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感染卷叶病毒的酿酒葡萄品质,试验以感染卷叶病毒的‘蛇龙珠’葡萄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不能显著抑制葡萄叶片中卷叶病毒的侵染,但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果实中转化酶活性,促进糖分积累;葡萄谢花后20 mg/L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Rbuisco)活性,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升高,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转化酶活性,提升果实品质。因此,葡萄谢花后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中糖分积累相关酶活性来提高感染卷叶病毒葡萄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在秋季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研究其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酿酒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酿酒葡萄的生长后期,叶面喷施1%~4%的尿素可明显提高葡萄叶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净光合速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3%尿素处理不但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也显著提高了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因此,秋季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尿素可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最终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温室草莓为试材,研究库源关系对叶片光合磷酸化和Rubisco活性的影响,以提高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提高草莓的负载量,可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同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Rubisco活性、Hill反应活性、光合磷酸化活性、ATPase活性也得到显著提高.所有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与Rubisco活性和Ca2+ -ATPase呈显著正相关,在高负载量下净光合速率与叶绿体活性显著性升高.提高负载量能提高草莓单株产量,但是降低了果实品质,在宁夏,每株草莓留4个果实其产量和品质均较好.因此,设施条件下,负载量主要是通过调节叶片中Rubisco和叶绿体活性来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最终调节草莓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和外源油菜素内酯对鲜食葡萄光合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 a(年)生盆栽‘巨峰’葡萄为试材,连续高温胁迫20 d并喷施外源油菜素内酯(BR),测定葡萄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高温处理3 d即可显著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而初始荧光(Fo)显著高于对照。连续高温处理6 d,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开始下降。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花色苷含量。高温处理20 d后,喷施BR的处理分别比未喷施处理的光合最大速率Amax、Fv/Fm、ΦPSII、q P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为未喷施BR处理组的2.1倍。【结论】连续的高温胁迫会降低PSII反应中心活性,阻碍PSII的正常功能,抑制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果实品质。喷施外源BR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对葡萄叶片的光合伤害并促进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弱光胁迫对葡萄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以4年生‘巨峰’葡萄为材料,在盛花后进行20 d 70%遮光作为弱光处理,然后恢复至未遮光植株(对照)水平,测定果实品质和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叶片糖含量及组分、光合酶基因及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表达等。结果发现,弱光处理导致成熟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升高,果皮花色苷含量减少,果实纵径降低。随着弱光时间延长,叶片叶绿素b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下降,光合速率和光化学效率降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Rubisco大、小亚基,PRKase,SPS1-2,SPS3等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光照恢复至对照水平10 d后,光合速率、光化学效率及可溶性糖含量略有上升,光合酶基因表达得到部分恢复;恢复光照50 d后,叶绿素a/b、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部分光合酶基因和SPS表达等基本与对照水平一致,仅Rubisco大亚基1(RbcL1)表达仍低于对照。说明长时间弱光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中心的损伤短期内不可逆,部分光合酶和蔗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光合产物合成与积累减少,进而导致了葡萄果实变小,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6.
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对草莓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草莓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20 mg·L-1的DA-6提高了叶片的Pn和Gs,同时还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后7-21d,20 mg·L-1的DA-6显著提高叶片的Pn、Rubisco活性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整个处理过程中,40 mg·L-1的DA-6对叶片Pn、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是和对照间的差异不显著。所有的DA-6处理都能提高果实的品质,其中20 mg·L-1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这表明,适当浓度的DA-6可调节草莓叶片光合能力,并最终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不同叶位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PPU可以提高葡萄果实综合品质,增强结果枝上叶片的光合作用,且随着距离果实叶位距离的增加叶片光合作用差异性越小。‘阳光玫瑰’葡萄结果枝的留叶数量为12叶。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6-BA及氨基酸硒在激素水平上对葡萄叶片衰老的调控,为设施葡萄叶片衰老延缓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设施葡萄延迟栽培条件下,以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2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叶面喷施6-BA和氨基酸硒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对照叶片衰老期间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及内源激素含量与比值的变化。【结果】外源6-BA和氨基酸硒处理显著延缓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明显提高了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和ZR/ABA(脱落酸)、GA3/ABA、(ZR+GA3)/ABA比值,显著降低了ABA含量。生长素(IAA)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2个葡萄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结论】6-BA和氨基酸硒通过维持较高的GA3/ABA、ZR/ABA和(GA3+ZR)/ABA比值,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延长了功能期,因此,外源喷施6-BA和氨基酸硒是延缓葡萄叶片衰老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葡萄卷叶病毒侵染对酿酒葡萄造成的损失,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以'赤霞珠'为试材,研究谢花后叶面喷施壳寡糖处理对葡萄果实糖分卸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处理没有显著影响葡萄结果枝叶片中病毒的含量,但可提高果实转化酶和ATPase酶活性,促进糖分卸载速率,其中100mg/L壳寡糖(T2)在处理后40~80d显著提高了果实转化酶和ATPase酶活性,显著促进果实糖分卸载,采收时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在谢花后,叶面喷施适当浓度壳寡糖可以通过调节转化酶和ATPase酶活性来促进果实糖分的积累,提高已感染卷叶病毒葡萄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f式树形对简易单栋拱棚避雨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Y式、T式树形为对照,分析了f式树形4年生‘阳光玫瑰’葡萄叶幕冠层结构和光能截获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简易单栋拱棚避雨栽培条件下,f式树形在增加叶片实际光能截获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改善果皮色泽、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方面表现出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葡萄中已经发现了65种病毒,多种病毒常常复合侵染,严重地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该文综述了葡萄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主要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病毒种群结构与遗传变异分析、病毒重要功能基因研究、病毒检测方法和脱毒技术进展,以便更好地促进葡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闵卓  房玉林 《北方园艺》2016,(2):182-188
芽休眠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生物学适应性,是果树生存、产量及品质的前提和保证。该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芽休眠的定义、分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葡萄芽休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葡萄芽休眠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葡萄斑点病(Grapevine fleck virus disease GFkV)是世界各主要葡萄栽培区一种普遍而又严重的病毒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斑点病是葡萄扇叶病的一种,Vuittenez等(1966)首先发现了该病的病原,就该病毒的为害状、寄主范围、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命名Grnpevine marbrure virus。  相似文献   

