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中以兰州市主城区1551家银行网点为例,运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函数、缓冲区分析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对兰州市银行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类型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总结出其空间模式。结果表明:1)银行网点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的不均衡特征,集聚特征显著;2)银行网点在城市内部分布特征各异;3)不同类型的银行网点,不同层面上分布特征各异;4)兰州市各类银行的空间分布模式总体呈现出带状主导下的"多中心+扇形扩展区"组合特征;5)银行空间分布与城市功能分区、人口数量、商业中心、交通便利性均呈现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2001-2015年兰州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SO2、NO2和PM10。通过计算各评价因子年际和季节变化的隶属度与权重分配系数,对15年来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春季污染严重,秋季次之,夏季最好;15年来兰州市空气环境质量以三级为主,空气质量较好,其中PM10的含量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近几年空气中SO2的含量下降趋势明显,NO2的含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表明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因子由原来的煤烟型向混合型的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长时间平衡单箱型模式原理 ,结合兰州市城区特有的地形及气候背景 ,利用 1 989年和 2 0 0 0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污染源调查资料 ,对兰州市城区采暖期SO2 、NO2 允许排放量进行了模式预测 ,并和实际排放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通过近十年的环境治理 ,全城区SO2 削减率从 30 .5 %下降到 1 4.6% ;城关区由 2 3.5 %下降到 6.2 % ;西固区由 5 7.7%下降到 48.1 %。NO2 削减率呈上升趋势 ,全城区削减率由 9.2 %上升到了 38.9% ,特别是西固区由60 .8%上升到 73.3% ,说明兰州市除了要继续削减SO2 排放量外 ,还要加大对NO2 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居住空间分布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市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对其居住空间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该类城市居住空间分布规律,合理引导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基于统计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定量分析角度揭示出兰州市居住空间呈现沿交通线集聚分布、区域布局不均衡以及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初显的特点。并从自然地理环境、城市规划、住房制度、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交通建设方面分析了兰州市居住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与常规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兰州市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和同期的常规气象资料,研究了2001~2009年该市的空气质量特征,探讨了气象要素和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近年来该市开展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得改善。研究期间的空气质量以Ⅱ和Ⅲ级天气为主。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年平均浓度在大部分年份超过国家空...  相似文献   

6.
近50年兰州城市空间扩展模拟及其未来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高分辨率航片、Landsat TM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立兰州市1949-2005年城市扩展G IS空间数据库,应用改进的SLEUTH模型,重建兰州市1949-2005年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并情景模拟未来扩展趋势。采用两种不同历史年份跨度情景、校准SLEUTH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客观地重建了兰州市1949-2005年城市动态扩展过程;两种不同情景预测仍将继续沿河谷扩散发展,在城市增长方式与空间分布上既相似又有显著差异:情景1预测城市扩展趋势快于情景2预测,更接近于现实城市扩展趋势;情景2预测对城市扩展控制较严格,更趋向于可持续发展。建议近期内加强兰州建成区内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与空间置换,进而加快城市职能的空间置换,同时为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布局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是城市社会公众基本的保障性教育资源,其空间布局不仅反映了广大社会公众享受教育资源的便捷性与公平性,而且反映了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配置效率。以中小学代表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采用分布类型点格局指数与覆盖度指数(FSAC模型),定量分析了兰州市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布局效率。结果表明:1)兰州市中心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呈现典型的河谷带状组团式分布特征、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态势、差异显著的空间分布类型与空间功能分区下的单位制属性特征;2)兰州市中心城区中学和小学都呈现鲜明的(组团)核心-外围效应,即位于各城区组团核心的街道,其中小学的就学效率高,服务区覆盖范围较大,目前应维持现有布局,而远离各城区组团核心的街道,其中小学的就学效率低,服务区覆盖范围小,目前应适当增加中小学的数量,以增强服务覆盖范围;3)兰州市中心城区中学和小学空间重复覆盖率亦呈现出核心-外围的特征,且中学空间布局的核心-外围效应要强于小学,针对组团核心区存在高重复率问题,应发挥组团核心区人口密度大的特点,增加单位制外子女的就学比例,增强对外服务功能,弱化附属学校的排他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的空间统计方法对兰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进行处理,探讨兰州市的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兰州市的人口分布总体上表现为集聚趋势;十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一直以主城区为最高,且2000-2010年主城区城关、安宁、七里河和西固区的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其他的区、县则处于负增长;2000-2010年,兰州市的人口重心由皋兰县不断向东南方向的城关和安宁区移动,移动速度逐年加快,兰州尚处于高速城镇化阶段;2000年和2010年的兰州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式不同于东部地区的大城市,以反函数模型拟合效果为最好,但仍然符合距离衰减规律,以东方红广场为中心,随着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Gauss模式为基础扩散模式 ,充分考虑了兰州市区的气象条件、地形和风场特征 ,建立了一个能够应用于长期平均浓度预测的扩散模型。并利用 98年的污染源资料和气象资料 ,对SO2 和NOX的长期平均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 ,与同期监测值相比效果较好 ,该模式能够较好的反映兰州市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对其他城市的长期浓度预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AMSR-2亮温数据,SPOT归一化植被指数为数据源,采用ω-模型和基于Qp模型的双通道反演算法,建立适用于蒙古高原表层土壤水分的反演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2013年蒙古高原植物生长期(4—10月)表层土壤水分反演,同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反演值与实测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5,均方根误差达到了0.031 6 cm~3·cm~(-3),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蒙古高原表层土壤水分平均介于0.047~0.234 cm~3·cm~(-3),土壤水分总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由北向南,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趋势;在蒙古国北部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森林草原区,土壤水分与整个研究区相比差异较大,同时在时间序列上该区域土壤水分波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珍稀特有植物四合木种群动态时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77年MSS及1990、2000、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西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四合木分布区总面积约2824km2,由8个种群斑块组成,但其空间分布格局极不均衡;28 a来四合木种群数量迅速减少,且其减少速率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并不相同,而人为干扰方式及程度不同是导致四合木种群动态时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研究期内四合木主要向沙地、以白刺为主的其它植被及工矿用地转化,表明工业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土地沙化是四合木生存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2.