木"。我国已故著名树木育种专家叶培忠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初进行了马褂木和北美鹅掌楸的杂交,并将杂交种推广到全国各地进行试种。叶金山研究员自南京林业大学攻读林木遗传育种学博士学位以来。继承和发展了原有研究成果,经过10多年对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理论、性状早晚期相关以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收集引进了国内外鹅掌楸属基因资源,进行了350个组合的杂交,从大量杂种苗木和杂种大树中,选出了520个优良单株,繁殖无性系219个,从中筛选出城市绿化型优良无性系5个,分别命名为"金楸1-5号"。优良特性1、叶形奇特,呈父母本中间类型;叶色由亲本的淡绿变为深绿色;单叶面积增大1-5倍,单株叶片数量增多;发叶早,落叶迟,枝叶繁茂,树形高大挺拔,树冠更加浓密。2、花色鲜艳,良杂种无性系整个花冠呈现金黄色,并且花冠大,花量多,开花时间提早,花期长达一个多月。3、树形高大,主干通直圆满,生长迅速,生长量比亲本大一倍以上。木材材质优良,纤维质量高,是重要的优质用材和纸浆材树种。4、适应范围广泛,耐高温干旱,有较强的抗寒能力,病虫害极少,并能耐修剪和抗大气污染。三十几年的多点试验充分证明,杂种马褂木在我国广大南方、北方和西北地区普遍生长良好。北京引种栽植的杂种马褂木早已经长成成年大树,并正常越冬和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尾叶桉与赤桉杂种F1材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及其分析,为桉树杂交育种材性改良亲本选配和交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与赤桉6×6正反析因交配杂种F1测定林为材料,并以相应亲本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子代作对照。9年生时,对各小区的杂种和家系(5株小区,6次重复)选取2株平均木,在胸高1. 3 m处沿南北向钻取木芯,共984个,测定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和纤维长宽比,利用ASReml-R估算4个材质指标的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父母本单株狭义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尾叶桉与赤桉正反交的杂种木材基本密度优于对照,呈明显的杂种优势;反交组合杂种其木材基本密度优于正交组合杂种,正交组合杂种的纤维特性优于反交组合的;在正交组合杂种中,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的母本效应低于父本效应;而反交组合杂种中,4个材质指标的母本效应均高于父本效应。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特性指标受中至低遗传控制。正反交组合杂种中,除纤维长宽比外,其余3个材质指标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对于遗传相关,杂种的木材基本密度与纤维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纤维长宽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纤维长呈不显著负相关,纤维长与纤维宽呈显著正相关。对于表型相关,除纤维宽与纤维长宽比呈不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尾叶桉与赤桉杂种的材质性状遗传差异因亲本和交配方式而异,表明通过种间杂交和正向选择进行材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给香料烟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杂种F1与其杂交亲本同田种植的方式,对比研究了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不同香料烟品种(材料)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结果显示,杂种F1在株高、茎围、节距、百叶重和调制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等方面存在杂种优势,而在生育期、叶片数、产量、产值和常规化学成分方面多数表现为趋近双亲中值,没有正向的杂种优势。尽管如此,4个杂种F1中组合云香巴斯玛1号×克撒锡巴斯玛的经济性状表现显著优于杂交亲本,表明选育杂交种时亲本的选择非常关键,只要亲本选择得当,香料烟是可以选育得到产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的杂交种。香料烟在选配杂交亲本时,应选择叶片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杂种优势原理,通过单杂交对长白山乌天麻与红天麻进行正反交试验,并对不同杂交种的性状表现做对比筛选,结果表明:长白山乌天麻在与两个种源的亲本红天麻杂交中,杂种麻一代种子的箭麻产量、白麻产量和总产量显著、极显著或高于亲本自交种子产量;四个组合杂交种的总产量均具有超亲优势,其中:长白山乌天麻与陕西汉中红天麻之间的杂交组合为最优亲本组合,杂种麻一代的平均总产量超过母本118.66%,超过父本10.18%,天麻素含量为0.42%。杂种麻二代持续增产,未出现退化现象。杂种麻遗传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充分体现了双亲优良基因的互补作用;杂种种子发芽力强、时间早,产量高,抗寒能力强,商品麻外观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美洲黑杨杂种F1的基因表达模式,从基因表达水平揭示杂种优势形成机制,为杨树杂种优势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杂种F1(3个生长势超过双亲、2个生长势低于亲本)及其亲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比较。【结果】转录组测序共产生171 154 127条Reads(平均长度200 bp,约31.32 Gb),将处理后Reads与毛果杨参考基因组数据库比对,有61.89%的Reads可以与参考基因组匹配。超亲杂种F1 Vs亲本中筛选出342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上调表达87个,下调表达255个);低亲杂种F1 Vs亲本共筛选出577个基因差异表达(上调表达146个,下调表达431个);超亲杂种F1 Vs低亲杂种F1中共筛选出486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上调表达200个,下调表达286个)。筛选出377个对杂种优势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4个差异基因在超亲F1 Vs亲本、低亲F1 Vs亲本及超亲F1 Vs低亲F1中为下调表达;72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在超亲F1 Vs亲本及低亲F1 Vs亲本2个对比组中均显著差异表达;有129个差异基因仅在超亲F1 Vs亲本及超亲F1 Vs低亲F1 2个对比组中显著表达,包括19个差异基因显著上调表达,110个差异基因显著下调表达;有172个基因仅在低亲F1 Vs亲本及超亲F1 Vs低亲F1中显著差异表达。功能注释及代谢途径分析结果表明,超亲F1 Vs亲本、超亲F1 Vs低亲及低亲F1 Vs亲本3个对比组中分别有167个、233个及280个差异显著基因能被功能注释,分别涉及46个、45个及51个生物学功能,在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3种GO分类中,其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催化活性"、"胺的代谢过程"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功能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途径及外来物质的降解和代谢途径。【结论】杂种优势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相关基因的显著差异表达,调控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吸收等与生长紧密联系的代谢活动,进而促进生长优势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杨树几个代表种及杨树杂交组合‘美杨×小叶杨’的正反交杂种和亲本,柳树杂交组合‘垂柳×爆竹柳’杂种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比较分析了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表征,及其在亲子代之间的遗传表现和雌雄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杨树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质的SDS-PAGE,可显示出40多条带,不同种间,膜蛋白成分存在差异。根据差异的表现,可以将供试的杨属的几个代表种划分为三组。此外,杨树雌雄性别间膜蛋白组成有差异,但不同代表种表现各不相同,没有得到一定的共同规律。小叶杨雄株比雌株多出一条稳定的分子量为63kd多肽带,可以作为小叶杨的雄性生化标志。在杨树杂交组合中,分子量为44kd的多肽带表现为偏母遗传。