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猪锌缺乏症又称皮肤角化不全症,是一种慢性、非炎性疾病.该病以8~12周龄的仔猪最易发生,主要侵害仔猪皮肤,临床上以表皮增生和皮肤龟裂为特征.本病在舍饲猪中的发病率可达20%~80%.猪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增重缓慢,饲料消耗大,繁殖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2.
猪锌缺乏症又称皮肤角化不全症,是一种慢性、非炎性疾病。该病以8~12周龄的仔猪最易发生,主要侵害仔猪皮肤,临床上以表皮增生和皮肤龟裂为特征。本病在舍饲猪中的发病率可达20%~80%。猪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增重缓慢,饲料消耗大,繁殖能力低下。1临床症状病猪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腹下、背部、股内侧和四肢关节等部的皮肤先发生对称性红斑,继而发展为直径3~5mm的丘疹,且表皮很快变厚至5~7mm,增厚的表皮上覆有容易剥离的鳞屑。增厚的皮肤不发痒,常继发皮下脓肿。病猪出现腹泻。在无并发症状的情况下,调整日粮10~4…  相似文献   

3.
猪的锌缺乏症又称皮肤不全角化症,是慢性、非炎性疾病,临床上病猪以表皮增生和皮肤皲裂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或后备母猪,而哺乳仔猪较少发生本病。1发病情况2009年12月5日,吉林省柳河县某个体养猪户有5头猪发病。  相似文献   

4.
猪锌缺乏症又称皮肤不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非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于皮肤,临床上以表皮增生和皮肤龟裂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或后备母猪,而哺乳仔猪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5.
猪咬尾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应激综合症。尤其是1—3月和8—12月份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于18—80千克猪,24—40千克猪(12—14周龄)发病率较高,发病猪以公猪为多,据估计被咬公猪约  相似文献   

6.
猪肢蹄病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致病因素 1.1营养因素 猪日粮能量缺乏或过高,都会引发肢蹄病的发生。 高蛋白质日粮结构,易引起猪的肢蹄病发生。 后备公猪的钙、磷比例分别不应低于0.9%和0.7%,否则易发肢蹄病。而日粮中锰过量,会损伤猪的胃肠功能,生长发育受阻,易引起钙磷利用率降低,导致“佝偻病”、“软骨症”。锌缺乏时,8~12周龄猪易患“皮肤不全角化症”。另外还应注意饲料中砷和硒的含量不能超标,否则猪会出现慢性中毒,也会引起蹄部的病变。  相似文献   

7.
猪锌缺乏症又称皮肤角化不全症,是一种慢性、非炎性疾病,特别是8~12周龄的仔猪最易发生,主要侵害皮肤,临床上以表皮增生和皮肤龟裂为特征。本病在舍饲猪中,发病率可达20%~80%,主要表现猪增重缓慢,饲料消耗率高,种猪繁殖能力低下。一、临床症状病猪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腹下、背部、股内侧和四肢关节等部的皮肤发生对称性红斑,继而发展为直径3~5毫米的丘疹,很快表皮变厚至5~7毫米,有裂隙,增厚的表皮上覆以容易剥离的鳞屑。增厚的皮肤不发痒,常继发皮下脓肿。病猪常出现腹泻。在无并发症状的条件下,调整日粮后10~45天,…  相似文献   

8.
猪锌缺乏症是饲料中锌含量绝对和相对不足所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状,又称皮肤不全角化症。该病是一种慢性、非炎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生长缓慢、繁殖机能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皮肤角化不全龟裂为特征。本病发病率高,但一般无死亡。  相似文献   

9.
猪胃溃疡主要是指胃的食管区黏膜出现角化、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形成圆形溃疡面,甚至发生胃穿孔。主要症状包括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而导致便秘或腹泻以及胃出血和黑粪症等。对猪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治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某猪场为美国迪卡系原种猪场,现存栏3600余头,其余为后备母猪、育成猪、育肥猪、公猪及哺乳仔猪。该场自1991年建场以来,每年按免疫程序进行猪瘟、猪丹毒、口蹄疫、细小病毒、仔猪黄白痢等疫苗的接种。于1995年发生过猪瘟。自1996年10月以来,又陆续发生部分猪只发病、死亡,其中以4—8周龄仔猪居多,偶有较大的猪发病死亡。其后不久,发病又主要转移到11—13周龄育成阶段猪。发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有些表现腹泻症状,多于发病后2—3日内死亡。死亡猪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耳部及蹄部皮肤呈紫红色,部分猪只全身皮…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锌缺乏对动物营养的影响,据目前所知,包括生长迟滞,发育受阻,生殖力降低和不全角化症等。最初注意到的是锌在防治猪不全角化症中的作用(Tucker和Sal-mon,1955),其后也注意到其它家畜,  相似文献   

