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Aminita vaginata)、乳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ctifluus)和绒粘盖牛肝菌(S.tomentosus)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施氮量(0,4.5,9和18mg/L硝酸铵)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对油松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结果】(1)同一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均高于不接种对照,不同菌种的促生效果不同,以灰鹅膏菌效果最好,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次之,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或不变,施氮量为9mg/L时生长量和生物量都达到最大。(2)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其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Fv/Fm和ΦPSⅡ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施氮量为9mg/L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接种灰鹅膏菌能显著提高油松的净光合速率。【结论】施氮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物量和光合速率有交互效应,且以接种灰鹅膏菌并附加9mg/L施氮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用氮素指数施肥法对连香树幼苗进行不同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连香树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片数以及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总体呈先增后降,均在施尿素10 g/株时达到得最大值,在施尿素14 g/株的处理下,叶面积最大.根冠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苗高、地径和生物量3个性状,确定连香树幼苗生长的最适施氮量为尿素10g/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磷养分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生物量、养分积累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油茶幼苗对氮、磷养分的需求,为油茶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林4和长林53两个品种的一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开展苗期施肥控制试验,设置2个氮(0,8 mmol/L)水平和4个磷(0,0.4,0.8,1.6 mmol/L)水平的交互处理,测定油茶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氮磷含量。【结果】(1)在不施氮(N0)条件下,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生物量,且在P1和P2处理下生物量积累较高;在施氮(N1)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均在P0处理下生物量最高。(2)长林4和长林53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地上部>根部。无论是否施氮,磷水平对长林4的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均影响不大,而长林53在N1P3处理下的根生物量及根占比显著小于N1P0处理。(3)在不施氮(N0)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分别在P3和P0处理下氮含量达到最大值,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1和P2处理时较大,而施氮(N1)条件下,氮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无论是否施氮,2个油茶品种苗期...  相似文献   

4.
叶面施氮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氮素在东北红豆杉幼苗培育中的作用,以6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施氮法研究尿素、硝酸钠和硫酸铵3种氮素形态在3个氮浓度(0.5、1.0、1.5 g/L)下幼苗的生长、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幼苗的生长量较对照组幼苗(CK)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 g/L尿素处理幼苗的效果最好,枝生长量比CK提高了39.1%,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片氮含量也都有所增加,1.5 g/L尿素处理幼苗的氮含量最高,比CK提高了20.0%(P0.01)。在叶绿素含量上,1 g/L尿素处理幼苗的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含量比CK提高了20.5%和27.1%(P0.01)。施氮后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合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等光合指标也都好于CK(1.5 g/L硫酸铵除外),1 g/L尿素处理幼苗的Pmax比CK提高了62.0%(P0.01)。从整体上看,幼苗总叶绿素含量和Pmax呈现出随幼苗叶片氮含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 g/L尿素处理效果最好,硫酸铵和硝酸钠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氮肥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以1年生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比较了不同氮肥施入量下油松幼苗生长及物质积累情况。结果表明:氮肥施入量的增加有利于油松幼苗的生长,但是若施氮过多,油松生长效果下降,在氮肥施入量为12~18 g/株范围内,油松幼苗长势最为理想,是最适宜迭部地区的油松氮肥施入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水平添加对干旱梭梭幼苗生长生理变化的响应,为荒漠区生态恢复和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以新疆荒漠区梭梭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在梭梭幼苗生长关键期模拟土壤自然干旱(水分)状况变化,设置 CK 、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处理,并分别在各处理下,设置 N0、N1、N2、N3、N4 和 N5(0、0.05、2.50、5.00、7.50、10.00 g/m2)氮素水平。采集各处理整株梭梭幼苗、梭梭幼苗同化枝,室内烘干测定植株生物量,分析测定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梭梭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不同干旱梯度下,以轻度干旱为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梭梭幼苗植株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植株生物量由 N0 时的 23.28 g 增加至 N3 时的 30.19 g 后降低到 N5 的 27.57 g,表明施氮量过高不利于梭梭幼苗生物量积累。