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剑湖流域土壤侵蚀状况,以云南省剑川县剑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RS与GIS相结合的手段,基于修正的美国通用流失方程(RUSLE),对各个因子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计算,估算剑湖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2.56 t/(hm~2·a),侵蚀强度为轻度,其中土壤侵蚀中度及以下占到流域面积的94.5%,而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分别为1.8%、2.2%和1.5%。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开展11个水稻品种生长发育、丰产性、稳产性等多项性状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剑川县高海拔稻作区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从而提高剑川县高海拔冷凉气候稻作区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剑15-7和凤15-66综合表现较好,实测产量较高,适合作为剑川县稻作示范区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奉化市油菜种植简况和菌核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奉化市油菜栽培概况奉化市油菜栽培历史较长,过去种植面积较多,江口、西坞、大桥平原区、莼湖沿海区和尚田的半山区在10多年前的春季到处可看到大片的油菜地。近年来,奉化市油菜种植面积有明显的减少,仅为135~200hm2。油菜种植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4.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流域冬油菜重要的主产区。为了解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安州区为代表的136个农户油菜种植户的入户调研,分析影响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探求油菜产业发展潜力和对策。调研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种植模式主要以水稻-油菜和玉米-油菜为主。油菜种植农户以老年男性为主,平均年龄61.89岁。种植大户中,55.6%选择旋耕,66.7%选择育苗移栽,旋耕、育苗移栽面积占调查大户种植面积的74.6%和35%。散户中育苗移栽的农户数和面积占比均在90%左右。川中丘陵区主要病害为菌核病和根肿病。收获方式中,选择一次性联合机械收获、人工砍割机械脱粒、全人工收获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4%、52.2%和40.44%;秸秆还田、田边堆放、再利用的比例分别为47.6%、3.7%和48.7%;油菜籽平均产量为2610kg/hm2。全生育期合计需投入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共计9461元/hm2,其中耕作种植环节>收获环节>施肥环节>植保环节>购种环节,年均效益6199元/hm2。综上,川...  相似文献   

5.
低洼圩区油菜田沟深沟距的产量效应刘震美,吴建明(昆山市农技推广中心215300)油菜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历年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由于境内湖荡棋布、港河纵横,约有三分之一的种植面积分布在碟形洼地圩区。这类低洼圩区土壤因长期冷浸,水稻换茬后通透性差...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09,(6):45-46
<正>近日,由云南省剑川县种子管理站培育的高原粳稻品种"剑粳6号"在云南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7.
剑川县2012年泡核桃种植面积已达5.592万hm2,但产量低,主要是由于剑川县大多数核桃种植农户管理粗放,经营水平低下,病虫害严重。管理好现有核桃林,使其达到优质丰产、稳产是剑川县核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剑粳3号是剑川县种子站1997年系统选育而成,株系名为“剑97-8”,是冷凉稻区目前推广的最优质水稻品种之一,该品种米粒大、色泽光洁透明、整精米率高、口感软而好、冷不回生,适于加工饵丝、米线等,具有不粘糊、柔软、滑润可口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流域景观演变规律并有效保护高原湖泊,以滇西北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5年6期剑湖流域以及1974-2015年8期剑湖湖泊Landsat影像数据,在Arc GIS平台下采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指数,并运用SPSS分析流域景观格局与剑湖景观形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25 a间剑湖流域的建设用地和耕地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 269.27和1 038.42 hm2,水域和未利用地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93.51和2 664.99 hm2,林地面积变化幅度不大,增加了450.81 hm2;②景观水平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和蔓延度指数增加,分别增加了193个、0.09和0.60,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了0.05;③剑湖湖泊面积整体呈递减趋势,从1974年的504.47 hm2减少到2015年的451.72 hm2;剑湖景观形状指数越来越复杂,金龙河入湖口形状变化尤其剧烈;剑湖湖泊质心向西南偏移,1974-2015年偏移了113.92 m。表明:剑湖流域25 a间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蔓延度不断增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对剑湖景观的演变起主要作用,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影响湖泊形状及质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油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油菜面积大、分布广、产量高,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右,总产居全国之首。为害油菜的主要病害有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猿叶甲和跳甲等。其中菌核病和蚜虫的为害最重,如果防治不力,对油菜产量损失可达20%一30%。-一、油菜菌核病1  相似文献   

