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取液对土壤有效重金属含量与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污染已成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在土壤污染元素中,Cu、Zn、Pb的污染占很大比重,有效态污染元素对作物、动物及人体的毒害更为严重。重金属的有效态决定了生物有效性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它是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的基础。只有运用合宜的提取方法,准确地测定重金属的有效性,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方案。通过5种提取液的比较得出,醋酸铵提取液、DTPA&TEA提取液、EDTA提取液等3种提取剂能较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适用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采用4种提取剂提取广西某受重金属污染的蔗田土壤中有效态Cu、Zn、Pb和Cd。结果表明:各提取剂对土壤有效态Cu、Zn、Pb和Cd的提取量顺序为HNO3>HOAc>Ca Cl2>Na NO3;土壤重金属Cu、Zn、Pb、Cd任意两个元素的提取率间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提取剂对蔗田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4种提取剂提取广西某受重金属污染的蔗田土壤中有效态Cu、Zn、Pb和Cd。结果表明:各提取剂对土壤有效态Cu、Zn、Pb和Cd的提取量顺序为HNO3HOAcCa Cl2Na NO3;土壤重金属Cu、Zn、Pb、Cd任意两个元素的提取率间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黄棕壤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性的表征方法。[方法]选取15种化学提取荆,结合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探索其对黄棕壤中铜、铅、镉的植物可利用性的表征方式。综合分析提取剂对重金属提取能力的影响,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与化学提取剂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所用的15种提取剂中,硝酸钠、醋酸铵-EDTA、氯化钙、草酸等提取出的化学有效态含量不能有效地反应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植物可利用性,而0.10mol/L柠檬酸、0.05mol/L EDTA、0.05mol/L HCl和5%HOAc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均能较好地反应黄棕壤中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态含量。[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利用和管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保障污染土壤上作物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集2种重金属污染土壤,运用Tessier和Leleyter2种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Pb、Cd、Cu和Zn的形态及其分布,研究了EDTA萃取前后土壤重金属Pb、Cd、Cu和Zn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EDTA能有效地萃取土壤中重金属,在一定浓度条件下,EDTA溶液对Pb、Cd和Cu的萃取能力比其对Zn的强。EDTA萃取前,2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态含量及其百分比都较低,而其生物潜在可利用态和不可利用态的含量及其百分比都较高。萃取后,2种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态含量和百分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其生物潜在可利用态和不可利用态的含量有所减少。EDTA促进了生物潜在可利用态和不可利用态的重金属向生物可利用态转变。Leleyter连续提取法在评价生物潜在利用态重金属方面较Tessier连续提取法好。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有机酸去除土壤中重金属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化学萃取实验,以湖南郴州柿竹同和湖南衡阳水口山矿区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柠檬酸、草酸、酒石酸作为低分子有机酸萃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进行萃取实验,确定各个单因素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对于湖南郴州和衡阳两个污染地区土壤运用化学萃取技术萃取重金属来进行土壤修复是实际可行的;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对各种土壤中的重金属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萃取能力,是高效的土壤重金属萃取剂;单因素的适宜萃取条件为100 mmol·L-1有机酸溶液,固液比1:5,恒定温度35℃,pH为3,反应时间24 h,且萃取率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与萃取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稳定态(残渣态、硫化物和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金属含量高,表现为较低的萃取率;反之,萃取率高;柠檬酸、草酸、酒石酸3种萃取剂均能有效地降低衡阳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3种萃取剂的萃取效率依次为酒石酸>草酸>柠檬酸.  相似文献   

7.
采集浙江省水稻和蔬菜主产区的土壤及其对应植物样本各16个,分析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提取剂HCl、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NH4OAC、CaCl2和硫代乙醇酸(TGA)对土壤有效态Hg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从提取能力来看,蔬菜土和水稻土都表现为TGA>NH4OAC≈CaCl2≥HCl>DTPA;从相关性分析来看,HCl、NH4OAC和CaCl2提取的有效态Hg含量与水稻籽粒H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和水稻的Hg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对土壤重金属镉的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选择,对其检测条件进行优化,选用DTPA(二乙基三胺五乙酸)作为土壤重金属镉有效态的提取剂,最优条件为样品5 g,水土比为1∶10。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以BCR法为基础,弱酸提取态用醋酸溶液作提取剂;可还原态用醋酸羟胺溶液作提取剂;可氧化态用过氧化氢消化,醋酸铵溶液作提取剂。  相似文献   

9.
