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运行保护性耕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鄄城县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实施大推广、服务新农村"的要求,紧紧把握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特点,充分发挥项目区创新示范功能,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运行机制,2013年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区保护性耕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基本情况1.项目区面积落实情况。按照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下达2013年财政支持农机化推广项目的总  相似文献   

2.
赵培乾是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于庄村人,现年30岁,高中文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非常强。赵培乾和鄄城县农机局、农技推广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他承包的土地也成了宣传保护性耕作的阵地。几年来农机部门在其土地上成功进行了免耕播种、机械化收获、深松等多种新技术和新机具示范推广活动;特别是在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中起到了榜样和带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可以培肥地力,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农机化实用技术。近年来,鄄城县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实施大推广、服务新农村"的要求,紧紧把握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特点,把发展保护性耕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少耕、免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埋覆还田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2010-2012年,团风县连续3年承担实施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了南方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12年通过了省农机局组织的验收,得到了省验收组专家的充分肯定。3年来,团风县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新机具做了大量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导和示范推广作用,在南方稻作区水旱连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后,不需要耕、耙,利用先进的小麦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工序的先进技术。秸秆还田不仅培肥了地力,还因作业工序的减少从而节约了成本,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新技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举措。鄄城县农机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取得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此,根据耕作方式变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和秸秆还田培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欧美免耕、带状耕作、垄作、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和犁耕、凿耕、耙耕等传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之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欧美典型国家近几十年的耕作发展变化,以期为我国的秸秆还田与耕作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在法库县农业生产中 ,土壤耕作方式和其它地区一样 ,铧式犁耕翻仍是耕作的主要模式。过度的翻、粑、压造成土壤风蚀加剧 ,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 ,耕作层底部形成坚硬的犁底层 ,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并使土壤失墒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时 ,传统“四全”作业法使作业成本和油耗增加 ,土壤压实而致使机耕质量差 ,经济效益降低。另外 ,我县地处辽河北岸 ,属半丘陵、半平原区 ,春季多风、少雨、干旱 ,年降水量不均不稳 ,春季十年九旱。因此 ,通过改变耕作措施 ,增强土壤蓄雨纳肥能力和提高自然降雨利用率是发展旱地农业生…  相似文献   

8.
2008年,山西省潞城市政府将投资100万元在该市建设2666.67hm^2高标准农业机械化耕作示范工程,并列入了该市“百项重点工程”。近年来潞城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全国机械化保护耕作现场会在该市成功召开。从2002年开始承担国家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市任务以来,目前已累计建设高标准示范面积8666.67hm^2。  相似文献   

9.
减少玉米和大豆的田间作业次数,可以减轻机具对土壤的破坏,但整个耕作体制就要相应改变。对此有必要进行相应论证,以形成一项新的耕作体制。 耕作体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态系统的生物特性等综合内容。例如,免耕法与传统耕作法相比较,采用免耕法的地块土壤湿度较高,地温较低。少耕法的关键是把作物秸秆遗留在  相似文献   

10.
5 耕作体系与作物产量通过对肯塔基等4个州立大学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即南、北部平原玉米带内,各种耕作方式的产量差异不大,而对低洼地带采用免耕法耕作时,产量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及现状 我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自1992年开始于山西临汾和寿阳,2009年山西临汾城隍乡试验地连续收获了第18年的免耕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大规模推广开始于2002年,在农机和农业部门共同努力下,2008年推广面积达到286.5万hm^2。根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保护性耕作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多点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市场培育,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思想认识有了根本性转变。保护性耕作在未来几年里必然成为改革传统耕作方式的热门话  相似文献   

13.
高素珍 《山西农机》2009,(12):41-41
保护耕作起源早,其中道理很深奥。 上世纪约三几年,席卷美国黑风暴。 传统耕作危害大,土壤疏松地干燥。 过度耕作无益处,植被破坏环境糟。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形势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5年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北方的保护性耕作已经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从试验研究阶段,试验示范阶段,进入了示范推广阶段。特别是2002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项目启动,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每年建设一批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到2006年已经建设200多个,北方15省两级示范县总数超过350个,推广面积超过160多万hm^2。南方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开始取得初步成果。2005、2006年“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连续两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意义作用,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素珍 《当代农机》2009,(12):41-41
保护耕作起源早,其中道理很深奥。 上世纪约三几年,席卷美国黑风暴。 传统耕作危害大,土壤疏松地干燥。 过度耕作无益处,植被破坏环境糟。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一年一熟耕作模式是目前许多地区农业采用的基本种植制度。与保护性耕作相比,传统耕作主要存在频繁耕翻、碎土整地和秸秆焚烧等弊端,对保土保水及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危害。高平市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玉米精密播种+秸秆粉碎还田+浅表旋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这种新的耕作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耕作中的弊端,节约了作业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旱作农业耕作制度上的一项创新,是促进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鄄城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情况全县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118.98万kW,,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145台,其中大型拖拉机达5366台,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2.6%,2012年全县保护性耕作小麦20万亩。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耕作方式,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持农业可持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列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保护性耕作的演变、作用、效益和存在的问题几方面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清原满族自治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起源于机碎茬整地技术.2002年该县出现了机碎茬原垄间耕作法,2004年开始探索保护性耕作试验模式,2007年示范面积达到3万亩,推广面积达到3万亩,设相应对比田,各生长期有观测记录,有测产报告及技术总结.试验区采用4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