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太行山北端崇陵流域不同林分下植被多样性特征,为崇陵流域林分抚育、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发挥生态效益等提供基础,保障林分结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以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林分种类、盖度及数量等,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探讨不同林分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下共有植物76种,隶属38科68属,其中草本植物65种,分属29科58属,主要以禾本科、卷柏科和鸭跖草科为主;灌木植物11种,分属9科10属,主要以马鞭草科和鼠李科为主。2)在草本层中,4种林分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排序均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油松纯林、杨树纯林、侧柏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而在灌木层中则因树种不同有所区别,从灌木和草本来看,4种林分α多样性偏低,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3)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之间β_w和β_c系数最低,为0.29和10.00;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间β_w和β_c指数最高,为1.71和19.50;根据林分的相似性系数C_j、C_s判定4种林分相似度较低,均为"中等不相似",但是杨树纯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β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林分之间,与其他3种林分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4种林分中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α、β多样性相对较低,应对杨树林及刺槐油松混交林制定适当的抚育措施,避免人为活动的破坏,保证群落植被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充分发挥小流域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2006年5~8月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土壤节肢动物进行了两次系统调查,共获得土壤节肢动物1560头,隶属6纲22目。其中弹尾目、蜱螨目、膜翅目和啮目为优势类群,蜘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幼虫等为常见类群。通过4块样地对比可得出:天然次生林群落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落叶松人工林,多样性也高于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节肢动物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且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类群数和个体数也随之减少;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群落中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有比较高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两类林分在土壤节肢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分布上有较大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3.
Bt转基因杨树对杨树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种植转基因杨树纯林和混交林 ,研究了Bt转基因杨树对杨树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 1hm2的小面积的新疆转基因杨树和非转基因杨树之间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别不大 ;而对 6 7hm2 以上的转基因杨树纯林和 1∶1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杨树混交林中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 ,Bt转基因杨树会改变其昆虫群落结构 ,在转基因纯林中杨叶蜂为优势种 ,而在混交林中杨扇舟蛾为优势种。为了避免其它非鳞翅目食叶害虫的危害 ,在转基因时应采用对非鳞翅目食叶害虫有抗性的种类或品系。转基因纯林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都较混交林高 ,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 ,但转基因混交林中瓢虫的数量明显比转基因纯林高 ,分别为 0 2 1头·枝- 1 和 0 0 2 1头·枝 - 1 ,相差 1 0倍。蜘蛛的数量是纯林中较多 ,分别为 0 1 2 5头·枝 - 1 和 0 0 6 2 5头·枝 - 1 ,相差 1倍。转基因杨树对非目标昆虫和天敌的影响还需进行进一步详细的研究。转基因纯林和混交林的叶片被害率分别为 1 1 2 6 %和1 8 4 8% ,转基因纯林抑制目标食叶害虫的作用较好 ,但与混交林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两种林分的被害率都在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和景观质量,对森林公园内典型林分类型进行了标准地调查,并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探讨了林分结构调整的措施。结果表明:(1)物种组成较丰富;(2)各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阔叶混交林 > 针阔混交林 > 纯林;(3)各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4)各群落均处于顺行演替。最后根据群落结构特征,提出了适当间伐和增加林窗等林分结构调整的建议。本研究可为苏南城市近郊次生林的经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差异。【方法】选择立地条件和林龄相近的5种典型林分,进行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调查,计算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来衡量林分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结果】1)人工林(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草本优势种均为蕨类,如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尖头蹄盖蕨Athyrium vidalii;人工林的优势灌木主要为耐荫的常绿种类,如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川黔尖叶柃Eurya acuminoides;天然次生林优势灌木为喜阳的先锋种类,如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川莓R. setchuenensis。2)天然次生林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余4种林分,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4.37、4.63,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0、1.29,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0.67。3)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4种林分之间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 0.05),4种林分的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亦无显著差异。4)3种人工林之间(杉木林和柳杉林、杉木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柳杉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的相似系数分别为19.35%、23.60%和21.95%,大于其他林分之间的群落物种相似系数。【结论】1)在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中,天然次生林林下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2)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周山地同龄的杉木纯林、柳杉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及同一时期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杉木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85、0.478、0.478、0.481,柳杉纯林为均匀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455。