吴汝欢 《乡村科技》2019,(14):115-116
利用土壤修复剂,能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从而有效缓解土壤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的同时,也能减少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危害。基于此,本文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出发,对土壤修复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能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白菜和玉米为典型作物,以贵州省赫章县"土法炼锌"冶炼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五种传统化学提取剂(HNO_3、DTPA、LMWOAs、HCl和CaCl_2)和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对土壤Cd的植物吸收有效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法炼锌"影响区土壤总体呈碱性;马铃薯与白菜可食部位对供试土壤Cd的富集系数基本相同,而玉米籽粒对供试土壤Cd的富集系数远小于块茎类和叶菜类,马铃薯、白菜和玉米的富集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105 3、0.105 8和0.007 9;一元线性与二元回归表明DGT测定土壤有效Cd含量与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相关系数大于五种传统化学提取剂;五种提取态中,CaCl_2提取态测定有效态Cd也可较好预测马铃薯和白菜可食部分Cd含量(R2adj分别为0.805和0.808),HNO_3提取态测定有效态Cd也可较好预测三种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R_(adj)~2分别为0.822、0.874和0.764)。在本实验条件下,DGT技术评价"土法炼锌"冶炼区土壤镉植物吸收有效性效果优于五种化学提取态,但考虑不同作物类型,土壤pH因素以及操作的简单快捷性,CaCl_2提取态和HNO_3提取态也可成为预测重金属冶炼区复合污染碱性土壤Cd的植物吸收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提出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为累积性污染评价和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两类的基础上,以土壤重金属全量测定值与土壤重金属背景的比值反映土壤累积性污染状况,而以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测定值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临界值的比值作为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的方法,制定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给出了以盆栽试验为基础,小区试验进行验证,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为依据,确定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临界值的方法,并将其制定成为耕地土壤重金属临界值技术规范。与目前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和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对种植作物的适宜性。该方法的建立,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和我国目前推行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污染源对水稻土及水稻籽粒的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及其在水稻中的累积特点,利用3种典型的提取剂对四个不同污染源地区水稻土中As、Cd、Cu、Zn的有效态进行提取,分析不同来源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以土壤参数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为自变量,建立各地区水稻籽实中重金属含量的最优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污水灌溉源地区土壤中As和Cd的有效态含量较高,矿山废渣源地区土壤中Cu、Zn有效态含量较高。水稻籽实中重金属可以用重金属有效态及土壤参数进行预测,籽实Cd含量可以用Ca Cl2溶液提取态含量进行有效预测,而籽实As和Cu的含量可以用EDTA提取态含量进行有效预测,但籽实Zn的预测性较差。四个污染源地区中,污水灌溉源和矿山废渣源地区重金属的生物累积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从传统的单一重金属元素污染转变为重金属的复合污染。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以及植物生理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其生态效应,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AB-DTPA浸提剂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上海地区48个典型土壤样品中8种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并与经典的土壤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B-DTPA法能提取出土壤中大部分有效磷和速效钾,提取率分别为93.0%和98.4%,与经典测定方法达到了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和0.981;无论是土壤营养元素还是污染重金属,AB-DTPA法测定的有效态含量均高于CaCl_2-DTPA法;其中AB-DTPA法测定的Fe、Mn、Cu、Zn、Cd等5种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与CaCl_2-DTPA法均达到极显著相关;AB-DTPA法提取的有效Pb与CaCl_2-DTPA法测定结果也达到了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只有0.325。总体而言,AB-DTPA法适用于上海典型土壤中多种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分析,但除P、K外,其他元素的评价指标应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5.
