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鳜鱼在我国早于 70年代就作为池塘养殖对象进行试验和研究,现已在我国广泛地进行人工养殖。作者在 80年代中期就对其进行人工繁殖鱼苗工作,在鳜鱼的催产繁育鱼苗上做了很多试验,在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   一、人工繁殖鱼苗   1.鳜鱼亲鱼的选用   鳜鱼在天然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产卵期一般为 5月中、下旬始直至 7月上旬,产卵盛期在 6月上、中旬。这与“家鱼”繁殖鱼苗盛期相差半个月左右。十多年来,作者所研究和观察的亲鱼选自:湖泊和河道捕捞的成熟亲鱼、成鱼池内套养的成熟亲鱼、“家鱼”亲鱼池内…  相似文献   

2.
胭脂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胭脂鱼 (Myxocyprinus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二、三十年来 ,人们对胭脂鱼的移养驯化 ,人工繁殖作了许多研究。但与四大家鱼相比 ,由于胭脂鱼种群数量小 ,繁殖习性特殊 ,其人工繁殖技术远没有四大家鱼那样成熟稳定。 2 0 0 1年 3~ 4月 ,作者对一组蓄养了 8年的胭脂鱼亲鱼开展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鱼 亲鱼系由 1993年人工繁殖的鱼苗 ,在 1 8亩的池塘中专池培育而成。池塘中混养少量的叉尾鱼回和鲢、鳙、鲤、鲫 ,平时投…  相似文献   

3.
我国家鱼人工繁殖自一九五八年试验成功,至今已有二十三年了。随着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普及,鱼苗生产也改变了江河捞苗,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大大促进了养殖事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或是应用技术,都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4.
翘嘴红鲌的夏花鱼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翘嘴红的人工养殖,从199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将翘嘴红鱼种培育成亲鱼的试验;2000年起进行该鱼的人工繁殖、夏花鱼种培育及冬片鱼种的人工饲料驯化培育等试验,均取得成功。并积累了一些数据和资料,现就有关该鱼的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鱼苗来源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的鱼苗,系将翘嘴红的野生鱼种在池塘培育3年,成为可催产的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受精、孵化而获得的鱼苗。2.培育池塘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的池塘有两种:一是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为3~3.7亩,水深1.2~1.5米;另一…  相似文献   

5.
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已有二十七年历史,人工繁殖生产的鱼苗,已逐渐成为淡水养鱼苗种的主要来源。而人工繁殖鱼苗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鱼。众所周知,培育优良的成熟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决定性一环。  相似文献   

6.
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结束了依赖天然鱼苗养鱼的被动局面,开辟了淡水养鱼的新纪元。近30年来,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已广泛普及,而且有了很大提高。但到目前为止,鱼苗产量仍然低而不稳,供不应求。因此,继续进行家鱼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的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提高鱼苗产量,促进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就家鱼人工催产的某些技术问题谈几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现状   我国池塘养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池塘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1958年突破了“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后,池塘养鱼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了“多品种混养“、“高强度轮捕轮放“、“桑基、蔗基鱼塘生态养殖“、“畜、禽、鱼综合养殖“、“八字精养法“等池塘养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  相似文献   

