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钙处理对乙烯诱导的番茄离体花柄脱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涛  李天来  齐明芳 《园艺学报》2007,34(2):366-369
 以番茄‘辽园多丽’的小花为材料, 研究外源乙烯( 20μL ·L-1 ) 处理下, 花柄脱落过程中, 离区微粒体膜Ca2+ -ATPase、羧甲基纤维素钠酶(CMC-N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Endo-PG) 和果胶脂酶( PE) 等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乙烯加速了花柄的脱落, 刺激了其离区的Ca2+ -ATPase活性先升高后下降, 随后离区CMC-Na、Endo-PG、PE活性升高; 钙离子专一性螯合剂EGTA和钙调素拮抗剂TFP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乙烯诱导的上述反应, 表明细胞内Ca2+与CaM参与了乙烯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和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法,研究了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离区细胞以及钙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区的分离开始于皮层与维管束周围小细胞,先在这两个区域出现少量不连续的胞间空隙,并逐渐在维管组织区形成连续的断裂面,此后断裂面向中央的髓部组织延伸,先是维管组织的分离,然后是最中间的髓部以及最外侧表皮组织。钙分布研究发现脱落发生之前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质膜及液泡中。脱落发生后,钙颗粒主要分布在退化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皮层,维管束以及髓部细胞在整个脱落过程中钙分布以及钙形态明显不同,这可能是造成离区各组织在脱落中有不同分离程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番茄是人们餐桌上最主要的蔬菜之一,尤其春夏季节是番茄消费的高峰期。它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也是消暑解渴的主要食品,当然,其间番茄的价格也是比较高的。因此,番茄提早上市除了要在栽培技术方面加以改进外,利用促红剂-乙烯利处理果实也是生产中极为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措施。番茄本身属于跃变型果实,必须接受本身释放的乙烯或外源乙烯才能着色成熟,而番茄本身释放乙烯速度较  相似文献   

4.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乙烯(Ethylene)能够促进植物器官的成熟和老化。进入60年代以后,因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气相层析法已可检测到10-8的微量乙烯,乙烯的合成途径及生理作用等各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证实乙烯并非只是植物组织成熟老化,或...  相似文献   

