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解放后全國各地發展新茶圃面積很大,如浙江現有新茶園20余万畝,垒省計划在1957年开垦新茶園125,900畝,至1962年开辟300,000畝。所發展的这些茶園,絕大部分均采用条栽密植,茶齡幼小,故不能采用过去点播的旧茶園的中耕除草方法來管  相似文献   

2.
几年來,十里坪、安吉等國营農場及上虞龍山農林牧高級社对幼齡茶園進行间作的經驗告訴我們:幼齡茶園進行合理间作,不仅可以降低茶園投资,增加農業社的收入,而且可以达到改良土壤,防止冲刷,有利于茶樹生長的目的。但是,另一方面在茶区中,也存在幼齡茶園中由于不合理间作,而影响茶樹生長的現象。因此,幼齡茶園是否能够间作,以及怎样才是合理间作的問題,是值得我們研究討論的。現將我們的看法發表于下,請大家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3.
1956年,苏联茶叶專家來到安徽歙縣黄山的長潭茶叶生产合作社考查茶叶生产,在考查中,專家們对社里的茶樹栽培管理,提出了許多宝貴意見。苏联專家認为:改造老茶園,是茶叶生产上急待解决的問題,并指出茶園經过改造之后,增产潛力是很大的,在短期内可以大大增加茶叶产量。对于改造老茶園,專家們提出从缺株补植和台刈更新二方面來進行。对建立新茶園,專家們提到,坡度  相似文献   

4.
旧茶園的改造是目前茶叶生產上一項突出而繁重的任务,也是迅速提高我國茶叶產量关鍵性的問題。几年來,旧茶園的改造問題已引起了从事于茶叶工作者的重視,可是到目前为止,对我國旧有茶园的改造上,尚缺乏一套完整系統的理論和实踐。浙江農学院茶叶專修科畢業班的廿位同学,  相似文献   

5.
茶籽可以在秋季播种,也可以在春季播种。供春播的茶籽,要妥善地貯藏,因为茶籽很容易腐爛、干枯而失去生命力和發芽力。在目前大力發展茶園,而茶籽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保証茶籽的高度出苗率,已經成为完成新茶園繁殖和旧茶園补殖計划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人在茶区收集到一条茶籽貯藏經驗,介紹于后供参考。在較背陰处的略倾斜的地帶,选用直徑2米左右、高1—1.5米的園坎墩,或宽2米左右,高1—1.5米的土磡,从頂部开口挖1米深,直徑0.9米左右的圓筒形坑,坑的大小,视裝放茶籽的籮筐之大小而定。坑壁泥土不必敲緊,在坑內放些干草,把坑壁燒热,待冷却后,铺上干燥的羊齒,稻草,藁榦,甘藷蔓之类,厚約10厘米,然后把装有茶籽的籮筐置于其中。坑内要燒烤,可能是为了薰殺侵害茶籽的病菌害虫和蒸發一部分水份,以免被病虫害侵害或沾潤过多水份,而致腐烂造成损失。被貯藏的茶籽先风干,不剝去朔菓皮,这样相互之間空隙較大一些,同时可保証种皮不受损伤。  相似文献   

6.
綠叶和黃叶     
你們想必都曉得开利可(Kericho)附近的任何茶園里的茶叢間嫩芽叶色的差異,我曾在东菲其他茶区看見过这样的差異,但是这种現象在开利可似乎更为顯著,可以看見深綠色和淡黄色的茶叢生長在一起。在这里我指的不是偶然發生  相似文献   

7.
一茶樹修剪枝叶利用的意义新开辟的幼令茶園,根据苏联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國各地試驗资料都說明茶樹在其幼令——具体的說,在其生長第三个年头开始,即需逐年施以不同程度的修剪手術,以达到擴展樹面;濃密茶叢;刺激生長芽的發生和提高茶樹生長强度;压制生殖器官的活动,使將來生叶產量高額和穩定。茶樹修剪下來的披条可以用作無性繁殖茶樹的材料,部份解决了茶樹种籽缺乏而不能大面積發展茶園的困难。其次,無性繁殖所生長的苗木較一  相似文献   

8.
茶餅病     
茶餅病为害茶樹的嫩芽、嫩描,不但直接影响产量,并且將病叶制茶,滋味苦,容易碎,顯著減低品質。在霧重雨多的地区,一旦發病,便会不断蔓延,甚至于流行成災,威脅茶叶生产。这病在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如印度、锡蘭和日本等国都有。日本靜岡縣曾流行成災,圣縣受害茶園于1920年已有3万畝,到1921年激增达11万畝,几乎普遍發生。国內对茶樹病害尚未开展全面調查,所以目前对茶餅病的分布情况了解得非常不够,但已証实在云南、四川、安徽、浙江和廣东五省都有感病的茶園,并有部分地区病情正在蔓延擴展中。例如:在四川省雷波縣的地方国营雷馬屏农場,1957年5月  相似文献   

9.
一 調查依据与目的要求本省茶樹品种及变种極多,並且有些茶种在生產上表現得極良好,如安溪的铁观音、水吉的水仙、政和及福鼎的大白茶以及閩东的明前种等。但由于过去沒有很好地整理,以致栽培面積仅限于部分地区,並有不少具有优良性狀的当地变种未被發現,为適应今后大力發展茶叶生產的需要,必須進行本項調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丰產     
阿布哈茲苏維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格里斯区间庫村有名为列寧的集体農庄是祖國美丽的地方之一。在他們这兒廣闊地分佈着茶園、桔園、油桐園、花園和葡萄園。24年來集体農庄發展了大规模的多种經营,年总收入已增長到9,500万盧布,其中近70%是茶叶收入。 農庄里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拉衣索·格拉西莫夫里。布里斯克尼娅生產小組連年獲得了茶叶的丰產,1951年小組的每一公頃收穫5,755公斤优等品質的鮮叶,1952年是5,274公斤;1953年是5.870公斤;1954年是5,869公斤。  相似文献   

