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达氏鳇活体取卵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达氏鳇的自然资源,使达氏鳇亲鱼在取卵后能继续存活下去,并能再次怀卵,再次利用进行人工繁殖。2008-2010年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对达氏鳇的取卵方式进行了研究。利用3尾雌性达氏鳇进行活体  相似文献   

2.
2003~2010年,共进行了7次匙吻鲟的人工繁殖,采用人工催熟后剖腹取卵的方法,50组亲鱼共获卵462万粒,孵出鱼苗145.2万尾.多年匙吻鲟人工繁殖的实践证明,采用剖腹取卵的方法,获得的卵粒数量和受精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史氏鲟取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史氏鲟取卵技术的研究曲秋芝,孙大江,赵明华,贾世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关键词史氏鲟,剖腹,取卵技术STUDIESONTECHNIQUEOFEGGREMOVALFROMAcipenserschrenckiBrand...  相似文献   

4.
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6尾雌性养殖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人工催产,其中4尾雌鲟顺利排卵;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成熟卵7.7kg,共计42.77×104粒;以"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28.82×104粒,受精率67.37%;孵出鱼苗12.69×104尾,孵化率43.63%。本研究对人工催情方法和活体取卵方法与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养殖亲鱼催产效应时间长于野生鱼(已报道);不同时间取出鱼卵的授精效果差异较大,即成熟卵均能受精,但受精率随产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经产雄鱼与初产雄鱼间精子活力差异显著,经产雄鱼精子平均快速泳动时间及精子寿命均长于初产雄鱼精子。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史氏鲟养殖放流试验站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 ,“史氏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课题组用人工养殖的 7- 8龄亲鱼进行试验 ,经催产、活体取卵手术、人工授精 ,2 0 0 2年 5月 1 2日 ,获得受精卵 ,5月 1 8日孵出 871 4尾健康鱼苗。目前受试亲鱼伤口愈合 ,恢复良好 ;鱼苗平均长至3.4cm ,2 0 0mg/尾。这是史氏鲟首次成功进行全人工繁殖的示例 ,是我国自有鲟鱼全人工繁殖的首次成功 ,也是继 1…  相似文献   

6.
史氏鲟、达氏鳇的资源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达氏鳇(Huso dauricus)属鲟科鱼类,是黑龙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本主要通过对黑龙江某江段上的捕捞生产调查统计,评估其现有资源状况,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同时介绍了我国目前对鲟鱼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195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史氏鲟的人工繁殖试验,以后除了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一些调查工作外,基本上中断了对这条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工作。1989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在勤得利农场建立了第一个史氏鲟放流试验站,当年就进行了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四年中,向黑龙江放流鲟鱼苗累计达107万尾。在此期间有关的科研和生产单位利用这一条件开展对鲟鱼的研究,本还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史氏鲟活体取卵手术技术研究”、“鲟幼鱼人工饲料研究”和“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选取60尾雌性大麻哈亲鱼,分成S-GnRH-A组、HCG组和17α-20βp组,在2~4℃水温下分别进行不同催产药物的人工催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三组的催产率分别为10%、15%、65%,共有18尾亲鱼产卵,卵径0.54~0.66cm,平均怀卵量为3530粒,获得成熟卵63500余粒,受精卵51680粒,发眼卵38815粒。在6~9℃水温条件下,经59天孵化出苗,孵化鱼苗36370尾。  相似文献   

8.
史氏鲟活体取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氏鲟活体取卵技术研究@李文龙$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 154002 @石振广$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 154002 @王云山$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 154002 @刘建魁$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 154002 @张忠亮$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 154002 @李育东$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 154002 @胡光源$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 154002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为保护增殖和放流施氏鲟鱼,提出的《史氏鲟活体取卵手术》的研究项目,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批准,于19922年正式立项。在黑龙江省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与省农场局合作在勤得利鲟鱼试验站进行了为期4年的试验,并获得成功。用于手术、取卵及缝合试验的施氏鲟鱼4尾,术后成活率75%,取卵量占怀卵量的60%~75%;孵出鲟鱼苗36万尾,其受  相似文献   

10.
选择成熟度良好的亲鱼,是催产成败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生产中选择催产亲鱼普遍采用体外观察法(看、比、摸)。我们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用这种方法来选择催产的雌性亲鱼,很难掌握,特别是在催产的早期。笔者近四年来在九观桥水库鱼苗场亲鱼催产过程中,将选择雌性亲鱼成熟度,采用先体外观察初选,再进行挖卵观察鉴别的方法。本文谈谈肤浅体会,以期对提高亲鱼催产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我国牙鲆苗种生产几乎完全依靠捕获天然亲鱼采卵孵化。本试验是将天然牙鲆亲鱼驯化越冬后使之自然产卵,为今后牙鲆的全人工苗种大量生产打下基础。一、天然牙鲆亲鱼越冬前的驯化 1.诱导摄食本试验所用牙鲆亲鱼是1990年5月18日~5月25日在秦皇岛海域用流刺网和袖网捕获13尾亲鱼中存活下来的9尾(♀6尾,全长48~70cm,体重1650~2950g;♂3尾,全长54~60cm,体重1850  相似文献   

