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首次记述了滨盐肤木上的五倍子,除角倍外,尚有红倍花、倍花两种。确定了滨盐肤木是五倍子蚜虫的又一夏寄主。由此,我国五倍子蚜虫的夏寄主应为4种(2种2变种)。对滨盐肤术与盐肤木上角倍结倍数量及结倍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结倍部位有所不同,滨盐肤木上的角倍结于小叶的比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盐肤木(Rhus Chinesis Mill)作为一种落叶小乔灌入,生态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大,是我省五倍子蚜虫的主要第一寄主,所产结的角倍类可占全省五倍子产量的90%以上。由于贵州境内存在着海拔高度、地形地质等环境条件的差异,因此盐肤木种群常与其它植物种类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类型的盐肤木群落。本文试图根据全省33块自然盐肤  相似文献   

3.
发展五倍子应注重藓圃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倍子的产结离不开夏寄主(盐肤木类植物)、冬寄主(藓类)和倍蚜虫三个要素.夏寄主盐肤木类植物的培育较容易;蚜虫的人工培养,目前虽有成功的报道,但因受多种客观因子的影响和限制,造价较高.为此,发展五倍子,注重藓圃的建立,可望成为五倍子繁衍的捷径.  相似文献   

4.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是以产结角倍为主的倍林。贵州是全国角倍的中心产区,仅铜仁地区就有 2 0余万亩成片的野生盐肤木林.进行野生盐肤木林改造,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倍林角倍产量,对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1986—1991年在铜仁地区思南县卢山林场,对 6 0亩野生盐肤木林进行改造试验,现将其技术效益分析如下:1 试验地条件 试验地海拔1050m左右,母岩为石灰岩,土壤为山地黄壤,中性偏酸,适宜于倍蚜虫越冬寄生藓类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以6年生左右的野生盐肤木为主(杂灌混交林),密度亩为约70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紫云县五倍子规划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县现有五倍子资源状况及特点,结合其地质地貌特点、土壤类型、气候特征、历史产倍分布及现行五倍子技术等将全县综合区划为四个大区:I、西北部峰丛洼地、峰林洼地人工营造挂放高低产型角倍区;Ⅱ、西部槽谷盐肤木苗源区;Ⅲ、北部。中部、西南部低中山丘陵沟谷高中产型角倍区;Ⅳ、东南部峰丛洼地谷地中产型角倍区.并对全县五倍子的生产布局和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是瘿绵蚜科Pemphigidae蚜虫寄生漆树科Anacardiaceae盐肤木属树种的复叶主轴、叶翅和小叶上形成的一类虫瘿,主要成分为五倍子单宁,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血等作用.中国是五倍子主产国,四川、贵州、湖北、湖南、陕西和云南6省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五倍子单宁及其应用,倍蚜及其冬夏寄主种类,倍蚜生物、生态学习性等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倍蚜—夏寄主(盐肤木)—冬寄主(苔藓)是发展五倍子生产的"三要素",五倍子种类具有不同的地域性,不同的倍类寄主不同.本文所述五倍子是指角倍蚜虫寄生在盐肤木上所形成的虫瘿(角倍).五倍子资源利用主要以野生资源为主,传统生产中利用野生倍林进行五倍子生产具有单产低、大小年现象明显、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下的缺点.在生产实践中,对倍烟(粮、药、菜)间作、野生倍林改造栽培模式建立高产夏寄主倍林、人工培养苔藓、倍蚜虫等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烟倍大面积间作造林2年产量达到了121.3 kg/666.7 m2的新记录.现将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五倍子繁衍是靠成熟的五倍子自然爆裂留下倍蚜虫后代,成为第二年盐肤木上继续产结五倍子的种源。因此,要发展五倍子商品生产,首先要保证盐肤木、倍蚜虫、提灯藓类植物,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有的称叫“三要素”;其次是要注意盐肤木、提灯藓、倍蚜虫的分布数量是否在同一生境中搭配适当;然后是要坚持成熟采倍并一定留种。第一、选择保护好“三要素”的良好生境盐肤木、倍蚜虫、提灯藓等三要素的良好生境,一般是海拔800至1,400公尺左右,静风、湿润、倍树密集、提灯藓  相似文献   

8.
角倍是角倍蚜Schlechtendaliuchinensis(Bell)寄生在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上所形成的虫瘿,其产倍量占全国五倍子产量的80%左右,是我国五倍子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倍子种类。角倍自然产倍量低且不稳,大面积野生状态下平均产量每亩仅0.5—1kg。角倍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目前五倍子市场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五倍子生产发展中普遍存在只偏重植树造林的情况,需要推广普及,通过改造其生长环境,增加冬寄主和蚜虫数量的有关技术,改造低产倍林,逐步提高产量和生产经营水平。关于如何改造利用野生倍林的问题,唐觉先生首先提出了树、藓、虫三配套的主张。但至今未见有关数量上如何合理配置的研究报道。为了探讨三者间数量的配置关系,本项研究主要根据对改造野生倍林内冬  相似文献   

