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棉籽壳培养基组织培养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培养基进行平菇的组织培养,并用组织培养的菌丝进行栽培试验。组织培养基的配方:棉籽壳50kg,麸皮075kg,过磷酸钙05kg,过氧化钙05kg,食用葡萄糖250g,尿素100g,水60%。  相似文献   

2.
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猴头菌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猴头菌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8℃,培养基起始pH50~60,摇瓶装量100~120mL/500mL,振荡频率150~180r/min,种子培养时间3~4d,接种量10%~1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小麦粉3%,酵母粉3%,KH2PO401%,MgSO4·7H2O005%,VB120μg/100mL,VB220μg/100mL。  相似文献   

3.
掌状玫耳多糖的提取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仓  常骥 《中国食用菌》1998,17(5):40-41
从掌状玫耳菌丝中提取的掌状玫耳多糖MH,经苯酚—硫酸法测得MH的总糖含量为41%,PC与GC分析表明MH的单糖组成为Fuc,Xyz,Man,Glc和一未知单糖x,各单糖的摩尔比依次为17∶1∶16∶60∶11。  相似文献   

4.
灵芝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如酶类、渗透压稳定剂、pH、培养基、菌龄、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研究表明,以D培养基、葡萄糖为渗透压稳定剂,酶液浓度为15%Lyw+02%Lys,pH45~55,培养菌龄为72~96h,酶解温度为20~25℃条件下,酶解60~90min,其破壁效果为最佳,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率都最高。  相似文献   

5.
琯溪蜜柚是平和县传统名优水果,享有“柚类之冠”的盛誉。1992年我站从平和县调入1100株琯溪蜜柚在祠台村天宫寺山地种植,台面株距45m,占地2hm2左右。1994年开始投产,1998年单产达30t/hm2,单株最高产达120kg,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七年来的实践,逐渐掌握了一套种植琯溪蜜柚的栽培技术,现将要点归纳如下。一、扩穴改土,提高肥力据1992年山地柚园土壤抽样测定,其中有机质含量为023%~039%,碱解氮为1610%~4305ppm,速效磷为015%~021%,…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生长条件菌丝生长温度10~35℃。出菇温度16~28℃。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湿度80%~95%,酸碱度最好为65~68。2菌种选择目前用于栽培生产的有两个品种:小脚品种和大脚品种。大脚品种出菇密产量高,菇质好,价格高,一般每平方收干...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10种原材料和37个配方进行实验,筛选出一个适合金针菇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麸皮50g,黄豆粉50g,蔗糖10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0.5g,水1000mL,pH自然,其菌丝产量高达39.758g/L。  相似文献   

8.
pH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研究对不同pH条件下和相同pH条件下灰树花发酵液及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液的初始酸碱度以pH8为宜,终止pH35,菌丝最适宜生长的pH为5左右。无论初始pH相同或不同,发酵液的pH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菌丝的生长而逐渐下降,其下降的趋势为快慢快慢。  相似文献   

9.
刘勇 《河北果树》1999,(1):30-30
1施肥浇水土壤化冻后至枣树发芽前(3月中旬至4月中旬),施入基肥。一般成龄树,株施优质农家肥50kg以上,并加入1kg尿素或15kg磷酸二铵,小树酌减。大树撒施,即将农家肥与化肥混合均匀,撒于树盘,然后翻入土壤20~30cm深,注意少伤直径05c...  相似文献   

10.
沙地山楂丰产栽培技术总结李友春(滦县雷庄镇林业站063700)韩家瑞许素华(滦县林业局果树站)1990~1996年在土壤含有机质05%~07%,pH值为65~7的砂地进行了山楂优质丰产技术示范,3年生667m2产量340kg,4年生1050kg...  相似文献   