2)5种林分的大小比数频率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65、0.529、0.446、0.810和0.534,林分整体为中庸生长状态。3)在混交度研究中,杉木纯林和柳杉纯林以零度混交为主,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227和0.020;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60,林分整体为中度混交;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610和0.674,为强度混交。4)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综合分析3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FSSI大小排序为:天然次生林>人工天然混交林>杉木-柳杉混交林>杉木纯林>柳杉纯林,其排序与林分混交度排序结果一致。【结论】该地区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相差不大,林分空间结构主要受混交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帽儿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帽儿山地区不同林型的水文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林分凋落物层,得出人工林蓄水能力普遍比天然次生林强。在纯林中落叶松蓄水能力最强,水曲柳林最弱;混交林中红松水曲柳混交蓄水能力最强,云杉水曲柳林蓄水能力最弱;天然次生林蓄水能力较弱。蓄水能力总的排序:落叶松纯林〉红松纯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云杉纯林〉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水曲柳纯林。蓄水能力与林分类型,枯落物分解状况及枯落物积累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1997年7~8月在湖南省永州市千家洞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不同海拔、不同林分状况下灌丛蜘蛛群落调查,并应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蜘蛛群落结构异质性.结果表明:植物层次好,灌木种类丰富的次生林蜘蛛群落结构优于灌木单调的残次林和人工林;在影响原始次生林蜘蛛群落结构的诸因素中,人为干扰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燕山山地阳坡生长稀疏的退化槲树次生林,轻度疏伐后,采用油松容器苗进行冠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林分郁闭度低于0.6的条件下,油松冠下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较高,原有萌生单层纯林转化为异龄复层混交林,起到了较好改善林分结构和促进林分健康发育的作用。从油松幼树生长发育情况看,受光充分的油松幼树长势明显优于遮阴程度较高的幼树,说明影响退化槲树次生林冠下油松幼树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是受光条件,因此应适当加大疏伐强度,创造较好光照条件,以利于油松幼树生长。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林分类型及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西地区现有几种主要的水土保持林分类型进行了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混交类型的水土保持林,其林分层次结构、生长情况均好于油松纯林,物种我样性指数高于纯林;林分生物量以油松-刺槐形成的乔木混交林最高,达96.550t/hm^2,比油松纯林提高57.658t/hm^2;各类型混交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混交类型林地土壤容重比纯林减小0.05-0.2g/cm^3、孔隙度提高0.76%-3.45%、有机质提高0.03%-0.73%、全氮含量提高0.004%-0.036%,说明油松阔叶混交林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林分枯枝落叶量及持水量也明显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形成的乔木混交林是辽西地区林分结构较为理想的混交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阜新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情况,试验以该地区6种林分(2种针叶林、2种阔叶林和2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指标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土壤肥力综合表现以阔叶林最优,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弱,并且灌木林和次生林优于人工林。6种林分土壤的具体肥力水平依次为山杏灌木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人工纯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樟子松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蔡家川林场森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林和辽东栎-白桦混交林的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森林结构、演替趋势和林地生产力3大类8个评价指标(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枯枝落叶厚度、乔木蓄积量、灌草生物量、幼苗数量及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次生林质量状况,森林结构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群落演替状况次之,林地生产力影响较小,评价指标对森林质量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郁闭度0.3562,枯枝落叶厚度0.2116,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0.1305,均匀度0.1058,乔木蓄积量0.0826,物种丰富度0.0644,幼苗数量0.0372,灌草生物量0.0118;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多年来,蔡家川林场林分综合得分值28.0~92.2,接近一半的森林处于较好水平,质量差和较差的林分极少,油松、辽东栎及油松-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质量相对较好,林分综合得分值65~73,而白桦林、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的林分质量较差,综合评分值均低于60.00;该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森林质量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次生林质量评价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漳江口红树林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白骨壤纯林和桐花树+秋茄混交林的昆虫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昆虫种类有12目、72科、88种,主要优势类群有膜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和鞘翅目;除少数种类外,多数优势种群对不同的红树植物具有高度选择性;桐花树+秋茄混交林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明显高于白骨壤纯林。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东部白松–白桦混交林为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式获得林分生长指标和灌草层物种组成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S、D、JD、H、JH等多样性指数,以期为辽东山区营建人工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东部白松胸径比纯林低2.66 cm,树高比纯林低0.85 m、冠幅比纯林低0.42 m、单株材积比纯林低0.014 m3,林地蓄积比纯林低1.49 m3·hm-2,但形质指标优于纯林。东部白松–白桦混交林提高了林下植物多样性。混交林林下植物有35种,多于东部白松纯林;东部白松纯林未出现灌木植物,而混交林有灌木植物7种;从多样性指标看,草本层的S、D、JD、H和JH等5个指数表现为混交林等于或略低于纯林。  相似文献   

15.