11.
旧茶園改造是增加產量和提高品質的重要关鍵,不僅在我國作为当前增产措施之一,即其他產茶國家如印度、錫蘭、日本等近來亦都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对我國当前旧茶園的改造应采取如何的途徑,由于它是一个新问题,还缺乏經驗。本省虽已提出改造技術指導意見,但还有待我們因地制宜的通过实践來完成。至于其他產茶國家旧茶園改造,因为基礎不同,他們已進一步应用科学技術致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茶叶生产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八年來獲得了巨大成绩,茶叶产量飞跃增長,茶叶品質年年提高。1957年全省茶叶总产量比1949年增長250%,平均每年增产31.26%,巳超过战前正常年产量40%以上。若从平綠、湿綠、杭綠、遂綠、越紅、烘青等六个主要茶类的品質來看,1952年1—3級茶占总产量的35.5%,1957年提高到占总产量的67.5%。由于产量、品質的不断提高,全省外銷茶1957年也比1952年增長了37.89%。在茶園恢复与發展上不僅是数量大、速度快,而且新僻茶園多半  相似文献   

13.
茶毛虫是茶叶生产上的首要害虫,给茶叶生产帶來莫大的損失。在農業發展綱要40条中提出:“要在5—7年內消灭農作物最嚴重的虫害……。”为徹底經济、收效大地消灭茶毛虫,有利于茶樹生長,必须進一步的研究和商榷。特別在各茶区現行的各种不同防治法,很有必要加以总結和提高。福建安溪縣澤州茶業社有茶園851畝多,其中采扎面积有701畝。这几年來,采用了几种不同的防治方法,在茶毛虫嚴重發生的1957年,该社仍未見怎样發生,現把技術經驗介紹一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楔子我省现有80多万畝旧茶園,大都是解放以前种植的。由于歷史、地理和經济等条件的限制,栽培管理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特征是:地塊分散、狹小,茶樹种在平地到50—60度的坡地上面,有的种在地边或梯墈上面;水土保持工作差;茶樹叢植,成行或不成行,茶叢密度随地形和間作習慣而有不同,每畝由200多叢到600—700叢不等;茶樹年齡大都在40—50年以上,部分地区有台刈習慣,都不修剪;耕作施把水平極不平衡,多数地区不施肥,每年僅随間作物中耕除草数次;耕作都用人力和簡  相似文献   

15.
我國是栽培茶樹最早的國家,無論在栽培和制造上都積累了相当丰富的經驗,但是对于虫害方面过去却注意得不够。解放后大力發展茶叶生产,害虫所造成的损失已引起了重視,許多地区普遍展开治虫工作,並且進行調查研究獲得一定的成绩。根据筆者过去几年在華东茶区的初步調  相似文献   

16.
近來有些省的茶叶試驗站、茶場、学校等單位,都在向福建省輸入無性繁殖的品种茶苗,因此如何進行苗木的包裝运輸,以达到茶苗的最高成活率,是一个值得探討的問題。  相似文献   

17.
發酵是紅茶的初制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單寧起着深刻的变化,因而使紅茶得到特有的色香味。一般來說,在適当条件下,發酵时间过短,則發酵不足,毛茶会帶青气,滋味苦澀,茶湯顏色泛青,叶底也花青;如果發酵时間过長,則發酵便会过度,使香气低悶,滋味淡薄,茶湯帶溷,叶底深暗。这样,就不能得到品質优良的紅茶。因此,發酵时間長短的問題,引起了制茶工作者廣泛的重视。但是,在以往的試驗里,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对發酵时間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如祁  相似文献   

18.
茶樹地方品种的調查与整理,是培育茶樹羣体品种的基礎,也是选育优良类型所必經的途徑。对我國各地区現有的地方品种進行系統的調查和整理,从而明确它們在形态学、生物学及生物化学上的特征特性,是我國茶叶科学上突出而繁重的課题。茶樹是長寿木本作物,其品种的好坏,对生產的影响比一、二年生大田作物更顯得重要。因此,在大力發展茶叶生產的今天,对地方品种的調查和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江西省旧有茶園,不僅缺株很多;而且現有茶樹,均已枝条光禿,衰老不堪。解放以來,人民政府曾组织了大批人力物力,加强了經济上和技術上的扶持;大力提倡茶園肥培管理,以求改变过去不中耕、不施肥、只顧采茶的粗放经营方式和低产現狀。特別是農業合作化后,茶園管理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改善。但單位面積产量仍然不高,以产量最高的婺沅縣为例,每畝亦不过50斤左右,寧紅区每畝还在25斤左右的水平,其它如饒綠茶区,情况亦大致如此,而修水站、婺沅、河口等国营茶場,大多  相似文献   

20.
囘山所見     
这次我們在新昌縣囘山这个海拔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古地茶区,發現了几个耐人尋味的問題。我們邀请了几位年逾花甲的老茶農和一些采茶妇女,分别進行了座談,并实地作了一些观察和訪問,現在把見聞所得寫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