8.
在池塘养殖鲻鱼(Mugil cephalus L.)仍然要靠野生鱼苗。幼鱼是从河口较温暖的咸淡水浅处潮间小湾收集供池塘放养的。近十年来,由于鱼苗供应不稳定,便促使人们对池养亲鱼群体进行人工繁殖及大量繁殖鱼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鱼台县地处微山湖畔,乌鳢养殖历史长,规模大,其养殖模式一般为采购7-8月份自然繁殖的野生鱼苗放养,次年养成.由于越冬期长,养殖周期长,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乌鳢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开展了乌鳢人工繁殖以及养殖的生产性研究,采用温室提早进行人工繁殖,温室培育鱼苗、室外池塘网箱培育鱼种以及池塘成鱼养殖等技术措施,当年鱼苗经过半年多的养殖,10月份养成规格都达到了0.5 kg以上的商品鱼标准,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在长江以北实现了当年养成成鱼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农办于2000年引进东南亚笋壳鱼苗进行池塘养殖,并2003、2004年进行了笋壳鱼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试验,已基本掌握技术要点。现将泰国笋壳鱼水泥池育苗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淡水池塘养鱼行业,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仍然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粤东等内陆山区,四大家鱼等常规鱼仍然是市场主角。在渔业生产中,认真做好家鱼人工繁殖与亲鱼产后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事家鱼人工繁殖孵化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家鱼人工繁殖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凯里市家鱼人工繁殖一直发展不起来,我场及其它鱼场饲养的鱼苗全靠从广西、湖南等省引进,因运输路途遥远,引进的鱼苗往往存活率低,既影响了生产,同时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解决鱼苗长期靠引进的现实问题,2006年5月,我场首次进行了试验性的草、鳙家鱼人工繁殖,希望在人为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13.
谢刚  范阳 《淡水渔业》1993,23(2):20-22
<正> 卡特拉(Catla catla)(汉语名称厚唇鲃,卡特拉是根据其学名音译而成的。)是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它具有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和病害少等优点。 1983年由中国渔业考察团从孟加拉国引进少量当年鱼苗。其中一部分在珠江水产研究所池塘培育。经过4年疏养雌雄个体体重达到4.7kg,并且性腺已发育成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鱼曾一度中断试验,因而人工繁殖一直未能取得成功。1990年我们对该鱼继续进行人工繁殖及其生物学的研究。1991年6月份我们人工催产成功,获得鱼苗  相似文献   

14.
<正>拟赤梢鱼是黑龙江及其支流特有的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美价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鱼产品供不应求。据初步研究,该鱼人工繁殖易于突破,鱼苗可以在池塘批量繁育,且易于驯化,适合在池塘内进行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15.
<正>蒙古红鲌俗称红尾巴梢、红尾鱼,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也是堵河水域的主要土著鱼类,该鱼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细嫩且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自2010年以来,红尾鱼在堵河沿线的各县、市(区)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地高效养殖鱼类品种之一。红尾鱼池塘主养亩产量可达250~350千克,亩可盈利3500~4000元,最高亩产量500千克;水库或池塘套养一般亩产量50~100千克,亩可盈利800~1500元。特别是近几年来,红尾鱼的人工繁育获得了成功,突破了苗种供需的瓶颈。人工繁殖的鱼苗当年  相似文献   

16.
我省淡水池塘养鱼,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品种布局名、优、新、特品种养殖比例不断提高,但就整个行业而言,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仍然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我们粤东等内陆山区。四大家鱼等常规鱼仍然是市场主角。因此,在渔业生产中,认真做好家鱼人工繁殖与亲鱼产后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在鱼苗场从事家鱼人工繁殖孵化工作近二十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现就有关问题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7.
长吻鱼危 (Leiocassislongirostris)又名江团、肥沱 ,隶属鲶形目 ,鱼危科 ,鱼危属。长吻鱼危的养殖和人工繁殖 ,江西虽有个别单位试验过 ,但尚未见有成功的报道。 1999年~ 2 0 0 0年我们进行了长吻鱼危池塘单养试验研究获得成功 ,2 0 0 1年我们在省内首次成功地繁殖了长吻鱼危鱼苗。 2 0 0 2年我们进行了大批量的生产。现将 2 0 0 2年长吻鱼危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如下。1 繁殖前准备1 1 亲鱼来源亲鱼全部从国家大 (二 )型水库万安水库网捕所获。1 2 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是鱼苗繁殖的关键 ,亲鱼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催产…  相似文献   

18.
青、草、鲢、鳙等鱼类是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深受群众喜爱,但是,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山东临沂地区的家鱼人工繁殖、孵化时间一般在5月中、下旬,不适应生产的需要.为了充分利用鱼类生长季节来培育大规格鱼种,近年来,我们利用简易日光温棚进行了提早繁育家鱼鱼苗的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孵化时间比试验前提前了20天~25天,鱼苗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钟麟(1915—1996),鱼类养殖学家,家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创始人。他在1958年创造了“生态生理催产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池养家鱼全人工繁殖,结束了我国淡水养鱼依赖从江河捕捞天然鱼苗的历史。他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训人才,为发展各国淡水养鱼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家鱼人工繁殖始于一九五八年,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人工繁殖的技术,在六十年代的早期就已在全国各地普及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渔业生产鱼苗来源的问题,这是建国二十八年来水产科学技术中的一项重大成就。近年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对家鱼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