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论述在县级供电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原来各个分立的信息系统,把电网实时信息系统、GPS车辆调度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大客户负控及配变监测报警系统等进行资源整合,由服务监控人员集中监控,统一指挥,建成供电企业统一的对外服务指挥平台和对内服务过程的监督平台。  相似文献   

2.
<正>为统筹电网营配环节的通信网络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通信规划中提出了终端通信接入网的概念。县级通信系统终端通信接入网是县级电力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骨干通信网的延伸,建立高效合理的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模式是处于发展初期的电力通信县级电力通信系统终端接入网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亟须深入研究。1县级电力通信系统终端接入网建设和维护存在问题分析随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新形式下县级电力通信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信息化电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县级供电企业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通信在满足大容量、高可靠通信的同时,还可实现图像监控、会议电话和信息网、数据传输等诸多功能,为县级供电企业建设适应电网发展的通信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建设规范化 标准化 实用化的农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农村电网的发展 ,农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从无到有 ,特别是经过三年的农网建设与改造 ,扩大了农网的规模 ,改善了网架的结构 ,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 74 3个县建立了调度自动化系统 ,其中 5 0 7个县调自动化系统通过了实用化验收。一些县供电企业进行了配网自动化试点 ,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一些县供电企业建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系统 ,形成了高效、宽带、多业务的电力通信综合应用平台。农网大部分新建变电所已实现了“四遥”和无人值班。管理信息系统也在部分县级供电企业中得到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技术和负荷管理终端技术的日趋成熟,基于上述两种技术有机集成的通信模块表在公变关口上的应用具有技术可靠、实施简便、无需重复投资建设主站等特点。通过在公变关口安装通信模块表,建成公变监测系统,对公变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并实现远程抄表,将大大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公变的运行管理、线损管理的水平,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1总体思路县域电力通信网规划应紧密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总体目标,遵循电网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逐步深化、注重实效"等推进原则,以农网智能化建设需求为导向,结合电网发展和通信技术特点,逐步建成以光纤、无线、电力线载波等通信方式为主要技术手段,其他通信方式为补充的"结构合理、技术实用、安全可靠、支撑有力"的县域电力通信网。笔者现以国网安徽繁昌县供电  相似文献   

7.
顾超  宋树平  方凯 《南方农机》2022,(5):187-189
为解决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光伏阵列监测不足、故障不易定位等问题,笔者设计了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智能化光伏电站监控系统.根据企业光伏电站布局,提出了光伏电站智能监控系统方案,完成了该监控系统的硬件选型和软件开发.仿真结果表明:该监控系统具备光伏电站运行参数分析、光伏设备实时在线监控、报警功能,有效保障了光伏电站的可靠运行和集中...  相似文献   

8.
《农村电气化》2012,(4):9-11
静海供电有限公司作为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农村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项目和智能电网第二批试点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任务是建设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试点工程,建设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形成县级电网实时系统综合数据中心;结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县级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类的信息应用系统已经向省电力公司集中,生产类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应用系统向地市供电企业集中,使得县级供电企业内部及其与上级单位的数据流量剧增,业务量成倍上升,造成现阶段农网信息化的带宽明显满足不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开展,信息与通信专业不断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近几年的电力通信网络改造,目前全国电力通信网已基本形成以数字微波、光纤干线为主网架,电力线载波并存的混合型网。电力通信已不仅仅为电力调度、自动化服务及办公自动化服务,同时还服务于变电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目前,冀北电力网络各变电站基本都已实现少人/无人值守,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建立监控中心,对各变电站的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大运行的要求,已成为摆在县级供电企业面前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骆礼杨 《农电管理》2013,(Z1):56-57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用电需求及电力营销风险也随之逐渐增大,强化县级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营销稽查体系及运行机制已成为提升供电服务能效、规避人员工作风险、确保企业依法经营、规范供用电秩序的当务之急和必要工作,同时也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特别是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工作。县级供电企业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场意识淡薄,缺乏营销成本概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电气化乡镇的实施,县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人们对县级供电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县级供电企业提高管理绩效、增强风险意识、改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用电大客户又是工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由于县、市两级电价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县域大工业客户迅速发展.不仅需要专线供电。而且用电能量也相对较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级供电企业有关同业对标工作,严重影响了县级供电企业效益持续增长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电价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为此,笔者对河南省许昌市县级供电营业区内现有专线供电客户进行了调查。就其直供用电规范问题与业内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光纤通信因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传输容量大、频带宽、传输衰耗小等诸多优势,已在供电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电力通信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保证电网调度自动化正常工作的基础,是保护和控制信息传送快速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求通信运行人员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设备故障,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电气化》2010,(1):19-19
fknz答:智能电能表是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等组成,具有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电能表。今后智能电能表的性能与现在的所谓配电监测终端比较接近,与现用电能表明显区别之处是实时及历史数据的存储、通信甚至互动功能,例如供电企业的远程费率调整、用户端的远程交费等。  相似文献   

16.
<正>蓬莱市供电公司自1996年开始建设配网自动化,目前累计投资2.68亿元,在县级供电企业率先实现了配网自动化的大范围实用。在电网结构、一次设备选型、保护定值间配合、电源方式选择、通信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创立了蓬莱电网的新型配网自动化模式。特别是近几年,蓬莱市供电公司不断将智能配网理念植入配网建设中,使配网自动化的发展更趋实用化、信息化、自动化,并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正>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企业的重要任务,电网调度自动化智能报警,特别是设备异常智能预警和事故智能报警的准确信息,能给调度运行人员准确预警和提示,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国网陕西山阳县供电分公司在强化调控运行监控过程中,精准施策,给10 k V配电线路断路器加装TAS配网监控及运行系统,与SCADA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相互补充,并利用二者监测数据,合理调整安装线路断路器,科学设置断路器保护定值,及时准确地判定故障范围,缩短了事故抢修处  相似文献   

18.
正1现状调查35 kV无人值守变电站是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10 kV配电线路担负着向城乡供电的重要任务。在异常天气情况,变电站事故跳闸次数增多,电网调度控制监控系统所管辖的受控无人变电站多,对10 kV配电网监控,存在信息量庞大,信息采取分类、分层、分屏管理。事故跳闸报警与异常信息报警无法区分。电网事故中的重要信息被附带、次要信息被淹没等现象,大量误报、频报、漏报、错报(不合格)信  相似文献   

19.
丁正胜 《农电管理》2007,(11):48-49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在地市级供电企业加快推进“一部三中心”建设,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县级供电企业的营销体制建设已不容忽视。当前县级供电企业基本上都根据市级归口原则组建了用电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计量管理所(计量管理中心),但却很少有县级供电企业组建电费管理中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范围大、用户大多是低端居民用户、通信网络尚未完全建立、农村用户缴费传统地方意识强、已存在乡镇供电所管理等,这些因素制约了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  相似文献   

20.
郭峰  谭宏 《农村电气化》2007,(5):33-33,59
该文针对县级供电企业尤其是山区县变电站地处偏远、分布分散、站点多、设备巡检缺乏质量监督技术手段这一课题,通过建设应用变电站移动巡检系统的思路解决了设备巡检到位监督、巡检信息孤岛作业、重复劳动工作强度大等一系列问题。该系统在陕西宝鸡供电局凤县供电分局已成功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移动巡检系统在县级供电企业中成功应用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