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干旱梯度的增加,梭梭幼苗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同化枝处于重度干旱状态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迅速积累,通过渗透调节作用适应干旱,N3 施氮水平下同化枝中各物质含量较 CK相比增幅最小,分别为 58.96%、73.01%、29.72% 与 32.15%,表明合理施氮可有效缓解干旱。【结论】合理施肥有利于梭梭幼苗植株生物量的积累、缓解干旱胁迫,研究发现 N3 施氮水平的各干旱梯度下梭梭幼苗植株生物量均达最大值,随着干旱梯度增加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增幅最小。考虑施肥综合效应,建议新疆荒漠地区人工种植梭梭移栽苗时,在常规种植基础上适当添施 5.00 g/m2 氮肥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氮沉降对我国特有种油松3个种源幼苗的生长及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BJ)、山西(SX)、内蒙古(NMG)3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为研究材料,设计5个人工氮添加水平:对照(N0, 0kg/(hm2·a),以N计,下同),低氮水平(N1, 15kg/(hm2·a)),中氮水平(N2, 25kg/(hm2·a)),高氮水平(N3, 50kg/(hm2·a))以及过饱和氮水平(N4, 150kg/(hm2·a))。测定不同氮添加水平下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基径、株高、月生长量、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差异,探讨不同种源油松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氮添加对BJ种源油松幼苗的平均株高有显著影响(P < 0.05), 但是对其平均基径没有显著影响;氮添加使SX和NMG种源油松幼苗株高和基径均产生了影响,但这些影响均不显著。2)氮添加使得BJ种源油松幼苗的株高月生长量增加,而基径月生长量有所降低,但变化均不显著;NMG种源油松幼苗的基径月生长量在N4水平下均显著降低(P < 0.05)。3)在N1的氮水平下,BJ种源油松幼苗的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均表现为显著增加(P < 0.05);氮添加使SX种源油松幼苗叶生物量在不同氮添加下发生了显著降低;而氮添加对NMG种源油松幼苗生物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4) SX种源油松幼苗的叶质量比在N3条件下发生了显著增加(P < 0.05);随着氮添加浓度的升高,NMG种源油松的根质量比在N2、N3、N4水平下均表现为显著降低,茎质量比在N1、N2、N3水平下显著增加。5)分析油松幼苗的变异来源发现,基径与氮添加处理和种源这2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存在密切关联,对基径、株高的极显著性差异均来源于种源的不同,对基径月生长量、叶质量比以及根叶比的显著性差异亦均由于种源的不同。同时,在处理和种源的交互作用下,油松幼苗的基径及其月生长量、茎叶比和根叶比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综上得出,持续的氮添加已经影响了油松种群的内部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施氮对干旱胁迫下桑树幼苗形态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以‘云桑1号’幼苗为研究对象,在对照(D0,土壤含水量约75%)和干旱(D1,土壤含水量约30%)两种水分环境下分别设置0mmol/L(N0)、12.5mmol/L(N1)和25.0mmol/L(N2)NH4NO3 3种浓度的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水氮条件下桑树幼苗的形态、生物量、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结果显示:(1)干旱使桑树幼苗各器官中可溶性糖、淀粉、NSC含量显著增加。各氮素水平下叶中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增量最高,达到82.27%~163.31%和70.61%~138.00%;根中淀粉含量增量最高,达到6.05%~31.75%。随着氮浓度升高,干旱胁迫下桑树幼苗各器官中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2)干旱显著抑制桑树幼苗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长,施氮则促进其地上部分的形态发育和生长,尤其是施氮12.5mmol/L水平缓解干旱下桑树幼苗地上...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时期和施氮量对高粱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77-783
以高粱新品种晋杂34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灌溉时期处理和3个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分析12个处理对高粱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高粱需水敏感期及其合理的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时期及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对高粱穗花期及成熟期的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穗花期L13N75处理下高粱生物量最高,达到11 903.24 kg/hm2,成熟期L16N75处理下高粱生物量最高,达到20 748.62 kg/hm2。不同灌溉时期对籽粒产量影响结果显示,L16处理籽粒产量较高,而尤以L16N75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L16N0,L16N150增产2.34%,0.12%,比L0N75,L13N75,L19N75分别增产9.14%,3.75%,6.12%。对耗水量、水分利用率及灌水效率的研究表明,L16灌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其中,L16N75处理为建议最佳处理,在N75相同施氮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L13N75,L19N75增加了11.84%,4.39%。不同灌溉时期、不同氮水平及水氮耦合显著影响籽粒中氮浓度及氮累积量,在同一施氮水平下,L16处理籽粒中氮浓度、氮素累积量高于其他灌溉条件,其中以L16N150处理的氮浓度及氮累积量最高,其氮浓度分别比L16N0,L16N75增加20.01%,11.97%,其氮累积量分别比L16N0,L16N75增加22.78%,11.74%。在研究设计的12个处理中,L16N75处理最能满足高粱生长的需水及需肥规律,能有效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促进高粱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培育的最适指数施氮量,对丰富高质量闽楠苗木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6个水平指数施氮量(0、1、2、3、4、5 g·株?1)处理下闽楠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积累状况。  结果  闽楠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根系活力随指数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 g·株?1时达到最大;苗木氮、磷、钾素积累量在最高指数施氮量处理中最大;苗木生物量、氮素质量分数、株含量以及施氮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施氮量为3~5 g·株?1时,幼苗养分吸收表现为奢侈消耗;临界值法表明:闽楠苗叶片氮钾的最适质量分数临界范围分别16.88~20.58和9.78~11.38 mg·g?1,最适施氮量为3~4 g·株?1。  结论  综合闽楠苗生长生理以及养分积累表现,建议闽楠苗期培育以指数施氮量4 g·株?1为宜。图3表4参34  相似文献   

11.
