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喀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粮棉基地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区内有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两大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是径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相对短缺,限制了本区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阐述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的埋深、富水性及水质变化规律的同时,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开发利用本区地下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50年来喀什噶尔河流域气温、降水及径流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应用喀什噶尔河流域内7个气象站、3个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全流域、平原区和帕米尔高原的气温、降水以及出山口控制站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喀什噶尔河全流域以及平原区和帕米尔高原的年以及冬、秋季明显增暖,近5年春季迅速增温.从90年代起,全流域与高原区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近5年平原区也明显增加;自90年代起全流域的春季、夏季降水明显增加,而近5年秋、冬季增湿迅速;近5年平原区的秋、春季以及冬季降水增加明显,高原区却以夏、秋季增湿最明显.②喀什噶尔河全流域以及平原区和帕米尔高原的年气温与降水量都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平原区的秋、冬季气温显著上升,冬季最明显,夏季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原区的四季降水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帕米尔高原的夏、秋、冬季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秋季最明显;帕米尔高原的四季降水呈上升趋势,只有夏季的增湿趋势较显著.③喀什噶尔河年径流量(3站合计)近47年来呈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以3.0%·(10 a)-1的速率增加.流域内3条河流情况有所不同,克孜河径流量的线性增加趋势最明显,而盖孜河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指标严重超标,尤其是SO42-超标率高达78.9%,是水质型缺水地区.文中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水化学特征,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δ34S-SO42-关系探究地下水硫酸盐富集的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主要是微咸水和咸水,阴阳离子分别以SO42-和Na+为主导,离子含量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叶尔羌河流域气温、降水及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应用叶尔羌河流域的9个水文、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叶尔羌河流域的气温、降水、径流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叶尔羌河全流域以及帕米尔高原区、低山丘陵区、平原区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明显的增暖、变湿趋势;44 a来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帕米尔高原区秋季温度上升最显著,平原区冬季升温最显著;帕米尔高原区与平原地区均以夏季降水的线性增湿最为显著;近50 a来,叶尔羌河流域中,仅提兹那甫河年径流量呈显著线性增加趋势,叶尔羌河年径流量虽然也呈线性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叶尔羌河与提兹那甫河年径流量自70年代以来呈反位相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受到溶滤、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混合等的影响。石膏、岩盐和萤石矿物发生溶解,为地下水中的SO_4~(2-)、Na~+、Cl~-和F~-提供重要来源;石膏、长石类、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矿物的溶解,为地下水中的Ca~(2+)和Mg~(2+)提供主要来源。Gibbs图解法表明,北部克孜勒苏河地下水系统中潜水主要受岩石风化和蒸发浓缩的双重影响,承压水主要受岩石风化的影响;南部盖孜河地下水系统中潜水主要受蒸发浓缩的影响,个别浅层承压水采样点受岩石风化的影响。北部克孜勒苏河地下水系统中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强于南部盖孜河地下水系统;同时,阳离子交换作用随着含水层深度的逐渐增加而增强。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混合作用,不同含水层之间也存在着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叶尔羌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尔羌河流域五个气象台站长时序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方法,分析近50多年来叶尔羌河流域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利用R/S分析法预测该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叶尔羌河流域属极端干旱区,近50年来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塔什库尔干、泽普和巴楚降水增加显著,有明显突变点;2)流域气温上升速率范围为0.239-0.375℃/10a,气温的上升均为突变升温,突变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塔什库尔干高海拔山区自2010年后气温增长较平原区迅速;3)通过R/S分析表明,叶尔羌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仍然与过去50年来的变化趋势一致,以暖湿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昌马水库运行前后不同时期疏勒河流域各盆地地下水补给量与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分析表明:流域地下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地下水位表现为较强的区域性下降。昌马水库运行后,中游玉门踏实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幅减少,比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3.11亿m3、2.95亿m3,下游安西敦煌、花海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小幅增加,中游昌马洪积扇前缘泉水量与60年代比削减了53.2%。各盆地水量补给减少区水位下降,增加区水位上升,下降(上升)幅度随补给量减少(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资源是京津冀平原的主要供水水源,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显著地受到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地下水位动态是对人类和自然等影响的直接响应。针对于多因素作用下的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文中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观测孔水位数据分析,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现了平原区长时间尺度的不同空间尺度(全区、典型地段)下地下水位演变过程,揭示了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动态机制。结果表明:近50年,全区平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下降速率为0.36m/a;大面积浅层降落漏斗形成,石家庄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率最快,为1.1m/a;2001~2010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速率(154.97mm/a)比1961~1970年减少6.2%,地下水更新能力明显减弱。地下水开采强度常年多于补给资源,导致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地下水位的下降,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导因素,降水是限制地下水补给更新的主要因素。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平原区未来供水安全仍会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庶 《干旱区研究》1992,9(1):28-30
1 塔里木河流域概况本流域包括开都河、孔雀河、渭干河、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克里雅河、车尔臣河等114条河流,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河川迳流量393亿立方米,国外流入61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33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214亿立方米,其中天然补给量为44.5亿立方米。行政区辖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  相似文献   

