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绥阳林业局柞林资源丰富,总面积高达有林地面积的1/3。其中柞矮林比重相当大。多年来,我们一直对这种类型的柞林开展改造利用活动。一般在坡度20°以下的缓坡,进行全面改造。在坡度20°以上的地块进行带状改造,在坡度26°以上的石砬子、高山陡角分布的柞矮和柞落林,实行封山育林。 调查表明,上述措施的效果非常明显(表)  相似文献   

2.
采用树种丰富度、树种组成指数、树种单调度、树木均匀度等指标对林口林业局红石林场的次生柞林的树种组成做了详细的分析,其结果表明:现有次生柞林树种的多样性较差,单调度高,且无针叶树种;柞树生长较慢,生长潜力不大;建议对林分进行适当的人工抚育,并辅以针叶树种(红松、云杉)林下更新,构建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辽东山区柞林为试验区,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柞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结果 表明:辽东山区柞林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共53科139种,确定了辽宁省柞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依据野生中药材发展现状提出了辽宁省柞林野生药用植物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绥阳林区柞林的分布状况,提出经营利用柞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柞林是黑龙江省东部山区主要林分类型之一。它是原生森林植物群落经反复破坏形成次生演替的结果,在浅山区及交通沿线呈大面积分布。据一九八四年合江地区森林资源统计,全区十二个县,有柞树中、幼龄林144,123公顷,占全区森林面积的32%;蓄积8,615,160立方米,占总蓄积的24.8%。由此可见,柞林是森林后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辽宁柞林面积(不包括柞蚕场)有1,592万亩占森林面积的43.5%,蓄积4,080万m~3占森林总蓄积的49.1%。所以柞林在全省森林资源结构的树种比例中,占绝对优势,可以认为以柞树为主的中幼龄林,是构成辽宁省次生林资源的主要成分。从柞林郁闭后开始分化到自然稀疏,林  相似文献   

7.
崔友君 《林业科技》1991,16(5):9-10
黑龙江省柞林资源分布广、面积大,是次生林中比重最大的林分类型。如何经营、利用好柞林资源,对解决后备资源不足有重要意义。现以牡丹江林区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兴安岭矮柞林的更新造林进行调查分析,对矮柞林更新提出了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9.
次生柞林中的中,幼龄林是黑龙江省次生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就其面积和蓄积而言,均占全省次生林各类型的首位.而现有的次生柞林中有近75.56%面积的柞林是属于中、幼龄林.该林分生长潜力很大,如若及时的调整林分密度,通过抚育间伐技术措施,来改善林内环境条件,加速枯枝落叶的分解,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龄组杉木林空间结构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关系,以湖南省福寿国有林场幼、中、近熟林3个龄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分空间结构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挖掘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空间结构因子。结果表明:经间伐补植后,2017年不同龄组杉木林的混交度和林层指数较2012年的显著提高,林木水平分布格局更趋向于均匀分布的随机分布,林分的透光条件变差,幼、中龄林的林木竞争降低,而近熟林的林木竞争加剧;幼、中、近熟林的土壤持水量分别增加了18.85%,36.94%,32.78%,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59%,11.57%,8.58%,土壤容重分别减少了16.06%,18.71%,18.46%。幼、中、近熟林中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影响较大的空间结构指数分别是角尺度与开阔比数、角尺度与林层指数、全混交度与角尺度。  相似文献   

11.
一、柞林的特点及其改造为混交林的重要意义江山娇实验林场有较大面积的次生柞林,多为中、幼龄林,其立地条件一般较差,林地土壤偏于干旱瘠薄;林木生长较慢,或大经级极少。如彻底砍去重造新林,会使环境条件导致恶化;对现有的中、幼龄林木也不能充分培育利用,若根据现有柞林及其立地条件的特点,采取适当方式引植适宜的针叶树种与其混交,可收到如下效益:1.由于保留一定数量的柞树,保持了林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辽宁省次生柞林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探索柞林的自然稀疏规律,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控制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引进国外、吸收国内编制密控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柞树林分密控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Shanon-Wiener指数作为群落种的多样性指标,分析镜泊湖地区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的原始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扬桦林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其次是草句森林和混交林带的次生柞林,采伐迹地、阔叶林带的次生柞林、人工落叶松林和人工红松林较高,农田最高,熔岩台地为0。森林采伐后群落的多样性增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群落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柞桦林与其采伐迹地小区径流对比试验表明:柞桦林采伐后,林冠层截留功能丧失,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截留有所增大,地表径流系数增大73.3%,说明采伐对林地的产流有一定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柞桦林比采伐迹地产生的地表径流、壤中流少;在降水量少于50mm的情况下,柞桦林地一般不出现壤中流。  相似文献   

15.
幼龄柞矮林林分生产力低,面积大,树种组成相对单一。其株数按径阶分布呈非正态分布,2cm,4cm径阶占大多数,公倾株数2000株以上出现枯损,以榛子柞林这一类型林分生产力最高,胡枝子林型生产力最低。  相似文献   

16.
<正> 东北林区原始林是以红松为主的地带性针阔混交林。现在,除留有的原始林、人工林外,随着林区的不断开发和破坏,原生的针阔混交林演替成派生和过伐林及次生植被群落。本文重点研究在林区具有普遍性而又与营林工作有关的杨桦、灌丛、柞林等派生及次生演替类型鼠类区系特征及其营林防鼠对策。一、调查地点与方法1979年10月21—31日,我们在黑龙江省牡丹江至长汀铁路沿线,调查了牡丹江林区以灌丛为主的石河林场;大海林林区原始林边缘地带以柞林为主的红星林场、以杨桦林为主的兴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宝清县柞树林面积较大,但由于近几年采伐更新以及毁林等因素,造成林分树种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柞树林数量减少,因此,加强培育和保护柞林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几个主要森林类型的天然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兴安岭的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白桦林及蒙古柞林的天然更新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可供研究确定采伐与更新方式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刺槐薪炭林实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安市引种刺槐做薪炭林,经与当地产柴量高的矮林柞和紫穗槐作生长对比,单位面积产柴量刺槐是柞林的1.6倍,是紫穗槐的2.1倍。从1980年开始推广营造,1990年已经营造剌槐薪炭林14.9万亩。并且在邻近的通化、柳河、辉南、梅河口等市县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盟柞林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柞蚕业的良好条件。为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988年,盟委、盟公署已将柞蚕生产列入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开发项目。为促进养蚕业的发展,这个盟建立了各级蚕业管理机构,制定了养蚕用林和蚕场管理等一系列有利于养蚕业发展的政策和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