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大姚县金碧镇通过试验示范,探索玉米田套种鲜食豌豆、再套种青蚕豆的增产模式。玉米—鲜食豌豆—青蚕豆种植模式,由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不仅了提高复种指数,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介绍玉米套种鲜食豌豆再套种青蚕豆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鲜食早熟春玉米是我县春季农业大田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物。为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增加农田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我县实行鲜食蚕豆套种春玉米技术,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7年该县示范推广蚕豆套种玉米技术3106亩,蚕豆平均亩产值达1502元,亩收益达950元,玉米平均亩产值达1150元,亩收益达450元。  相似文献   

3.
"蚕豆+榨菜=玉米=甘薯"是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做到了蔬菜作物与粮食作物、高秆作物与矮生作物的合理搭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达到了一年四种四收、周年高效的目的。现对该模式的产量效益、茬口配置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启东市是多元多熟制旱作地区,间套夹种,一年多熟是我市的种植特色,"春蚕豆-青玉米-甘薯"是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青蚕豆、青玉米是我市主要的"四青作物"之一,以特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倍受消费者青睐,甘薯全身都是宝,块根营养丰富,既含有大量淀粉、糖和多种维生素,又含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等无机盐类,是重要的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原料,鲜食甘薯是保健食品,销往上海等地作烤甘薯,深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较高。近年,随着种植业结构地调整,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春蚕豆-青玉米-甘薯高效种植模式,已在我市推广,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浙江省旱粮作物育种协作组在湖州市吴兴区等地开展了以鲜食蚕豆、鲜食大豆和鲜食玉米为主的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其中"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鲜食大粒蚕豆""鲜食玉米间作大豆—鲜食玉米"全年套种连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增收明显。现将这2项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保山市隆阳区为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实施了"玉米、烤烟地套种青蚕豆"栽培模式。通过该模式完善了蚕豆丰产栽培技术,强化了科学管理,提高了青蚕豆单产,丰富了冬季蔬菜市场,依靠科技增效,提高了农民收入。本文主要介绍玉米套种青蚕豆栽培技术、烤烟套种青蚕豆栽培技术,以期为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1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 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鲜食糯玉米、榨菜是我市的传统特色种植产业,其中“丁桥”牌鲜食糯玉米、“斜桥”牌榨菜(淹渍加工)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知名度,也是我市农户重要的种植收入来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综合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探索总结了一套三季鲜食糯玉米(以下以玉米简称)加一季榨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l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陈  吴刚  陆银 《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69-169
<正>一、产量与效益该种植模式一般亩产青蚕豆荚600千克,榨菜鲜头960千克,青玉米果穗750千克,青毛豆荚200千克,马铃薯1100千克,全年亩产值5000元左右,亩效益3000元。二、茬口配置采取133厘米组合种一行蚕豆,穴距18厘米。在蚕豆空幅中间间作两行榨菜,榨菜行距40厘米,株距18-20厘米。榨菜收获后套种一埭单行双株玉米,株距18厘米。蚕豆收获后在春玉米行间套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l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黄颂禹 《农家致富》2007,(15):34-34
为全面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大面积推广了“四青”作物与经济绿肥、优质瓜蔬的间套夹种。蚕豆、经济绿肥、玉米、秋番茄高效模式一般亩收青蚕豆荚650~700公斤,亩产值700~800元;豌豆头(或苜蓿头)120~150公斤,亩产值200元;收青玉米棒750公斤,亩产值1200元;  相似文献   

13.
正特粮特经作物是我市的一大主导产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海门农民总结出的特粮特经的高效种植模式,这些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高,现介绍如下:1青蚕豆+榨菜/收青春玉米+青毛豆-秋马铃薯(或秋豌豆)1.1产量与效益该种植模式一般亩产青蚕豆荚700千克,榨菜鲜头1000千克,青玉米果穗750千克,青毛豆荚300千克,马铃薯1000千克,全年亩产值3500元,亩效益2800元。1.2茬口配置  相似文献   

14.
"四青"作物是青蚕豆、青毛豆、青豌豆和青玉米的总称.四青作物是启东市优势特色产业,为推动启东市四青作物种植快速发展,为四青作物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归纳总结启东市四青作物栽培技术要点,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品牌建设及推广方案,以此促进启东市四青作物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蚕豆是启东市主要夏熟作物,种植面积达2.5万hm^2,蚕豆间作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就是在两行蚕豆空幅中间种植榨菜、全能菠菜、菜薹油菜等短季蔬菜,一般在春玉米、棉花等作物播种前收获,既不影响蚕豆产量又不误春播,且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青蚕豆、雪菜、青玉米、紫薯周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较高。青蚕豆、青玉米可直接上市出售,也可加工速冻保鲜,市场销售量大;雪菜腌制加工后色泽鲜黄、香气浓郁、味道鲜美;紫薯营养丰富,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是保健食品,深受城乡居民的青睐。一、茬口配置青蚕豆于10月中旬播种,以1.33米为一组合,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摘青豆荚;雪菜9月上旬育苗,蚕豆播种后在其行间移栽2行雪菜,3月底4月初收获雪菜;4月上旬在雪菜收获后的蚕豆行间播种青玉米,单行双株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一年四熟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小豆”一年三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发现“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模式种植方法简单、操作易行,复种指数达300%,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分析了“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鲜食蚕豆/鲜食春玉米、鲜食秋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如东县加强了以玉米为主体的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模式地研究与推广,其中"鲜食蚕豆/鲜食春玉米—鲜食秋玉米"高效种植模式增收效益明显,笔者对该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金昌市农技人员探索试验塑料小棚种植西瓜地套种鲜食玉米新型种植模式,取得成功,一般亩产西瓜3800kg左右,产鲜食玉米3900穗左右,两茬作物亩声值达4000元以上,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海门市临江新区充分利用间作套种,探索出了鲜食"蚕豆-玉米-大豆"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年三种三收、周年高效等优点,且能满足城乡居民的食用需要。为促进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对该模式的产量与效益、茬口配置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