10.
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也较多;土地面积大,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次生盐渍化严重;河流径流量大,年际变化小,季节分配不平衡;天然草场面积大,等级低,天然林面积减少,个别地区有沙化倾向;人口多而素质差。对此应处理好维护生态平衡与发展生产的关系;依靠科学技术,以提高单产为主;制止继续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营造人工林;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提高地力;对少数民族也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1.
喀什地区近10a绿洲耕地变化及其地下水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喀什地区绿洲耕地面积和地下水位实测数据,分析近10a来耕地面积和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性。分析表明:1)近10a绿洲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年均增长率3.40%,人均耕地面积经历从减少到增加的变化过程,年均递增1.14%;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巴楚县耕地变化率最大,年均达11.49%,岳普湖县最低,为...  相似文献   

12.
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文首先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气候,地貌,水文等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评述,进而阐述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格局以及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作用下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扰作用下流域生态系统的格局与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相适应,处于准稳定变化状态,而在人为对流域水文情势扰动下,流域生态系统的格局间接地受到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格局,其作用的强度,持久性和生态系统的格局变化程度过错大于大于自然干扰作用下的变化。引额调水工程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生态系统内部单元格局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塔里木河下游是新疆荒漠化最严重区域之一,近50a来,塔里木河流域在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大强度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下,流域自然生态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以天然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因人为对自然水资源时空格局的改变而受到严重影响,环境恶化、天然植被全面衰败、荒漠化加剧。本文根据近两年来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的大量野外考察、取样和室内样品分析及微机处理,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的变化为主导因子,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引起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的一些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荒漠化初步评价的回归模型。该模型显示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过程的两个重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克苏河是天山南坡水量最大的河流,是目前塔里木河最大的水量补给来源。由于阿克苏河流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使得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导致了补给干流的水资源减少,使得干流(尤其是在下游)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的实际情况,依据阿克苏河流域供需状况等,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用水率等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的评价了流域内现状和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并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城市污水回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 :在污染物CODcr、BOD5、SS、NH3-N和TPpo4排放量大量削减的情况下 ,在洪积扇的前缘 ,第四纪堆积物有很厚的亚粘土层和粘土层 ,渗透性能很弱 ,污染物很难渗入到下部含水层 ,尾水回用对地下水无影响 ;当尾水部分回用部分外排时会对地表水造成影响。若将非农灌期剩余尾水 1 849万m3/a通过架空渠穿越山丹河后 ,再修渠引入红沙窝农灌或林灌 ,不但解决了对山丹河水水质的影响 ,而且可扩大灌溉面积 8.0万亩。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资源丰富,盆地南部具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诺河的河流实给,水充情势极为相似。属盆地第六大河的诺木洪河处在南部各大河的中心因此研究该河的径汉规律,对盆地南总乃至整个盆地的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资源承载力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其平衡与否关系到地区总体规划能否完成。能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承载力,使水资源持续利用,是达到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关键。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选取了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实际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用水率等8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因素,综合评价了伊犁河流域现状和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目前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已达一定规模,但其开发的潜力还比较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其水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最后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并且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固然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等先天不利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所造成的。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应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9.
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为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有效利用水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优化利用的动态规划模型。并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分析预测了不同水利建设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及其最大有效利用量。  相似文献   

20.
石羊河流域生态风险敏感性因子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从风险的角度对石羊河流域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 ,在系统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将石羊河流域生态风险分为水资源短缺风险及土壤和植被破坏风险 ,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然后 ,对流域内 6个行政分区的风险因子值进行了获取工作。针对石羊河流域的实际资料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对风险因子进行筛选 ,最终确定出敏感性风险因子 ,为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制订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