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松栎锈病松栎锈病在我国主要为害松树,以马尾松、樟子松、云南松、黄山松感病最重。该病主要特征是在幼树和大树的枝干上形成近球形的木瘤。严重时,病瘤满树,造成大枝或全株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大蚜(Cinara piniyvnnanensis zhang)是危害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的森林害虫,常在春季酿成灾害。 该虫除直接刺吸汁液造成危害外,其排泄物污染枝叶后,可招致松树染上煤污病。防治云南松大蚜,可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幼林抚育云南松大蚜在树势较弱的幼树上容易造成危害。故首先应加强幼林抚育并加强水肥管理,通过灌水、施肥、修枝等方法,促进幼树生长,从而控制虫口增长。对有条件的小面积幼林,5~8d给树冠喷洒1次水,水的冲洗对害虫有抑制作用。 加大天敌保护力度云南松大好的天敌有瓢虫、…  相似文献   

3.
对松阳县香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于2020年4月~2021年6月对选取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4种香榧林进行病虫害调查,包括纯幼苗林、纯幼树林、幼古树林、幼树套种林,分析病害(香榧绿藻、香榧膏药病、香榧枝条黄化)和虫害(香榧瘿螨、白蚁)发生情况。香榧绿藻:纯幼苗林感病率(88.67%)最高,纯幼树林感病指数(0.30)最高;香榧膏药病:纯幼苗林和幼树套种林种未发生此病,纯古树林,纯幼树林感病指数均为0.08,感病率分别为23.33%、14.17%;香榧枝条黄化:纯幼树林、幼树套种林、幼古树林、纯幼苗林感病率分别为27.50%、16.25%、12.50%、8.75%,感病指数与感病率呈正相关;香榧瘿螨:幼树套种林中香榧瘿螨危害率达到31.67%,其余林分中未发现香榧瘿螨;白蚁:幼树套种林白蚁为害率(30.83%)最高,纯幼苗林白蚁为害率(15.83%)最低。5种病虫害在4个不同香榧林中均未出现大规模成灾表现,仅在个别林地中局部发生。  相似文献   

4.
川西南山地云南松林窗更新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查四川省攀枝花市原始云南松林中的65个林窗,研究林窗的面积、年龄和开阔度对云南松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干扰有利于云南松天然更新;小林窗中云南松幼苗更新密度最大,大林窗中云南松幼树及成树的密度较大;幼苗和幼树在幼年林窗中密度较大,而成树在老年林窗中密度最大;云南松幼苗密度随开阔度的提高而降低,幼树和成树的密度则增加;开阔度越大云南松个体也越大,但在开阔度低于0.6的林窗中,云南松更新困难;林窗和非林窗下云南松的重要值均排第1位,表明未来该研究区仍以云南松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林地施肥对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林地施肥对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地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2008年在石屏县牛达林区乌拉田对当年营造的云南松人工林进行了林地施用不同量的复合肥、磷肥和钾肥处理组合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林地施肥具有促进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地径和树高生长的效果。施肥1年后各施肥处理组合间云南松幼树的地径生长出现了极显著的差异(F=1.360F0.01=2.662)。其最佳的施肥处理组合为每株施复合肥200 g+磷肥25 g+氮肥10 g,施肥1年后云南松幼树的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达2.50 cm和21.40 cm比不施肥的高0.82 cm、9.23cm。这一施肥处理组合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云南松火烧迹地天然更新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红塔山自然保护区东风水库北岸王美喜大山、大河顶尖山片区两块火烧迹地云南松天然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东风水库北岸王美喜大山林火发生5年后云南松天然更新保存密度平均为2 554株/hm~2,更新幼树均高为89.13 cm;大河顶尖山火烧迹地发生林火8年后云南松天然更新保存密度平均为4 138株/hm~2,更新幼树均高为160.28 cm。分析发现:火灾后云南松天然更新呈不规则分布,不同坡位、火灾前林分郁闭度、林龄对更新株数和幼树树高存在影响。提出对于火灾发生前郁闭度达到0.4以上的中龄林或接近中龄以上的林分,不必再进行人工更新造林;蹲苗期结束后,适当补植阔叶树进行混交,以提高林分抗病虫能力及综合功能,进行适当的中耕除草,以促进幼树生长;加强封山管理,避免人畜破坏幼苗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天然林最适保留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松天然林最适保留密度的探讨杨再强(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谢以萍(四川西昌市林业局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是四川西南山地主要森林植被,活立木蓄积占全省森林总蓄积的20%。凉山州云南松森林面积达73.3万公顷。目前云南松天然林经营作...  相似文献   

