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特用玉米优良品种 1、江南花糯江苏省审定品种.国家保护品种。早熟糯玉米一代杂种.春播株高210厘米,穗位90厘米.果穗长筒形,穗长20厘米左右,穗粗4.5厘米.平均单株结穗1.8个,无秃顶。每穗14~16行,籽粒排列紧凑,呈红、白、紫、黑等色。肉质厚,糯性强,香味浓,糯中带甜。  相似文献   

2.
对2个优质籼糯稻品种杂交籼糯稻Ⅱ优糯721和常规籼糯稻珍珠糯的产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平均产量水平相近,产量相关性状中,只有穗长存在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珍珠糯相较于Ⅱ优糯721的着粒密度大。相关分析表明,杂交籼糯稻Ⅱ优糯721产量与有效穗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是影响其产量的关键因素,增加有效穗数,有利于高产;常规籼糯稻珍珠糯有效穗和实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增加有效穗和实粒数是实现其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津糯2号是天津市原种场以津糯1号为母本,津原4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大穗型粳糯稻品种,表现优质、高产、抗性强,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优级糯米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上海市闵行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糯稻新品种,闵行区于2021年引进了15个优质糯稻新品种(系),并进行了相关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光明糯1号’‘武香糯7368’两个早熟糯稻品种和‘太湖糯’‘沪香糯209’两个中晚熟糯稻品种,在产量、品质、综合性状等方面表现突出,可在闵行区进行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3,(2):19
水稻品种——常糯1号常糯1号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属早熟晚糯稻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长势旺,穗型较大,分蘖力强,叶色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抗穗颈瘟,高感条纹叶枯病,2007~2009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58.5%;米质理化达到国标优质糯稻谷标准。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  相似文献   

6.
糯9A是以海南当地常规酒谷大粒糯与N1B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糯稻不育系,2005年7月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糯9A不育性稳定,植物学特征明显,分蘖力强,配合力高,穗大粒多,穗平均着粒数为146.3粒,可恢复性好。糯9A×糯恢515组合2004年在四川省糯稻组区试中,平均产量7.42t/hm2,比对照荆糯6号增产6.4%,达极显著;与糯恢1008配组,经两年品试产量突出,抗性好,已参加2005年四川省糯稻组区试。  相似文献   

7.
盛祝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15-15,104
介绍了7个中籼糯稻品种展示试验结果,筛选出亩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结实率较高、产量高的珍辐糯、华籼糯1号、嘉糯2优06等品种,可在凤台县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农科院成功选育出一种比黎族传统山兰稻品质更优良的糯稻“海丰糯1号”。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耐寒、抗倒伏、糯性好等优点,平均亩产是山兰稻的4倍。  相似文献   

9.
<正>海南省农科院成功选育出一种比黎族传统山兰稻品质更优良的糯稻"海丰糯1号"。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耐寒、抗倒伏、糯性好等优点,平均亩产是山兰稻的4倍。  相似文献   

10.
甬糯34系宁波市农科院育成的中熟晚糯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象山县于2002年引入试种,现已成为糯稻当家品种。甬糯34半矮生,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粒重,耐肥抗倒.后期转色好,适宜直播栽培,且表现高产。  相似文献   

