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建亮 《畜禽业》2002,(9):Y004-Y005
选用法国伊普吕母兔12只,分为Ⅰ、Ⅱ组,Ⅰ、Ⅱ组每只母兔哺育仔兔各为7只和8只,观测泌乳特性及其对仔兔生长发育的影响,全期35d。结果表明:Ⅰ、Ⅱ组每只母兔泌乳量各为6202g和6296g(P>0.05),泌乳曲线相似,产后15~18d为泌乳高峰;Ⅰ组泌乳力和每只仔兔吮乳量比Ⅱ组分别高1.9%(P>0.05)和12.6%(P<0.01);仔兔随日龄增长,乳转化均降低,日增重则不断提高,35日龄Ⅰ组仔兔个体重比Ⅱ组高18%(P<0.01),表明伊普吕兔于28~30日龄断奶可行。  相似文献   

2.
王礼安 《畜禽业》2001,(4):62-63
如果说最大限度地提高母兔繁殖率是获得养兔效益的第一步,那么,力求保证新生仔兔全活全壮则是第二步。新生仔兔脱离母体后,环境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而仔兔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调节机能差,适应能力弱,饲养管理稍有疏忽就会引起死亡,甚至出现毁灭性的损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仔兔成活率呢﹖我校家兔饲养场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合理饲养,狠抓管理,近年来成活率高达985%,且只只体格健壮,生长迅速,养至45~50日龄断奶时小型仔兔体重达05千克左右,大型仔兔1千克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体做法是: 1 加强选种选配 选种选配是否恰当合理对仔兔成活率有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是选留母性好,泌乳力强,产仔数多,且健康无病,性欲旺盛,肥瘦适度的母兔留作种用;将那些连续2~3胎产前不拉毛,产仔少,护仔能力差,乳汁少,食仔的母兔及时淘汰。配种时做到三不配:近产不配,发育不成熟不配,老幼不配。繁殖商品兔,采用经济杂交,以获得健壮的后代。  相似文献   

3.
杨晓东 《畜禽业》2001,(7):55-56
一般母兔的乳头都是8个,但产仔数的多少却相差悬殊,平均5~6只,高的可达10只以上,少的只有1只或产后全窝死亡.一般每只母兔可哺喂7~8只,优良母兔哺喂的较多.为了提高仔兔的成活率,促进其平均发育,可对仔兔进行调整,把产仔多的寄养给产仔少的母兔带养,具体方法为:  相似文献   

4.
仔兔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兔的经济效益,而仔兔体小无毛,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都很差,因此,加强母兔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加强仔兔的护理是增强仔兔体质,提高仔兔成活率的关键。 1 早吃初乳定时喂奶   母兔的初乳内含有大量的抗体和微量元素,仔兔及时吃足初乳,能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仔兔出生后6~10h一定要吃上初乳。有些母兔特别是初产母兔护仔性不强,产后不给仔兔喂奶,在这种情况下可进行人工强制哺乳,将母兔固定在产仔箱内,保持安静,将仔兔放在母兔乳头旁,让其自由吮乳。每次喂奶后,要检查仔兔是否吃饱。吃奶不足的仔兔瘦小,皮肤皱缩,腹部干瘪,常在产仔箱内爬动吱叫,用手摸仔兔上窜;吃足奶的仔兔腹部拱圆,肤色红润、光亮,不动。仔兔日喂奶1~2次。  相似文献   

5.
<正>在养兔生产中,仔兔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兔的经济效益,只有正确把握影响仔兔成活率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仔兔成活率,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1影响仔兔成活率的因素1.1温度方面的因素刚刚产下的仔兔体表无毛,没有体温调节能力,对低温耐受能力差,最怕寒冷。繁殖母兔多为夜间产仔,冬春季节产下的仔兔,如果保温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出生到断奶这一时期的小兔叫仔兔,这一时期约30d.又分为3个生理阶段。从出生到10~12日龄期间.以全身无绒毛、闭眼、吃奶、睡觉为特点,称为睡眠期;从13日龄到20日龄。睁眼、会跑、活泼爱动.对母乳的需要量大增。称为开眼期;从21日龄到断奶,仔兔常表现为吃不饱状态。因此哺乳时,叼着乳头不放.跟着母兔跑.叫追乳期,又叫断乳期。仔兔在不同的生长期,要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从出生到断奶的小兔称仔兔.其特点为:生长发育快、机体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的抵抗力和适应性均较差;因此,仔兔阶段较其它阶段更易发生发病死亡.所以,减少仔兔死亡、提高其成活率就成为提高养兔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农民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干预配合激素类药物干预对家兔繁殖性能产生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养殖场的60只母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以公兔:母兔为1:5的比例进行自然交配;B组使用人工授精,C组使用激素类药物对母兔进行促排卵,然后进行配种,D组结合人工干预+激素药物干预的方法 ,观察4组家兔的繁殖性能改善情况。结果 C组母兔受孕率、窝产仔总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等指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药物干预配合人工辅助交配能够明显提高兔群的繁殖性能,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引进的新加系大约克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新加系大约克母猪适应性强、产仔率高,3~5胎窝产总仔13.00只,窝活仔为12.50只;二世代初产母猪窝产总仔11.55只,窝活仔达10.78只。而且新加系大约克母猪泌乳力强、哺乳率高,第2胎仔猪21日龄窝重为70.85kg,断奶成活率为96.2%。  相似文献   