11.
黄伞结实与非结实菌丝的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黄伞纯培养菌丝为试验材料,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经Gienrsa染色后,能结实菌株的菌丝是具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接种后,菌丝生长快而均匀,粗壮紧密,成熟时产生色素,菌丝颜色由白色或浅黄色转成深黄色或黄褐色;而非结实菌株的菌丝较细,生长较慢,成熟时不产生色素,菌丝颜色为白色或浅黄色,而且部分菌丝断裂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2.
探索了培养料中不同棉籽含量、转基因棉籽和非转基因棉籽对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培养料中棉籽含量超过20%,就会影响平菇的常年栽培;超过40%,会导致不出菇;超过70%,会导致茵丝体不生长。棉籽含量超过30%的培养料,会出现氨味和臭味,且菌丝难以在菌棒内部生长;低于30%的培养料,随着棉籽含量的增加,前期茵丝的生长速度减慢,但不影响菌丝满袋时间、菇蕾形成时间。培养料中含有不同品种转基因棉籽、非转基因棉籽,不影响菌丝长势、菌丝满袋时间。  相似文献   

13.
香菇939菌株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多糖产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菇939菌株的担孢子萌发成的单核菌丝菌落, 根据其特征可分为4种类型: S型(菌丝贴生型) ; A型(粉状致密型) ; R型(菌丝稀薄型) 和H型(绒毛气生型) 。摇瓶液体培养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 根据其产多糖能力, 可将4种类型单核菌丝分为两组: 第1组S型和R型, 多糖产量和双核菌丝相似; 第2组A型和H型, 多糖产量显著低于第1组。菌丝贴生型单核菌丝菌落S1高产多糖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与其亲本双核菌丝基本相同, 但是, 易利用的碳源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对单核菌丝产多糖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而对双核菌丝产多糖的影响则较小。单核菌丝对高溶氧水平没有双核菌丝敏感, 高溶氧水平对双核菌丝产多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初始pH值偏酸性对双核菌丝产多糖不利, 而对单核菌丝产多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富硒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分离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采用热水浸提法从富硒金针菇菌丝体中提取多糖,菌丝体的多糖含量为42.30mg/g干菌丝,粗多糖收率为5.97%,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73.62%。同时还研究了热水浸提法的分离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松乳菇是1种外生菌根真菌,目前还难以完全实现人工代料栽培,本试验设计研究4种不同的生长调节物质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添加浓度为40mg·L^-1的维生素B。、5mg·L^-1的赤霉素、1.0mg·L^-1的三十烷醇和40mg·L^-1的肌醇时,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其中,添加浓度为5mg·L^-1的赤霉素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香菇热害烂筒调查及菌丝抗高温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调查了不同香菇迟熟品种(241—4,135)、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越夏场所与热害烂筒的关系。测试了6个生产上常用品种(菌株)菌丝的抗高温能力。结果表明,2个迟熟品种中,241—4抗热害烂筒能力较好,烂简率为12.3%,135抗热害能力较差,烂简率为35.0%;海拔高于800m地区的香菇烂筒率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培养场所通风散热条件差,热害烂简率高,通风散热条件好,烂筒率低。菌丝抗高温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菌丝的抗高温能力以135最强,但其完成发菌的菌筒抗高温能力急剧下降,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深层培养诸因素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在500ml摇瓶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值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深层培养7d,菌丝体生长量最高,培养液的pH值用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第7天最低;培养基最适pH为5.5~7.4;金针菇的适用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纤维素;适用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而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菌丝体富碘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食用菌菌丝体的富碘效应作了初步研究。供试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的液体培养结果表明,各菌株对碘均有一定富集作用。在培养液中添加50~500mg/1范围的无机碘离子,金针菇F_(30),平菇推广一号,黑木耳以耳1号菌株菌丝体富集的生物碘量分别为0.36~8.52mg/g.0.28~3.0mg/g和1.1~2.1mg/g,碘的富集率分别为5.6%~10.9%,2.1%~5.1%和1.2%~9.4%,金针菇富碘最有效而经济的加碘浓度初步确定为300~500mg/1。高浓度的碘对菌丝生长,菌丝生物量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猴头菌对碳,氮营养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碳素含量为2%、氮素含量为0.06%的条件下,采用液体静止培养方法,研究了4个猴头菌菌株对碳、氮营养的利用。结果表明,菌丝营养生长对有机的利用比对无机氮强,有机氮中,其对复合氮素加蛋白胨、干酪素、酵母膏的利用比对单一氮如尿素、谷氨酰胺强。无机氮中,其对铵态氮利用较强,硝态氮基本上不能被利用。猴头菌对碳素营养的利用广泛,在多糖中对糊精的利用最好,其次是可溶性淀粉,对纤维素的利用较差,单糖中的甘露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