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双季直播稻的技术要点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是指将经过处理的种子不经过育秧和移栽的程序,直接播种于大田培育水稻的一种栽培技术。双季直播稻是指在同年同一丘田内,连作早稻和晚稻两季均采用直播栽培。直播稻按不同播种方式可分为撒直播、点直播和条直播,目前采用的多为撤直播。  相似文献   

2.
一、水稻双季双直播的含义、难点及特点(一)含义水稻直播技术是对传统育秧移栽方式的改革,实践证明收到了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效果。1997年全市推广直播稻3.0万hm’。水稻双季双直播是指双季连作稻两季均采用直播的方法。即连作早、晚稻都将已催芽的种子直接插入大田,并进行相应的田间作业管理,两季都省去育秧、拔秧、插秧等工序,简化了作业环节,是水稻直播技术的又一发展。(二)难点地处浙江省北部的嘉兴市,年均气温15.4~16.4℃,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C出现初日在3月21日至4月2日,平均终日在11月18~21日,>10C活动积温为49…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晚稻威优64、威优35等早中熟杂交组合面积不断扩大,这些组合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播种,秧田播种前空闲时间很长。怎样利用晚稻秧田播种前种植一季作物呢?1984年在我县龙凤山乡进行了豆—秧—稻复种制的试验,面积1.1亩,结果亩产大豆87.6公斤,晚稻亩平477.9公斤。  相似文献   

4.
“麦、瓜、豆、稻”一年四熟栽培模式,是我们近几年来在水稻种植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不断试验推广总结出来的,即前茬小麦。中茬西瓜地里种黄豆,后茬栽双季晚稻。如此四种四收的模式,一般一年亩均收粮食可达750公斤,经济效益1500元以上.较之“油稻稻”、“肥稻稻”,亩增产值800多元。在栽培上要求小麦、黄豆品种熟期早,产量高;双季晚稻品种秧龄弹性大,耐肥、耐迟栽。其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外直播水稻生产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植规模和发展趋势随着灌溉条件的改善,高效除草剂的研制成功,早熟高产新品种的育成以及农业劳力成本的升高,继一些发达国家之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改变水稻移栽技术,逐步采用直播方法。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水稻已全部采用机械直播,在意大利,直播稻面积达水稻面积的98%;斯里兰卡达80%;马来西亚达50%以上;葡萄牙的34000hm2灌溉水稻也主要采用直播技术;在菲律宾的早季水稻中,至少有30%的灌溉面积采用直播技术;埃及的45万hm2水稻中,直播面积占20%以上,而且直播面积正在迅速增加;在泰国,直播面积已从1985~1986年度的…  相似文献   

6.
早晚稻轻简栽培搭配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宁波对早晚稻各种轻简栽培方式搭配的研究表明:早晚稻均采用机械插秧,早稻直播配晚稻机插的搭配方式,在季节的衔接,年总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较为理想;如果机育秧或栽插技术不过关或机具不具备,则可采用早稻直播配晚稻手插的搭配方式,季节衔接可行,总产量和经济效益也较好,但不能达到双夏季节省工,省本,省力的目的,不能解决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春玉米—晚稻秧田—晚稻栽培制度及配套技术刘晓理1贺忠南2(1湖南省株洲市农业局,株洲,412000)(2湖南省茶陵县农业局,茶陵,412400)株洲市常年晚稻种植面积11.9万公顷,每年约需晚稻专用秧田1.47万公顷。历年来,全市晚稻专用秧田只有0....  相似文献   

8.
水稻双优双抛产量15t/hm^2的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季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抛秧9种搭配模式试验结果,在配套栽培技术相同的情况下,早籼嘉早935分别搭配特早熟晚粳丙93-390、翻秋杂交稻K优402和早籼嘉早935(作晚稻)3种模式,产量超过15t/hm^2,分别为16.8t/hm^2、15.52t/hm^2、15.29t/hm^2,比双季移栽对照(嘉育293搭配秀水11)显著增产或平产。另外,上述3种模式,每公顷可省工54个,节省秧田60  相似文献   

9.
湖南是我国产稻大省,其稻谷总产量、播种面积、稻田年单产、人均占有量等均居全国首位,但也面临着面积锐减、总产徘徊、早晚稻产量差距拉大等问题。应通过加强水稻育种与栽培的科学研究工作,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大力挖掘早稻增产潜力,优化早晚两季品种配组,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等来进一步提高湖南粮食产量,发挥产稻大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直播稻作为轻型栽培技术 ,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优势 ,深受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欢迎 ,已成为浙江省水稻栽培的重要方式。2000年全省直播稻面积达21.6万hm2,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13.5 % ,其中直播单季晚稻14.0万hm2。由于直播稻播种量少 ,水稻苗期空间大 ,干湿交替时间长 ,田间杂草种子多 ,繁殖快 ,常常因发生草害而减产 ,甚至因草荒而绝收。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 ,直播稻田的草害问题一直是影响直播稻普及推广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一、杂草发生特点1 .杂草种类据海宁市新仓镇调查观测 ,直播单季晚稻田杂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直播稻用种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于2009年在沅江草尾镇进行了早晚稻直播不同类型品种用种量研究,初步摸索出了洞庭湖区双季稻直播适宜的用种量,其中早稻直播中熟常规品种适宜用种量为120~150 kg/hm2,中熟早杂品种适宜用种量为37.5~45 kg/hm2;晚稻直播常规中熟早稻品种适宜用种量为105~127.5 kg/hm2,晚稻直播中熟早杂品种适宜用种量为45~52.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青优湛二作早、晚稻直播试验材料,研究直播杂交稻的分蘖、成穗及结实特性,结果表明:直播稻的第一次分蘖发生机率以第Ⅲ~Ⅵ节位最高,达97.5~100%;成稳率以第Ⅰ~V节位蘖较高,成穗蘖苗生于主茎叶龄8.5叶期内;主穗和第一次蘖的成穗数占每亩总穗数的90%以上,占每亩总粒数的94%以上,分蘖穗的株高与单穗总粒数是极显著的正相关,栽培上应适当减少前期施氮量,控制高位次无效蘖,中期施好穗肥,提高成穗率。  相似文献   

