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罗建举  彭彦 《木材工业》2000,14(3):3-6,10
本研究以桉树木片为主要原料,采用型模浇注工艺生产防火耐水型水基复合板材,探讨了木灰比、水灰比、树脂、外加剂、耐水剂、着色剂条件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和木灰比对板的盛开野性板材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添加适量树脂、外加剂和耐水剂能有效地改善板材;充足的水分和碱性养护条件有利于提高板材的最终强度。木灰比0.3;水灰比0.35;树脂、水泥外加剂和耐水剂的用量分别为水泥重量的5%~10%、0.4%~  相似文献   

2.
采用SiO2水性分散液浸渍处理的杨木单板,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为胶黏剂,制备热塑性树脂胶合板,分析其制备工艺因子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加入量、热压温度、偶联剂种类等因素对热塑性树脂胶合板的性能有非常显著影响,优化工艺条件制备板材的胶合强度可达到GB/T 9846.3-2004中II类胶合板的要求,表面硬度比未处理板材有所提高,游离甲醛释放量更低。  相似文献   

3.
电磁屏蔽功能胶合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贤淼  傅峰 《木材工业》2007,21(3):21-23,35
以镍粉、石墨粉、不锈钢纤维和铜纤维作为导电单元,脲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3层落叶松胶合板,研究不同导电单元和涂胶量对板材电磁屏蔽效能(ESE)及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镍粉填充的胶合板的ESE几乎为零;后3种导电单元填充的胶合板ESE分别达到5~10 dB,17~21 dB和6~17 dB;试板的胶合强度除不锈钢纤维添加量为80 g/m2时低于国家标准外,其余条件下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凋落物袋法对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凋落物以不同比例混合(PB、PL、8L:2B、7L:3B、6L:4B、5L:5B),研究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华北落叶松—白桦凋落物混合分解均表现出了前期分解迅速,后期分解缓慢的特点。单独分解时,纯白桦的分解速率要高于纯华北落叶松的分解速率,混合凋落物对凋落物的分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6L:4B的凋落物残留量最小,分解最快。在分解前期,混合凋落物对分解速率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有显著混合效应。混合分解促进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N、P的富集,且随着白桦比例的增加凋落物中N、P的富集加剧,混合处理的N、P含量均高于纯华北落叶松处理,在分解后期,部分处理(6L:4B、5L:5B)N、P含量甚至超过纯白桦。混合分解对K的释放无显著影响。混合分解降低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C/N和C/P。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中性树脂是林产化工的新产品,制造方法是用苯从皂化落叶松松香萃取中性物质,随后蒸去溶剂和中性油粉(称中性落叶松油)。树脂和油含有宝贵的天然物质,用它可合成香料和制造化妆品,制造香料的原始物质是双环二萜醇,中性落叶松树脂组成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进口俄罗斯落叶松木材胶合性能,选用4种具代表性的结构用室温固化胶黏剂,根据GB/T 26899—2011《结构用集成材》进行胶合性能试验,对俄罗斯落叶松及胶黏剂的胶合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俄罗斯落叶松,单组份聚氨酯、双组份聚氨酯和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3种胶黏剂的胶层剪切强度和胶层剥离率均满足标准要求,其中双组份聚氨酯和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胶合性能优异,单组份聚氨酯胶黏剂胶合性能良好;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胶黏剂的胶合性能虽能达到标准要求,但不推荐作为结构用胶黏剂。  相似文献   

7.
木材工业排出大量的废料,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成为问题.其碎片粉碎成木粉,正被利用在酚醛、脲醛以及三聚氰胺树脂和蚊香的填充剂等方面.作为将来广阔的利用领域,可以认为,正是合成树脂胶粘剂,特别是水溶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填充剂. 在此之前有人已报告了对脲醛树脂添加木粉,从而提高胶合力的事实.本实验则研究了除脲醛树脂以外,作为水溶性酚醛树脂和聚醋酸乙烯脂乳状液胶粘剂的填充剂,是否能够利用作为蚊香填充剂而用于生产,以及与胶合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造板后处理对甲醛释放的影响——文献综述(1960—198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六篇关于讨论木质人造板游离甲醛释放问题的文献总结之五。这六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总结了下列因子对人造板产品甲醛释放的影响:甲醛对尿素的摩尔比(F/U),通风速度和板材数量,温度和湿度,木材原料或单板的添加剂,板的后处理和树脂的水解。本文对1960—1984年间发表的关于刨花板和硬阔叶材胶合板的后处理对甲醛释放的  相似文献   

9.
华杰琼  罗法三  许民 《森林工程》2015,(1):46-48,127
本研究是以生物质燃气为热处理介质对落叶松板材进行热处理,处理温度为210℃,处理时间为4 h,检测分析落叶松板材热处理后对室外耐久性、物理力学性能及室内抑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落叶松板材的室外耐久性和室内抑菌性均有改善,尺寸稳定性提高,除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略有提高,其它力学性能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硫酸催化剂,考察了苯酚与核桃壳质量比等条件对核桃壳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液化条件下,随着苯酚与核桃壳质量比从2∶1升至5∶1,残渣率从26.49%降至6.60%;随着浓硫酸加入量从2%增至4%、反应时间从5 min延至120 min、反应温度从100℃增至150℃,残渣率则分别从20.79%降至10.48%、48.84%降至15.62%、28.86%降至9.39%,游离酚含量分别从17.32%降至12.67%、41.71%降至10.25%、21.94%降至14.33%。同时,液化产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可降至706~1 030、分散度可降至1.04~1.25;液化产物中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随着苯酚与核桃壳质量比的增加有所降低,但随着浓硫酸加入量、液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核桃壳液化产物/苯酚/甲醛共缩聚树脂胶黏剂(WPF)与传统酚醛树脂胶黏剂(PF)的对比表明,WPF的胶接强度可达1.33 MPa,可作为胶合板用胶黏剂。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