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作者以辽宁省梨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以来辽宁省梨栽培面积、产量和单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辽宁省梨栽培面积呈现先期稳步增加、中间稍有下降后又稳步增加的趋势,占全国梨总面积和辽宁省水果栽培总面积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6.65%和28.05%;辽宁省梨总产量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占全国梨总产量和辽宁省水果总产量的平均比重分别为8.69%和23.02%;辽宁省梨单产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十年间提高了91.03%,平均每年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并提出辽宁省梨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辽宁省苹果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以来辽宁省苹果栽培面积、产量和单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辽宁省苹果栽培面积逐年稳步增加,占全国苹果总面积和辽宁省水果栽培总面积的11.67%和36.46%;辽宁省苹果总产量呈稳步上升态势,占全国苹果总产量和辽宁省水果总产量的6.12%和34.26%;辽宁省苹果单产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十年间提高了61.01%,平均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3.
纵论辽宁省葡萄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葡萄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以来辽宁省葡萄栽培面积、产量和单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辽宁省葡萄栽培面积趋于稳定,占全国葡萄总面积和辽宁省水果栽培总面积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4.14%和10.35%;辽宁省葡萄总产量基本呈现稳定态势,占全国葡萄总产量和辽宁省水果总产量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3.72%和19.93%;辽宁省葡萄单产水平呈现稳定、较高水平,引领着全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辽宁省葡萄产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10年来辽宁省梨产业发展态势,对比分析了辽宁省梨栽培面积和产量与全国梨产业及辽宁省水果产业的异同。结果表明:2007—2016年,辽宁省梨树栽培面积年份间略有波动,但基本稳定在17.93~19.17万hm2,占全国梨树栽培总面积的16.72%,辽宁省果树栽培总面积的37.49%;辽宁省梨总产量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占全国梨总产量的9.35%,辽宁省水果总产量的23.27%;辽宁省梨单产水平稳中有升,10年间单产增长了61.69%。针对梨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形势下辽宁省梨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桃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山东省桃生产现状1.1面积与产量20世纪80年代,桃在山东省水果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1989年全省桃的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占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59%和3.90%。1990年以后,其比重逐年提升,到2005年分别达到12.66万hm2和201.2万t(吨),占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6.48%和16.74%,成为山东省位于苹果之后的第二大水果。临沂市是全省桃树的主要产地,2005年面积和产量分别为4.09万hm2和69.3万t(吨),占全省桃树总面积、总产量的32.34%和34.44%,其次是潍坊市和泰安市。在全省果品生产中,桃已形成产量优势,创造了较大效益,成为全国桃树生产的第一大省。1.…  相似文献   

6.
我国果树生产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统计,2001~2002年全国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其成效也十分明显,苹果、梨、柑桔3个树种面积和产量所占果树总面积和总产量的比重下降,其它果树树种栽培面积和产量所占果树总面积和总产量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市场上销售的水果更是多种多样,正在满足销费者对水果的多样性挑选。  相似文献   