13.
早稻地膜旱土育秧是一种新型的育秧技术,它的特点是利用旱地育秧,秧田面积少,1m2秧田可移栽30m2大田,秧田管理方便。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经济效益高,不仅地膜用量只有常规水秧的三分之一(因秧田面积只有常规水秧的三分之一),而且成秧率高,用种省,肥料利用率高,每公顷大田可节约物化成本150元左右;二是出苗整齐,安全可靠,不会因播后天气恶劣而烂秧,可解决农民怕播种烂秧的后顾之忧;三是可适时早播早插以利于早熟高产,早晚两季平衡增产;四是秧苗素质好,短白报多,干物质含量高,抗逆能力强,插后返青分案快,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旱直播高产机理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免耕早直播,集免耕与直播两项轻型栽培技术的优越性。它的特点是在春花作物(大麦、油菜、冬蔬菜)以及夏季作物春大豆、春玉米收获后,直接进行水稻播种,省去了直播稻播种前要进行的翻耕、耙田,挖沟做畦等工序,因而比一般水田直播更省工高效,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15.
自然水域无土栽培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探明自然水域浮床无土栽培水稻(简称水上种稻,下同)技术应用于大型水库等水域的可行性,1991~1993年,在浙江省境内的5种水域类型上进行了生态适应性试验。累计试种双季和单季稻4.33 hm2,均经受住了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年份气候条件的考验。其中,除连作早稻单产低于水田水稻对照外,其他两季的单产均超过了水田水稻对照。最高的双季连作稻和单季晚稻单产分别达14 985和10 065 kg/hm2。 从而证明,在各类型水域上进行水上种稻不但可行,且能取得与水田水稻相仿甚至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水稻直播栽培是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无需育秧、拔秧、移栽等工序,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省农本等优点,是轻型、简化的低成本稻作方式.水稻直播栽培深受人们欢迎,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直播稻生育期短,前期物质积累少,不同年份、不同田块之间单产水平悬殊,生产上应针对直播稻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一、晚稻适于用短秧龄,要选育秧龄弹性强的品种。典型的晚稻品种要求一定的短光照才能抽穗,这难于适应我省复杂的生态环境,现晚稻品种除了闽南沿海平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外,其它稻区大部分种植杂交水稻。究其原因,常规晚稻都是些感光性的品种,对抽穗要求一定的短光照,生产上采用早熟的晚稻品种,虽然能安全齐穗,但产量稳而不高,如用中熟品种又感到生育期长些,超越了安全齐穗期,有一定的风险。 1968年我省大力推广双季稻,把原来种植单季稻的地方改为种植双季连作稻,短短几年间山区双季稻面积由200多万亩,一跃  相似文献   

18.
早稻直播栽培 ,可以省去水稻育秧与移栽工序 ,具有省工省力节本的特点。前几年 ,曾在温州大面积试种示范过。但由于各种原因 ,不能高产稳产 ,未能大面积推广。2000年我区在总结前几年试验试种的基础上 ,改进了栽培技术 ,又开展了多点试种示范 ,均获高产。其中龙湾农场连片种植4hm2,常规稻91-42品种 ,平均单产7.53t/hm2,早杂汕优48 -2 ,平均单产8.21t/hm2。一、直播稻的生育特点1.前期营养生长加快 ,分蘖早 ,分蘖节位低 ,易搭好丰产苗架由于直播稻直接把种子播在土壤表面 ,无移栽过程 ,避免了植株损伤 ,…  相似文献   

19.
虎优1号     
杂交粳稻虎优1号(农虎26A/77302—1),1980年由浙江省嘉兴地区农科所育成。1981~1982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稻单、双季晚粳区试,在双晚区试中分别居参试组合的第一、二位,在单季区试中居第二位和第五位。1983~1984年参加生产试验,名列前茅。1984年试种7500多亩,1985年推广到7万亩左右。该组合全生育期,在浙江作单季晚稻135天左石,作双季晚稻125天左右。株高作单季晚稻约90cm,作双季晚稻约80cm.矮秆包节.株叶型前期稍散后期紧凑。属半叶下禾,总叶片数13~14片。每…  相似文献   

20.
安徽安庆混作稻区稻纵卷叶螟第三、四代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对2007年安徽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第3、4代稻纵卷叶螟在安庆混作稻区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单季早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双季晚稻在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和灯诱数据,进行世代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早中稻田第3代以本地繁殖世代为主,有部分迁入;第4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少部分滞留为害。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稻田的第4代稻纵卷叶螟雌蛾卵巢解剖数据,发现安庆稻区单季早中稻稻纵卷叶螟第4代以迁出型为主,双季晚稻田为居留型,早中稻田稻纵卷叶螟除远距离迁飞外,也可直接转移扩散到附近晚稻田中滞留为害。滞留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近年来暖秋(9月份)频率增大;二是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的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革,使得单季稻比例上升,水稻在生长季节中不间断地种植,为稻纵卷叶螟的栖居、繁殖和秋季滞留为害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