11.
郑秋铃 《河北农业科技》2007,(2):18-18,F0004
垦糯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于1997年以冀糯1号为母本,(冀糯1号×垦育2号)F2为父本杂交,经过5年的单株系统选育,于2002年10月获得稳定品系.垦糯3号为糯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较抗病等特点.200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河北省长城以南做一季稻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有利基因拓展现代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改良目标性状,利用15个主要农艺性状对135个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熟、株高和穗颈长偏高、着粒密度和产量偏低为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的主要特征。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42% ̄35.01%,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穗颈长短、着粒密度等6个性状居前列。主成分分析显示,PC1-PC5能够解释总体70.4%的变异,而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单株有效穗、株高、千粒重、单株产量等7个性状因具有高的特征向量值,为分析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的重要性状。以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材料分为14类,其中第Ⅰ、Ⅸ、ⅩⅣ和Ⅻ类品种有利性状突出,是改良当地糯稻品种的极有用的种质资源。产量构成因子和单株产量的偏相关分析表明,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对产量的贡献主要是单株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这也是地方品种亟待改良的重点。研究还发现,同名异种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3.
“扬粳糯l号”(原名“香粳糯041”)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泰州市种子公司联合以“香粳糯91-21”/“广陵香糯”杂交,于2000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列为江苏省新品种展示品种.适宜在江苏、安徽、河南和上海等省市迟熟中粳稻区推广种植。经近两年试验、示范和推广,该品种表现出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稻米品质好、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是一个市场前景较好的糯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一般采取3年三圃制和2年二圃制提纯,但是三圃制提纯不但周期长,而且制种成本较高。所以现在大多数种子企业对小麦原种制种一般都采用"二圃制"循环制种技术。一、单株(穗)选择1.单株(穗)选择材料材料来源于本地或外地原种圃、种子繁殖田。也可专门设置选种圃,稀条播种植,以供选择。2.单株(穗)选择的重点所选单株(穗)必须具有原品种典型性和丰产性。3.田间及室内选择①株选分2步进行,抽穗至灌浆阶段根据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浙江省糯稻品种的演变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1)50、60年代,代表品种为农家品种红壳糯;(2)70年代,代表品种为引入品种京引15;(3)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代表品种为杂交选育的双糯4号;(4)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代表品种为祥湖系列;(5)90年代末,代表品种为绍糯119等。近20年来浙江省育成的晚粳糯品种,其主要亲本来源为农虎6号、矮粳23、测21等3大晚粳品种,且全部是以农垦59为基础进行品种间杂交的衍生品种。超高产、多样化品质选育和早籼糯、早粳糯的开发研究是糯稻品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镇糯19号和镇糯20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糯19号、镇糯20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品种,具有产量高、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糯性好等特性,适宜沿江、苏南及周边地区作为糯稻品种推广种植。本文从产量、熟期、穗粒结构、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介绍镇糯19号和镇糯20号的特征特性,并从育秧、栽植、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糯稻wx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糯稻与非糯稻品种(苏香粳3号和武运粳稻7号)杂交,用单粒法测定了亲本、F1、F2、B1F1及B2F1的直链淀粉含量,以研究其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糯稻与非糯稻亲本杂交F1直链淀粉含量多偏向于母本,存在基因剂量效应;高直链淀粉含量对糯性表现为完全显性,是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糯稻与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杂交的F2代不符合1∶3的分离比例,这说明控制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对糯性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与控制糯性的基因(wx)是非等位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整理分析近17年间全国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变化,探讨中国糜子品种改良进展和育种水平变化,为未来中国糜子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1998—2014年国家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主要性状的变异,比较主要育种单位选育糜子品种性状的差异。【结果】1998—2014年糜子参试品种性状变异显著。随年份推进,粳性糜子品种产量和单株粒重以及糯性糜子品种产量、单株粒重和穗长持续增加。17年间粳性和糯性糜子产量分别增加了50%和21%,单株粒重分别增加了90%和7%,穗长分别增加了19%和29%,生育期长度、株高、主茎节数量和千粒重等性状变化不明显。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9个糜子主产省(区)的17家育种单位提供了65个糜子区域试验品种,其中7家同时提供了粳性和糯性糜子品种,2家只提供了粳性糜子品种,8家只提供糯性糜子品种。来自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3家育种单位贡献了参试品种的55.4%。近6年来自这3家单位的品种产量表现优异,是中国糜子育种的中坚力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粳性糜子的生育期长度、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82.8%的变异,糯性糜子的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78.6%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粳性和糯性糜子的主穗长和单株粒重均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而其他性状间相关性在粳性和糯性糜子中均有所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粳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2类,糯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3类。【结论】1998—2014年,国家区试中粳性和糯性糜子参试品种产量稳步增加,表明中国糜子育种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育种手段相对单一,育种方法多样性程度较低。糜子区试对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关注不够,培育高产、优质、适口性好、蒸煮品质优良、抗性淀粉含量高、耐落粒、适合机械化的糜子品种是未来糜子育种的发展方向。强化杂交、远缘杂交、诱变育种、双单倍体以及多倍体育种等传统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学研究方法,加强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是系统提升糜子育种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浙江地区种植的粽子专用优质糯稻品种材料,以环太湖地区收集的27份糯稻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田间产量、米质和加工成粽子的食味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粽子的受喜爱程度与粽子的气味、软硬适宜度、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绍糯9714的综合得分最高;根据5个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可将27份糯稻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其中适合做粽子的糯米主要集中在第1类(浙糯优1号、浙糯106、绍糯9714、嘉禾糯1号,具有较好的品相、感官和加工品质,综合评分高)、第2类(皖垦糯1116、太湖糯、澄糯218、镇糯19、苏御糯、糯示02、糯示03、糯示05、香糯833,该类群具有较好的风味品质,但产量和品质较差,综合评分中等)和第3类(皖垦糯1号、糯示01、糯示04、糯示06、糯示07、糯示08、皖垦糯3号、武育糯4819,该类群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综合评分中等),结合直链淀粉含量低于2%、粽子紧实度大于0.9的生产要求,最终筛选出适合浙江省种植的粽子专用糯稻品种材料有绍糯9714、浙糯106、糯示01、皖垦糯3号、浙糯优1号、嘉禾糯1号。  相似文献   

20.
<正> 良种繁育任务,一是加速繁育种子,二是保持良种的种性。按国家标准局批准的作物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繁育作物原种一般采取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方法。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三年三圃制。自1987年我场被定为省级种子基地后,小麦的提纯复壮一般采用穗行圃和原种圃二年二圃制。这样生产原种的周期缩短,速度加快。1988年我场收获穗行圃556亩,除选部分优行进入穗系圃外,大部分经选择后进入原种圃。这样1989年收获原种圃1万亩,穗系圃559亩,穗行圃579亩。在二年中原种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增加了效益。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