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蛀虫种类、主要松蛀虫成虫活动期、种间种群数量比率和种内种群数量垂直分布比率 ,2 0 0 1年 5种松蛀虫成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不同监测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比率。研究结果表明 ,黄山风景区繁衍着 14种松蛀虫 ,主要松蛀虫有 5种 :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松树皮象。其种群数量比率分别为 6 1.6 %、2 7.0 %、5 .5 %、3.8%和 2 .2 %。松墨天牛成虫最高分布区为海拔 16 5 8m的天海景点 ,海拔 318m的白亭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 ,达80 .9% ,诱获的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为 2 5 .3粒  相似文献   

2.
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金华市松林蛀干害虫种类及种群数量,结果表明:钻蛀性害虫有51种,其中钻蛀松树的蛀干害虫有10种,占钻蛀性害虫种类的19.6%,优势种群依次为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立毛角胫象林间活动期比较长,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松墨天牛成虫林间活动始期5月上旬,末期10月中旬,盛期一般在5-6月,而海拔较高的地区盛期在8月;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活动始期6月上旬,盛期6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末期在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前馈网络模型建模方法的分析,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诱集序列的复杂性动态,用前馈网络模型计算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074 9,说明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诱集序列存在混沌现象,可以用非线性模型预测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诱集数量.  相似文献   

4.
应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分别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马尾松林内监测天牛种类、群落结构,探讨主要天牛成虫的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富阳市东山村马尾松次生混交林和淳安县姥山马尾松种子园分别有20和12种天牛。前者的天牛物种数高于后者,而钻蛀松树天牛物种个体数后者高于前者。蛀松天牛种类有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松幽天牛和薄翅锯天牛。前者松林内松墨天牛为优势虫种,短角幽天牛为亚优势虫种;后者松林内短角幽天牛为优势虫种,松墨天牛为亚优势虫种;樟泥色天牛均为两地松林内的伴生虫种。  相似文献   

5.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2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14种,占诱获种类的5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57.3%~69.8%和27.2%~29.3%.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16.9粒和41.9%.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山风景区松蛀虫及携带线虫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山风景区的松蛀虫及其携带线虫的潜能进行了监测研究。辖区内繁衍着15种松蛀虫,主要有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褐幽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L.)和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Voss)。研究显示,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是黄山风景区内的危险性松蛀虫。松墨天牛最高分布区为海拔1658m的天海景点,海拔320m的白亭景点和700m的温泉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和较高,分别达80.9%和11.3%。松墨天牛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机率和平均携带数量分别达61.3%和3622.0条。褐幽天牛分布于北海、西海和光明顶3个1590~1720m的高海拔景点,分别占种群数量的21.8%、24.4%和25.6%。褐幽天牛携带线虫机率和平均数量分别为51.2%和5128.6条。  相似文献   

7.
M_(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 ,在马尾松 -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 -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 3种不同林分中 ,应用 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 2 6种 ,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 14种 ,占诱获种类的 5 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 ,分别达 5 7.3%~ 69.8%和 2 7.2 %~ 2 9.3%。 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 ,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 ,以活动前期 (6月下旬前 )为最高 ,分别达 16.9粒和 4 1.9%。 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2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14种,占诱获种类的5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57.3%-69.8%和27.2%-29.3%。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16.9粒和41.9%,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制及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7年,针对松墨天牛成虫具有补充营养的习性,我们从其寄主中萃取、分离、筛选出松墨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并应用诱捕器在林间对松墨天牛成虫进行诱杀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引诱剂B对松墨天牛成虫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建议间隔60m为好。并开展了松墨天牛大面积诱杀防治推广试验工作,悬挂60个诱捕器在成虫羽化期150d诱杀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效果好,明显降低当代成虫虫口密度;连续悬挂两年林间虫口减退率达到66.7%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防控松墨天牛,运用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诱捕器调查昭通市松墨天牛的地理分布,采用林间和室内观察法研究其生活史。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广泛分布于昭通市的11个县区,寄主有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松墨天牛在昭通市1年发生1代,成虫羽化期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卵期一般为6~12d,幼虫期长达300多d,蛹期为10~20d,成虫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上旬。松墨天牛在昭通市地理分布区域性明显,北部片区种群数量相对较大,南部片区种群数量较小。提出加强林间种群监测,强化检疫措施,加大无公害防治力度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梨木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昆虫种群动态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种群动态研究经历了田间种群动态研究、实验种群动态研究和种群系统研究的发展阶段.在田间种群和实验种群动态研究阶段,研究重点是描述昆虫种群的动态变化.在田间种群研究阶段,主要进行种群聚集与扩散迁移的研究和自然种群的数量调查.通过对实验种群的研究,使昆虫种群动态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种群生长型的特征.在种群系统研究阶段,将害虫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并且在计算机和各种数学手段的帮助下,模拟、预测和控制昆虫种群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兴隆山马麝资源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兴隆山马麝资源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以及负增长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山林区的马麝主要生活在食物丰富、人为干扰少、避敌条件好的生境中,此种生境种群密度最高,可达42.88头/km^2,平均种群密度为23.40头/km^2;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为24.33%;种群结构中,雌雄性比约为3:2,年龄在2~5龄间居多,仔麝平均每胎产仔数为1.14头;马麝种群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偷捕盗猎违法行为所致。同时,提出了几点兴隆山马麝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植物群落的竞争密度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立 《林业研究》2002,13(1):48-50
植物种群的竞争密度效应在森林经营理论和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长期以来的研究内容。对在无自然稀疏和有自然稀疏状况下有关植物群落的竞争密度效应的两个倒数方程的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这为分析森林种群的动态和评价森林经营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参20。  相似文献   

15.
利用汞灯、黑光灯和引诱剂3种诱源,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了松墨天牛种群发生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象山非防治区林分中种群分布均匀,种群结构稳定,雌性比为43%。汞灯和黑光灯均能取得良好监测效果,黑光为成本低于汞灯,可作为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外对无性系植物的长期种群统计研究的现状,同时对无性系植物进行长期统计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也作了论述,旨为推动我国对无性系植物的长期种群统计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东北红豆杉天然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红豆杉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濒危物种。通过对辽宁省现存东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特征、种群数量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天然东北红豆杉仅存60株;在5个区域呈相对集中分布;个体林木胸径分布在6cm以下;种群结构不均衡,通过自然繁育困难。亟待加强保护和人工促进种群恢复。  相似文献   

18.
人口数据空间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并探究人口数据中所隐含的空间信息,不仅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同时也为实现该地区人口、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综合国内外关于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的研究现状发现,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1利用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环境等因子构建影响因子与人口数值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拟合不同时间点、不同地域内人口分布变化情况;2应用不同的人口数据空间分析模型,探讨和研究人口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内的分布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霸王岭睑虎的栖息地状况、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霸王岭睑虎仅分布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东一、东六和雅加三个地点,其分布海拔介于500~800m之间;霸王岭睑虎的种群数量极小,主要原因为栖息地的破碎化;最后提出了保护霸王岭睑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冈林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最主要的类型之一。本文应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浙江建德山区青冈林中主要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动态过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谝我青冈林中的优势种青冈,石栎的种群结构呈现不规则的倒J字型,为间歇型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