10.
科海撷英     
《畜禽业》2003,(5)
两次喂奶对哺乳兔生长有密切关系作者将73窝共584只新生仔兔(Pannon白兔)分成5组进行试验。对照组(SS)一天1次喂奶直到35日龄断奶(传统喂奶方式)。DD组由2只母兔,分别早、晚2次喂奶直到35日龄断奶。DS组一天2次吃奶直到23日龄,然后一天1次直到35日龄。DS组中一部分喂奶时间为8点和20点(间隔12h,DS12),另一部分在8点和16点饲喂(间隔8h,DS8)。第5组(D0)一天2次喂奶到23d,然后立即断奶。23日龄时,一天2次吃奶组(DD、DS12、DS8、D0)的仔兔,吃奶量是对照组(SS)的1.89倍(P<0.01),21日龄时的体重是SS组的1.7倍(P<0.01)。D0组因为断奶较…  相似文献   

11.
2000年5月,我市某兔场饲养的肉用加州兔发生母兔乳房炎、新生仔兔下痢和急性死亡,先后发病37只,死亡18只,致死率48.65%.经综合诊断为兔葡萄球菌病,采取相应防制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诊症状 母兔体温升高,达40℃以上,食欲减少,精神沉郁.乳房呈紫红色或蓝紫色,体积增大,触摸有硬结节,有的局部脓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复方对兔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生长激素(HGH)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仔兔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复方高、中、低剂量组4组,每组8只,饲喂30 d。中药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1.0%、2.0%、3.0%剂量添加到饲料中,空白组正常饲喂,试验结束时,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T3、T4、HGH的含量。结果中药复方各组仔兔血清中HGH、T3、T4的含量均升高。结论该中药复方可通过提高血液中HGH、T3和T4的含量以促进仔兔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兔感冒通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0月,我县张家庄张二平饲养的仔兔,由于受寒流影响大部分有流涕、打喷嚏类似感冒的症状。用感冒通防治以每2只仔兔1片的量研细拌料喂服。上午9时喂兔,晚上10点发现有55%的仔兔出现异常,次日上午有7只死亡。经系统检查,诊断为感冒通中毒,由于发现及时,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石传林  张照喜  孟庆良 《畜禽业》2002,(4):X033-X033
1 发病情况1999年底,章丘市曹范镇张某从某种兔场购进10组獭兔(2母1公为1组),由于精心管理,严把饲料质量关,獭兔生长发育良好,到2000年3月已繁育仔兔80余只.3月10日,张某发现有2只种兔不断打喷嚏,询问兽医人员,怀疑是巴氏杆菌病,遂用氯霉素点鼻治疗,并用氟哌酸全群饮水预防(氟哌酸为山东某动物保健品厂生产,含量为2.5%饮水预混剂),按每包50g兑水35kg,饮5d,停3d再继续饮用,持续一月有余.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温度胁迫对太平洋鳕的影响,以太平洋鳕仔稚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胁迫对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成活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的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育温度8℃组(对照组)成活率最高(99%),15℃组的成活率最低(43.3±10.3)%,差异显著(P0.05)。2、5、11、15℃胁迫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4h后急剧升高,与8℃组差异显著(P0.05)。72h后各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开始下降,与8℃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胁迫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48h时开始显著升高(P0.05),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较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相比具有滞后性。丙二醛活性在胁迫24h时升高(P0.05),但在48h时略有回落,72h时表现出最大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依阿华州立大学D.B.Jones等人,为评价初产母猪日粮氨基酸对促黄体素(LH)分泌和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在23d哺乳期中,选择哺育一窝13只仔猪的36只初产母猪,分别分配给每天6kg含高蛋白(HP组,1.20%赖氨酸)或低蛋白(LP组,0.34%赖氨酸)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通过改变日粮中玉米和大豆粕比例获得所需日粮赖氨酸浓度。在泌乳0、5、10、15和20d,在6h期间,分别间隔15min、1h、6h,评价血浆LH、ACTH和雌二醇17β。从断奶至断奶后45d,每天对母猪进行发情检查。哺乳期间,喂LP和HP日粮的母猪每天分别消耗4.41kg和4.98kg饲料。断奶时,LP组母猪体重较轻(P<0.05)、窝重较轻(P<0.05)、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P<0.05)。LP组母猪的平均和基准线LH浓度以及LH脉冲6h较低。LP组母猪和HP组母猪之间的差别在泌乳10d形成。血浆雌二醇和ACTH浓度不因日粮而改变。泌乳第5d和第10d的平均LH浓度同断奶至发情间隔相关(γ分别为-0.54和-0.56,P<0.01))。第10d平均LH浓度同0~5d、5~10d乳形成所需的日粮赖氨酸极大不足相关(γ分别为-0.39和-0.49,P<0.05),泌乳早期母猪日粮氨基酸采食量不足会引起产后10dLH分泌较少,并与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6,(11)
