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一、虫害引起的枯白穗1.症状。经田间调查,引发小麦枯白穗的虫害主要是金针虫。金针虫以幼虫咬食小麦根茎部,常造成植株枯萎死亡,以4月中下旬危害最盛,小麦抽穗后危害有所减轻。被害麦株形成枯白穗,根茎部被咬断,茎髓部有蜂窝状咬痕。2.盛发原因。近几年,小麦金针虫危害趋重的原因有:玉米秸秆大量还田,致使田间金针虫基数逐年上升;土壤药剂处理不到位,如处理面积小或使用无效农药;设施农业的发展为部分害虫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便于其  相似文献   

2.
迟播小麦春季返青快,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出叶速度快,常常会出现分蘖猛增,叶片旺长,导致麦田通风条件变差,病虫害严重.这时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蝼蛄为多食性害虫,喜咬食幼根和嫩茎,断处呈麻丝状,使幼苗萎蔫;蛴螬食性杂,将麦苗细根茎咬断,断口整齐呈刀割状;金针虫钻入根茎咬食,使植株逐渐枯萎死亡,主根多不咬断,咬食处不整齐.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就可以确定麦田发生的是哪种地下害虫以便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和小麦良种调运,以及农民对种子包衣和拌种不重视等原因,造成小麦根茎部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小麦的根茎部病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和根腐病(茎基腐病),引起小麦生长不良,严重时造成整株枯死,后期形成枯白穗,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重点防控对象。该文主要介绍了小麦根茎部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蝼蛄、蛴螬、金针虫是小麦播种期和苗期的常发性地下害虫,主要食用萌发的种子、根、地下茎,造成缺苗断垄。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这类害虫为害越来越严重。一、蝼蛄几乎为害所有作物、蔬菜等,是小麦的主要地下害虫,是咬食作物地下根茎及种子的多食性地下害虫,经常将植株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活动,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进而枯死,从而造成去、缺苗断垄或植株  相似文献   

5.
正蝼蛄、蛴螬、金针虫是小麦播种期和苗期的常发性地下害虫,主要食用萌发的种子、根、地下茎,造成缺苗断垄。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这类害虫为害越来越严重。1.蝼蛄几乎为害所有作物、蔬菜等,是小麦的主要地下害虫,是咬食作物地下根茎及种子的多食性地下害虫,经常将植株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活动,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进而枯死,从而造成去、缺苗断垄  相似文献   

6.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06,(3):66-67
山东读者石敬修问:春季小麦如何防治地下害虫? 答:春季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多发生在小麦返青后至灌浆期。蝼蛄为害时,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为害,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其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秋苗期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据观察,蝼蛄为害,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为害,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不用挖土调查,就可以确定麦田发生的是哪种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地下害虫是危害小麦地下和近地面部分的害虫,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三种。主要咬食种子、幼苗根部、近地面的茎部。秋季危害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春季危害导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其防治方法是:一、农业防治地下害虫一生都生活在土壤里,尤以杂草丛生、耕作粗放的地区发生重而多。因此应采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如深翻土地,精耕细作,轮作倒茬,适  相似文献   

9.
春季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多发生在小麦返青后至灌浆期。据观察,蝼蛄为害,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为害,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不用挖土调查,就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田间白穗发生普遍,发生症状、程度不一。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等根部病害和赤霉病是造成小麦白穗的主要原因。1小麦根部病害1.1小麦根部病害在故城县一直呈加重趋势,主要种类有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等。小麦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能危害小麦幼苗和成株的根、茎、叶、穗、种子。幼苗期感病,根茎部、  相似文献   

11.
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北省麦田小麦灌浆期枯白穗症状发生普遍。2014~2016年对河北省8市83县156个调查点引起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主要有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秆腐症状、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全蚀病,不同地区、不同田块引起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种类及其造成的白穗率存在差异。本研究对引起河北省小麦灌浆期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的发生频率、地区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诊断特征进行了描述,为准确诊断并有效控制引起枯白穗症状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麦枯白穗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凌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15-115,134
小麦抽穗后是灌浆籽粒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若水肥不能及时供应到上部的叶片、茎秆、穗部,光合作用难以形成,则会出现麦穗空粒、瘪粒、枯白现象,形成枯白穗,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分析了小麦枯白穗的成因,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病害、地下害虫等,并根据不同发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实现小麦生产的优质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河南农业》2018,(34):37-37
一、由病害引起的枯白穗 病害引起的枯白穗主要有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14.
麦田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蝼蛄和蛴螬三种,主要发生在小麦秋苗期和返青后至灌浆期,危害高峰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不仅为害发芽种子,还咬断小麦根茎,使植株枯黄而死,造成缺苗断垄,影响小麦产量。据栾城县植保站2008年4月份调查,地下害虫危害造成小麦被害率为0.5%。由于地下害虫潜伏危害,不易及时发现,且危害期长,所以要认清不同地下害虫的为害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荣明 《当代农业》2013,(22):34-35
地下害虫主要在旱作区发生.以蛴螬、蝼蛄和金针虫为主.主要在小麦秋苗期和春苗期危害.咬食小麦地下根茎,造成秋苗期缺苗断垄.春季枯心苗。一、发生规律 1.蛴螬 多1年发生1代.大多以3龄幼虫越冬,春季10厘米地温6℃以上开始上升危害。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趋光性强.上灯雌虫多于雄虫,暗黑金龟子成虫有群集取食习性。  相似文献   

16.
麦田地下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主要在北方旱作地区发生,有蛴螬、蝼蛄和金针虫,一般在小麦秋苗期和春苗期危害,咬食小麦地下根茎,造成秋苗期缺苗断垄,春苗期枯心苗。一、发生规律1.蛴螬多1年发生1代,大多以3龄幼虫越冬,春季10厘米地温6℃以上开始上升危害。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趋光性强,上灯雌虫多于雄虫;暗黑金龟子成虫有群集取食习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地下害虫是为害小麦地下和近地面部分的害虫,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主要咬食种子、幼苗根部,近地面的茎部。秋季为害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春季为害导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一、地下害虫的识别一看、二听、三灯诱、四调查。一看:看地面有无蝼蛄活动的隧道及隧道数量,根据隧道数确定实际虫数。拨开地面杂草看有没有叩头甲(金针虫)和蝼蛄的成虫等。二听:每当降  相似文献   

18.
防治小麦枯白穗药剂和措施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枯白穗是由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等根茎基部病害引起的,为筛选和寻找较好的防治枯白穗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种子药剂处理、轮作换茬和分蘖拔节期喷药等措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种子处理是防治枯白穗病最有效的措施,全蚀净是防治襄阳麦区枯白穗病的最有效药剂;轮作换茬和分蘖拔节期喷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枯白穗率,但效果不明显,只能作为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麦枯白穗的发生主要是病虫害危害造成,分别为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赤霉病、全蚀病、金针虫,从当前小麦栽培技术现状及气候条件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农业防治、以播种时用戊唑醇和甲基异柳磷包衣拌种为主的化学防治等对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期减少白穗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小麦地下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主要在旱作区发生,以蛴螬、蝼蛄和金针虫为主,主要在小麦秋苗期和春苗期危害,咬食小麦地下根茎,造成秋苗期缺苗断垄,春季枯心苗。一、发生规律1.蛴螬多1年发生1代,大多以3龄幼虫越冬,春季10厘米地温6℃以上开始上升危害。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趋光性强,上灯雌虫多于雄虫;暗黑金龟子成虫有群集取食习性。暗黑金龟子是花生产区的主要害虫,春花生—冬小麦、夏甘薯两年三熟制,长期旱作,利于发生危害;林木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