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上施用有机肥、石灰2种改良剂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产量、叶绿素含量以及重金属元素Cu、Cd、Pb、Zn积累特性的影响,并分析施用改良剂后土壤pH值和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加任何改良剂)相比,2种改良剂的不同施用水平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H值,显著降低土壤中各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明显抑制Cd、Pb、Cu、Zn向紫花苜蓿地上部转移,降低重金属在紫花苜蓿地上部植株中的积累。改善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发育,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种改良剂的不同处理水平对紫花苜蓿地下部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总体上看。当有机肥、石灰的施用量均为10g/kg土时。其改良土壤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木霉菌复合菌剂对辣椒及茄子生长的影响,采用5种木霉菌复合菌剂溶液灌根处理辣椒和茄子植株,研究了木霉菌复合菌剂对其植株生物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配方的木霉菌复合菌剂中,K2和K5明显促进辣椒生物量的增加,而K5提高茄子生物量的效果明显;K3、K4、K5显著提高了辣椒和茄子根际土壤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而K4和K5处理则提高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效果明显。由此可知,木霉菌复合菌剂配方K5的促生效果及对土壤酶活性的调节最佳,表明了K5能应用于设施蔬菜绿色、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重庆北碚新垦坡耕地中性土壤为对象,采用裂区设计法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并配施根际有盖微生物(PGPR)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涉及的PGPR菌包括根瘤菌、联合固氮菌、硅酸盐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设置种植紫花苜蓿不接种(A)、种植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A+R)、种植紫花苜蓿接种PGPR(A+PG-PR)和空地(CK)等4个处理.结果显示:各处理对紫花苜蓿农艺品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均为A+PGPR,A+R,A,CK;而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A,A+PGPR,A+R,CK.与CK相比,接种PGPR处理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瘤质量、株高、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全氮含量(p<0.05);接种PGPR较CK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根瘤菌、硅酸盐细菌和固氮菌数量(p<0.05);接种PGPR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处理的分别显著提高了60.12%和63.28%(p<0.05);同时,该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各项基本化学肥力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氮与植物全氮以及土壤养分各指标显著相关.研究表明,种植紫花苜蓿并配施PGPR能够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钙镁磷肥和石灰3种改良剂对酸性土壤上白菜生长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改良剂处理的酸性土壤上生长的白菜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3种改良剂对白菜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作用效果与施加量有关,其中除高量石灰处理的白菜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有降低外,其他2种改良剂的作用都表现为高量处理作用优于低量处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已获得高效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的基础上,以生产紫花苜蓿根瘤菌的固体粉剂和液体菌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生产菌剂所需的载体和添加剂、菌剂保存所需的菌剂含水量及保存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固体菌剂的最佳载体为含水量10%的高岭土,添加剂为1.0%的PVP,保存温度为4℃;液体菌剂的添加剂为共同添加1.0%海藻糖、5.0%PVP和10.0%蔗糖最佳。后经过结瘤试验验证,2种剂型都可促使紫花苜蓿高效结瘤,结瘤率达到更高,为95%;紫花苜蓿种子经过消毒处理较对照可使单株结瘤量提高72.4%。通过菌剂接种紫花苜蓿的田间试验产量统计,发现施加液体菌剂和固体菌剂,紫花苜蓿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1.9%和24.2%,结瘤率分别提高66.7%和67.1%,说明该研究获得的紫花苜蓿根瘤菌菌剂具有较好的田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土壤改良剂对红壤性低产地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出适宜红壤性低产地的土壤改良剂,以芝麻作为试验作物,比较熟石灰、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4种自制改良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自制改良剂2号(SSA-2)应用效果较好,芝麻产量较对照增加24.5%,主要增加了单株蒴果数,较对照增加23.6%,是芝麻地土壤改良和实现芝麻增产增效的一种较好的改良剂。该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锌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5.7%和8.0%。因此,综合考虑芝麻生产效益和土壤结构改良效果,认为SSA-2是一种较好的土壤改良剂,明显优于石灰、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和其他3种自制改良剂。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人工镉污染土壤上施用猪粪、石灰、过磷酸钙3种改良剂对萝卜、莴苣和豇豆3种蔬菜生长及成熟期各器官吸收养分(N、P、K)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均显著促进镉胁迫蔬菜的生长,其生物量表现为猪粪处理>过磷酸钙处理>石灰处理;3种改良剂均显著提高了蔬菜对土壤养分(N、P、K)的吸收,其中,N、P吸收最大值为过磷酸钙高浓度处理,K吸收最大值为猪粪高浓度处理;在猪粪高浓度处理下,萝卜、莴苣和豇豆生物量分别较相应对照提高了94.43%、139.51%和106.56%.  相似文献   

8.