12.
李禾  李军  王泽仁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4):202-204, 208
用浅层地下水和河水的混合水将引进的西伯利亚鲟水花鱼苗在水泥池中培育成8龄性成熟亲鱼。在第一次产卵前3~4个月,以2种不同的降温方式使亲鱼越冬。I组17尾雌鱼,17尾雄鱼,水温7~8 ℃;II组19尾雌鱼,20尾雄鱼,水温7~10 ℃。催产前10~15 d将水温升至16~17 ℃。经人工催产,I组10尾雌鱼排卵,14尾雄鱼排精;II组9尾雌鱼排卵,15尾雄鱼排精。雄鱼采用导管法取精,雌鱼切开输卵管手术取卵。试验结果,共获成熟卵19 490 mL,计87.17×104粒,用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66.22×104粒,受精率17.5 %~90.0 %;孵出鱼苗39.6×104尾,孵化率20.0 %~71.7 %。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在水泥池中经人工饲养、培育能达到性成熟,可用来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人工繁殖中以人工采卵授精获得受精卵,亲鱼受伤比较严重。一般催产后部分亲鱼便陆续开始死亡,以往每年死亡都在近百尾左右;为此,我们今年对产后亲鱼应用磺胺嘧啶纳进行防护性注射效果显著,兹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4.
鲢、鳙鱼成熟卵卵径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活条件相似的一群鲢亲鱼和一群鳙亲鱼作成熟卵卵径(以下简称卵径 ,符号Φ)的测量 ,探讨亲鱼体重(以下简称体重)与卵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鲢、鳙的卵径变化与体重无关 ,而是因个体而异 :γ鲢=0.2201 ,P<0.05;γ鳙= -0.1683 ,P<0.05。群体卵径趋于其平均值(Φ) ,离散度很小。鳙鱼卵径的趋向性比鲢鱼更强 :Φ 鲢 =1.41mm ,极差0.53mm ,CV=7.42 % ;Φ 鳙 =1.46mm ,极差0.31mm ,CV=5.68 %。鲢在第1~3次性成熟时 ,卵径因年龄或体重的增加而增长。卵径与鱼苗体形大小正相关 ,一定的卵径是鱼类苗种生产的根本保证 ,且卵径太小 ,会直接影响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 ,因此卵径应成为实际生产中选留亲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鱼类卵子发育,目前都采用活组织检查法,这就必须从亲鱼卵巢中采挖相当数量的卵子。一般是用特制的探针或插管来采样,每次不超过25或100粒,一采卵量常常不够,且多数是E期的卵子。全苏养鱼业研究所发明的针筒式采卵器,能在一周时间内从每尾亲鱼身上连续采样6次,每次可采1,000多粒不同发育期的卵子,且不影响亲鱼的正常成熟和产卵。这种采卵器结构简单,只需要在医用注射器的针筒上装一根特制的不锈钢针头,近针尖处有一个长6毫米的小孔(见图)。抽拉活塞时,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4龄雌雄亲鱼各160尾,采用1:1比例进行组群,每池20组,共8池,设置人工产床,自然产卵,适时取卵,室内静水孵化,及时开口培育,适时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共获卵50837粒,受精率43.4%,孵出仔鱼12481尾,孵化率56.6%,培育出鱼种6061尾,苗种培育成活率48.6%.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场进行家鱼人工繁殖,由于设备条件限制,均以人工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几年来受精率偏低,且不稳定,同时同尾亲鱼,同批卵粒、同质精液授精的卵(分放于几个孵化缸)中,出现不少受精率高低悬殊的情况。为了查明原因,我们今年在排除卵、精子质量和其它因素的前提下,从授精方法的各个环节上着手找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初步认为:过去由于人工授精工作量大,操作工序衔接不协调,盆放卵量太多,  相似文献   

18.
史氏路是黑龙江大型经济鱼类,人工养殖在我国刚刚开始,市场看好。关于史氏鳄的人工养殖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催产多是在水温16-24℃下进行,笔者于1999年5月20日在水温为l(k-1℃的低温下,对江边挂养的史氏势雌鱼2尾、雄鱼4尾进行了催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受试材料:史氏抢雌鱼两尾,体重分完IJ为sotg和svtg;雄鱼‘尾,体重分别为10kg、7kg、15kg、skg。雌雄亲鱼均有不同程度的约伤。催产前,用取卵器取卵检查雌鱼,卵细胞发育到w期中,挤压雄鱼腹部,不能挤出精液。2拴养地点:亲鱼拴养在江边背风处,底质…  相似文献   

19.
<正>史氏鲟分类学上属于鲟科、鲟属,是我国目前新兴的优质淡水养殖品种。前几年,我国养殖史氏鲟商品鱼所需的苗种都由捕自天然水体的亲鱼繁殖培育而成,而史氏鲟在天然水域性成熟较晚,人为的在野外大量捕捞史氏鲟亲鱼,对史氏鲟的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以人工养殖的亲鱼作为史氏鲟繁殖用鱼是解决养殖史氏鲟所需鱼种的好方法。临沂市从2000年开始养殖史氏鲟商品鱼,随着养殖的后备亲鱼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20.
鲟鱼人工繁育技术探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宜都天峡鲟业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外鲟鱼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种质资源库,鲟鱼水花鱼苗年产量在1.5亿尾以上。本次试验所用亲鱼均为湖北宜都天峡鲟鱼有限公司模仿自然水域环境培养的子一代鲟鱼,繁育出的鱼苗更容易转口,人工养殖成活率高。一、试验材料1.受体鲟试验用亲鱼雌鱼为达氏鳇、雄鱼为史氏鲟,均是公司从黑龙江引进经7~14年模仿自然水域环境培育的子一代亲鱼,公司各类鲟鱼品种性成熟共有1万多尾,其中达氏鳇有1000多尾。达氏鳇平均尾重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