12.
猪胃溃疡主要是指胃的食管区黏膜出现角化、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形成圆形溃疡面,甚至发生胃穿孔.主要症状包括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而导致便秘或腹泻以及胃出血和黑粪症等.对猪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治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猪咬尾 (耳 )症是发生在猪群中的以相互啃咬尾(耳 )部为特征的一种恶癖 ,许多使猪体不适的因素皆可诱发此病。过去此病仅见于成年猪群 ,但现在在刚刚断奶的仔猪中也日益普遍 ,尤其平养 (木板地面 )和笼养的猪。除了哺乳母猪及其仔猪很少发生外 ,其他所有年龄的猪 :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均可发生 ,1 2~ 1 6周龄的猪最易发生。在育肥期的第 2个月 ,随着猪体重的增加 ,该病的发生率日益下降。关于猪咬尾 (耳 )症的具体发病率 ,报道的数据尽管不是很一致。但大量报告均表明 :在许多养猪业发达国家此病正在日益严重化 ,我国亦开始屡屡发生。英…  相似文献   

14.
猪的不全角化症的临床所见在耳根部、鼠蹊部、腋下腹侧有鱼鳞片状发生。在发病严重时发现龟裂与渗出物,甚而至于发育受到阻碍。当体重日见减少时,投喂锌后,病症很快痊愈。由于南澳饲养猪时钙含量较高达2.2%,常引起不全角化症。投喂碳酸锌20克后一周间治愈,然在锌的补充停止一周后,又发该病。在锌开始投喂后2周间的成长率非常快,在投喂前一日平均增重为0.73磅,在投喂后一日平均增重为1.27磅。使用过多的锌时会引起猪的跛行,虽然不能确定钙  相似文献   

15.
猪胃溃疡是指猪胃食管黏膜出现角化、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形成圆形溃疡面,甚至胃穿孔。该病多见于50kg以上生长迅速的猪。1症状病猪表现为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导致便秘或腹泻、胃出血及黑粪症等。  相似文献   

16.
种猪蹄甲裂、蹄冠软组织增生角化症又称角化不全症,感染致病性链球菌、棒状杆菌、芽孢杆菌、葡萄球菌、放线杆菌、腐败梭状杆菌等而导致蹄冠炎,蹄冠炎仅是腐蹄病的一种轻微症状。现在蹄甲裂、蹄部软组织角化干裂、蹄冠炎等在猪场一般是同时发生,所以要综合预防治疗。一、一般症  相似文献   

17.
肉用鸡饲养过程中,常发生仔鸡软腿症,主要是4—5周龄的雏鸡,最早的可见于一周龄,发生率低者为百分之几,高者达10—20%,开始时腿呈X型或O型弯曲,起身活动不显严重障碍。等待症状加剧,起身逐渐困难,以膝行走,影响采食与增重,并常伴随发生肠炎或拉稀、胸囊肿等症状。 一、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8.
猪滑液支原体关节炎是以猪急性关节僵直和跛行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猪滑液支原体长期持续存在于母猪的鼻腔和咽喉分泌物中,一般是由这样的成年带菌猪传染给仔猪,但只有仔猪达到4~8周龄时才能感染。经鼻咽感染先发生在4~8周龄的猪,是否能在同窝猪之间发生传染尚不清楚,但在某些猪群多数猪在12周龄时都曾出现过鼻或咽喉感染。传播速度和猪群密度与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锌对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骨骼发育、角质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参与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的代谢。30年代的有关试验证明了锌是动物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特别是Tucker和Salmon(1955年)首次报道猪的不全角化症是缺锌所致之后,引起了人们对锌的广泛研究。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动物对锌的吸收与利用,使得各研究者推荐给猪对锌的需要量为50—170ppm不等。Whittemore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河南省某规模化猪场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PCV2)灭活疫苗后猪体内的PCV2抗体水平,随机采集90份免疫猪的血液样品(后备母猪、1胎母猪、2胎母猪、3胎以上母猪、3周龄、6周龄、9周龄、11周龄、19周龄猪各10份),通过ELISA检测PCV2抗体。结果显示,除3周龄猪抗体阳性率为90%以外,其他各猪群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猪群没有发生圆环病毒病和其他传染病,猪群生产性能正常。检测结果证明商品猪3周龄首免,3周后二免;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间隔3周二次免疫;经产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的免疫程序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