7.
我国葡萄产业取得的成就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我国葡萄种植业取得的成就 1.1 我国葡萄种植业地位与发展历程 2006年世界葡萄栽培面积达到740万hm2,总产量为6895万t,是世界第二大栽培水果.2006年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为41.87万hm2,总产量达到627.1万t,产量和面积分居世界第4位和第5位.在我国果树产业中,葡萄栽培面积占果树种植总面积的4.2%,居第五位;产量占果品总产量的6.5%,列第6位.我国葡萄平均单产为14.97t/hm2,高于世界葡萄平均单产9.13t/hm2,在我国大宗果树中单产也高于苹果、梨及柑桔.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国内外苹果产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分别从栽培面积、产量、品种结构、进出口、加工和消费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2013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41.02万hm~2和3 968.41万t,单产水平较低,仅为16.47 t/hm~2。‘富士’是我国苹果第一大栽培品种,2014年产量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71.35%。2014年我国鲜苹果出口量为86.51万t,位居全球第4位;我国苹果加工量世界第1,2014年达315万t;我国鲜苹果人均消费量为24.22 kg,位列世界第3。我国苹果生产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在标准化模式栽培、机械化果园管理、安全化果品生产和信息化产业流通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和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9.
梨标准园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梨树栽培面积107.47万hm2,产量1353.81万t,分别占全国水果总面积的10.01%,世界梨果收获总面积的57.9%;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1.94%,世界梨果总产量的63%,是世界梨果生产第一大国,梨果产业已经成为继苹果、柑橘之后的第三大水果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受高经济收益和鼓励政策推动,菏泽市果树产业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苹果作为菏泽市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果树品种,种植面积超10万亩,总产量超19万吨,产值10亿元。现有苹果专业合作社80个,社员3000人。苹果产业有力促进了当地脱贫攻坚,推动了乡村振兴。但由于当地夏季高温多雨,部分果园田间管理粗放,苹果病虫害的发病和蔓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苹果干腐烂病是严重危害菏泽市苹果种植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果园损失率10%~20%,严重的高达50%,给当地苹果产量和品质提升带来严重威胁,也给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长期果园调研、症状观察和大量资料查阅,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我国苹果生产的现状 苹果是建国以来发展面积最大、产量增长最快的一种果树,也是我国水果市场上最重要的一种水果,它几乎可以周年供应市场,在解决我国人民所需水果方面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据统计,1984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达1135.3万亩,相当于全国果树栽培面积的1/3左右,较1952年的苹果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12.
对连续8 a施用氮磷钾肥的黄土高原地区‘红富士’苹果园的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对苹果产量与土壤养分累积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苹果产量,增产率为12.8%~128.3%,增产率随施肥年限增加有增加趋势。NPK处理增加了果园土壤的有效氮、磷、钾含量,其累积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差异较大。与对照(CK)相比较,NPK处理使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的速效氮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24.9 mg·L-1、36.9 mg·L-1和49.7 mg·L-1,速效磷增加了20.1 mg·L-1,12.6 mg·L-1和4.3 mg·L-1,速效钾增加了50.9 mg·L-1、61.8 mg·L-1和31.2 mg·L-1。这表明长期施肥下,果园土壤中速效氮的累积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速效磷的累积量随土层深度减少,速效钾累积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相关性分析表明,20~40cm土层的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与当年的苹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上一年度苹果产量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李兴盛  袁晓伟 《蔬菜》2017,(8):67-68
金粉218是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TO-23为母本,TO-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果实苹果圆形,转色后粉红,果匀,单果质量200~220 g,中早熟,抗性好,产量较高,适于河北、山东、甘肃、辽宁等省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陕西苹果花期霜冻灾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美荣  朱琳  杜继稳 《果树学报》2008,25(5):666-670
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是陕西省支柱产业,利用陕西省关中、陕北47个县(区)气象资料及6个苹果物候气象观测站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研究了苹果产区冬季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应用模式Y=!FiXi计算、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苹果北扩主要限制因素-花期冻害在陕西省苹果产区的发生风险。将Y(冻害灾损率)作为区划指标,以县为单位将陕西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分为4个区:重度风险区、中度风险区、轻度风险区、基本无风险区。对区划结果进行了分区评述,提出了陕西苹果产业北扩建议,陕北北部的佳县、吴堡、绥德、府谷、横山、米脂、子洲、子长是花期冻害基本无风险区及轻度风险区内地区,可优先发展苹果产业。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陕西渭北地区915 个盛产期红富士苹果园的土壤有效养分、全年施肥和产量情况, 并在合阳县1 个果园通过8 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氮、磷、钾肥对苹果产量、单果质量的影响及肥 料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0.1 mg · kg-1、17.7 mg · kg-1 和173.0 mg · kg-1,有机质含量为12.6 g · kg-1,最高分布频率的土壤养分分布范围 分别为碱解氮40 ~ 60 mg · kg-1,速效磷10 ~ 20 mg · kg-1,速效钾150 ~ 200 mg · kg-1,有机质10 ~ 15 g · kg-1。 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与苹果产量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与产量 的相关性不显著。果园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纯N 454.5 kg · hm-2、P2O5 327.7 kg · hm-2、K2O 313.2 kg · hm-2,有机肥平均用量4.7 t · hm-2;纯N、P2O5 和K2O 用量均为200 ~ 400 kg · hm-2 的分布频率最高, 仅26.6%的果园施用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与苹果产量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具有极显著或显著 相关性。在高产年份、中产年份和低产年份,氮肥对苹果产量、单果质量的影响效果及其农学效率和肥 料贡献率均大于磷和钾肥。对苹果产量的影响,高产年份磷肥显著大于钾肥,中、低产年则无显著差异。 对单果质量的影响效果,高产和中产年份磷肥和钾肥无显著差异,低产年份钾肥显著大于磷肥。氮、磷、 钾肥的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在高、中产年份为氮 > 磷 > 钾,低产年份为氮 > 钾 > 磷。  相似文献   

16.
‘冀砧1号’是由‘SH40’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苹果矮化砧木。嫁接基砧及品种接穗亲和性良好,成活率90%以上。作中间砧嫁接‘天红2号’,定植翌年始花,开花株率可达70%,4年生树高2.56 m,产量可达27 000 kg ? hm-2。成龄树树高是对照SH40的75%左右,枝展是SH40的75% ~ 85%,中短枝占总枝量的80%以上;果实平均单果质量221.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 ~ 16.5%,硬度8.67 kg ? cm-2,产量可保持在45 000 ~ 52 500 kg ? hm-2。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或气候类似的区域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产量等方面对茼蒿进行品种比较。结果表明:在荆州及类似地区,大叶茼蒿(湖南,CK)、大叶茼蒿(湖北)2个品种有推广价值,2个小叶品种茼蒿(辽宁)、密围(山东)有推广价值,而且密围(山东)的生长期要短15 d左右。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是我国水果生产大省之一,历史悠久、种类众多,虽然在多年的栽培历史过程中出现过曲折与沉浮,但总的来说还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现从辽宁省环境条件、区位特点、消费市场、地方经济、技术基础、特色产业等方面概括了辽宁省果树生产的优势条件,以期能够成为辽宁果业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杨钰泽  贾悦  李滢 《蔬菜》2021,(1):58-63
基于2013—2018年河北省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南)相应数据,运用区位商、比较优势研究方法,分析河北省及周边地区蔬菜生产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区位商指数来看,河北省蔬菜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与周边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可以作为优势产业发展;从比较优势分析指数来看,与周边地区蔬菜生产区相比,河北省生产规模不强,但具有较强的生产效率优势和较强的综合优势,具有外向生产发展空间。建议进一步适度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政策补贴水平以及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