14.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综述了近5年来国际葡萄病毒病最新确立的病毒属、鉴定的新种及几种重要葡萄病毒形态、基因组、病原、病毒检测技术及防治策略。葡萄病毒已由1999年的17个属,47种增加到2003年的20个属,55种。其中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葡萄斑点病毒属(Maculavirus)和葡萄卷叶病毒属(Ampelovirus)为新确定的4个属。已完成葡萄扇叶病毒(GFLV)和葡萄斑点病毒(GFkV)的全序列测序(2001年)。新发现葡萄卷叶相关病毒-9号(GLRaV-9)(2002年)。新增加GLRaV-8和葡萄D病毒(GVD)的单克隆抗体和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的多克隆抗体。RT-PCR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GRLaV-1、GRLaV-2、GRLaV-3、GRLaV-4、GRLaV-5、GRLaV-6、GRLaV-7、GVB、GVA、GVD、GRSPaV、葡萄拟卷叶病毒(GFkV-likeviruses)、GFLV和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等病毒及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和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病毒的检测。GFLV、ArMV、GVA及GVB和GVA、GFLV、GLRaV-2、GLRaV-3外壳蛋白(CP)基因已分别导入到欧洲葡萄(Vitisvinifera)和沙地葡萄(Vitisrupestrsis)及其他砧木中,目前仍在检测阶段。  相似文献   

15.
 葡萄卷叶伴随3型病毒(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3,GLRaV-3)和葡萄A病毒(Grapevine virus A,GVA)常常复合侵染部分主栽欧美杂交葡萄品种。以半定量RT-PCR与qRT-PCR方法研究了‘希姆劳特’葡萄(Vitis vinifera L. × V. labrusca L.‘Himrod’)中不同组织内病毒的相对积累量,结果表明叶脉和韧皮部内的病毒相对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以成熟枝条韧皮部组织的cDNA为模板,优化了RT-PCR多重扩增体系,可以同时扩增待测样本中两种病毒的目标基因。从一株复合感染GLRaV-3与GVA的‘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L. × V. labrusca L.‘Fujiminori’)中,分别克隆了GLRaV-3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全长序列和GVA部分基因组区域序列,后者包括CP基因的部分序列与病毒RNA沉默抑制子(viral suppressor of RNA silencing,VSR)基因全长序列。病毒核酸同源性分析与系统进化研究表明,不同GLRaV-3分离物的CP高度保守;而‘藤稔’葡萄的GVA分离物包含多种变异株,具有准种病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葡萄病毒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5 年关于葡萄病毒分离鉴定、基因组及遗传变异、传毒介体、寄主互作、检测技术、脱毒和抗病毒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胡建芳  贺海洋  冷平 《园艺学报》2004,31(2):155-159
 对葡萄心皮融合过程以及雌蕊各部分形成进行了详细观察。在早期发育阶段心皮是分离的,随着发育心皮原基出现并不断分裂增长,基部对应两侧初生分生组织向中心靠拢,靠拢的心皮初生分生组织以远轴背腹面表皮细胞相互连合,进而细胞再分化变为薄壁细胞,心皮原基以折叠方式进行融合,融合细胞向上生长分化花柱和柱头,向下则构成子房组织,将子房隔成2室。3心室子房的形成可能有两种方式,即生殖后融合与特殊区域生殖后融合 、  相似文献   

18.
葡萄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葡萄病毒RT-PCR、分子杂交、基因芯片、RT-LAMP 以及高通量测序等分子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近年来葡萄病毒分子检测所取得的进展,展望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酿酒葡萄品种(系)泰纳特(Tannat)、泰姆比罗(Tampranillo)和马色兰980(Marselan-980)的接穗做试材,与新引进的3种砧木进行嫁接组合试验.结果发现,Gravesac-264、RSB-109和Fercal-242做砧木,均优于常规砧木SO4,尤其是砧木Gravesac-264,与上述三品种嫁接,愈合和生根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砧木SO4.其次是RSB-109,而Fercal-242表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葡萄对硒的吸收、分布和积累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葡萄(V itis vinifera ‘Red Globe’ / V. vulpina ‘Beta’) 对硒的吸收、分布和积累特性及硒对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施硒的条件下, 葡萄体内的硒含量很低, 硒的累积顺序为根>叶>新梢>主蔓>果实, 果实中的含硒量只有0.009 mg·kg-1DM。根际施用0.5、1.0、1.5 kg·hm- 2亚硒酸钠后, 葡萄各部位的含硒量均显著提高, 并且各部位的含硒量与土壤施硒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施硒后, 硒在葡萄植株体内的分布发生变化, 各部位累积量的顺序为叶>根>新梢>果实>主蔓, 果实中含硒量达到0.062 mg·kg-1DM。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果实含硒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单果硒总量一直处于升高的趋势, 至花后90 d达到最高值, 成熟期含硒量降低。不同浓度硒处理除了0.5 kg·hm- 2亚硒酸钠处理外均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对单果鲜质量、单果干质量、可滴定酸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