9.
1994年10月22—25日,省林业厅“五倍子蚜虫安全越冬技术培训(研讨)班”在城步苗族自治县林业局举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站长胡义应工程师主持了该培训(研讨)班,全省12个地市22个五倍子产区县共75人参加了学习。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寄生在盐肤木叶片上形成的虫曾,富含单宁,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发展五倍子生产,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的特点,是山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我省盐肤木资源丰富,是五倍子传统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但我省五倍子生产存在着蚜虫越冬困难、春迁蚜难以收集、病虫害严重、结倍不均匀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思南炉山林场60亩试验小区野生盐肤木林的技术改造,使倍林亩均角倍产量从试验前的0.6kg水平提高到了16.63kg水平,而其中补植的实生盐肤木所产结的角倍量可占单位面积总量的49.61%。经数量化统计分析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林分条件及秋迁蚜接种量条件下。不同的改造技术水平对倍林单位面积角倍产量及经济效益等具有极显著影响。在正常气候条件下,8年生左右的野生盐肤木改造林分,盐肤木密度为200株/亩,藓量为每亩13m~2,每m~2藓上秋迁蚜接种量为2.3万头,则角倍亩产量可达20kg左右。亩产值600余元,其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均相对最好,在每年每亩投资56.06元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可达489.34元,同时成本利润率与产值利润率也分别高达872.89%、89.72%。  相似文献   

11.
五倍子蚜虫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该蚜虫一生必需在夏寄主即(结倍寄主和冬寄主)上转换寄生才能完成全部生活周期。而在冬寄主上繁殖生存的数量是确定倍子产结量的基础,是倍林增产的关键因素。目前已知夏寄主盐肤木、红肤杨、青肤杨的13种倍蚜虫中只报导了角倍蚜的冬寄主为7种提灯藓,肚倍蚜为佃技赤齿藓。进一步弄清各种倍蚜的冬寄主种类在倍蚜虫繁殖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2—1984年我们在四川主要产倍林区采集多种倍蚜和带虫越冬藓类,通过接种试验和不同寄主上产生性母成蚜的形态鉴定,新确定了14种藓类为6种倍蚜虫的冬寄主,其中钝叶提灯藓和大叶提灯藓为角倍蚜的新寄主,其余12种为其他五倍子蚜虫首次肯定的冬寄主这些倍蚜虫及其冬寄主种类是:  相似文献   

12.
角倍蚜瘿内世代生物学及角倍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所形成的倍子(即角倍)约占全国五倍子总量的80%,经济价值很大。该倍蚜的生活周期属异寄主全周期型,虫型多样,生活习性复杂。在其生活年史中,春季有翅孤雌蚜(春迁蚜),迁飞到第一害主盐肤木上产雌雄性蚜,经一月左右(一般在夏初),雌蚜生殖,产下的干母爬到嫩叶上取  相似文献   

13.
角倍蚜人工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倍是五倍子中最重要的1种,富含单宁,仅次于肚倍.在发展角倍生产过程中,"树(盐肤木)、虫(角倍蚜)、藓(侧枝提灯藓)"三要素是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三要素"间如何配套是角倍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五倍子商品,主要分为二类:即盐肤木上的角倍和红肤杨上的肚(铁)倍。亦有将其分为角倍类、肚倍类和倍花类三种。这里仅就我们所采集到的我省盐肤木和红肤杨上的十种倍子及其致瘿蚜虫列检索表区别于下:  相似文献   

15.
五倍子是倍蚜寄生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等植物叶上所形成各种虫瘿的总称,它包括角倍类、肚倍类和倍花类共14种。生产五倍子必须同时具备倍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苔藓3个基本要素。虫、树、藓3要索中,树的生态适应性最强、虫次之,苔藓植物最弱。大面积发展五倍子,必须根据倍蚜和产结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调节虫、树、藓对环境的适应性,使之搭配合理,进行科学经营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经1988~1990年在全区试验,三年生以上单株平均产0.5~1.0kg,亩产可达30~50kg,单株最高可达7kg,12年生倍树最高可达24.5kg,经过几年的定点系统试验研究,总结出五倍子丰产  相似文献   

16.
肚倍树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及红麸杨。叶主要由角倍蚜或胆倍蚜寄生而成虫瘿。倍蚜的中间寄主为茶盏苔及其同属植物。1 倍林形态特征1.1 盐肤木(五倍子树、花倍树、麸杨树) 落吐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树皮灰褐色,冬芽裸露,小枝、叶柄及花序密生褐色柔毛。长5-12cm宽2-6cm,花期8-9月,果期10月。  相似文献   

17.
湖南洞口县长有很多盐肤木。它又叫报木树和五倍子树。为了扩大盐肤木林付产品的用途,洞口县林业局除将五倍子(叶上虫■)和叶(作肥料和饲料)作研究外,并将种子榨油。试验結果:每百市斤种子可榨油28市斤左右。该油色淡黄、有菜油香味,据长沙商品检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倍树害虫和天敌昆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倍树害虫是影响五倍子高产稳产的主导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在1984~1992年的五倍子科技攻关中,对贵州省40余个五倍子产结县(市)的倍树害虫和天敌昆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记述了倍树害虫6目50科125种和天敌昆虫7目15科35种。并分别记述了它们的寄主种类、危害部位、危害程度、危害时间以及在全省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9.
五倍子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是医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在今后若干年内,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要。发展五倍子生产,是5得林农进市场,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商品经济的有效途径。培养五倍于,必须具备倍树、苔薛、倍蚜虫“三要素”,并要把握好六个技术环节:一、“倍”林地选择:改野生盐肤木林为人工培育林。选择坡度在30°以下,重山的山冲及两侧山坡的下半部(稍箕形),土壤疏松湿润,呈酸性或微酸性的山谷部。山脊和当风、干旱的山地不宜放养五倍子。二、夏寄生修剪:我省角倍蚜虫的夏奇主,主要是盐胶水,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20.
角倍是五倍子的主要种类,其产量占我国五倍子总产量的80%以上。但在自然状态下,盐肤木林分的角倍产量较低,一般仅为9kg/ha左右,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化工等行业需要。为了提高角倍单产,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生产性试验,较大幅度地获得了增产,使48.7ha野生盐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