指数施肥对美国山核桃苗期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美国山核桃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运用指数施肥法研究6种不同施氮量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幼苗的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在施肥前至第4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4~8周、8~12周,苗高、地径、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均在施氮量为600 mg/株时达到最大值;施肥结束时,施氮量为600 mg/株的处理,美国山核桃实生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分别为33.44 cm、5.08 mm、9.33 g/株,分别是不施氮肥处理(CK)的1.48、1.45、2.16倍;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SPAD值不断升高,根冠比降低。因此可见,美国山核桃幼苗的最适施氮量为600 mg/株。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0、0.1、0.2、0.4、0.8、1.6g/kg土)对剑麻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养分含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干重)、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在施氮水平为0.1g/kg土时最高,地上部、根系干重分别为15.39、2.30g/株,为对照的128%、131%;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2.68%、8.48 kg/kg;而施氮水平为1.6 g/kg土时,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反而降低;与对照相比,适量施氮明显增加剑麻地上部生物量,但各施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剑麻根系生物量则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剑麻地上部和根系含氮量、植株氮素积累量总体上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则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叶面喷施壳聚糖对枇杷养分吸收的影响,筛选出有利于枇杷养分吸收的最佳壳聚糖浓度。采用盆栽试验,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0、1、2、4和6g/L)对枇杷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枇杷幼苗各器官的生物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和全钾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壳聚糖浓度为2g/L时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浓度为2g/L的壳聚糖使枇杷幼苗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和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41.27%、19.26%、18.61%和28.19%。相关分析表明,枇杷幼苗各器官的生物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均与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呈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进一步表明,枇杷幼苗地上部的全氮与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关度最高;地上部全磷含量和地上部全钾含量与根系全磷含量相关度最高。故壳聚糖能够促进枇杷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其中浓度为2g/L的壳聚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水肥条件协同作用对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肥力利用能力的影响,为新银合欢幼苗栽培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室内盆栽控制法培养新银合欢幼苗,设2个水分水平(正常浇水和干旱胁迫50 d)和4个施氮处理[不施氮对照(CK,N_0)、低氮(0.86 g/株,N_1处理)、中氮(1.72 g/株,N_2处理)和高氮(2.58 g/株,N_3处理)],系统测定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新银合欢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及肥力利用效率。【结果】水分条件相同时,施氮均能使新银合欢幼苗总生物量及各营养器官(根、茎和叶)的生物量增加,根占比下降;施肥量相同时,正常浇水可促进幼苗根系以上各形态指标上升,干旱胁迫时,N_3处理可提高幼苗单株总生物量及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干旱胁迫下适量增施氮肥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D、POD和CAT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酶的协同作用可降低幼苗体内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水肥胁迫对幼苗的伤害。从整个植株氮和磷浓度分布看,全氮含量为叶茎根;全磷含量为根茎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幼苗的氮和磷运转效率及氮素利用率均以N_2处理最高。【结论】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增施氮肥可提高新银合欢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对氮和磷的吸收能力;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用中等浓度氮(1.72 g/株)可有效诱导新银合欢幼苗抗氧化保护酶系统活性增强,从而增强其抗旱性,延缓叶片衰老,同时可显著增加幼苗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氮素的转运及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浓度对膜荚黄芪生物量、总黄酮和多糖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膜荚黄芪幼苗为试材,探讨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黄芪幼苗的生物量、总黄酮、多糖积累和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水杨酸对植株生物量基本无影响,而200、400μmol/L水杨酸对植株形成激素胁迫,抑制植株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率随水杨酸浓度增加而提高,在400μmol/L水杨酸处理培养7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5.13μg/g和40.8%;多糖的积累有1个波峰,在200μmol/L水杨酸处理下达到峰值,为8.12 mg/g。