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J.D.Hooker)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常绿杜鹃花类小乔木。以泥炭、黄心土、珍珠岩或河沙等为基础材料,设置了5种基质配方,比较研究了毛棉杜鹃组培幼苗在5种基质上的生长与根系发育。结果表明:以泥炭∶河沙∶珍珠岩体积比为3∶2∶1作为基质进行炼苗,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80%。以泥炭∶黄心土体积比为1∶1作为栽培基质效果最好;6个月后的平均苗高最佳,根系活力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毛棉杜鹃育苗提供基质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板栗幼苗人工接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分析其对板栗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系菌根化的效果,以验证大红菇(菌株编号2014-10)、红绒盖牛肝菌(菌株编号2014-14)和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50559)这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作为板栗接种体的有效性及其促生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在板栗播种时分别接种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并设空白作对照。对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干质量、侧根数、侧根总长、幼苗侵染率、吸收根侵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作菌根石蜡切片进行微观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在人工接种下均能侵染板栗幼苗根系,平均幼苗菌根化率分别达95.8%、87.0%和96.7%,平均吸收根菌根化率分别达57%、53%和50%,达较高的侵染强度;经微观观察,板栗幼苗根系均形成典型的菌根结构——菌丝套和哈蒂氏网。(2)与对照幼苗相比,3个菌种处理幼苗的平均苗高分别提高32.5%、24.0%和22.7%,平均地径分别提高19.4%、14.1%和5.0%,差异显著(P0.05);平均根系干质量分别提高18.9%、25.3%和14.1%,平均侧根数分别提高16.0%、14.1%和12.1%,平均侧根总长分别提高26.8%、28.9%和44.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1)上述供试食用菌根菌均与板栗根系建立了共生关系,幼苗菌根化效果良好,吸收根菌根化强度高,形成了菌根的典型结构,即菌丝套和哈蒂氏网,验证了上述菌种固体菌剂的有效性,认为其可以作为板栗食用菌根菌栽培的接种体而用于生产实践,为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了基础。(2)上述供试菌种接种后,对板栗幼苗各项主要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说明上述食用菌根菌对板栗幼苗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  相似文献   

3.
褐环乳牛肝菌对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和油松苗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和油松幼苗的出棚成活率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的增强其抗逆性,人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难题.用实验室生产的褐环乳牛肝菌优良菌株Suillus luteus SP4,SP7,SP8以及SP4、SP7、SP8的混合液体菌液,应用蘸根的方法对1年生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幼苗和1年生轻基质营养包油松幼苗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SP4、SP7、SP8的混合液体菌剂接种两种幼苗的菌根侵染效果好于单独使用一种菌剂侵染,且接种油松幼苗的效果好于樟子松幼苗;相应的用SP4、SP7、SP8的混合液体菌剂接种的樟子松幼苗和油松幼苗的生长指标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桉树响应从枝菌根真菌和青枯菌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为应用菌根化育苗技术防控桉树青枯病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巨桉幼苗为对象,研究摩西管柄囊霉菌根化和青枯菌侵染进程对寄主生长和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摩西管柄囊霉能与巨桉根系良好共生,菌根化桉树株高、地径、干质量、根冠比分别为非菌根化处理的2.30、4.38、2.75和1.71倍。与非菌根化处理相比,菌根化巨桉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冠比、根系和叶片中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2)随青枯菌侵染时间的增加,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防御相关酶活性显著高于对应的非菌根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菌根化桉树组织中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青枯菌侵染48、24、144 hpi时达到峰值;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青枯菌侵染96 hpi后达到峰值。3)接种摩西管柄囊霉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控效果为81.67%。【结论】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促进桉树幼苗健壮生长,受青枯菌侵染后,菌根化桉树幼苗快速和...  相似文献   

