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天优华占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天丰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杂交稻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8020)。2009年由松溪县种子管理站引进在松溪县作烟后稻试种,表现高产、稳产、分蘖力强、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米质优等特点。2010年、2011年该组合在我县较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2012年开始进行机插栽培,比手工插植增产增效显著,一般增5%左右。现将其种植表现及机插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荣优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用荣丰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中晚稻兼用杂交水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12016。荣优华占是目前南方稻区中晚稻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当家品种之一,根据荣优华占制种双亲的特点,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总结了一套荣优华占秋季制种高产优质的技术措施。1亲本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3.
昆仑14号是2013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青稞新品种,2013-2015年昆仑14号青稞品种在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表现高产、多抗,适宜于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通过3年示范种植,摸索总结出适合本品种的最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花育31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常规品种。该品种2009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9036号。我市于2008、2009年分别对该品种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2010年将其确定为主播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2011年播种面积得到了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5.
周珩  刘奇文 《种子科技》2012,30(3):43-44
天优华占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用“天丰A”ד华占”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0)。2010年松溪县种子管理站引进在渭田镇渭田村试种,2011年作瓜、烟后稻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6.
天优华占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院、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晚稻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8020]).我乡从2007年开始作二季晚稻试种,从2008年开始大面积示范种植,每年增加面积的速度较快,深受我乡农民的喜爱,2011年我乡共示范种植天优华占(中、晚稻)合计超过333hm2.为了解该品种的产量情况,我站邀请县农粮局的专家2011年10月下旬到安福乡实割测产.专家组分别在大面积示范区社溪村选取有代表性的高、中、低产三块田进行实割,经晒谷测定水分、去除杂质,产量分别为1.03万kg/hm2、9 243kg/hm2、8 423kg/hm2,实际平均产量9 336kg/hm2,超过了9 000kg/hm2的目标产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C两优华占是由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C815S母本与华占父本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组合,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3号。在陕南推广种植3年来,因其积多抗、广适、优质、高产为一体,深受农民喜爱。然而,汉中稻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种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减产,严重制约着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科学种植,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利用当地光温水条件,最大  相似文献   

8.
天优12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测配而成的感温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12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琼审稻2004004)。2004年早季引进文昌市试种1.33hm^2,2005年早季示范种植33.33hm^2,2006年推广种植333.33hm^2,2007年推广种植1500hm^2。该组合在区试、生产试验及几年示范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抗性较强、米质优等特点,是一个适宜文昌市早造种植的杂交稻新组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沈玉17号玉米是由沈阳市农科院用母本沈151和父本沈137杂交选育成的玉米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47号),母本由我站引进宜川种植。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具有良好的品种特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欣荣优华占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自育的不育系欣荣A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华占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组合。2013年通过国家(国审稻2013021)、湖南省(湘审稻2013024)、江西省(赣审稻2013009)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欣荣优华占在江西省可作一季中稻及双季晚稻栽培,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罗永明 《中国种业》2022,(2):121-123
通过将中国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旌优华占在越南兴安省、北江省进行试种、示范,鉴定该品种在越南的适应性、产量和抗性表现,并总结了旌优华占在越南的丰产栽培技术,为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在越南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优质常规稻赣晚籼38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海峰 《种子科技》2010,28(11):42-43
<正>赣晚籼38号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农科所从泰国引进的优质常规一季稻品种,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08002)。几年来,该品种在我县作一季稻栽培示范和大面积种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为更好地适应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需求,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龙文贵 《中国种业》2021,(5):105-106
冠两优华占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用两系不育系冠S和恢复系华占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组合,于2020年通过湖南审定。介绍了冠两优华占在湖南常德地区示范种植产量表现、特征特性、直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贺优328是湖南恒德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采用贺50A与R3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迟熟晚籼稻新组合,201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3020。为加快推广步伐,同年在湖南常德示范推广,之后面积逐年扩大。在常德连续2年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丰产稳产性好、耐肥抗倒性强、综合性状优良。2年示范推  相似文献   

15.
王珍 《中国种业》2015,(1):69-69
<正>登义2号是甘肃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以AMO17137为母本,JSK16M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原代号金穗51216,2012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2011)。环县2011年引进试验,2012年小面积示范,2013年大面积推广,当年推广种植3533hm2,2014年推广种植1.03万hm2。该品种以其抗旱、抗病性强,稳产、丰产性好,活  相似文献   

16.
安囤8号玉米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长远 《种子科技》2010,28(4):41-42
<正>安囤8号由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苏集小麦杂粮研究所选育,品种审定编号:皖玉2008007。该品种适宜在我省淮北和江淮丘陵地区推广种植。安囤8号经过近3年来的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因其丰产、稳产而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南校18号于200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申请国家玉米新品种保护.近几年,经广西各地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以及大面积推广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被广西区农业厅推荐为2005年主推品种.该品种适宜在广西各地及西南玉米区种植.现已向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推广.  相似文献   

18.
深两优5814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利用自育低温敏不育系y58s与丙4114配组育成的两系超级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确认具有稳定优质、抗性优良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2010年引人福建省古田县试种,在2011年继续进行扩大试验和示范推广,面积达210hm2,其中仅平湖镇新坊村就建立了中稻示范区1个和7个超级稻新品种对比试验,2012年又在玉源村、钱坂村、玉库村建立了一季中稻示范区,示范推广面积376hm2。在古田县的种植中,该品种突出地表现了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深得当地农户喜爱。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农作物品种审定推广程序的基本模式是:品种比较试验(2年)→省区域试验(2~3年)→省生产示范试验(1~2年)→品种审定→应用推广(以下称《程序》)。  相似文献   

20.
青海1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以青海3号、马牙、72—45和英国175为亲本聚合杂交选育而成的蚕豆品种,2005年1月10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引入湟中县示范,2007年开始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2011年全县推广面积达1467hm^2,平均产量为320.8kg/667m^2,其中多巴镇幸福村最高达436kg/667m^2。在湟中县几年的示范推广过程中,该品种表现出长势强、丰产性好、品质优等特点,无虫蛀(蚕豆象),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