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淄博市鲁山林场辽东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工抚育对不同海拔梯度辽东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抚育4年后,高海拔(平均海拔1 055 m)、中海拔(平均海拔856 m)和低海拔(平均海拔666 m)辽东栎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分别为1.67、2.36和1.03 cm;平均树高增长量分别为1.84、2.54和0.99 m;平均单株材积增长量分别为0.041 5、0.067 5和0.021 9 m3。与高海拔和低海拔辽东栎人工林相比,人工抚育对中海拔辽东栎人工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该研究为辽东栎在鲁中山区引种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淄博市鲁山林场1966年引进蒙古栎,通过40多年的引种驯化试验,于2008年10月对其生长量、枝条特性、叶表面积、叶片含水量、变异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证明:蒙古栎在鲁山林场的生长适应性良好,可确定为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3.
辽东栎是山西省重要的乡土树种,也是山西地带性植被松栎混交林的主要树种。介绍了大南坪林场辽东栎裸根苗和容器苗的繁育及造林技术,为乡土树种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依托中村林场"二类"2019年调查数据,参考欧洲林分分类标准,从海拔、坡向、林分组成、起源等方面对辽东栎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栎林主要分布在1200~1400 m的范围内,在阳坡、阴坡、半阳坡分布较为均匀,为30%左右,半阳坡分布最少,为13.78%;现有的辽东栎林并不高大,其平均高度为7.6 m,平均胸径为14.4 cm,辽东栎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在海拔梯度上呈现"两段式"分布特点;辽东栎林分的密度较大,平均为1298株/hm~2;辽东栎林分的平均蓄积量较小,为63.23 m~3/hm~2,但是各小班平均蓄积量相差偏大。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山西林业》2014,(3):F0002-F0002
王陶林场隶属于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始建于1952年。场部位于沁源县王陶乡王陶村。林场辖区海拔1000m-2250m,主要分布树种为油松、辽东栎、落叶松、桦树等。经营总面积1.02万hm2,  相似文献   

6.
《山西林业》2011,(5):I0002-I0002
好地方林场隶属于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建立于1962年,总经营面积4553.20hm2,活立木蓄积220803.70m2,森林覆盖率为84.70%。主要树种有油松、落叶松、辽东栎、白桦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种源辽东栎在太行山区的生长适应性,以4个不同种源的1年生辽东栎容器苗为材料,在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坪松林场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辽东栎苗木在坪松林场种植1年后的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和顺种源辽东栎保存率最高,达到89.66%。不同种源地辽东栎苗木造林1年后,和顺种源辽东栎的株高、地径生长量最大,生活力及健康状况最佳,表明和顺种源辽东栎在太行山区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大南坪林场始建于1962年,经营总面积11197hm2,林业用地面积11193.60hm2。现有在职职工45人,离退休53人。林场行政区划属于临汾市古县。林地中乔木树种为油松、辽东栎、落叶松、桦等,野生动物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以及野猪、野鸡、野兔等。  相似文献   