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施钼浓度对黑果枸杞幼苗生长及荧光参数的影响,初步确定促进黑果枸杞幼苗生长的最适施钼浓度,为黑果枸杞小浆果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参考。【方法】以黑果枸杞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种植试验,探究不同施钼浓度下黑果枸杞幼苗根长、株高、生物量、微量元素含量及荧光参数指标变化。【结果】(1)随钼处理浓度升高,黑果枸杞幼苗各部位生物量(鲜重和干重)、根长及株高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钼浓度为5、10、20μmol/L时对黑果枸杞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以10μmol/L综合促进效果最佳,钼浓度为40μmol/L时则产生抑制作用。(2)施钼对微量元素Mo、Zn、Fe的吸收具有明显影响,对Mo元素的吸收利用表现为协同关系,对Zn元素表现为拮抗关系,对Fe元素表现为拮抗和协同双重关系,施钼浓度在10μmol/L时黑果枸杞幼苗各部位对微量元素Mo、Zn、Fe吸收利用效率较为稳定。(3)黑果枸杞幼苗初始荧光(Fo)随施钼浓度升高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钼处理浓度为10μmol/L时有最小值。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的变化趋势与Fo相反,在钼处理浓度为5μmol/L或10μmol/L时有最大值。【结论】黑果枸杞幼苗生长与施钼浓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适宜的施钼浓度能显著提高黑果枸杞幼苗的生长,浓度过高又会抑制其生长。适合黑果枸杞幼苗生长的钼浓度范围为5~20μmol/L,以10μmol/L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氮肥施用量对香梨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以一年生香梨实生苗为材料,设置6 g/株(N1)、12 g/株(N2)、18 g/株(N3)、24 g/株(N4)四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为对照(N0),研究不同施氮量下香梨幼苗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施氮量为18 g/株时,达到最大值,因此,在武威地区该施氮量能够明显促进香梨幼苗生长,有利于经济林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指数施肥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采用指数施肥法研究了5种氮素施肥处理(100、200、400、600、800 mg·株~(-1))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美国山核桃幼苗的苗高、地径、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施氮量600 mg·株~(-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4 cm、5.08 mm、2.30 g、4.39 g和9.33 g,是对照组的1.48、1.45、2.30、4.99、2.17倍。(2)根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递减的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数施肥处理的美国山核桃幼苗全株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97~6.92、3.13~5.36、2.68~4.85倍,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0.98~3.35、1.07~2.50、0.84~1.80倍。(4)当施氮量≤600 mg·株~(-1)时,美国山核桃幼苗的总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到800 mg·株~(-1)时,其幼苗的总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出现明显下降;苗木养分质量分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因此,美国山核桃幼苗温室培育的最适施氮量约为600 mg·株~(-1)。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最有利于葡萄生长的壳聚糖浓度,以葡萄幼苗为材料,对其喷施浓度为0、1、2、4和6 g/L的壳聚糖溶液,研究了壳聚糖对葡萄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壳聚糖后,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且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壳聚糖浓度为4 g/L时,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最大。喷施壳聚糖后,葡萄幼苗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均随喷施浓度增大不断提高,且在壳聚糖浓度为6 g/L时达到峰值。经壳聚糖处理后葡萄幼苗各部分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所上升,根系、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在壳聚糖浓度为4 g/L时达最高值。因此,壳聚糖能够促进葡萄幼苗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葡萄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20.
水氮耦合对棉花幼苗根冠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节水灌溉条件下配施氮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可行性,采用分根交替灌溉(APRI)和常规供水(NI)的方式分别培养棉花幼苗,同时配施不同水平氮素(高氮200 kg/hm~2、中氮120 kg/hm~2、低氮80 kg/hm~2),研究了干旱胁迫后棉花幼苗生长、光合作用、根系形态、根冠生物量、瞬时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WUEb)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棉花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作用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蒸腾耗水量和根冠生物量,但显著增加了棉花幼苗的根冠比、根系长度(总根长和直径2 mm的细根长度)和根系表面积;同时干旱处理也显著增大了WUEi和WUEb。与正常施氮(中氮处理)相比,增施氮肥促进了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Pn、Tr、Gs、蒸腾耗水量以及根冠生物量、总根长、根系表面积等的增大,显著降低了WUEi但未改变NI处理的WUEb;减施氮肥则加大了干旱对棉花幼苗生长、光合作用能力和根冠生物量积累的抑制程度,但在干旱条件下提高了WUEi和WUEb。与NI处理相比,APRI处理的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Pn、Tr、Gs、根冠生物量、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蒸腾耗水量减少,WUEi和WUEb增加。综上,APRI配施氮肥处理可以减轻干旱对棉花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抑制程度,并提高WUE;虽然在干旱条件下APRI配施低氮处理具有最大的WUE,但APRI配施高氮处理棉花幼苗的根冠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