5.
乙烯利不同催熟方式对番茄品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乙烯利对番茄果实进行株上涂抹和采下浸果两种方式的催熟,通过营养分析后得知:与自然成熟的果实相比,各催熟果实中维生素C(Vc)和茄红素的含量均显降低,其中茄红素的降低幅度更大;不同催熟方式之间,株上催熟的果实中Vc和茄红素的含量要明显高于采下催熟的;另外,株上催熟、采下催熟与自然成熟三种方式成熟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滴定酸的含量均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番茄乙烯受体基因反义表达对果实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乙烯受体基因LeETR1和LeETR2的转反义基因株系ale1和ale2为材料, 对果实成熟特性进行了研究。转基因番茄果实与对照相比, 呼吸速率下降, 但乙烯释放速率增加1~4倍, 呼吸高峰和乙烯跃变高峰出现的时间没有改变, 表明果实成熟起始时间没有改变。ale1果实成熟后期着色速度减慢, 红熟果色泽a值、番茄红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 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上升和硬度下降速度都显著高于对照。这说明LeETR1基因与果实成熟品质特征的形成可能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乙烯利催熟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爱东 《北方园艺》2011,(10):181-184
针对我国番茄生产中乙烯利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催熟番茄的疑惑心理,从决定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指标因子番茄红素、VC、有机酸、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并阐述了乙烯利催熟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指导人们对乙烯利催熟番茄的营养品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乙烯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TFP对采后番茄CaM,呼吸强度及乙烯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存  孙大业 《园艺学报》1993,20(4):403-404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结构的外源ACO 基因导入番茄对乙烯生成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结构的外源基因对内源基因的影响,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3种不同结构的外源ACO基因导入番茄基因组中, 对3种不同载体转基因植株的乙烯生成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3种载体中, RNAi对内源ACO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番茄果实成熟与乙烯的关系,测定了转反义NR和ACC基因突变体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期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NR2、NR17和NR18号转反义NR基因果实各期的乙烯含量变化规律与普通果实相同。(2)转反义 NR基因番茄果实与转反义ACC基因番茄果实不同,前者果实能正常成熟、但成熟延迟,后者不能正常成熟。(3)在转反义NR基因果实发育各期中,粉红期乙烯释放量最高。(4)转反义NR基因果实成熟各期乙烯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普通果实。说明乙烯受体蛋白基因——NR基因的表达在被抑制后,也反过来抑制了番茄果实乙烯的释放。(5)转反义NR基因果实在常温下贮藏,贮藏期延长了43d。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转反义乙烯基因番茄的F2代特性,以TF1、TF2、TF3、NR四个不同基因型为材料,非转化番茄为对照,测定了生长指标(茎间长、茎粗、分枝数)和花粉粒的生活力。结果显示:四种转基因植株的花粉生活力、茎间长、茎粗、分枝数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花粉生活力TF3基因型的最高,TF1基因型的最低;NR的分枝数最高,而TF3的最低;TF1的茎粗最高,NR的最低;TF1的节间最长,TF2的最低。通过各指标的隶属函数计算,综合分析出TF1番茄生长最旺,最健壮(植株的各项指标都较高,茎最粗、节间最长、分枝数多等),为1级,其次是NR、TF3、TF2,CK最弱。转基因番茄的长势强于对照。所以,反义乙烯基因的插入,可以增强番茄植株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13.
乙烯受体基因LeETR1在番茄突变体Epi及其野生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核酸酶保护分析( RPA) 方法对番茄乙烯过表达单基因突变体Epi 和野生型VFN8 中LeETR1 mRNA 的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正常番茄中LeETR1 mRNA 不受内源乙烯含量的影响, 呈组成性表达。LeETR1 mRNA 在Epi 部分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发生了改变, 并与Epi 的形态特征变化相吻合, 提示LeETR1 在叶片的形态建成、果实成熟和顶钩发育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草莓和番茄果实乙烯自我催化与Ca2+-CaM 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外源乙烯处理乳白期草莓和绿熟期番茄果实12 h后,诱导草莓乙烯大量合成,使番茄乙烯释放高峰提前2 d出现,同时还促进两种果实的钙调素(Calmodulin,CaM)含量增加。细胞质膜钙离子通道阻塞剂异搏定(Verapamil,Vp)、钙调素拮抗剂氯丙嗪(Chloropromaize,CPZ)和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均抑制了外源乙烯诱导的草莓乙烯合成,表明Ca2+-CaM 信使系统可能参与草莓乙烯自我催化作用;Vp抑制外源乙烯诱导的番茄乙烯合成,而CPZ和TFP的作用不显著,说明番茄果实乙烯自我催化作用与胞外Ca2+ 内流有关,与CaM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 品种‘卡罗’果实为材料, 研究了1-MCP处理对不同成熟度果实采后20℃贮藏过程中乙烯受体Le2ETR4表达和乙烯释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处理可以抑制跃变上升期(破色期) 番茄果实乙烯释放及Le2ETR4表达; 对跃变前期(绿熟) 和跃变高峰期(粉红期) 果实Le2ETR4表达也有抑制作用, 但对乙烯释放无明显影响; 对跃变下降期(红熟期) 果实Le2ETR4表达不仅无明显影响, 反而促进了乙烯释放。  相似文献   

16.
PG,ACC,乙烯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番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硬度下降迅速,PG活性急剧上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用ACC和乙烯利处理绿熟期果实,结果乙烯促进了正常番茄和alc番茄果实成熟进程,其PG活性也升高,而外源乙烯和ACC不影响nor基因突变体果实的成熟进程。ACC和PG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脂氧合酶与番茄采后成熟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罗云波 《园艺学报》1994,21(4):357-360
采后番茄果实组织的脂氧合酶(LOX)活性随成熟衰老期的进程而改变,从绿熟期(MG)到转红期(T)LOX酶的活性逐渐增高,然后降低,其模式呈现跃变型果实的特点。利用外源乙烯分别处理绿熟期、发白期和转红期的果实,其LOX酶的活性较对照都有明显提高。用LOX酶处理番茄果实组织,乙烯产量没有明显提高,然而电导率有大幅度增加,二羟基萘(DHN)能部分抑制LOX酶的这一作用。LOX酶的活性增加需要有果蔬体内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