柳树杂种形态性状分离与其膜蛋白组成成份分离相吻合,说明细胞质对树木杂种性状的遗传具有一定的相关作用。杂种出现特异多肽带,说明膜蛋白表征可以作为一个标记,应用于杂种分析和鉴定中。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种间杂交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我国最严重的森林害虫———松毛虫种间杂交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相互间都可以进行杂交,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分别与马尾松毛虫进行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都可以产生有生育力的F1代,F1代自交产生F2代,证明在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另外,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分别与落叶松毛虫的种间杂交也能进行,并产生F1代杂种松毛虫,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死亡率高,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均未能完成F2代。另外,还对其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确系同一物种,但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已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动物学命名法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应分别定名为马尾松毛虫地理亚种,即油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t  相似文献   

12.
木兰科鹅掌楸属,目前仅存2个物种,即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中国鹅掌楸是国家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国内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对鹅掌楸生理生态研究的较少,本文将从鹅掌楸生殖生理生态、生长生理生态、光合生理生态、逆境生理生态、林分生理生态等5个方面介绍鹅掌楸生理生态研究的概况。同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未来研究的重点,促进中国鹅掌楸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鹅掌楸属种及杂种的SSR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种源的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不同组合的杂交鹅掌楸为试验材料,对176对SSR引物进行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1对物种特异性SSR引物。该引物在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90bp的产物,在北美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的产物,在杂交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和190bp2种产物。该引物对鹅掌楸种间鉴别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杨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我国 5 0余年杨属派内和派间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在众多的杨树杂交组合中 ,派内种间杂交以白杨派、黑杨派成就显著 ,派间杂交以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成果最为突出。从杂交方式看 ,有单交、双交、三交、回交等 ,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杂交能够获得显著杂种优势 ;从育种目标看 ,有速生、抗寒、抗旱、抗病虫、窄冠、生根等 ;从育种方法看 ,以常规人工杂交为主 ,将常规人工杂交与物理辐射、化学诱导等技术有机结合 ,能够创造出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倍体新品种。选育的杨树良种已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 ,对目前我国杨树杂交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造林密度对毛红椿等阔叶用材树种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杂交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L.tulipife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6种优良阔叶用材树1 666、2 500、3 333株/hm~23种造林密度试验,对4年生林分的观测结果显示:造林密度为1 666株/hm~2桤木林分胸径显著高于造林密度为3 333株/hm~2和2 500株/hm~2的桤木林分;造林密度对其它各树种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光皮桦和桤木的生长较快,乳源木莲生长最慢.研究认为,以培育中、大径材为目的的用材林,光皮桦、桤木初植密度宜定在1 666株/hm~2;毛红椿、杂交马褂木、南酸枣初植密度以1 666株/hm~2和2 500株/hm~2为宜,乳源木莲则以2 500株/hm~2和3 333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Progress and strategies in cross breeding of poplars in 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advance in intrasection and intersection cross breeding of poplar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50 years is reviewe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ections Leuce and Aigeiros,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of intersection hybridization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crossing between Sections Tacamahaca and Aigeiros. The modes of hybridization include single cross, double cross, triple cross, backcross, etc. It is known that using hybrids as parents to cross with other species or hybrids is an effective and easy way to obtain heterosis. Fast growth, cold and drought tolerance, pest and disease resistance, narrow crowns and rootage, etc. are breeding goals. The conventional artificial crossing is still a major breeding method,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artificial crossing with physical radiation and chemical induction can create new triploid individuals that possess higher yield potential. The super clones cultivated have already displayed enormous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n practice. Finally, the problems that investigators have to face at present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some strategies in poplar cross breed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鹅掌楸不同时期的插穗为研究材料,对其韧皮部中的物质采用水浸提和80%甲醇浸提,进行白菜籽发芽测定,结果表明插穗韧皮部中含有抑制白菜籽发芽及生长的物质,对白菜籽发芽率、平均茎生长、平均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并且不同类型浸提液和不同时期的浸提液抑制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