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苹果套袋管理可改善果实的着色和表光;有效防治侵染果实的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果品的农药残留,但套袋果易出现红点病、黑点病等新问题。部分技术人员认为套袋果的红点病和黑点病是由真菌侵染造成的,于是一些农药生产经销商就借机大力宣传销售所谓的防治红点病、黑点病的农药,有的小纸袋生产厂也趁机推出了所谓的能防治红点病、黑点病的药袋。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套袋苹果黑点病和霉心病的致病菌及发病特点,揭示了苹果霉心病与套袋果实黑点病发生的相关性,提出了防治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苹果套袋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宝鸡市套袋苹果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果面发生黑点病的问题,受害率在20%~30%,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影响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给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结合套袋实践及黑点病发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谈点看法,供生产者参考。1套袋苹果黑点病的症状及特点1.1发病症状苹果黑点病是由粉红聚端孢霉菌侵染危害造成的,发病初期在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苹果套袋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套袋苹果黑点病已成为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商品质量.针对套袋苹果的黑点病,笔者经过两年多实践和调查,基本摸清了黑点病危害症状和发病原因.探索出了防治苹果点病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的问题,分析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危害症状和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应用农药防治,降低病菌基数;提高管理技术,减轻苹果面损伤;套用优质纸袋,控制果袋内环境。  相似文献   

6.
2006—2009年连续4年对甘肃省天水市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生情况做了系统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天水地区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原因及与之有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并筛选出了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高效、低毒、环保、安全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2006年,澄城县套袋苹果普遍发生黑点病,经调查,发病果园约占80%,平均发病率27.9%,严重发生的果园发病率高达90%以上,致使果品外观质量等级降低,经济效益受损.但是在我所100多个技物服务果园,由于应用了我们近几年总结的黑点病综合防治措施,出现了黑点病很少发生或发病程度很轻的可喜现象.现将我们对黑点病的认识及应用的防治技术简结于下:  相似文献   

8.
<正>黑点病主要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此时天气多闷热,进入雨季后,最易出现黑点病。此外,树冠郁蔽,尤其是高纺锤形采取高密度栽培导致果园不通风透光。施肥不合理,套袋前未喷保护性+治疗性杀菌剂,套袋前补钙不足,套袋技术不规范等都易导致黑点病多发。1防治黑点病,必须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9.
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于套袋苹果黑点病侵染期、发病初期、发病盛期各喷1次3%克菌康(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防效达92.04%,与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与化学杀菌剂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同时发现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在防治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同时,也可起到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从大面积推广苹果套袋以来,随之带来的黑点病愈来愈重,近年来,很多专家,果农对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发表了很多看法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套袋桑莎、嘎拉、红富士苹果果面黑点病普遍发生而且比较严重.经调查,套袋桑莎果面黑点病平均发病率高达56%,严重的果园发病率高达90%:套袋嘎拉果面黑点病平均发病率高达35%:有些红富士果园经摘袋初步抽查,果面黑点病的平均发病率约为30%,果品外观质量会降低2~3个等级,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2.
张立功 《果农之友》2009,(5):42-43,49
果实套袋是生产无公害水果的必须措施,果实套袋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对果实的危害,减少农药次数,光洁果面.而且还能降低农药残留,促进果实着色.从而提高果实的商品性。套袋苹果的红点病、黑点病.套袋梨的黑点病、康氏粉蚧、黄粉虫、梨木虱,以及套袋葡萄的灰霉病等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果品质量的重点病虫害,套袋后袋内的高温高湿环境为这些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花期辨果实套袋前,  相似文献   

13.
套袋梨果实表面的"黑点"主要由套袋梨黑点病、果面褐斑病、药害、康氏粉蚧引起,分析了这4种主要"黑点"类型的表现特点、形成原因或发生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生产优质套袋梨果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各地陆续进行了相关研究。普遍的研究认为套袋苹果黑点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不良的气候条件和果园环境、纸袋质量差及套袋技术不规范、农药使用不当、害虫危害、营养亏缺与失调等,这为其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套袋红富士苹果红点病和黑点病发生较重,一般园片病果率占30%左右,个别园片达70%以上,发生该两种病的果实价格大幅下跌,严重影响经济收入。搞清这两种病害的致病原因并进行有效防治,是当前果业生产中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1致病原因分析套袋红富士苹果红点病及黑点病的致病原因有:(1)红点病由苹果斑点落叶病所致。套袋果刚摘袋时果面上无红点,但采后3~4天就会出现。经过检测分析,发现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说明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是造成红点病的一个病原菌,该病原菌主要在谢花后至套袋前侵染幼果。(2)黑点病主要病因,一是由缺钙引起苦痘病…  相似文献   

16.
苹果黑点病(黑点症)主要发生在套袋苹果上,发生率高达90%。为进一步确定套袋苹果黑点症的危害因子,2003-2005年进行了调查、模拟昆虫危害、室内培养、药剂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套袋苹果上和果袋内的害虫数量总计为2079头,其中乱跗线螨占91.8%;乱跗线螨的发生与“黑点症”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而康氏粉蚧和甲螨没有此相关性;刺孔试验出现了与苹果“黑点症”相同的危害状;在使用化学杀螨剂的化防果园苹果“黑点症”的发生率仅为12%;“黑点症”病斑处的黑点并不随着果实的生长而扩展,在室内高湿培养下亦不扩展,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病害的发展规律。综上所述,乱跗线螨(Tarsonemus confusus Ewing)是套袋苹果“黑点症”的危害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分析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病规律,针对套袋前喷药不当、纸袋质量与套袋技术、树势弱、通风透光差、气候条件、施肥技术不当等发病原因,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并分析其与痘斑病、轮纹烂果病的区别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套袋红富士苹果红点病和黑点病发生比较重,一般园片病果率占30 %左右,个别园片病果率达到70 %以上,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因此,搞清这两种病害的致病原因并进行有效防治,是当前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 致病原因红点病由苹果斑点落叶病所致。该病原菌主要在谢花后至套袋前侵染幼果。黑点病主要发病原因有三:①由缺钙引起苦痘病、痘斑病所致;②药物刺激果皮使皮孔细胞变黑;③套袋前幼果感染粉红聚端孢霉菌或被康氏粉蚧危害。2 防治意见残枝落叶等,在萌芽前喷布铲除剂,以减少越冬菌源基数;②在谢花后至套袋前喷布杀菌剂。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套袋苹果上人工接种乱跗线螨,验证其与黑点病的关系,试验表明,经杀菌剂处理果实,按每果10~50头接螨危害率为60%,接螨数量多少与套袋苹果黑点病危害率呈正比;自然对照危害率为20%;而人工除螨的空白对照危害率为0。因此证实,乱跗线螨的危害导致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田间使用螨类忌避剂防治可以有效的控制乱跗线螨危害,好果率达到96%,显著好于48%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控制效果,空白处理危害率高达54.17%。套袋前用螨类忌避剂乳油、48%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3种药剂浸袋处理,螨类忌避剂危害率为4%、48%乐斯本乳油危害率为19%、1.8%阿维菌素乳油危害率为31%;喷药防治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螨类忌避剂乳油处理平均危害率亦仅为4%,48%乐斯本乳油处理平均危害率为16.25%,1.8%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平均危害率为26.75%。调查发现乱跗线螨也可以引起套袋梨、套袋桃果实黑点病。  相似文献   

20.
苹果套袋技术在我国已应用多年,可明显地减少病虫危害,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和外观品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果园的套袋苹果出现病斑,即果面上发生黑点病,甚至腐烂,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为此,笔者结合套袋实践就黑点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谈点看法,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