鲁西黑猪性成熟早,小母猪出现明显发情征兆的日龄为(93.5±9.2)d,体重(21.56±2.21)kg,发情周期(19±1.1)d,妊娠期(113.5±1.4)d,情期受胎率93%以上。小公猪从(83.12±4.67)d,体重(14.58±0.82)kg,出现性反应爬跨。母猪繁殖力强,平均窝产仔数(13.49±2.37)头,产活仔数(12.35±2.07)头,35日龄断奶仔数(11.79±1.61)头。母猪有效乳头数(16.15±1.32)个,泌乳力好,母性强,哺育率达98%。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蛋白质和脂肪对工业化培育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生理因子的影响,实验采用2×2双因素设计,设置2个蛋白水平(48%、52%);2个脂肪水平(9%、13%)。形成4种实验饲粮处理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3600尾实验鱼[平均体质量(4.6±0.3)mg]。实验鱼为2日龄黄颡鱼"全雄1号"仔鱼,以卤虫开食1 d后,逐渐过渡为实验饲料,过渡期为2 d,实验进行21 d。结果显示:113%脂肪水平显著提高实验鱼成活率,52%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实验鱼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P52L13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P52L9组32.67%,显著高于P48L13和P48L9组,其增重率也分别显著高于P48L13和P48L9组40.15%和43.74%;P48L9组成活率分别显著高于P52L9组15.83%,但增重率最低。2生理因子分析表明,52%蛋白、13%脂肪水平分别显著提高黄颡鱼仔稚鱼机体IGF-1和T3含量,并有提高消化酶和吸收酶活力趋势。P52L13组消化酶、吸收酶活力和生长相关激素含量均最高,且后两类均显著提高,AKP活力分别显著高于P52L9和P48L13组37.38%和34.71%,IGF-1水平显著高于P48L9组46.2%;P48L9组消化酶和吸收酶活力均较高,但T3及GH含量均最低,IGF-1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25.76%~31.6%。3本研究新发现,蛋白和脂肪水平较低时,对仔稚鱼生长性能未有提高,但二者组合比例(即蛋脂比)适宜时(本实验条件下为3.95~5.46),有利于工业化培育仔稚鱼存活能力的改善。总之,本研究初步确定,在工业化培育条件下,P52L13组饲料为兼顾黄颡鱼仔稚鱼成活率、生长性能、消化吸收和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优良组合;P48L9组饲料为改善黄颡鱼仔稚鱼存活、消化吸收的适宜蛋脂比组合;饲料蛋脂比对鱼类生命早期发育成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对半滑舌鳎养殖水质及仔稚鱼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益生菌对水质因子及半滑舌鳎仔稚鱼生长指标的影响.设置添加益生菌的试验组和未添加益生菌的空白对照组进行饲喂试验,定期测定水质因子并从每组随机抽取鱼体测定其生长指标.研究发现,采用相同饵料喂食半滑舌鳎仔稚鱼,投喂益生菌对试验组pH、DO、温度、氨氮、亚硝氮没有显著影响(P>0.05),表明添加益生菌对水质无不良影响.试验组半滑舌鳎仔稚鱼的体长增长率较对照组虽无明显差异,但增重率、肥满度和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益生菌的使用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用29日龄(28天断奶)的杜×长×大断奶仔猪45头,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试验Ⅰ、Ⅱ组为对照组,Ⅲ组为试验组。试验Ⅰ组只喂基础日粮,Ⅱ、Ⅲ组分别添加6%的SDPP_1(进口血浆蛋白)、TF血浆蛋白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的日增重分别为172.5g、241.2g和242.8g,Ⅰ组与其它2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Ⅱ、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料肉比看,Ⅰ组与其它2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Ⅱ、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间,仅试验Ⅰ组有4头仔猪发生腹泻,腹泻发生率为26.7%。经分析,每增重1kg,添加TF比添加SDPP_1节省费用1.34元,效果显著。表明TF喷干血浆蛋白粉无论在免疫、促长,还是经济效益方面均效果明显,是取代进口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