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黑”和“丽红宝”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夏黑"和"丽红宝"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素和噻苯隆对葡萄果实膨大效果及对着色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生理落果后,使用赤霉素和噻苯隆溶液浸蘸果穗,在促进果实膨大的同时,赤霉素处理对"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降低"丽红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赤霉素对2种葡萄着色没有明显影响;而噻苯隆处理降低"夏黑"和"丽红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不利于果实着色。从果实综合性状来看,赤霉素处理效果优于噻苯隆。  相似文献   

2.
孙民 《长江蔬菜》2014,(18):56-57
选用樱桃番茄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益果灵(噻苯隆)对樱桃番茄进行喷施,以观察其对樱桃番茄落花落果、产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mg/kg处理益果灵能够有效防止樱桃番茄落花落果,显著增加单株果实数量,从而使樱桃番茄的总产量提高15.06%。  相似文献   

3.
5%苯噻酮600~800倍液对葡萄的白腐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苯噻酮杀菌剂对葡萄叶片、果实的白腐病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工业用异噻唑啉酮杀菌剂溶液、5%菌毒清等药剂600倍液,且安全、无公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能百旺(0.5%噻苯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将军果实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苹果花期到谢花后,叶面喷施能百旺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平均单果重增加21.0 g,果形指数提高0.0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0.3%,且能显著增加果实中的风味物质种类,改变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内外在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厚皮甜瓜西农新早蜜1号品种为试材,以人工授粉为对照,研究氯吡脲和噻苯隆2种坐果剂对果实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种坐果剂对果实发育、总产量、早期产量、果实膨大速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籽粒发育等无显著影响.说明在甜瓜生产中可用坐果剂代替人工授粉促进坐果.  相似文献   

6.
噻苯隆是近年来国外发现的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属苯基脲类衍生物,原药微毒,有极强的细胞分裂活性,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抗逆性,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近年来,0.1%噻苯隆制剂(益果灵)先后在果树、棉花、烟草等作物上应用,有显著的促进果实早期发育、增大果个、增加产量、光洁果面、提高商品率、增强抗逆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6个不同种(Trichoderma hamatum、T.virens、T.citrinoviride、T.longibrachiatum、T.afroharzianum和T.asperelloides)的30株木霉菌株为试材,采用室内平板拮抗、温室盆栽和田间接种生防木霉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不同木霉菌株间抑制率差异显著(P0.05),平板拮抗抑制率在60.00%以上的菌株占总数的70%;木霉菌株T10(T.hamatum)的防控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木霉菌株,在温室接种辣椒疫霉菌30d后防控效果达到71.60%;在田间,木霉菌株T10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8.02%,与对照药剂烯酰吗啉的防治效果相当,且能够显著增加辣椒果实的产量,单株增产率达到14.30%,高于烯酰吗啉。  相似文献   

8.
以遵椒2号辣椒为试材,研究了辣椒现蕾期不同浓度硫酸锌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辣椒现蕾期喷施适当浓度的硫酸锌,对辣椒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其浓度为0.04%时,辣椒植株生长最好,单果质量最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噻苯隆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属苯基脲类衍生物,化学名称N-苯基-N'-(1,2,3噻二唑-5-基)脲,在低浓度下有很强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具有诱导植物细胞分裂、促进愈伤组织形成的特性。近几年来在许多作物如苹果、西葫芦及甜瓜上使用能够保花保果、加速果实发育、较大幅度提高产量。为了解其对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2005~2006年我们用0.1%噻苯隆制剂(商品名:益果灵)在泾阳县云阳镇  相似文献   