8.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廖龙泉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分布极广,一般发病率在20~40%,严重地区高达80%以上。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村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是泡桐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其防治方法如下:1、...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榉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200-2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榉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险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赤落叶病在广西各地有分布,主要危害1年生针叶,15年以下中幼树受害较重,树越小受害越重;不同坡向发病情况不同,感病后的马尾松针叶变短变细,主梢变短。  相似文献   

11.
细梢小卷蛾(RhyacionialeptotubulaliuetBai)属鳞翅目、卷蛾科、梢小卷蛾属。寄主为松类嫩枝梢。在长松园林场主要为害云南松幼林,偶有为害华山松的现象。林场2500亩5—15年生的云南松幼林当年生枝条95%被该虫为害,严重影响云南松幼树的生长发育。为此,笔者对危害情况、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作为西南地区的乡土树种,在西南地区分布范围广泛,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海拔,在云南松天然林地设置样地和样方,测量了灌木样方中林下灌木、草本的指标和云南松幼苗和幼树的高度和密度,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层主要以蔷薇科和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种,草本层主要以禾本科、蔷薇科和菊科植物为优势种。不同海拔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低表现为1500 m>1800 m>2100 m;不同海拔草本层植物数量大小表现为1500 m<1800 m<2100 m;幼苗、幼树更新密度和平均苗高在海拔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海拔1500 m的幼苗、幼树更新最佳。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天然更新幼苗和幼树期的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云南松天然更新幼苗(年龄≤1 a)和幼树(年龄>1 a)生长特征及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关系,在云南昆明宜良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约4.0 km2范围50余年生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内,采用固定样地(17块5 m×5 m样地)开展连续4 a的天然更新幼苗和幼树生长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2年生、3年生、4年生幼树的平均地径分别为0.85~7.59、1.08~10.88、0.98~12.79 mm,平均树高分别为3.1~6.7、2.9~8.6、3.3~10.9 cm;1~9年生幼苗和幼树高与年龄呈指数相关。1~4年生的幼苗和幼树根系、胚轴、主杆、针叶的生物量分别为0.079~3.684、0.078~1.774、0.076~2.7474、0.270~9.186 g·株~(-1),仅根系的生物量比例(15.7%~21.2%)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大。1~4年生幼苗和幼树的生物量主要分配于根系的构建,高生长缓慢而形成"蹲苗"现象。旱季土壤水分亏缺是天然更新云南松幼苗或幼树蹲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褐锈病Triphragmiopsis laricinum(chou)Tai的感病指数低于5.5时,对林分生长无显著的影响;感病指数18.3和31.2时,生长损失率分别为5%和10%,损失量0.684和1.369立方米/公顷;感病指数34—51的林分用杀菌烟剂防治后,损失量减少1.245—1.82立方米/公顷。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是云南松枝梢的主要害虫。危害云南松健康林木的主、侧枝(梢)造成受害枝枯死;5年生以下幼树,多在根颈部位被害,导致整枝枯死。对幼林为害严重,而且发展蔓延快。如盐源县棉丫飞播林,1969年开始仅有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材料 隆化县2006年3月对全县55个繁育北京杨苗圃进行了普查后,筛选出严重发病的4个苗圃、合计面积为2.2公顷;同时调查了20.67公顷采伐迹地更新幼树染病情况。调查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品种为2年生北京杨苗木或为新植的北京杨幼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云南松天然林分的直径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对于掌握云南松天然林分的测树学特征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于5期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以优势树种为云南松的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度、峰度、变动系数、累积株数分布、径阶株数分布和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对大理州云南松天然林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林分密度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森林更新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每公顷幼树的株数(密度)与频度,这是表示更新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频度在某种程度上与每公顷幼树株数有关。通常,幼树数量多,频度也大。但不一定永远如此,当密度中等时,在一些情  相似文献   

19.
通过16年落叶松种间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落叶松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生产渚力相差极大,其中,日本落叶松在生长、抗性、适应性等综合性状上显著优于乡土树种长白落叶松,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较长白落叶松增加22.3%、30.6%和80.9%,每公顷蓄积量增加76.8m3;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平均单株材积较长白落叶松下降55.1%和33.2%,每公顷蓄积量减少83.52m3和50.16m3;四种落叶松在落叶病感病性状上差异极显著,日本落叶松抗性最强,与其它三种落叶松差异显著,兴安、华北落叶松感病较重。四种落叶松在褐锈病感病性状上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 200~2 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害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