11.
春油菜青杂2号在湟中县川水地区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青海省湟中县川水地区进行的优质油菜青杂2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15.53万株/hm2时,油菜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4 300.0 kg/hm2,较对照增产23.6%;种植密度降低为3.50万株/hm2时,油菜减产8.6%;种植密度达到22.10万株/hm2时,油菜增产3.4%,说明种植密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油菜生长。  相似文献   

12.
紫云英(蚕豆)与油菜混种对土壤及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云英(蚕豆)、油菜为材料,研究了紫云英(蚕豆)与油菜混种对土壤和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蚕豆)与油菜混种,对鲜草产量和水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绿肥鲜草产量大体上随油菜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绿肥最佳种植比例为紫云英(蚕豆) 60%~40%+油菜40%~60%;后茬水稻产量随油菜种植比例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肥最佳种植比例为紫云英(蚕豆)50%+,油菜50%。  相似文献   

13.
<正>自从菜薹和菜籽两收"双低"油菜品种问世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以来,每亩油菜不仅可增收油菜籽20%,而且还可收菜薹300~350 kg。近几年来,油菜薹的市场销售价格一直高于白菜薹和红菜薹,其销售收入远高于油菜籽的销售收入,尤其是城市周边,菜薹和菜籽两收"双低"油菜的种植收入比其他油菜的种植收入一般增加200%左右。1品种选择选择生长势、抗病性、抗寒性较强,菜薹发生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滇西北剑湖沉积物钙镁空间分布特征和释放风险,采用微波辅助消解法对剑湖沉积物样品进行前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其钙(Ca)、镁(Mg)含量,并结合克里金空间插值和磷释放贡献计算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和释放风险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剑湖表层沉积物Ca、Mg平均含量分别为18.91、8.20 g/kg,在湿地恢复区含量均较低,且水平空间变异系数均大于10%。剑湖柱状沉积物Ca、Mg含量分别为2.03~42.55 g/kg和1.30~73.60 g/kg,表层(0~5 cm)沉积物Ca、Mg含量均高于底层(70~75 cm);同时,Ca、Mg快释放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15.84%、3.71%,慢释放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20.93%、4.20%,因此剑湖沉积物中Ca、Mg在短时间(25 a)和长时间(150 a)尺度上均处于释放状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油菜种植技术的应用1.1地理条件及油菜品种的选择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存在着很大不同,在不同地区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区别。本文主要以临夏州积石山县的地理环境进行论述,该地区平均温度为5.2度,平均降水量在660mm,无霜期为131天左右,非常适宜种植油菜。油菜的品种可分为杂交油菜和纯种油菜。对杂交品种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确定其纯净度在96%之上,发芽率在85%之上。纯种杂交油菜花  相似文献   

17.
油菜蚤跳甲在海晏县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油菜蚤跳甲属于鞘翅目,叶甲科,又名油菜蓝跳甲、点额黑跳甲等,主要为害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油菜是海晏县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0%左右。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质油菜生产已成为海晏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随着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蚤跳甲对油菜的危害程度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油菜主产县(市)开展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稻田不同轮作系统对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后种植水稻相比,冬季种植油菜后早、中、晚稻的平均单株有效穗数分别提高了7.54%、2.63%和0.47%,平均单株实粒数分别提高了12.73%、5.82%和0.03%,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10.03%、8.75%和4.59%;在6种轮作系统中,以油菜-早稻-晚稻轮作系统的经济效益最高;冬季种植油菜可以提高早稻和中稻的氮、磷、钾素的总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冬季种植油菜还可以提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稻田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19.
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油菜主产县(市)开展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稻田不同轮作系统对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后种植水稻相比,冬季种植油菜后早、中、晚稻的平均单株有效穗数分别提高了7.54%、2.63%和0.47%,平均单株实粒数分别提高了12.73%、5.82%和0.03%,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10.03%、8.75%和4.59%;在6种轮作系统中,以油菜-早稻-晚稻轮作系统的经济效益最高;冬季种植油菜可以提高早稻和中稻的氮、磷、钾素的总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冬季种植油菜还可以提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稻田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20.
覆膜时期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以油菜品种“川油36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期(播种期、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花末期) 覆膜对膜侧沟播栽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油菜叶绿素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油菜群体茎枝配置,但随覆膜时间的减少,油菜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千粒重升高,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降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油菜增产4.40%~26.18%,油菜籽粒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0.18%~2.48%,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0.21%~12.65%。膜侧沟播栽培不仅能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籽粒品质,而且在生育前期覆膜更有利于形成高产、高品质的油菜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