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ve led to the most serious habitat degradation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loess hilly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he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fragil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habitat quality of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InVEST-HQ) model at different scales to evaluate the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bitat quality in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habitat quality were analyzed by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 Geographical Detector (Geodetector) model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abitat quality, including natural factors,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bitat quality index of Lanzhou City decreased from 0.4638 to 0.4548 during 2000-2018. The areas with reduced the habitat quality index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Qinwangchuan Basin, where are the main urban areas and 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s, respective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abitat quality presented a trend of high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low in the middle,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tudy sca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abitat quality changed from concentrated to dispers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abitat quality in the study area wa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factors. Among them, topographic relief and slope were the key factors. The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among these driving factors intensifi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abitat qualit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land.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春季沙尘气溶胶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兰州市2005年春季大气气溶胶监测资料的计算,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和色度随时间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有大风时,沙尘浓度较高,红度、黄度也高,相应地污染物比例就小,明度就高;有降水、阴天和多云天气时,空气中沙尘和污染物少,明度高,而沙尘和污染物的比例变化比较小,所以红度和黄度也高;无降水且风速小时,污染物比例大,则明度低,相应地沙尘比例小,红度、黄度也低。本文还分析计算了沙尘暴发生时沙尘粒径的分布、PM10和PM2.5的质量分数以及PM2.5在PM10中的比重;粗细粒子比重不同说明沙尘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兰州市为例,主要运用最近邻指数R,拓扑图论中的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以及紧密度指数等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兰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当前兰州市旅游区各景点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要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兰州旅游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连接性,这样才能使该区众多的旅游资源得以很好的开发,以与兰州市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化挖掘的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甘肃省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兰州市旅游形象的感知以及兰州市旅游意象构成要素调查的基础上,对地方文脉进行了深入地剖析,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CIS方法,将兰州旅游形象的文化识别概括为:黄河文化、渡口文化、桥和山水文化、城市和建筑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将兰州市旅游意象的精邃归纳为:河-渡-桥-路-山-水-城.结合市场调查,突出兰州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地理文脉,将兰州旅游形象的一级理念定位为:"千古丝路集散地,山水秀美黄河城";结合兰州旅游的地方性,可以设计出兰州的二级旅游理念:"黄河之都" ;"天下黄河第一城".在此基础上,建立兰州旅游形象系统及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16.
黑河中游绿洲农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黑河中游绿洲农田土壤中Cu、Zn、Ni、Fe、Mn和C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Zn、Fe、Mn的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值,而Cu、Ni、Co的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6种微量元素均具有中等程度变异,且各微量元素样本均符合正态分布;土壤Cu、Ni含量的最佳半方差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Zn、Fe和Mn为球状模型,Co为指数模型;土壤Cu、Zn、Ni、Fe、Co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Mn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程大小顺序为Cu、Zn、Mn>Fe>Co>Ni;土壤Cu、Zn、Fe、M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即总体上为由东南向西北降低,Ni、Co含量呈现斑块状分布。研究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除Mn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外,其它各微量元素均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Cities provide spatial contexts for populations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Determining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urban expansion is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urban expansion of Korla City, we explore the urban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of Korla City over the period 1995–2015 by employing Landsat TM/ETM+ images of 1995, 2000, 2005, 2010, and 2015. Urban land use types were classified using the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ENVI 4.5. Urban expansion indices, such as expansion area, expansion proportion, expansion speed, expansion intensity, compactness, and fractal dimension, were calculated.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urban expansion(e.g., urban gravity center and its direction of movement) were then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ver the past 25 years, the area and proportion of urban l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with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15.18%. Farmland and unused land were lost greatly due to the urban expansion. This result might be attributable to the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drama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The city extended to the southeast, and the urban gravity center shifted to the southeast as well by about 2118 m. The degree of urban compactness tended to decrease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index tended to increase, indicating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Korla City was becoming loose, complex, and unstable.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studies on urban expansion of oasis cities in arid land.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  何秉宇  易莉 《干旱区研究》2007,24(3):328-332
通过把乌鲁木齐市3种大气污染物(SO2,NOX,TSP)排放浓度与人均GDP值(近25年的数据)进行1~5阶的线性回归模拟,结果显示:3阶线性回归的模拟效果最好,故认为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浓度与人均GDP增长之间的回归模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三次回归拟合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兰州的石油化工产业以及燃煤排放的污染物中含有较多的多环芳烃 ,而兰州市特殊的狭长河谷盆地地理环境 ,污染物很难通过自然扩散消除 ,尤其是冬季的污染更加严重。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大气降尘在地表沉积样品的分析 ,了解兰州市多环芳烃的主要成分 ,以及与地理特征和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兰州市区及郊区共采七个地表土样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土样中的多环芳烃 ,其中乙基芘在兰州市广泛分布 ,而在西固石油化工炼制区和阿干镇煤矿区有较多的甲基硫芴、甲基苯并硫芴 ;在城关区东岗镇、兴隆山旅游区的PAHs化合物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氧芴、萘、萤蒽等系列化合物占主要。由于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之间的兴隆山、白塔山形成一狭口地形 ,西风或西北风使西固石油化工炼制区产生的污染物从兴隆山后山的阿干镇山谷带走 ,从而减少了对城关区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