5.
外生菌根菌对高寒地区松苗猝倒病的防病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外生菌根菌纯培养的固体和液体菌剂在田间落叶松、樟子松幼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以研究外生菌根菌对松苗猝倒病的生物防治效应。结果:1、兴安落叶松幼苗猝倒病的发病率比对照区降低14.01%~21.91%;樟子松幼苗猝倒病的发病率比对照区降低11.48%~20.26%。2、试验筛选出Suillus grevillei,Boletus sp.,Gomphidius rutilus,Russula foetens 等优良菌种。3、母种培养基以松针(浸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为最佳;原种培养基则以草炭(石至)石玉米粉葡萄糖松针(浸膏)培养基、草炭(石至)石MMN液培养基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东莞莲花山毛棉杜鹃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1 200 m2样地调查广东省东莞市莲花山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所在群落。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和拟合方程计算确定了毛棉杜鹃所在群落实际取样最小面积为900 m2。通过计算重要值来分析毛棉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将林木以胸径分级,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消失曲线,分析毛棉杜鹃种群结构和动态趋势。结果表明:调查群落优势种是毛棉杜鹃,林层结构简单,物种以地带性森林演替前期树种为主;毛棉杜鹃种群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种群在4龄级(大树)阶段发生波动;毛棉杜鹃主要通过萌蘖方式进行繁殖,萌蘖对幼树的贡献明显;毛棉杜鹃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7.
毛棉杜鹃种子特性与发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毛棉杜鹃种子特性及不同储藏时间、储藏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开展毛棉杜鹃种子特性测定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毛棉杜鹃种子为具翅类型,种子千粒重0.1070 g。2毛棉杜鹃新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高于陈旧种子,4℃低温贮藏可以延长毛棉杜鹃种子寿命,保持其种子活力。3赤霉素能显著提高毛棉杜鹃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出苗整齐度,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毛棉杜鹃新鲜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75.56%。4吲哚乙酸对毛棉杜鹃种子的发芽有抑制作用,在100~200 mg·L~(-1)范围内,吲哚乙酸处理过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高山杜鹃叶片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山杜鹃叶片再生植株无菌培养物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4个技术环节,最终建立高山杜鹃组培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叶片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为WPM+TDZ0.2mg/L+NAA0.4m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KT2mg/L+N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5g/L+糖20g/L+活性碳0.5%。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可以增强宿主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利用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关系,在以矿区排土场土壤为基质的盆栽试验条件下,向刺槐幼苗接种供试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象牙白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eburnea、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及3种真菌的混合菌剂),验证丛枝菌根真菌对刺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供试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刺槐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其中以接种摩西球囊霉组植株菌根侵染率、株高、地径、生物量和SPAD值最高,说明供试菌剂中摩西球囊霉与刺槐幼苗根系的亲和力最高,接种效应最显著。研究结果为菌根技术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曲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对干旱环境的生长和生理响应,为丛枝菌根真菌在干旱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水曲柳在干旱环境下的苗木培育及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曲柳幼苗为供试植物,选取幼套球囊霉菌和摩西球囊霉菌为供试菌种,设置单接幼套球囊霉菌(Ge)、单接摩西球囊霉菌(Gm)和混合接种(Mix:Ge+Gm)3种接菌方式,以不接菌苗(CK)为对照组;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模拟自然干旱,设置轻度干旱LD(控水5天)、中度干旱MD(控水10天)和重度干旱SD(控水15天)3个处理,与全程正常供水NW进行比较;研究水曲柳接菌苗对不同水分条件的菌根侵染率、生长、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响应。【结果】1)干旱胁迫下,接菌能够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混合接菌比单一接菌更有助于提高苗木生长。混合接种处理具有更高的菌根侵染率,相关分析发现,菌根侵染率与苗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增量、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11.
毛棉杜鹃 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和刺毛杜鹃 R.championae 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海拔500~1500 m 的灌丛或疏林,是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观花树木,但极少在城市园林中应用。文章比较研究了毛棉杜鹃和刺毛杜鹃在广州低海拔地区全阳与林下生境的生长表现与物候特点。结果表明:两种杜鹃花属植物在全阳坡地都有较高成活率,能正常开花结果,但夏季生长不良。林下生长的植株表现良好,但未见开花,反映了光照条件是两种植物花芽分化的重要条件。综合比较,毛棉杜鹃在广州的观赏效果和适应性要优于刺毛杜鹃。  相似文献   

12.
柚木菌根及其对苗期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广西、云南 7个点进行采样调查的结果表明 ,在自然条件下 ,7个柚木根系样品全部感染AM菌 ,感染率达 4 0 %  70 % ,感染指数达 11 6 7  19 17;4个AM菌对 12个不同地理种源柚木苗人工接种的结果表明 ,全部处理均形成感染 ,感染率达 70 %  10 0 % ;利用 3个AM菌对 4个柚木无性系进行人工接种 ,感染率达 86 %  10 0 % ,感染指数达 2 8 33  5 2 5 0 ;接种株苗高比对照增加 5 4 0 % 4 0 8% ,地径增加 5 %  4 30 % ,生物量增加 116 4 %  2 5 74 8% ;统计结果表明 ,无论无性系、菌种或无性系×菌种在苗木高、地径及生物量上与对照的差异均为极显著 ;综合比较 ,3个菌种对柚木生长均有接种效果 ,以G90 0 4效果最好 ,G6 0 0 8菌株次之 ,再次是G30 0 6菌株  相似文献   

