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正9月28日下午,第二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胜利闭幕。本届黑茶义化节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节会围绕"绿色益阳健康黑茶"主题,通过安化黑茶·老舍茶馆品鉴活动周、开幕式、黑茶产业发展高峰沦坛、重点项目签约、成立安化黑茶国际评鉴委员会、全国茶商大会、中国黑茶博物馆开工仪式等主体活动和企业自主活动,集中推介了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和生产标准,大力弘扬了安化黑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4月20日上午,2015中华茶祖节开幕式暨临湘黑茶品评推介会在长沙神农茶都隆重举行。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嘉宾观看了介绍临湘茶文化、茶产业的宣传片《茶叶,临湘传承千年的品牌》,并一同欣赏了反映临湘悠久茶文化、古老黑茶神韵的文艺节目及临湘黑茶茶艺表演。开幕式现场举行了庄严隆重的中华茶祖祭祀仪式。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杨利凯恭读祭文,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3.
陈华 《广东茶业》2023,(5):27-31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茶文化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茶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如茶文化市场化过度、茶文化传统知识流失严重以及茶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等,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茶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建立茶文化传承机构服务乡村建设,培养茶文化传承人才,推广茶文化教育;发展茶文化旅游,利用茶叶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研发创新茶产品,引进新技术,提升茶叶质量和安全以及建立茶文化交流平台,弘扬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以期有效地推动茶文化保护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4.
岭南茶文化是中国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在分析岭南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创新与传播岭南茶文化既是对中华传统的文化传承,又是在新时代下实现“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还是在喧闹生活中寻找平静祥和心态的重要方式,从挖掘岭南茶历史文化、加强岭南茶文化推广、建设岭南茶体验场所、做好岭南茶产品研发、打造岭南茶品牌、构建岭南茶网络平台等六个方面阐述创新与传播岭南茶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茶叶通讯》2009,36(4):49-49
秋高气爽,黑茶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中自.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华茶人联谊会、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主办.益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湖南省蕾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于2009年10月18日在湖南省益阳市隆重举行。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年轻,但我们在茶文化的洗礼中懂得茶是何物我们传统,但我们用世界级生物科技为君奉上好茶这是启桂馨——用科技洞察潮流、用创新传承经典从努力让健康黑茶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启桂馨在"科技做好茶"的路上,渐渐形成"科技兴茶、科教兴茶"的发展理念。"科技茶"不仅奠定了启桂馨的发展之路,更加引领了全新茶饮文化,推动茶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并开创新颖时尚的科技茶品牌,致力于生物科技茶产品创新,成为中国茶产业的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企业定制和文化传播的先锋,是启桂馨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茶产业的灵魂是什么?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证明,茶产业的灵魂是茶文化。本文根据茶文化的实践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从“学习茶文化,研究茶规律;传播茶文化,引导茶消费;实践茶文化,振兴茶产业”三个方面来振兴茶产业。  相似文献   

8.
六堡茶为我国传统名茶,属黑茶类,主要产于广西梧州一带。在我国茶文化的历史中有着非常丰厚的底蕴。但由于各种原因,六堡茶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在茶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认识六堡茶,保留特色,加强科技渗透力,同时各方面共同努力,对发展振兴六堡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茶,作为一个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几千年的神奇物种,它与中华的文明交融在一起,哺育着中华的儿女。它与世无争,清新淡雅,却源远流长。它低调从容,风味俱佳,却和历史一起推动并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在现代,传统的茶文化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本文首先对传统茶文化的概述做了具体的介绍,对城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内容以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于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对传统茶文化在当代的城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春燕 《福建茶叶》2022,(5):120-122
中国是茶的起源地,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是我国价值理念的重要物质依托.古代文人骚客都会选择把茶文化与自身文学作品相融合,借茶抒情,传播正确价值导向,传承优秀文化内涵.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育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基于对茶文化传承内涵的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1.