9.
栗山天牛Mallambyx raddei Blessig在河北省丰宁是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和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等栎类天然次生林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该虫近年来普遍发生且危害成灾。仅丰宁林管局王营林场受害面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专项(201104012)"太行山区主要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育利用研究"项目,通过对山西省境内辽东栎等13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优树选择、苗期测定、区域试验林建设等研究,选育出一批优良种质资源。2014年申报了林木良种,皂荚"帅丁"、横河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康城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坪松辽东栎母树林种子、灵空山辽东栎母树林种子、真武山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分别通过了山西省林木良种委员会的审定。这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蔡家川林场森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林和辽东栎-白桦混交林的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森林结构、演替趋势和林地生产力3大类8个评价指标(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枯枝落叶厚度、乔木蓄积量、灌草生物量、幼苗数量及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次生林质量状况,森林结构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群落演替状况次之,林地生产力影响较小,评价指标对森林质量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郁闭度0.3562,枯枝落叶厚度0.2116,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0.1305,均匀度0.1058,乔木蓄积量0.0826,物种丰富度0.0644,幼苗数量0.0372,灌草生物量0.0118;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多年来,蔡家川林场林分综合得分值28.0~92.2,接近一半的森林处于较好水平,质量差和较差的林分极少,油松、辽东栎及油松-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质量相对较好,林分综合得分值65~73,而白桦林、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的林分质量较差,综合评分值均低于60.00;该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森林质量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次生林质量评价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七叶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淄博市鲁山林场2008年引进七叶树,通过7a栽培试验,于2014年9月对其生长量、枝条特性、叶表面积、变异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七叶树在引种地具有新稍2次生长的特性;七叶树在叶片、枝条、树皮、干形等方面存在丰富的变异;七叶树在引种地生长适应性良好,可在华北地区同种条件下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周安颇,山东省淄博市鲁山林场场长。1980年在林校毕业后,来到鲁山林场,一干就是24年。他从一名普通的林业技术员做起,历任林场副场长、场长兼书记。他执著、踏实,甘于寂寞,率领林场的干部职工,顽强拼搏,编织着绿色的梦想。同时,他也不乏开拓创新精神,以林为本、重点发展、效益优先、逐步壮大是他们一贯的发展思路,现在,鲁山森林覆盖率已达97%,林木蓄积量25万立方米,职工收入稳步增长。谈起鲁山,他如数家珍,而对于鲁山的未来,他更是成竹在胸:建设鲁山大森林、建设一流风景区、建设林场新家园———他有更多的梦想要实现。  相似文献   

14.
《山西林业》2011,(2):F0003-F0003
介庙林场创建于1962年,总经营面积6862.20hm2,活立木总蓄积92517.68m3。现有职工58人,离退休人员23人。林场行政区划属于灵石县,辖区共涉及马和乡、翠峰镇的9个村。辖区自然植被较好,乔木树中主要有华北落叶松、辽东栎、白桦、白皮松、侧柏、杨、油松等树种。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麝、狍子、黑鹤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5.
周丽华 《山西林业》2023,(S2):58-59
辽东栎造林对丰富山西省造林树种,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辽东栎不同种源、不同立地条件造林进行了对比试验,总结出了关键技术,可为辽东栎示范造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辽东栎是山西省森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分布很广,是岚县的乡土树种。文章从采种、育苗、苗期管理及害虫防治几方面,介绍了辽东栎的育苗技术,以期为辽东栎的种苗的培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鲁山林场1992年引进刚火松,经过17年的引种驯化试验,初步证明:刚火松在引种区生长正常.能安全越冬,没有发生病虫危害.是一个很有栽培前途的针叶树种。本试验研究结果对合理引进和应用多样化的植物,丰富生物多样性,完善生态结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借鉴,为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大兴安岭栎林资源現状栎林,是指天然的蒙古栎林和辽东栎林。人工少量引种的栎树不包括在內。据森林资源部门统计,全区栎林有220多万公顷,其中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栎林有169万公顷,约占全区栎林的77%。而呼盟的蒙古栎林,又集中地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东南坡,即东北起甘河中下游,西南至扎兰屯市的绰尔河沿岸,形成长400多公里、宽约100公里的断续“林带”。这条“林带”分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影响植物分布的8个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湿润指数、年辐射量和海拔)以及辽东栎林地理分布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筛选出影响辽东栎林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即年均降水量、最冷月气温、大于5℃积温和年辐射量.在此基础上,构建辽东栎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辽东栎林的潜在地理分布,其潜在分布区覆盖了我国东北南部、华北中南部、华中西北部、华东北部、西南东部部分地区及西北东部地区.影响辽东栎林潜在分布的各主导因子阈值分别为:年均降水量340~1 060 mm、最冷月气温-17~4 ℃、大于5℃积温800 ~3 700℃·d-1、年辐射量1.08×105~1.41×105W·m-2.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2年生辽东栎实生苗为试材,设置0.00 mg/L(CK)、0.15 mg/L、0.30 mg/L、0.45 mg/L 4个浓度处理,探索了不同浓度的独脚金内酯(GR24)对干旱胁迫下辽东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mg/L的GR24处理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辽东栎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GSH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显著降低了其MDA含量;0.45 mg/L处理与0.30 mg/L相比并未对辽东栎生理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0.30 mg/L为GR24缓解辽东栎干旱胁迫的适宜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