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铃形的陆地棉棉铃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圆锥形、卵圆形及圆球形三种铃形的1 5个陆地棉品系的棉铃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铃形为圆锥形的品系铃体积、长度、宽度、长宽比最大,不孕子率最高,子指最大,但其棉铃经济系数最低;铃形为卵圆形的品系衣分最高,但其铃体积、宽度最小,铃重最低,每囊健子数最少;铃形为圆球形的品系铃重、棉铃经济系数最高,每囊健子数最多,但其衣分、不孕子率最低,子指最小.(2)在纤维品质方面,铃形为圆锥形的品系纤维长度最长,整齐度、比强度最高,麦克隆值最小,综合纤维品质优于卵圆形与圆球形铃品系.(3)相关分析表明,铃体积、长度、长宽比与棉铃经济系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铃体积、长度与麦克隆值存在显著负相关,铃体积与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棉花三桃要素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陕西蒲城县棉花“三桃”数据资料 ,对棉花“伏前桃”、“伏桃”、“秋桃”时期的结铃、脱落和霉烂铃与各相应时段气象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得到棉花“三桃”时期结铃与降水负相关 ,与气温正相关 ;脱落与降雨天数、明显降雨和高温天数正相关 ;霉烂铃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主要性状对丰产性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陆地棉主要植株性状对选择皮棉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 ,衣分、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株铃数均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抗倒伏性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伏前桃数、黄萎病指、铃期和铃重均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 ,且伏前桃数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 ,株铃数、衣分、伏前桃数及抗倒伏性可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株高、第一果枝高度、铃重、铃期及黄萎病指不能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9种植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选择效果为衣分 >株铃数 >抗倒伏性 >株高 >伏前桃 >第一果枝高度 >铃重 >铃期 >黄萎病指。  相似文献   

4.
对18个陆地常规非抗虫棉品种铃壳重与7个产量性状、6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铃壳重与全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子棉重、衣指、整齐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皮棉产量、纤维品质综合分值无显著相关。铃壳重较轻与光合产物较多的提供给棉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促进子棉产量的提高和纤维品质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棉花种子高产栽培法采用的是“壮苗早发.稳长多结.收中喷花”的技术路线.要求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但经多年的棉花生产实际检验,三桃齐结很难做到。早发棉田,伏前桃结多了,到结铃盛期营养供应不上.伏桃并不多结,后期易早衰.直接影响棉种质量:晚发棉田.秋桃中的晚秋桃比例较大,后期遇低温往往铃轻子瘪.也不能达到种子高产优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成铃和棉铃性状分布的影响,探索使棉花群体在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成铃的栽培技术措施,2008年和2009年在安阳进行了棉花密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较高,高密度的单位面积铃数较多,而密度适中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单位面积成铃数较多,成铃中以伏桃和秋桃为主;单株伏桃和秋桃在低密度时较大,而群体成铃数在各个时期均以高密度较高。下部和中部内围的单铃重在整个棉株空间中处于中等水平,低密度时最高。下部和中部内围成铃率较高,低密度处理最高。铃长、铃直径和铃体积在棉株的中部和内围最大;棉铃直径对铃体积的影响高于铃长,而棉铃体积对铃重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棉花施用高美施的效果研究表明:喷施高美施分别比不施和仅喷清水的处理增产皮棉15368kg·hm-2和14558kg·hm-2,增幅1537%和1445%,有极显著差异。其主要表现为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均有所提高。能相应提早成熟,增加伏前桃。伏桃比率和9月20日前收花率;能提高座桃率和降低僵黄花率,而对皮棉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州芽黄与其它品种间杂交的杂种,具有较高的中亲优势、高亲优势、竞争优势,优势率的大小,以产量指标最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产量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最高,铃重次之,衣分、纤维品质优势率较小。杂种的早熟性偏早,经济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9.
2009-2010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澧县、大通湖、省棉科所、南县、君山、安乡7个区试点。对包括湘杂棉8号在内的共11个杂交棉品种组合进行了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来看,铃数和麦克隆值变异系数较大,衣分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来看,皮棉产量与铃数、衣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铃重呈负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比强、纤维长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麦克隆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衣分值是产量性状中最稳定的,整齐度是纤维品质性状中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 ,盐城市粮棉种植地区 ,探索出麦后移栽棉的“双高”培管技术 ,不仅稳定棉花种植面积 ,而且增加了粮食产量 ,促进粮棉双丰收 ,使土地利用提高 5 0 %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1麦后棉的增产机理1 .1调节生育期。棉花具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和补偿能力。通过塑料薄膜的增温保湿、早播培育壮苗、加快生育进程、调节株型及生育期等 ,才能使麦后移栽棉获得高产稳产。1 .2增加有效铃。棉花产量由伏前桃、伏桃、秋桃构成。麦后移栽棉培管早、发育快、有效结铃多 ,据考查 ,伏前桃和伏桃占总桃数的 66.6% ,而且铃重大、衣分高。从 1 999年考查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