牧草植物对黄土丘陵区农田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牧草植物对农田土壤石油修复效果,选取了紫花苜蓿、沙打旺、白三叶、红三叶、碱茅草等5种牧草类植物在石油污染农田土壤中种植,通过测量土壤石油烃含量变化、植物出芽率、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无污染土壤空白对照相比, 5种牧草类植物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出芽率分别降低了12.1%,5.4%, 18.2%,19.5%,51. 2%;植物生物量减少了12%,13.6%,15.4%,23.8%,27.1%。与空白对照无植物生长相比,5种植物的生长使土壤石油降解率分别提高了53.2%, 47.7%, 32.7, 30.4%,15.6%。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出芽率的大小顺序:沙打旺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碱茅草;5种植物对石油降解率的作用大小顺序为紫花苜蓿沙打旺白三叶红三叶碱茅草;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生物量和富集石油烃能力顺序一致:紫花苜蓿沙打旺红三叶白三叶碱茅草。从以上可以看出紫花苜蓿、沙打旺、红三叶和白三叶具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鸡粪、泥炭、石灰+鸡粪、石灰+泥炭处理对4种外加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生物量、镉吸收量以及土壤有效镉含量和p H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剂单施和有机物料+石灰配施均可以显著提高小白菜生物量,小白菜生物量较对照提高11.76%~59.38%,且改良剂配施效果优于单施;改良剂单施处理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是鸡粪>泥炭>石灰,单施石灰能显著提高南方酸性土上小白菜生物量,对北方碱性土小白菜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改良剂的对照相比,施用改良剂的处理明显降低了小白菜对镉的吸收量和土壤有效镉含量,且改良剂配施的效果好于单施,土壤有效镉含量较对照降低31.2%~67.0%;比较单施有机物料或单施石灰,在南方酸性土壤上,单施石灰效果好于单施有机物料,在北方碱性土上,单施有机物料效果则好于单施石灰。另外,在对土壤p H的影响上,单施鸡粪或石灰,鸡粪+石灰和泥炭+石灰四个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 H,增幅在0.15~2.16个单位,且石灰、鸡粪+石灰和泥炭+石灰效果好于鸡粪处理,泥炭处理对南方酸性土p H影响不大,但可以降低北方碱性土的p H。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3种氮素形态配比(NO-3-N,NH+4-N以及NO-3-N∶NH+4-N为1∶1)和3个氮素水平(0、105、210mg/L)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整个生育期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处理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瘤数、根瘤质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NO-3-N和NH+4-N混合培养下效果最好,NH+4-N培养下次之,NO-3-N培养下最低.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各形态配比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瘤数、根瘤质量均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紫花苜蓿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瘤数、根瘤质量均在NO-3-N+NH+4-N的质量浓度为210mg/L时,达到最大值.各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各指标均在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差异比较明显,结荚期和鼓粒期差异不显著.整个生育期,紫花苜蓿的各生长指标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养分培养条件下水稻土(黄泥土)微生物量碳、氮,呼吸强度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为正确认识集约化农业利用条件下,施肥特别是大量施用化肥对土壤质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的黄泥土表层土壤,通过室内培育试验,观测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量碳氮、呼吸强度,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整个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碳含量情况为:化肥配施2%秸秆或2%猪粪>对照及化肥配施0.5%秸秆或0.5%猪粪>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化肥配施2% 秸秆>对照、化肥配施2% 猪粪或0.5% 秸秆>单施化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和代谢熵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整个培养过程中,化肥配施2% 秸秆或者猪粪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大于其它施肥处理;微生物代谢熵的关系为:化肥配施2%秸秆或者2%猪粪及单施3倍常规化肥>化肥配施0.5% 秸秆或0.5%猪粪及单施0.5倍常规化肥>对照及常规施肥量处理;BIOLOG分析表明,大量施肥,特别是大量施用化肥处理降低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微生物多样性。【结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及微生物多样性可以灵敏地反映集约利用下土壤质量的变化,在高度集约利用农业下,大量的施肥,特别是化肥降低土壤的生物量及活性,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在石油的开采中被污染的土壤利用及利用前后土壤物质变化,试验采用大面积种植披碱草、苜蓿、无芒雀麦,对污染草原进行综合利用与利用前后石油污染对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碳、pH等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石油污染草原土壤的综合利用来看,披碱草利用的效果最好;从利用前后石油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来看,苜蓿的修复效果最优。