13.
红菇和正红菇菌种接种三个乡土树种的苗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正红菇和鳞盖红菇2个菌种,对木荷、红锥和黎蒴3个乡土树种的苗木进行接种试验,定期观测苗木的苗高、地径及最终生物质量。结果表明两个菌种对3个乡土树种的苗期生长均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接种270d后,3个树种接种处理苗期的苗高、地径、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千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的各生长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红锥接种苗的苗期各生长指标极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黎蒴和木荷接种苗苗期的各生长指标与未接种对照苗有显著差异。菌根感染强度及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红锥的感染强度为4级,属强依赖性;黎蒴与木荷的感染强度为一般,属弱依赖性。红锥树种可与两个红菇菌形成较佳的共生体,其中以鳞盖红菇的接种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对喜树幼苗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昕  于涛  王洋  阎秀峰 《林业研究》2006,17(2):121-123
2005年2月精选喜树种子培养无菌根幼苗,生长90天以后分别接种3种丛枝菌根真菌,即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和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s sinuosa),探讨了菌根真菌对喜树幼苗株高、生物量以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的形成显著促进了菌根幼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对喜树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影响不大,但却有利于喜树幼苗对磷素营养的吸收。从植株高度和生物量来看,菌根幼苗优于无菌根幼苗,蜜色无梗囊霉菌根幼苗尤为突出,分别达到无菌根幼苗(CK)的1.2和1.6倍,差异显著。丛枝菌根的形成对喜树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影响不大。从全株的氮含量来看,菌根幼苗与无菌根幼苗相近,只有在根、茎和叶片中Am菌根幼苗的氮含量才有明显变化,而透光球囊霉和弯丝硬囊霉菌根幼苗与无菌根幼苗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丛枝菌根的形成总体上促进了喜树幼苗对磷素营养的吸收,并且主要体现在根的磷含量上。与无菌根幼苗比,所有菌根幼苗根的氮、磷分配比例增加,而茎和叶片的氮、磷分配比例减少。图2表2参13。  相似文献   

15.
3种菌根菌对栓皮栎接种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根技术对于优质苗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3种不同的外生菌根菌剂对栓皮栎幼苗进行土壤根际处理,并对其幼苗菌根菌的感染能力以及促进生长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以下结果:菌剂处理对栓皮栎苗高、地径、干质量、侧根等方面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菌剂处理提高了苗木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的含量;筛选出了北京地区促进栓皮栎幼苗生长的优良菌种绵毛丝膜菌.  相似文献   

16.
喜树育苗和接种菌根菌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苏格兰球囊菌 [Glomuscaledonium (Nicol&Gerd .)Trappe&Gerd .]和地表球囊 [Glomusversiforme (Karsten)Berch]菌种接种喜树幼苗。试验结果表明 :喜树幼苗根均可与两种菌种菌形成菌根 ,接种前者的苗木菌根感染率为 5 3% ,接种后者的苗木菌根感染率为 4 0 % ,非接种苗木 (对照 )的感染率 6 .7%。接种菌根菌后的苗木总生物量、根茎比及根系长度和地径有所提高 ,反映了 2个菌种均促进了喜树幼苗的生长 ,但对幼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7.
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screen and select efficient vesicula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VAM) fungi for inoculating the forest tree species,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The seedlings were inoculated with 10 different VAM fungi, obtained from various sources. Inoculated seedlings generally had greater plant height, stem girth, biomass and P content than uninoculated plants. They also had more mycorrhizal root colonization and spore numbers in root zone soil. C. equisetifolia seedlings responded best (in biomass) to inoculation with Glomus mosseae (Nicolson and Gerdemann) Gerdemann and Trappe, closely followed by Acaulospora laevis Gerdemann and Trappe and G. fasciculatum (Thaxter Sensu Gerdemann) Gerdemann and Trappe; all the three being statistically on par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8.
对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毛棉杜鹃(R. moulmainense)和刺毛杜鹃(R. championae)3种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在广东天井山林场的生长特性包括种子发芽、幼苗形态建成及苗木生长节律进行大田观测,结果表明:云锦杜鹃、毛棉杜鹃和刺毛杜鹃种子成熟度较好,平均发芽率分别为77.83%、65.83%、83.34%,可以用种子进行苗木繁殖;幼苗形态建成较为缓慢需80~95 d,为播种繁殖的关键期。3种植物生长期约为10个月,高生长集中在3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下旬进入缓慢生长期,12月下旬基本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刺毛杜鹃在12月下旬是否完全进入休眠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盆栽情况下,研究接种AM真菌对文冠果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文冠果幼苗的生长。感染AM真菌的文冠果幼苗,侵染率、苗高、地径、分枝数等均显著提高,尤其是接种菌根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