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要制好茶应“天、地、人”相配合。天即“天时”,也就是制茶时天气;地即“地利”,是指茶树生长在得天独厚的环境的鲜叶原料,这也是制茶先决条件;人者即“技艺”,即制茶的技术水平掌握好每道工序的操作程度。云霄花香蜜韵云霄黄观音茶技艺具有闽北、闽南乌龙茶的独特技艺,更凝聚了多代茶人的实践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在体现茶包实用性的前提下,满足大众使用“国潮”茶包的精神需求,探索具有“国潮”文化的现代茶包设计机制。通过对“国潮”文化现象进行分析,了解“国潮”文化特征,分析现代茶包的类别及设计要素,对“国潮”茶包品牌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样品茶包的文化元素及色彩特征等。提出“国潮”文化与茶包设计的创新路径,旨在帮助“国潮”茶包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连接点。“国潮”文化有着强烈的中国元素特点,融合茶文化和潮流元素运用到茶包视觉设计中,能够实现茶包视觉与内在意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的传承同其他大多数文化一样,均需要通过物质载体来赋予茶文化以更具生命力的灵魂。因此,茶建筑就成为了中华茶文化的物质载体。茶建筑发展至今,经历了茶摊、茶棚、茶铺、茶楼与茶馆等等形式,尽管具有着不同的形式特征,但内在的共性却又都是一个核心。也正是茶文化的发展推动着茶建筑的更新,同时,茶建筑的嬗变也见证着茶文化的传承。本文将以此作为出发点,试图分析中华茶文化视域下我国传统茶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旨在能够为我国建筑与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发展贡献出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4.
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传承与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为破除这一难题,人们认识到动漫艺术为传统茶文化传承带来的优势,试图通过传统茶文化的动漫化传承来推动茶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当前传统茶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并通过阐述动漫在茶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来提出传统茶文化的动漫化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正永 《中国茶叶》2010,32(12):48-49
四川省青川县是古巴蜀茶区主要名茶产地,归古蜀苴侯国首府葭萌管辖,唐代已成为"榷茶"积纳贡之主要茶区之一,七佛乡(大佛滩)"七佛贡茶"古茶园遗址尚存,古茶树保存完好,传统的"饼茶"制法传承至今。近两年,青川县紧紧抓住"5.12"地震后重建和浙江援建大好机遇,始终把传承弘扬七佛贡茶文化与振兴青川茶业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县营造爱茶、懂茶、品茶的浓厚茶文化氛围,为提高青川茶叶的知名度和品牌的影响力,使其成为青川农业第一产业做了最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咏茶诗词是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咏茶诗词文化有助于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海外传播。但当前咏茶诗词中没有大众熟知的代表作,对咏茶诗词的挖掘整理也只限于理论层面和小众范围,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效果也有待提高。为此,咏茶诗词文化需要大力传承推广。主要策略有:正确认识咏茶诗词的文化价值,打造咏茶诗词的核心代表作,拓宽咏茶诗词的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17.
雷柏林 《福建茶叶》2016,(12):72-73
茶文化是包含了茶性、茶德、茶道,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茶文化中既有深厚的文化元素也有独特的装饰元素。现代茶楼设计应利用现代的科技元素设计出传统的茶楼建筑,使消费人群不仅能享受到现在的科技元素、高质量服务,也能从茶楼中感染属于中国人有民族情怀的传统茶文化。鉴于此,笔者认为茶文化对中国传统茶楼设计的影响,应该找到一条适合现代化中式传统茶楼设计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特色传统文化之一,它以多种具象物质为载体得以千百年来的传播与传承,同时也给载体物质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传统茶建筑就是其载体之一,也是弘扬茶文化的主要物质基础,传统建筑设计深受茶文化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华茶文化的实质和内涵,分析了茶建筑的发展历程,旨在探究茶文化对传统茶建筑设计构成的影响及其现代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云南长期重视对古茶树资源的立法性保护,加强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且在民族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中形成了云南民族茶文化保护和创新实践模式。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调查,梳理出云南民族茶文化在“保护-传承-创新”3层面的具体实践经验,即以云南古茶树保护为重点的规范性保护、以云南制茶技艺非遗为主的重点保护和传承,以及以云南民族茶文化旅游为特色的融合创新。对古茶树和古茶园的保护是茶生态涵养的重要基础,制茶技艺非遗的保护体现了云南民族茶文化的核心载体,茶旅融合创新开发是促进茶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茶生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旅游“五位一体”的云南地方实践,对保育茶文化土壤,保护和传承核心传统制茶技艺,提升民族茶文化的传承力和生命力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茶文化已与旅游融为一体,组成新潮时尚的生态旅游,是旅游界的一大亮点,更是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契机。“茶旅文一体化“的旅游模式在我国茶业主产区发展日趋成熟,其逐渐成为脱贫攻坚、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一个新模式。本文在阐述安化县“茶旅文康一体化”开发情况的基础上,以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为例探析以企业个体为单位的茶旅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