林分结构研究以往多注重于一维直径、树高结构或二维空间分布格局,对林分的三维特性研究较少。应用森林结构三维模型,以吉林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和金仓林场的原始林、天然次生林和柞树纯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空间结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各林分空间结构异质性指数SCI为:原始林4.03,原始次生林3.16,柞树纯林2.74;2)各林分垂直梯度和斑块类型数量:原始林7.67m,12.60、原始次生林6.58m,10.97、柞树纯林5.36m,8.13;3)各林分垂直梯度和斑块类型多样性指数:原始林1.799,3.327,原始次生林1.780,3.164,柞树纯林1.445,2.322。原始林的水平聚集程度、垂直结构和三维结构异质性都最大,其次是原始次生林,最小的则是柞树纯林。三维结构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和评价林分的结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杉木纯林、杉木巨尾桉混交林的林分生物量、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桉混交林林分的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出26.41%,生物量则是纯林的1.6倍,大大地提高林分生产力。两种林分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相差不大,混交林土壤肥力略有下降,但混交林增加了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因而营造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杉木连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对象为木兰林场内6种典型林分类型(Ⅰ-杨树白桦混交林,Ⅱ-油松落叶松混交林,Ⅲ-油松纯林,Ⅳ-白桦纯林,Ⅴ-落叶松白桦混交林,Ⅵ落叶松纯林),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等5方面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熵权法对各林分类型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森林抚育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不同林分类型中,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乔木层的生长最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的为落叶松纯林;白桦纯林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最高;落叶松纯林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最大为(23.42t/hm2);落叶松纯林土壤层最大持水量最大为434.89g/kg;水解氮含量排序为ⅤⅥⅡⅣⅠⅢ;油松纯林有效磷含量最大,为18.58mg/kg;杨树白桦混交林速效钾含量最大。6种林分类型生态效益排序为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油松落叶松混交林杨树白桦混交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淮北天然次生林、侧柏-刺槐林、侧柏纯林和杨树人工林4种典型林地的昆虫种类多样性,计算了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并进行了4种林地昆虫种类的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变化均呈现皇藏峪天然次生林泉山公园林杨树人工林泉山侧柏纯林,而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与之相反。PCA及聚类结果显示皇藏峪天然次生林和泉山公园林最先聚为一类,而人工杨树林及泉山侧柏纯林各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20.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达到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目标林分进行近自然状态分析是开展科学森林经营活动的前提。以豫西山区4种典型林分(栎类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PCo A(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坐标分析法对林分之间的相异关系和林分近自然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林分上层结构特征、林分下层结构特征和林分地表根系结构特征3方面构建的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反映林分之间的差异信息;PCo A坐标排序轴前2轴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94.79%;排序图显示,松栎混交林与阔杂林较接近,阔杂林与栎类纯林较接近,而栎类纯林与油松纯林较接近。将研究区油松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栎类纯林4个30年生的中龄林分近自然状态分别划分为人工、天然、近天然和半天然,对各林分类型从林木竞争、林分结构、林分生长、林下更新能力和地表根系发育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近自然林森林经营策略。林分近自然状态评价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