10.
噻苯隆是近年来国外发现的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属苯基脲类衍生物,原药微毒,有极强的细胞分裂活性,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抗逆性,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近年来,0.1%噻苯隆制剂(益果灵)先后在果树、棉花、烟草等作物上应用,有显著的促进果实早期发育、增大果个、增加产量、光洁果面、提高商品率、增强抗逆性的效果。为了规范该产品在苹果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The influence of honey-bees’ pollination on parameters of yield of the three highbush blueberry varieties ‘Bluecrop’, ‘Reka’ and ‘Brigitta Blue’ was investigated. Four pollination variants were realized: 1. without cage; 2. cage with bees; 3. cage without bees; 4. fine-meshed bag. Total yield, fruit weight, seed production and phenology of the three varieties were examined. An enormously positive influence of honey-bees on yields of ‘Bluecrop’ and ‘Reka’ was found: total yield was by 500–560% higher in cages with bees compared to cages without bees. The results of fruit weight and seed production were similarly clear. However, ‘Brigitta Blue’ hardly responded to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pollination: regardless of the variant, total yield was extremely low (in cage with bees only 35% of the ‘Bluecrop’-yield) and couldn’t be improved by intensive pollination. The same applied to number of seeds per fruit. However, the mean fruit weight resembled that of ‘Reka’, but wasn’t influenced by the intensity of pollination, either. ‘Bluecrop’ lived up to its reputation as most profitable standard grade with highest yields in all variants (3.7?kg/m3 bush in cage with bees), highest fruit weight (1.6?g) and maximum number of seeds per fruit (98). A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fruit weight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fruit couldn’t b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处理方式对早春辣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明华  王飞 《辣椒杂志》2010,8(3):48-50
通过不同播期、密度、施肥水平及覆膜处理,比较辣椒的前期产量及总产量。结果表明,辣椒栽培全程覆膜,播期为10月5日,株行距为35cm×50cm,每1hm2施750kg复合肥、375kg磷肥、150kg钾肥及7500kg有机肥时,早春辣椒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且栽培全程覆膜对早春辣椒产量具有极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研究微生物菌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在大棚辣椒育苗期至生长期施用3种不同微生物菌 剂,研究其对辣椒生长势、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处理(苗期施用 根际益生生根菌50 g/盘,幼苗出圃前至采收期使用根际益生菌II号1 000~1 200倍液喷雾9次,缓苗期至采 收期每667 m2 每次使用根际益生菌IIII号60 g,随灌溉水灌根10次)可提高辣椒生长势,增强抗病性;与对 照相比,微生物菌肥处理的辣椒开花、结果较早,采收期延长了10 d,单果质量、667 m2 产量和效益及果 实还原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6.4%、10.6%、35.37%、57.7%,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4.
5个从台湾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的常规甜椒品种在2009年秋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5个引进品种的前期产量、总产量均未超过对照,说明这5个引进品种暂时不宜作为商品品种来利用;单从这5个引进品种来看,表现最好的是ISPN8-5,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商品性状较好,果实绿色,灯笼形,且果实硬度很好,该品种作为甜椒的育种材料,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从甜椒育种材料来看,ISPN8-4果色淡黄,粗牛角形,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也较高,这种甜椒材料在本地较少,可以作为甜椒的储备材料,待以后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迺妮 《长江蔬菜》2013,(22):16-19
对辣椒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估测了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几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株果数与单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果肉厚与果长、果宽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果宽、果肉厚、单果质量等性状都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果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相当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9319,平均单瓜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8421,因此,在辣椒育种中,应同时考虑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2个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彩椒坐果率和降低畸形果率,以彩椒品种世季红为试材,研究3种配方保花保果剂对彩椒产量、坐果数和商品果率的影响,并在低温弱光照、亚适温弱光照和高温条件下比较最优配方在朝天椒、线椒和牛角椒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配方P_2(A液:复硝酚钠0.03 g·m L~(-1),B液:赤霉素0.10 g·m L~(-1)、2,4-D钠盐0.01 g·m L~(-1)、萘乙酸钠盐0.10g·m L~(-1))对彩椒保花保果效果最佳,小区产量、坐果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商品果率和单果质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逆境条件下不同类型辣椒喷施配方P_2后,小区产量和坐果数均显著提高,商品果率和单果质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配方P_2能解决甜(辣)椒畸形果率与坐果率的矛盾且稳定性好,不同类型辣椒品种在不同逆境下均可应用配方P_2进行保花保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引进新农药拿敌稳75%WG(水分散粒剂)开展其不同浓度防治辣椒白粉病试验,探讨辣椒白粉病最佳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75%WG3000倍液防治辣椒白粉病,防效达95.27%;增产效果最明显,其平均株高、鲜株重、百果干重、每株总果数、单产、商品率均高于其它处理和当地对照药剂;经济效益比为1∶13.41。  相似文献   

18.
不同辣椒品种抗连作障碍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特大茄门甜椒、特选牛角王、朝天椒3个辣椒品种为试材,在连作3 a的土壤上栽培,研究不同品种抗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连作土壤对辣椒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有抑制作用。3个品种中以特选牛角王抗连作障碍能力较强,单株产量减少2.45 %,朝天椒抗性最差,单株产量减少14.8 %。特大茄门甜椒抗性居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温室辣椒氮肥用量过高的问题,以“长剑73”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N 300.0kg·hm-2)、减氮10%(N 270.0kg·hm-2)、减氮20%(N 240.0kg·hm-2)、减氮30%(N 210.0kg·hm-2)及不施氮肥对辣椒生长发育、关键生育期光合特征、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减量10%并没有降低辣椒苗生长质量。减量施氮各处理在关键生育期内株高、茎粗均有所下降。辣椒盛果期氮肥减量10%处理SPAD最高,与常规氮肥相比提高了1.6%,继续减氮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氮肥减量10%在辣椒花期、盛果期冠幅比常规施氮提高5.8%、5.6%。辣椒盛果期氮肥减量10%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9.4%、0.6%、5.3%。减氮10%处理辣椒产量比常规施氮增产1.1%,减氮20%辣椒产量略低于常规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氮肥减量降低了辣椒硝酸盐含量,同时提高了辣椒维生素C含量增幅范围为2.9%~8.8%。氮肥减量10%处理比常规氮肥收入提高1.5%,产投比最高为7.3。从辣椒生长发育、光合特征、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角度来考虑,氮肥投入不低于240kg·hm-2,不高于270kg·hm-2时是较为理想的氮肥减施方案,可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EM微生物菌剂不同施用方法对大棚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EM微生物菌剂不同施用方法对大棚辣椒产量、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M微生物菌剂不同施用方法对辣椒生长与结果的影响效果差异显著,以EM微生物菌剂发酵处理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增产效果最显著,辣椒VC、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硝酸盐含量降低,分别比EM微生物菌剂土壤灌施、叶面喷施和不施用EM微生物菌剂增产19.44%、44.05%和71.14%;其次是EM微生物菌剂土壤灌施,分别比叶面喷施和不施用EM微生物菌剂增产9.07%和20.60%;叶面喷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