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方竹(金佛山方竹)是大娄山脉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是桐梓县林业经济的主要产业,重要的林下经济资源。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在桐梓县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为了了解技术应用的成效,2012年,桐梓县就不同改造强度的地块对出笋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各级政府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从而有效的推动桐梓县方竹产业化建设、林业经济及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翁明和 《河南农业》2016,(29):54-55
通过对贵州省桐梓县6.67万hm2方竹产业建设的意义、地理和气候条件、方竹现状、市场前景的分析,结合桐梓县实际,提出桐梓县方竹产业的发展建议,找到了其方竹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中国方竹自然分布中心,大娄山山脉贯穿全境,为方竹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方竹笋味道鲜美、品质自然纯净,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笋内脂肪含量、含糖量、热量等比蔬菜低,而氨基酸、铁、硒等元素高于其他蔬菜,具有减肥塑身、延年益寿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市场前景广阔。桐梓县自2001年起,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植后续财源出发,多次将方竹列入农业支柱产业,通过不断科研试验,成功总结出了方竹种子育苗、人工造竹等基地培育措施和低产林改造、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下桐梓县方竹生长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桐梓县丰富的方竹资源优势,利用GIS平台,采用栅格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和土壤理化性质3个层次上选择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等指标对桐梓县方竹生长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桐梓县土地面积(319 392hm2)可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高度适宜区(S1)14 542hm2,占4.55%;中等适宜区(S2)39 588hm2,占12.39%;勉强适宜区(S3)68 519hm2,占21.46%;不适宜区(N)196 743hm2,占61.60%。桐梓县方竹的潜在种植适宜区面积达122 649hm2,较现有方竹林面积(27 000hm2)增加95 649hm2。  相似文献   

5.
方竹、笋竹对生长环境皆有一定要求。本文以重庆市南川区乐村林场金佛山方竹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为例,探讨林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影响因素,介绍了其建设方案与保障措施,以期为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强林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昭通市适宜区域开展厚朴林下种植金佛山方竹,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弥补种植厚朴需20年以上才产生经济效益的"短板"。本文从厚朴林地与金佛山方竹分蔸苗的选择、开挖种植穴、栽种、栽后管理、培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厚朴林下金佛山方竹分蔸移栽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发展厚朴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方竹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方竹别名四方竹、四季竹(江南各地)、四角竹(《植物学大辞典》)、方苦竹(《江苏植物名录》)、标竹(四川)。我国方竹种类约有20多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区,主产华东、华南以及秦岭南坡等亚热带地区。适  相似文献   

8.
桐梓县方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叙述方竹的生物学特性、分布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实际,就好何做大做强方竹产业,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雷公山水系野生方竹低产林改造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方竹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金佛山方竹是大娄山脉特有物种,对山区林农增收致富有重要带动作用。本文阐述了遵义市方竹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了实施方竹产业振兴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方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开发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方竹产业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金佛山方竹是大娄山脉特有物种,对山区林农增收致富有重要带动作用。通过分析遵义市方竹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实施方竹产业振兴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方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下间作是林业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单一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延伸,是一种循环经济。林下间作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生态系统,促进林木的良好生长,可以林菌、林农、林禽、林菜等多种形式的间作,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本文主要侧重介绍林下间作黑木耳的生产技术,希望能成为林业经济的一个增长点,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劈草、清除林下杂物、采用全面锄草、松土、施肥、调整四方竹年龄结构等技术措施,通过科学经营管理,四方林立竹量从3 300株/hm2提高到13 515株/hm2,四方竹平均胸径从1.4 cm提高到2.2 cm,鲜笋量从1 830 kg/hm2提高到5 025 kg/hm2,改造后可净增纯利润16 989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6.4,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肖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3,(11):93-94,132
分析了不同坡向、坡位、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所生长的方竹的竹笋平均产量、平均地径和竹高均有一定的差异,均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表明同等条件下生长在阴坡和半阴坡方竹的生产力强于生长在阳坡的方竹;不同坡位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坡不适宜种植方竹;不同海拔高度对方竹的生产力指标影响也是极显著的,方差分析表明较适宜的生长范围是400~600m,因此,将方竹栽植在丘陵山地的山脚、缓坡上较为理想。另外,方竹较适宜生长的土层厚度是20~40m。  相似文献   

15.
介绍瑞金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竹产业、森林旅游,并从强化政策扶持和提升服务水平2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实现山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林业生态建设逐步完善,林业生态系统在生态环保和经济创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功,林下经济产业作为林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是完善整体林业产业链条,增创更高的产业收益的关键。本文从林业生态的林下经济产业实践着手,阐述了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农林林下经济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要点,对协调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发展林下产业是提升林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林下中草药种植是近年来林业产业发展的项目之一,对林业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显著。本文对当前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进行了简介,以期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发展林下经济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建平县是一个林业开发大县,多年来,建平县在发展林业生产上,特别注重林业产业化的发展,由原本单一的林业生产转型为综合开发,以林为主,综合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了林业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综合林业发展模式,尤其是在林下经济产业中,立足本县实际,林粮、林草、林药、林菜、林菌等林下产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建平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措施1.1开展全面调研,摸清林下经济可  相似文献   

19.
以CNKI中2006年—2015年期刊、学位和会议的林下经济论文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Java平台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Ⅲ对林下经济研究进行主题词形成的主题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国内林下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旅游、林下种植、模式研究、林下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及林业产业等主题。研究趋势显示,2006年—2009年,森林旅游和林下种植成为林下经济的研究热点。2010年随着与林下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提出,出现了林下经济的林下养殖、发展模式研究、林地资源研究等热点主题。2012年后,党随着国家对林业建设的高度重视,林下经济研究主要以林业生态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及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为主题,并呈现复杂多样分散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 《农学学报》2015,5(8):115-118
林下经济是一种高效的林业循环经济,是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由之路。从经营情况看,林下经济大致可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种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分别对河南、安徽、山西等地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中部地区林下经济的主要经营模式,分析了各种发展模式的优缺点,指出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经营习惯和市场条件,科学规划林下发展的模式和规模;林下物种资源不可生硬拼凑,千篇一律;强调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突出林业发展的主体地位,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