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92-595
植被覆盖度可以反映地表的植被状况,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山西省太谷县为研究区,以1990,2001,2009年3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对太谷县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算,分析了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1,2009年太谷县植被覆盖均以中覆盖度植被为主,分别占全县面积的42.55%,34.64%,43.91%;近20 a来,太谷县高覆盖度植被面积稳步增加,且主要分布在平原区;2001—2009年低覆盖度植被逐步向中高覆盖度植被转移。说明太谷县各项生态工程显示出明显成效,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湿地高光谱遥感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概述了高光谱遥感在湿地植被分类和理化参数反演中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分析了目前湿地植被高光谱遥感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展望并提出了今后湿地植被遥感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炜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83-284
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点,介绍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和其他领域等方面的应用,指出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促进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由于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并得以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文章针对农业领域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并通过应用实例,展望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市1995、2005、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太阳光谱卫星信号的二次模拟(6S)模型进行大气校正并计算地表反射率,在ENVI5.2软件支持下获取3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VC),得到厦门市1995、2005、2015年的平均FVC值分别为0.35、0.22、0.31。运用监督分类中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利用Arc GIS10.1软件将FVC与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了厦门市1995—2015年间FVC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厦门市FVC在1995—2005年间降低了37%,在2005—2015年间增加了29%;厦门市的平均FVC在水域增加17%,在建设用地增加35%,在耕地增加22%,在林地减少27%,并依此为厦门市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遥感技术和精确农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精确农业和遥感技术的关系为切入点,对遥感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指出遥感技术能推动精确农业的发展。最后,根据遥感技术在精确农业应用中面临的问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56-257
介绍了。感技术的定义,综述了光学。感及微波。感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以为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应用于昆虫监测的遥感技术主要分4大类,即摄影术和摄像术、多光谱扫描、地面和空中雷达和声探测雷达,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昆虫雷达和摄影术。 早期科学家对昆虫行为及数量的观察和调查一般是利用目测法,然对于一些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行为,大面积植物的害虫调查以及不可到达地区的害虫调查,仅靠人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自身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栽植技术、气候因素等,栽植技术可以人为影响,但人类无法作用于气象条件.因此,农业的发展需要遥感技术的参与,遥感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了解遥...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自身的优点,其在植被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概括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及相关植被指数,着重介绍高光谱技术在植被生长信息检测、产量预测、养分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明确其在草地碳储量研究中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最大似然法、空间叠加技术和转移矩阵,提取1993、2001和2007年厦门市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城市扩展空间特点及其驱动力,探讨优化厦门市城市空间扩展的策略.结果表明:1993--2007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高达35.79%,其中1993--2001年的变化面积为2001--2007年的两倍多;14年间,建设用地面积扩展年变化率为6.35%,扩展面积中耕地所占比例超过50%;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外商投资、政策法规及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楚  陈吉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65-14868
以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重庆市主城区不同景观表面温度的差异及其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重庆市主城区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城市干线对热岛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大影响;不同城市景观的表面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具有大致相反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安昌河流域植被覆盖的遥感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美英  李力  杨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70-12772
以安县1988、2000、2008年3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基础源,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法估算了安县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转移矩阵,并分析了安昌河流域20年来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8年生长季159个地面实测样方数据和2008年空间分辨率500 m 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同期的研究区气象数据,在对各种遥感估产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气象综合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产草量的空间分布与碳储量进行了遥感估测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锡林郭勒盟产草量鲜重估计值为59 355 014.0 t,平均单产为257 607.0 kg/km2,产草量空间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锡林郭勒草原地上植被的碳储量为8 408 187.5 t,不同草原类型的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指导锡林郭勒草原的畜牧业生产、开展草原区气候变化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研究徐州市市区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徐州市的地表温度存在明显的中心城区高、郊区低的热岛效应。而徐州市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则表现为城市中心区总体偏小,植被覆盖较低。除水体外,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越高,地表温度越低,反之,则地表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估算西藏地区多年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方法]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西藏地区生长季期间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借助趋势分析法分析了10年间西藏地区植被覆盖度的趋势斜率;通过划分气候区,在控制气候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讨论人类活动对西藏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结果]2005~2014年西藏地区生长季期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33.00%~36.00%,整体表现为稳定的上升趋势;东南地区植被覆盖明显好于西北地区;森林、灌丛、农作物等类型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草原、草甸、高山植被以及荒漠等植被类型相对较低;2005~2014年西藏地区趋势斜率总体保持稳定,植被覆盖明显减少的部分集中分布于拉萨市与林芝市的交界地带、山南地区的东南部及林芝市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所致。[结论]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西藏地区多年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李宝梓  陈添宇  陈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54-18359
基于NOAA-16/AVHRR的资料结合定西和兰州的地面反射率观测资料,推算中国西北区东部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指数的最佳方案,用2001~2003年4~8月作物生长季5个地表特征的图像,按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分析地面反射率、表面温度、地气温差、植被指数(NDVI)、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植被覆盖度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DVI和MSAVI两者在不同的土地类型之间变化差别明显,尤其是在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和青藏高原交界处的变化差别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RDAS9.0和ARCGIS9.0软件,采用TGDVI植被指数结合像元二分法模型测算色季拉山区鲁朗河流域1987、1999和2008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转移矩阵,揭示该区域21a来植被覆盖等级时空变化的过程和趋势,为研究区域提供大、中尺度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张颖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83-10684,10758
在森林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微生物作为其主要成员,在维持林内养分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能量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森林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作关系.因此,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为森林的保护和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从森林植被多样性特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角度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对未来的研究目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