说明牧草综合利用可以加速石油污染草原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施用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镉污染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主要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种群结构为指标,采用熏蒸提取法、常规酶学分析和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等方法,研究石灰(L)、钙镁磷肥(P)、海泡石(S)和腐植酸矿粉(H)4种钝化剂储备性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稻田储备性施用钝化剂对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及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但施用石灰和海泡石可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分别降低33.0%和33.8%,施用钙镁磷肥使Nmic增加44.9%;施用钝化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有限,仅海泡石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9.0%)。T-RFLP的结果表明,施用海泡石和腐植酸矿粉可使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且4种钝化剂处理均可不同程度的导致原有T-RF片段缺失和新的T-RF片段产生,表明施用钝化剂在镉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使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连作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对烤烟移栽后30 d、50 d、70 d和90 d的根际耕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并结合简单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来探讨连作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和微生物菌肥均可明显改善连作植烟土壤的品质,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含量上升,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较强的简单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土壤综合肥力影响最显著的土壤环境因子为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连作植烟土壤氮素含量水平是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上载荷程度较高的脲酶、磷酸酶、碱解氮、过氧化氢酶和速效钾这五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能够和土壤理化因子共同评价土壤综合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人工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北旱地种植苜蓿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讨。种植苜蓿能增加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苜蓿生长发育时需要大量消耗土壤水分,连续多年种植苜蓿会导致土壤干燥化;种植苜蓿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水平,降低土壤磷、钾含量。施肥既能平衡土壤养分又能增加产草量。  相似文献   

16.
改良剂对复合污染红壤中镉锌有效性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有机肥、海泡石对红壤上小油菜生物量、Cd与Zn吸收量、土壤Cd、Zn形态转化、pH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对无污染红壤小油菜的生长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壤上小油菜的生物产量,同时明显降低小油菜对Cd、Zn的吸收浓度。改良剂单施的效果是有机肥>石灰>海泡石,而有机肥和石灰配施或3种改良剂配合施用优于单施。改良剂降低复合污染红壤Cd、Zn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施用改良剂后,土壤重金属形态和pH值发生显著变化。施用改良剂,土壤Cd、Zn转变为植物不易吸收的形态,与植物生长有良好相关性的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减少;施用石灰使土壤pH升高约2个单位,施用海泡石和有机肥使土壤pH增加1.2个单位以上。  相似文献   

17.
酸化土壤化学改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化直接导致了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并打破了原有的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筛选合适的化学改良剂及其适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闲地土壤和果园表层土壤酸化比较严重,在这类土壤上施用化学改良剂的效果较好,生石灰、轻烧粉和轻烧粉石灰氮各半混合这三种改良剂在其用量为1‰时可以提升土壤pH 2个单位,达到很好的改良效果。若农田土壤酸化不很严重,则不适宜用化学改良剂来改良土壤,必须要用时应适当降低其改良剂的用量,用量为0.5‰~1.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越高,形成的有机质越多.在单播的紫花苜蓿中,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与速效K呈负相关,说明生成的地上生物量越多,消耗的速效K越多.单播无芒雀麦的地上生物量与碱解N、速效P和速效K都呈负相关.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中,速效P和速效K肥的消耗最大.  相似文献   

19.
结合苜蓿草地,详细阐述了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温度、湿度、深度、土壤理化性质、肥料施入、土壤动物及微生物均对土壤氮矿化有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重要因子。在总结氮肥施用对苜蓿根瘤、草产量、种子产量和苜蓿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结合土壤氮素矿化,进行苜蓿草地氮素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邓绍云  邱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03-9305
[目的]为比较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盐分的降解能力。[方法]用不同等级的NaCl溶液或K2SO4溶液定期、定量浇灌栽培在同质地土壤上的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分析香根草的成活率、分蘖率和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的生物量积累率及植株体内的盐分含量及土壤盐分的减少量,并进一步比较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吸收土壤中盐分的质量、能力和降解盐分的量、能力。[结果]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都对土壤中盐分都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且苜蓿能力最强,香根草能力次之,三叶草能力最弱。[结论]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中盐分的降解能力与土壤中盐度有关,同时它们对土壤中盐分的吸收是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