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降雨因素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秭归县张家冲水土保持试验站10个试验小区连续5a的径流、侵蚀观测数据,分析了降雨因素和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影响水土流失因子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侵蚀量与高强度、大降雨量、大侵蚀雨量有密切的关系,总降雨量越大、强度越高、侵蚀雨量越大,其土壤侵蚀量越大;相同降雨条件和相同坡度试验小区的水土流失量由小到大依次为坡篱地种粮、坡篱种茶、荒坡地、坡地种茶、坡篱种柑、土坎篱种柑、坡地种粮、坡地种柑、石坎梯种粮、土坎梯种柑。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上游不同坡改梯方式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重庆开县芋子沟小流域和渝北区木耳镇后河小流域设置试验小区,根据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坡改梯方式梯地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在产流产沙方面,均表现为休闲地小区>坡耕地小区>20°坡式梯地小区>15°坡式梯地小区>水平梯地小区,这说明坡改梯梯地与坡耕地、休闲地相比,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果。在不同坡改梯方式中水平梯地的保土效果最优,产沙量比15°坡式梯地、20°坡式梯地分别少78.95%、81.25%,而后两者则相差不大。在改善土壤养分方面,水平梯地和坡式梯地相比,总体表现为水平梯地略优于15°坡式梯地,15°坡式梯地优于20°坡式梯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闽北丘陵山地整梯种果和就坡种果对防止水土流失进行了效益的对比试验,试验着重分析了整梯种果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危害性,分析了就坡种果减少迳流,泥沙流失的作用,提出今后开发就坡种果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水土保持梯田整治工程中的不足,研究提出了"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坡面工程优化配置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建设原理、技术要点进行了说明,最后结合建设实践,对该技术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水土保持坡面综合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膨胀土地区土坎梯地的规格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胀土地区因其土质的水敏特殊性,基本农田建设的指导原则应是,采用旱作反坡梯地,排水固坎工程与生物措施并重。结合野外调查的实际经验,在上述原则指导下,对膨胀土地区土坎梯地的规格,尺寸,构造等具体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苎麻护坎坡式梯地减蚀效益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库区丰都一带,苎麻护坎坡式梯地非常普遍。为了评估苎麻护坎坡式梯地的减蚀效益,在丰都十直镇采用137Cs示踪法测定了苎麻护坎坡式梯地和相邻坡耕地的侵蚀速率。测定结果表明,苎麻护坎坡式梯地的侵蚀模数为802.50 t/(km2.a),相邻坡耕地的侵蚀模数为2 299.70 t/(km2.a),减蚀效率达65.1%。  相似文献   

7.
深圳城郊水库消涨带植被重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郊水库消涨带既要具有水源保护功能又要满足生态景观要求。在深圳市水源保护林建设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消涨带植物筛选试验成果,初步提出库区消涨带植被重建的技术体系。在正常水位线往下3 m内栽植乔木和草被,正常水位线往下3-6 m内栽植草被,同时结合生物排水沟、生态袋反坡梯地及反坡鱼鳞坑等辅助工程措施,可为水库消涨带生态重建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模式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通过对15°红壤坡地11个利用模式10年土壤侵蚀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中林作系统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农作系统。林作系统中水土保持效果以常绿阔叶林最好,次为混交林,毛竹林和针叶林。农作系统中顺坡植物篱种植、等高梯化种植、顺坡水平沟种植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应以林作为主,尽可能发展高效的经济林。而如发展农业种植,则以顺坡植物篱种植模式最佳,次为等高梯化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皖南山区广泛分布的粗放梯地 ,田面既有纵坡又有横坡 ,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坡面径流汇入排水沟后 ,又冲刷沟底和沟边的土壤 ,而且由于当地有从上向下翻土的耕作习惯 ,使生土向下延伸、坡面逐渐变为荒漠化土地。若将粗放梯地改造为水平梯地 ,由于难度太大而不可行。因此 ,可采用在排水沟内修沉沙凼、在地边埂上堆秸秆、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等措施治理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黄壤旱坡地梯化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贵州中部黄壤旱坡地上 ,通过无界径流小区法以及野外坡面径流小区试验 ,对梯化和未梯化的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磷酸根态磷、颗粒态磷以及生物有效磷的浓度变化 ,以及旱地梯化种植与传统顺坡种植下土壤磷流失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梯化与未梯化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和生物有效磷含量出现显著性的差异 ,旱坡地梯化后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的含量减少 17.0 9%~ 5 7.94 % ,生物有效磷含量减少 16.0 1%~3 6.83 %。黄壤旱地土埂梯化种植能明显减少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的流失量 ,其年均颗粒态磷的流失量比传统顺坡种植减少 71.64% ,但旱地梯化种植未能明显减少水溶态磷的流失量。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能明显增加旱坡地磷素的流失潜能 ,黄壤旱地梯化种植结合平衡施肥是减少土壤磷素流失以及保护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