3种萃取剂对土壤重金属的去除及其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通过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浸泡试验,比较了HCl、柠檬酸、EDTA3种萃取剂对污染土壤中3种重金属Pb、Cd、Zn的去除能力,并研究了这3种萃取剂的萃取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提高,3种萃取剂对Pb、Cd、Zn的去除作用增强。EDTA去除3种重金属的能力远远大于其他2种萃取剂。HCl和柠檬酸对3种重金属去除率的顺序均为Cd>Zn>Pb,EDTA溶液对3种重金属去除率的顺序为Pb>Cd>Zn。HCl和柠檬酸萃取提高了土壤Pb的有效性,降低了Cd、Zn的有效性。EDTA萃取降低了土壤Pb、Cd、Zn的有效性,并且这3种重金属的有效性低于HCl和柠檬酸的处理。可见,EDTA作为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萃取剂比HCl和柠檬酸更合适,HCl和柠檬酸虽然也能明显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但它提高土壤Pb的有效性的效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中有机物质和添加植物材料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重金属含量的植物残体进入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土壤颗粒态有机物质矿化、微生物生物量和颗粒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和植物残体重金属污染都会减弱颗粒态有机物质和植物材料在土壤中的矿化速率,增加颗粒态有机质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和颗粒态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在植物残体矿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主要与土壤污染程度有关,随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加入土壤的植物材料重金属含量较低时,中量重金属污染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而土壤颗粒态有机质的积累均随土壤或植物残体中重金属的积累而增加.其中植物中重金属积累对其影响更为明显.重金属在土壤颗粒态有机质中的积累可能是土壤有机质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腐植酸对固废拆解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腐植酸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在固体废弃物拆解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加入不同用量的滩涂泥提取的腐植酸,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有效态重金属Cu、Zn、Pb、Ni的含量。[结果]腐植酸能有效络合、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加入腐植酸后,污染土壤中的水溶态和有效态重金属Cu、Zn、Pb、Ni的含量均明显下降。当100 g土样中加入30 mg腐植酸时,腐植酸对污染土壤中水溶态重金属Zn、Cu、Pb、Ni的去除率分别为38.6%、50.9%、45.5%、23.9%,对有效态重金属Zn、Cu、Pb、Ni的去除率分别为28.9%、64.7%、31.0%、53.5%。[结论]腐植酸可以有效修复固体废弃物拆解地重金属污染土壤,每100 g土壤中加入30 mg腐植酸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振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振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的影响,选用0.43 mol·L-1 HNO3和0.01 mol·L-1 CaCl2作为提取剂,利用行星轮旋转振荡仪、往复式振荡器、回旋振荡培养箱3种设备,设置6种不同振荡方式,对4种典型历史污染农田土壤进行有效态重金属提取。结果表明:回旋振荡(CYO)下HNO3提取的4种土壤重金属总摩尔浓度均显著高于往复振荡(RCO)和行星轮旋转振荡(RTO1);行星轮旋转振荡(RTO1)下CaCl2提取的重金属总摩尔浓度均高于回旋振荡(CYO)和往复振荡(RCO)。行星轮旋转振荡下不同旋转方式和转速处理之间也存在差异:对于4种土壤,公转30 r·min-1方式下的土壤HNO3提取态重金属总摩尔浓度最低;对于浙江富阳、广东乐昌、浙江台州3种土壤,公转30 r·min-1方式下CaCl2提取的重金属总摩尔浓度最高。试验结果说明不同振荡方式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在有效态重金属提取方法制定及实验室间比对时需考虑不同振荡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高丹草、田菁2种草本植物分别与改良剂联合作用对矿区土壤养分条件和可交换态重金属Cu、Zn、As、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地土壤在不经任何处理自然放置120d后,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增加不明显,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可交换态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植物-改良剂联合处理后,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升,土壤肥力改善明显,可交换态重金属有微量残留,可见植物-改良剂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湿地土壤中Cu Zn Pb Cd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乐安河上游铜矿开采带来的鄱阳湖湖体东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采用Tessier法对鄱阳湖湿地土壤中Cu、Zn、Pb、Cd的化学形态以及重金属形态与植物富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土壤中Cu、Pb、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水溶态和交换态等生物有效性态含量很少。Cd的水溶态、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态较其他元素高。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均显示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生存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相关.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出Zn〉Cu〉Cd〉Pb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